道源長老 講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上冊) (二○二三年修訂版)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印贈 一切佛經,及闡揚佛法諸書,無不令人趨吉避凶,改過遷善。明三世之因果,識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極樂之蓮邦。讀者必須生感恩心,作難遭想。淨手潔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若肆無忌憚,任意褻瀆。及固執管見,妄生毀謗,則罪過彌天,苦報無盡。奉勸世人,當遠罪求益,離苦得樂也。 ——恭錄自︽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四:靈巖山寺念誦儀規題辭︾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目次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上冊) 一 懸談 五 甲一、序分 六七  乙一、證信序 六七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至「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六七  乙二、發起序 一二六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自「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至第一品結束) 一二六 甲二、正宗分 二五六  乙一、明能化主 二五六 分身集會品第二 二五六  乙二、明所化機 二八九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二八九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三三三 地獄名號品第五 四四四  乙三、明度脫緣 四七三 如來讚歎品第六 四七三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下冊) 五五一 利益存亡品第七 五五一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五八六  乙四、明成佛因 六三六 稱佛名號品第九 六三六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六五○ 甲三、流通分 七○七  乙一、別流通 七○七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七○七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七二○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自「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至「七者畢竟成佛」止) 八○一  乙二、總流通 八一八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自「爾時十方一切諸來……」至「合掌而退」止) 八一八 地藏菩薩本願經參考資料 八二一 日本京都大學地藏菩薩本願經藏本 八五七 編輯說明 九二三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道源長老民國六十四年講於志蓮精舍| 施旺坤 記錄 懸談   今天要跟諸位講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在沒有講經以前,先懸談一下大意。印的有參考資料的本子,你們要是拿到了,先看那個本子;沒有拿到的,趕快到桌子上去拿一本。為什麼沒有講經以前,先講參考資料的本子?因為在講一部經,都要先把經的大意講一講,這叫懸談,懸字是遠意,就是在沒有講經以前,先遠遠的談一談。   這是講經的規矩,久聽經的人,知道法師講的是這一部經的大意。可是初聽經的人,就不知道聽到什麼地方去了?所以聽講大座,聽懸談,不利益於初發心的人。後來就參考上講堂的方法,把要講的大意,寫到黑板上,這是講堂上課。可是還不是個好辦法,為什麼呢?你當法師的人,要是穿著海青,搭上袈裟,站起來寫黑板,不但不莊嚴,而且還不方便。於是另外請一個人來寫黑板,這個還是打岔,為什麼呢?你寫到黑板上,聽的人要抄下來,只顧抄黑板,顧不來聽法師講的,這還是不方便的事。後來再研究,黑板不要抄了,先把要講的印在本子上,你們看著本子,我來講,講的什麼呢?講的就是地藏經的大意。   今天所講的什麼大意呢?就是把地藏經的重要性作個說明。我們講一部經,對這部經要起信仰心。可是地藏經,因為經文翻譯得太淺顯,而裡邊所說的道理,都是因果報應,多談地獄名相,差不多人一看就可以懂。因為一看就可以懂,好像這部經沒有什麼了不起,而起了一種輕忽心,這個輕忽心一起來,信仰心生不起來了。所以有的人看過地藏經,聽說哪個地方法師講地藏經,邀他來聽。他要是看過了,他說:「唉!地藏經沒什麼好聽啊!我看看就行了。」這就是對於地藏經,起一種輕視的心,好像這個經很淺顯,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用不著聽,用不著研究,這是大大的錯誤。所以先把地藏經的重要性,跟諸位談一談,要發起信仰心,接著來聽地藏經,請看參考資料的本子。 地藏經之重要性   地藏菩薩有專經三種:一曰:地藏十輪經,二曰:地藏占察經,三曰:地藏本願經,現在所講的即是本願經。然而因為經中文句易解,義理顯明,竟致引起一般人之輕視,實為不當!故在未講之前,略言本經之重要性,藉以助發聽眾之信心,俾得本經之真實利益焉!   「地藏經之重要性」,這段是今天懸談的題目。「地藏菩薩有專經三種」,在大藏經裡面,經典很多,講地藏菩薩的經也很多,但是專講地藏菩薩的經有三種:「一曰:地藏十輪經」,這是第一種。「二曰:地藏占察經」,這是第二種。「三曰:地藏本願經」,這是第三種。現在所講的就是本願經。   「然而因為經中文句易解,義理顯明,竟致引起一般人之輕視,實為不當!」剛才就講這一段道理,因為地藏經的文字很容易瞭解,裡邊所講的義理又很顯明,於是就引起了一般人輕視地藏經,說地藏經好像是很淺顯的一部經,沒有什麼高明的道理,這實在是不應當!   「故在未講之前,略言本經之重要性」,所以在還沒有講解地藏經的經文以前,先簡略地講一講,本經的重要性。「藉以助發聽眾之信心」,可以幫助你,啟發你的信心。「俾得本經之真實利益焉!」我們聽佛經,不是聽世間的學問,聽一部經,要在這部經上,得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是什麼利益呢?改過遷善。在地藏經上,你要熟悉因果,惡事不要做,一定要做善事,這樣你就得到真實的利益。然而因果、善惡,是很淺顯的道理,你一忽略,就不發信心聽了。所以一定要把你的信心引發起來,才能以腳踏實地改過遷善,深信因果。又一段: 一、猶如金冊顧命   經云:「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這一段經文,真是非常重要!如世間國王,為國家之事,或冊封太子,以預國事。或顧命元老,以攝朝政。世尊為度生大事,豈無冊封顧命之舉乎?若無此遺囑,則世尊涅槃之後,彌勒未來之前,一切眾生將無依止矣!而一般外道,竟有「釋迦退位,彌勒掌教」之妄言,皆因未見地藏經之過也。是地藏經者,實乃佛教之金冊顧命也,其重要可知矣!   第一段「猶如金冊顧命」,這是引證世間法,專制時代有皇帝,皇帝要冊封太子,國家大事將來要有人繼承,誰繼承呢?就是太子。這個太子要受封過才能夠證明,證明的東西叫做「金冊」。   第二種意思,就是老皇帝要別世的時候,把國家的重要大事,付託給元老大臣,這叫做「顧命」。地藏經,就等於老皇帝封太子,封這個地藏王菩薩,把國家大事都委託給地藏王菩薩,等於顧命重要的大臣,所以地藏經的重要在這裡。   「經云:」引經證明,地藏經上說:「爾時世尊舒金色臂」,舒,是伸開,佛的身是黃金身,手臂是金色,伸開著。「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這是長輩對於晚輩的一個禮節,師父對弟子用個什麼禮節呢?摩其頂,等於父親母親,摸小孩子的頭,安慰小孩子的意思一樣。   摩了地藏菩薩的頂,就跟地藏菩薩說法,「而作是言……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叫地藏菩薩應當觀察觀察,觀察我釋迦世尊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罪苦眾生。這個南瞻部洲的眾生,剛強成性,但是釋迦世尊不捨棄眾生,要度這些剛強難化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已經調伏度脫的不說,還有沒有調伏的,「隨業報應」,他要受苦,他還沒有調伏,他要造惡業,造惡業了就受報。   「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這些沒有調伏的眾生,隨業報應,他造惡業,要墮到地獄,這惡趣,指著三惡道,最惡的就是地獄道,受大苦啊!然而那個時候我已經涅槃了,所以就靠著地藏王菩薩。汝,你地藏,你應當憶念著,想到我今天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你。「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釋迦佛涅槃,第二個佛出世,就是彌勒佛。彌勒佛還沒有出世以前,這個責任叫地藏菩薩負。所以說你要負責任,要等到彌勒佛出世。彌勒佛出世以前,這些眾生,通通你要度他們,叫他們都得解脫。「永離諸苦」,不但離了地獄苦,離了三惡道苦,乃至於六道輪迴,通通叫它遠離。遠離了「遇佛授記」,將來遇見彌勒佛出世之後,授成佛之記。地藏經上這一段文,非常重要,等於金冊顧命。   「這一段經文,真是非常重要!如世間國王,為國家之事,或冊封太子,以預國事。或顧命元老,以攝朝政。」剛才講了兩遍,就是一個國家的事情,國王要負責任,他一定要找到繼承人,繼承人就是太子,要冊封太子,叫他要預參國家的大事。或者到了臨命終,要別世的時候,就顧命元老大臣,叫他們幫助太子來理朝政,朝政就是國家的政治。這是一個國家的事情,還這樣的重要。「世尊為度生大事,豈無冊封顧命之舉乎!」世尊為度眾生的大事,那比一個國家的事,大得多了!豈能沒有冊封顧命的舉動嗎?   「若無此遺囑,則世尊涅槃之後,彌勒未來之前,一切眾生將無依止矣!」假若地藏經上沒有這麼一段經文,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彌勒佛還未來,我們這些苦惱眾生沒有依止了,所以地藏經裡面,這一段文太重要了。   「而一般外道,竟有釋迦退位,彌勒掌教之妄言」,一般外道,就指著一貫道,也叫鴨蛋教,他說釋迦佛已經退了位,現在是彌勒掌教,也叫彌勒掌盤,掌的什麼盤?這就是妄言,隨便在打妄語。「皆因未見地藏經之過也。」這是一貫道,根本不看佛經的過錯。這是勸我們佛弟子,你看了地藏經,應該相信釋迦佛涅槃以後,有遺囑給地藏菩薩,彌勒佛還沒有出世。彌勒佛出世,要在彌勒下生經上去查,還要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之後,不能聽鴨蛋教的話。   我這次講地藏經,你們諸位聽了,要記住地藏經上這一段遺囑的文,要是遇著一貫道在那胡說八道,你就叫他看看。還有彌勒下生經,現在我們沒有講,你們最好把那部經文也準備著,遇見一貫道在胡說八道,叫他看彌勒下生經。   「是地藏經者,實乃佛教之金冊顧命也,其重要可知矣!」這一部地藏經,就等於國家的老國王,冊封太子,曰金冊。也等於顧命元老大臣,曰顧命。所以這一部地藏經,在整個佛教裡面非常的重要。 二、現正應合時機   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地藏經之應合時機,觀明蓮池大師,為比丘性安撰地藏本願經跋,可以知之。文云:地藏經譯於唐實叉難陀。而時本譯人為法燈、法炬,不著時代,不載里族,於藏無所考。雖小異大同,理固無傷。而覈實傳信,必應有據。乃比丘性安者,承先志刻唐譯易之。或謂是經,諄諄乎眾生因果、地獄名相,無復玄論,不足新世耳目,惡用是訂正為?   噫!布帛菽粟,平時不如明珠,凶年則為至寶。救末法之凶年,是經豈可少耶?若夫「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探玄之士,試終身味之。地藏經多說因果報應,實為現時應機之妙法。有志救世救人者,豈可忽諸?   再講第二段的重要:「現正應合時機」。有的人看過地藏經,說:「地藏經上盡講因果報應,多說地獄的名相,唉!現在是科學發達的時代,這部經已經不合時代,盡講迷信。」你這樣說,是幫助邪知邪見的人,在那破壞佛教。你不是佛弟子嗎?你是佛弟子,應該弘揚地藏經,怎麼還幫助邪知邪見的人,說地藏經是宣傳迷信,你不是變成邪知邪見的人了嗎?   「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我們上藥店買藥,藥沒有什麼叫貴藥,沒有什麼叫賤藥,對症的藥,就叫良藥,不是價錢貴,就是好藥。譬如你傷風感冒,最貴的藥就是人蔘,你越吃,感冒越重,它不對症!你買的是感冒的藥,價錢非常便宜,就能把感冒治好,那就是良藥。不是在價錢上講,貴就叫良藥,賤不是良藥,不是這樣,對症就是良藥。   佛所說的法呢?法無高下,諸位都常看金剛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所說的法,哪有什麼高的法?下的法?佛法就是佛法,應機就是妙法!不應你的機,再妙的法,都不妙了;應了機,這就叫妙法。「地藏經之應合時機」,正應合現在人的時機。剛才講,你說:「現在是科學發達的時代,或者說二十世紀時代了,或者說太空時代,登陸月球的時代了!」你都是幫助邪知邪見的人,來破壞佛法,地藏經正符合現在的時代。   「觀明蓮池大師,為比丘性安撰地藏本願經跋,可以知之。」觀,就是看看。明,是明朝。在蓮池大師那個時候,有一個比丘叫性安比丘,他把大藏經裡面的地藏菩薩本願經找出來,重刻個板。那個時候都得用木板刻,刻的時候,就請蓮池大師作一篇序文。但是經,蓮池大師不敢作在前面,作在前面,叫做序;作到經文後面,叫做跋文。看看這一段跋文,你就知道地藏經,正迎合現在的時代。   「文云:」就是蓮池大師作的這一篇跋文,「地藏經譯於唐實叉難陀」,大藏經裡面有本子,是在唐朝,西域的一個高僧,叫實叉難陀,他翻譯的。「而時本」,就是當時流通的一個地藏經本子。「譯人為法燈、法炬」,有兩個人譯的,名字叫法燈、法炬。「不著時代,不載里族」,是什麼時代譯的?沒有寫。是什麼地方的人?法燈、法炬法師,是印度國的人?是中國人?也沒有寫。「於藏無所考」,在大藏經裡面沒有這個文字。比方金剛經,有好多的譯本;心經,有好多的譯本,大藏經上都有記載。這部地藏經,應該有二個譯本啊!沒有。只有實叉難陀的譯本,沒有法燈、法炬的譯本,在大藏經中無所考。   「雖小異大同,理固無傷。」大藏經裡面,唐朝實叉難陀的譯本,跟現時流通的法燈、法炬的譯本,經裡邊的文字,小小的不同。裡面的道理,沒有什麼大差別,按道理上,也沒有什麼大傷。「而覆實傳信,必應有據。」地藏經是釋迦佛在忉利天說的,應該是印度的梵文翻譯到中國來。可是在大藏經裡面有,是實叉難陀翻譯的,所以要覆實傳信,總應該有一個根據,應當有個憑據。   「乃比丘性安者」,現在有一個比丘,名字叫性安。「承先志刻唐譯易之。」他師父想刻唐譯的地藏經,沒有刻。他承受師父的命令,把唐朝翻譯的地藏經刻了版,流通開,換一換時本。   「或謂是經,諄諄乎眾生因果、地獄名相,無復玄論」,先假設有一個人不贊成,說地藏經,裡面說來說去,盡說因果報應,說些地獄的名相,沒有什麼玄奧道理,「不足新世耳目」,說這部經刻出版來流通,不能令世人耳目一新,沒有這個功用。既不能新人耳目,「惡用是訂正為?」還是把法燈、法炬的本子流通也可以,何必再刻板,再訂正它呢?   「噫!」是驚嘆的口氣,蓮池大師就講地藏經的重要性,說:「布帛菽粟,平時不如明珠,凶年則為至寶。」布帛,就是穿衣服的布料。菽粟,就是吃的米,在太平的時候,不如明珠寶貴。可是到了凶年,遭了荒年,遇到沒有米的時候,明珠,不能當飯吃;明珠,不能當衣服穿。你有布有米,反而成了至寶了。   「救末法之凶年,是經豈可少耶?」一個佛的法運,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法運已經二千多年了,正法、像法時代都過去了。到了二千年以後,就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佛教遭了凶年,就是說沒有布,也沒有米。救末法時代凶年,你談最玄、最妙、最難懂的玄奧佛法,不容易研究,不容易瞭解。地藏經,多談因果報應,多談地獄名相,正是救末法的眾生,一定要有這部地藏經,才可以啊!   「若夫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經談的玄奧之理,你往往以為經文容易懂,把它忽略了,大錯!地藏菩薩叫做大願菩薩,他的願怎麼樣大呢?就是這十六個字:「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眾生,只要有一個眾生,還在受輪迴之苦,地藏菩薩不證菩提果。「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六道的眾生,只有地獄裡的眾生最苦,他發願要把地獄度空。假若地獄沒有度空,裡邊有一個眾生,還在受苦,地藏菩薩誓不成佛。「探玄之士」,就是你歡喜研究玄奧之理的人,「試終身味之」,不但請你今天好好研究,你研究一生一世,都研究不完這個道理。   「地藏經多說因果報應,實為現時應機之妙法。」地藏經上多說因果報應,正是迎合現在時機的一個妙法。「有志救世救人者,豈可忽諸?」假若你有志願想救世,想救人,你怎麼能把地藏經忽略了呢?   剛才講現在這個時代,誰要談因果報應,誰挨罵!罵的什麼呢?罵你迷信。誰也怕戴迷信的帽子,都不敢談因果報應。那麼佛教永遠不能以興隆,而眾生永遠不能得度。佛教沒有人講因果,眾生大家都不瞭解因果報應,社會上愈來愈亂。你天天打開報紙,社會版你看看,殺、盜、婬、妄,層出無窮。所造的這些罪業,就是殺、盜、婬、妄,他怎麼敢造這些大罪呢?他不怕因果報應。他為什麼不怕呢?沒有人講給他聽啊!尤其是迷信的帽子,戴到我們佛教徒的身上。你不要說開口講因果報應,他罵你迷信。你是信佛教的,他就給你戴個帽子,就叫你迷信。「你是什麼教?」「佛教」,「迷信!」所以信佛教的居士,在社會上不敢說:我信佛教。因為怕人家罵迷信,只有這幾個出家人,頂著迷信的帽子。   還有我們中國的儒教,講禮樂詩書,先講禮,後講樂。那些做惡的人,他要打倒儒教,他怎麼樣呢?他給它取個名字,叫做吃人的儒教。誰要信孔子的教,誰要講禮,那你就是幫兇,因為禮教它是吃人的。他為什麼造這個惡口呢?因為他要做事,不能迎合禮,他先打倒儒教。因為他做事不能以講因果,所以他要先打倒因果。我們知道他做事是要做惡,做惡他害他自己,他害一切人。我們不能怕戴迷信的帽子,一定要多宣傳因果報應,要救世救人,非因果報應不能救! 三、屬於密宗要典   地藏經屬於密部,顯宗多以理顯事,密宗多以事顯理。地藏經之少談玄理者,以屬於密宗故。即在經中所指示之事相上,無不顯發妙理也。   第三段的重要性:「屬於密宗要典」。「地藏經屬於密部」,大家要注意,有的人不懂,以為講經,都屬於顯教;念咒,應該屬於密宗。說這部經是顯教,不是密宗。地藏經,就是密宗的經典。顯宗跟密宗什麼不同呢?「顯宗多以理顯事,密宗多以事顯理。」把這二句話記住,不是講經,就是顯教;念咒,就是密教,不是的。顯宗,就是顯教,多以理顯事,先講道理,把道理講明白了,才顯出事相來。密宗的弘揚密法呢?多以事顯理,先叫你照著事相做,決定不會錯誤,因為事相就把真理顯出來。   「地藏經之少談玄理者,以屬於密宗故。」看到地藏經經文,很好瞭解,談玄奧之理也很少,為什麼呢?因為它屬於密宗,因為密宗是注重事相的。「即在經中所指示之事相上」,所說的因果報應是事相,地獄名相是事相,就在那個事相上,「無不顯發妙理也。」它要是所說的事相,與佛教所說的妙理不相合,地藏經根本不會翻譯到中國來。翻譯到中國來,古時候這些大德也不會弘揚它。它所說的事相,通通與佛所講的妙理相合,不過借事顯理而已啊! 四、是乃佛門孝經   地藏經科注之著者靈椉大師,其緣起文曰:「地藏本願經者,乃我佛所說之孝經也。原其說者,弭不知恩分之深謗,隆諭親於道之大本也。是以我佛,將熄應火,升忉利天,為母談經,令見道跡。正以示出世之大孝,其在我釋氏歟!   然必乘時放光,集分身地藏於天宮者,舉行孝之樣子也。以大士因地,為婆羅門女,為光目女,皆因救母,始發僧那。與我佛之心,同聲合響,故說此地藏本願之經也。」是地藏經者,實佛門之孝經也,其重要可知矣!   第四段的重要性,「是乃佛門孝經」。「地藏經科注之著者靈椉大師,其緣起文曰:」地藏經,只有一部註解,就是靈椉大師,著的地藏經科注。後來由弘一律師,請他的一個同學,著了一本地藏經白話解釋,但也是依著科注翻譯成白話,所以地藏經的註解,可以說只有這一部科注,是靈椉大師著的。   在他的緣起文上,有這幾句話:「地藏本願經者,乃我佛所說之孝經也。」儒教裡有一部孝經,就是為兒女的應當孝順父母。我們佛門裡呢?釋迦佛說:地藏經就是佛門的孝經。   「原其說者,弭不知恩分之深謗」,釋迦佛為什麼說地藏經?推他本來所說的意思,弭,是消除,消除我們佛弟子,不知父母恩情、情分之深謗。社會上的人,毀謗佛教,尤其毀謗出家弟子,說出了家,就不孝順父母,你不知道這是個甚深的毀謗,地藏經上,可以消弭這種毀謗。「隆諭親於道之大本也。」隆,是興隆;諭,是證明。要興隆證明佛教行孝,是行大孝,要叫父親母親能以學佛道,修佛道,這樣子才報父母恩,那你就要看地藏經。   「是以我佛,將熄應火」,將熄應火,就是佛的應化身,應化身等於一把智慧火,這把智慧火快要熄滅了,就是應化身要入涅槃了。於是將熄應火,還沒有入涅槃之前,「升忉利天,為母談經,令見道跡。」令母親能見到佛道的跡相。「正以示出世之大孝」,要報父母的恩,要叫父母修道,這才是大孝,「其在我釋氏歟!」在我佛教裡頭。   「然必乘時放光,集分身地藏於天宮者」,釋迦佛為母談經,為什麼乘這個時間,大放光明呢?把分身地藏菩薩都召集來,召集到忉利天宮幹什麼呢?「舉行孝之樣子也。」地藏菩薩在因地中就是個孝子。「以大士因地,為婆羅門女,為光目女,皆因救母,始發僧那。」僧那,是梵語,翻到中國話叫大願。地藏經下面經文會講到,地藏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做過婆羅門女,做過光目女,皆因為救度他母親,始發大願。「與我佛之心,同聲合響」,跟釋迦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報母親的恩,那個志願相合,等於同聲合響。「故說此地藏本願之經也。」所以才說地藏經。「是地藏經者,實佛門之孝經也,其重要可知矣!」 五、諸祖皆共崇信   歷代祖師,崇信地藏者,頗不乏人,明蕅益大師曰:「智旭深憾夙生惡習,少年力詆三寶,造無間罪!賴善根未殞,得聞本願尊經,知出世大孝,乃轉邪見,而生正信。」民國弘一大師曰:「自惟剃染以來,至心歸依地藏菩薩,十又五載,受恩最深。久欲輯錄教跡,流傳於世,讚揚聖德,而報深恩,今其時矣!」蕅益、弘一,皆一代之祖師,其崇信地藏經,不遺餘力,我輩後學,知所取法矣!   再講第五段地藏經的重要性:「諸祖皆共崇信」,歷代的祖師,都崇信地藏經,前面說過,蓮池大師作重刻地藏經的跋文。「歷代祖師,崇信地藏者,頗不乏人」,頗不乏人,就是很多,就是不少。先說明朝有個蕅益大師,蕅益大師他講:「智旭深憾夙生惡習」,智旭,是蕅益大師的法名。深憾,甚深的遺憾,遺憾我前生前世,有惡的習氣。「少年力詆三寶」,蕅益大師十幾歲就會作文章了,作文章他是學的儒教。力詆,詆,就是毀謗,毀謗三寶,「造無間罪」,我那個時候不知道,就毀謗三寶,因為造了無間地獄的罪,將來要墮到無間地獄。   「賴善根未殞,得聞本願尊經,知出世大孝」,賴,作幸字講,我有惡習,毀謗三寶,幸賴著我有善根,未殞,就是還沒有喪失。我得聞到地藏本願尊經,才知道出世間的大孝。「乃轉邪見,而生正信。」我把自己的邪知邪見轉過來,對於佛教生正信之心。後來蕅益大師出家,成為一代的大祖師。   「民國弘一大師曰」,弘一大師是民國的人,他在家的名字,叫李叔同,他做過大專學校的教授,後來出了家,叫弘一大師,下面就是弘一大師講的話。   「自惟」,自己想到。「剃染以來」,剃頭染衣,就是出家以來,「至心歸依地藏菩薩,十又五載」,歸依地藏菩薩,至心的歸依,已經有十五年了。「受恩最深」,弘一大師說,我受地藏菩薩的法恩最深。「久欲輯錄教跡,流傳於世,讚揚聖德,而報深恩,今其時矣!」我久已想到,要把地藏菩薩教化眾生的事跡,跡,就是事相,把它輯錄出來,編成一個本子,流傳到世間。讚揚地藏菩薩的聖德,而報地藏的深恩,現在是個時機。後來弘一大師,編了一本書,叫地藏菩薩聖德大觀。   「蕅益、弘一,皆一代之祖師」,明朝的蕅益大師,民國的弘一大師,都是一代的祖師。「其崇信地藏經,不遺餘力」,信得非常虔誠。「我輩後學,知所取法矣!」我們後來的學人,應該跟祖師學,應該相信地藏經啊!   今天講的五段懸談,主要講地藏經的重要性,啟發你對地藏經的信心。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聽經的時候,一個人拿兩本,一本地藏經,一本參考資料。昨天講過,參考資料本子,就是寫黑板,寫下來的筆記。替你寫黑板,替你抄筆記抄好了,你很省事,不要怕麻煩,不要怕囉唆。我叫你看經,你就看經;我叫你看參考資料,你就看參考資料。   請把經本打開,看看地藏菩薩像,這個地藏菩薩像,就是我們中國供的地藏菩薩像。講一講當做是常識,先看這二張照片(按:編者無當時經本,未能附上照片),後面這張像,是九華山地藏菩薩的肉身塔。這邊這個像,就是地藏菩薩的像,但這是我們中國的地藏菩薩像,不是佛經上說的那個樣子。下面這兩個侍者,青年的和尚,是道明和尚。下面老長者,叫閔閤老。再翻過來看後邊有一段說明的文字,看這一段小字。   佛滅度後一千五百年,地藏菩薩降迹新羅國主家,姓金號喬覺。唐高宗永徽四年,二十四歲祝髮,攜白犬善聽,航海而來。至安徽青陽縣九華山,端坐九華山頭七十五載。至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計年九十九歲。   時有閣老閔公,素懷善念,每齋百僧,必虛一位,請洞僧(即地藏也)足數。僧乃乞一袈裟地,公許,衣遍覆九峯,遂盡喜捨。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後亦離俗網,反禮其子為師。故今侍像,左道明,右閔公,職此故也。菩薩入定二十年,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顯聖起塔,至今成大道場。   案:地藏菩薩,在釋迦牟尼佛既滅以後,彌勒佛未生以前,眾生賴以救苦,自誓必度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以救苦難。其狀圓頂,手持寶珠及錫杖。或云:即閻羅王之化身,非也。   「佛滅度後一千五百年,地藏菩薩降迹新羅國主家,姓金號喬覺。」釋迦牟尼佛滅度,就是涅槃以後,有一千五百年之久。地藏菩薩,他是分身無量數,就分一個身,分到新羅國。就降迹,降生在新羅國國王家裡。注意這個新羅國,不是南洋的暹羅國,有的聽見新羅國音聲差不多,以為是南洋的暹羅國,不是。新羅國,就是現在的韓國。在過去,韓國有三個小國家,一個就是高句麗,簡稱叫做高麗。我們現在吃人參,叫高麗參,就是韓國的。還有一個名字叫百濟,百千萬億的百,救濟眾生的濟,百濟國。還有一個是新羅國,這三個小國合起來,就是現在的韓國。知道新羅國,就是現在的韓國就好了。   金喬覺,生在國王家裡,他就當太子。跟我們釋迦佛一樣,要是不出家,就可以做國王。但是,他不被名利所轉。他姓金,名字叫喬覺。「唐高宗永徽四年」,在我們中國唐朝永徽四年。「年二十四歲」,金喬覺年齡二十四歲。「祝髮」,就把頭髮剃掉出家了,國王不要做,出家當和尚。「攜白犬善聽,航海而來。」他攜了一隻白狗,名字叫善聽。怎麼叫善聽呢?金喬覺出了家,他要打坐,這隻狗就坐在旁邊護著;他要拜佛,牠也臥在他旁邊護著,所以牠善能以聽佛法,叫善聽。金喬覺帶著白狗善聽,坐船航海西來,韓國在我們中國的東邊,所以到中國來。   「至安徽青陽縣九華山」,這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歸於安徽省青陽縣。「端坐九華山頭七十五載。」金喬覺二十四歲來到九華山,住在九華山的山頭上。現在九華山山頭上,有一個地藏寺,那是地藏寺周圍的山頭,金喬覺就在那裡住了七十五年。   「至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計年九十九歲。」開元,是唐朝皇帝的年號,在唐朝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我們現在每一年都給地藏菩薩做聖誕,就在七月三十日。你要知道,不是地藏菩薩的生日,是金喬覺的生日。   「時有閣老閔公」,當時有一個閣老閔公,叫什麼名呢?失傳了,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因為在中國,要尊重這個人,不敢稱他的名,他是做大官的,叫他閣老,就叫閔閣老、閔閣老,閣老是尊稱他的官銜。究竟叫什麼名呢?大家不敢叫,到後來失傳了,就叫閣老閔公。   「素懷善念」,常常有善心。「每齋百僧,必虛一位,請洞僧(即地藏也)足數。」洞僧,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金喬覺,是他在家的名字,他法號叫做什麼?誰也不知道。他住在九華山,就住在山洞裡,大家都尊稱他叫洞僧。閔閣老每要齋僧,常常要請一百個出家人,一定要虛個位子,等到他來。因為他是個高僧,就稱他為洞僧,請他來足數,湊成一百個出家人的數目。   「僧乃乞一袈裟地,公許,衣遍覆九峯,遂盡喜捨。」金喬覺看見閔閣老這位老居士很尊重他,就跟他化緣,說:「我跟你化緣,九華山都是你的,我要化一塊地,來起一個廟。」「你化多少地?」「我只要一袈裟之地就夠了!」「那很簡單,一塊袈裟之地有多大呢?」閔閣老答應他,他把袈裟取下來,一撐,顯了神通,把九華山的山頭遍覆,通通蓋上。閔閣老本來就相信出家人,相信洞僧。這一看,他有大神通,很歡喜。好了,九華山全部捨給他。九華山怎麼叫做九峯呢?本來是九個山頭。九個山頭都像蓮花瓣,所以叫做九華山。   現在大陸沒有法子去了,將來有機會,你們要去朝拜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一共有三十里路,我們中國的華里。上山十五里之高,有一座肉身塔,肉身塔過去有個地名叫閔院,就是閔閣老住的地方。打閔院再步步高,高十五里,到九華山頂,就是地藏寺。要到地藏寺,你才能看見九華山的大,大是雄偉,九個山頭像九個蓮花瓣雄偉壯麗。   「其子求出家」,閔閣老的兒子要求出家,閔閣老就答應,答應了就叫他跟金喬覺出家,「即道明和尚」,給他取個法號叫道明,這就是有名的道明和尚。   「公後亦離俗網」,公,就是閔閣老。閔閣老後來離開了世俗塵網,也出家。「反禮其子為師」,這個時候閔閣老出家,金喬覺,那個地藏菩薩化身已經圓寂了,出家人的規矩,要尊重師道,不能以講在家世俗的輩份,閔閣老是懂佛法的人,就拜他兒子做師父。「故今侍像,左道明,右閔公,職此故也。」所以現在地藏菩薩旁邊這兩個侍者,左邊是道明和尚,右邊是閔閣老,就是這個意思。那個小和尚站在上方,因為我們中國以左為上。老長者站在下方,就是一個先出家,一個後出家。後出家,還拜他兒子為師父。   「菩薩入定二十年,至德二年」,至德,是唐朝一個皇帝的年號。「七月三十日顯聖起塔」,出家人死了,我們佛教叫涅槃,翻到中國話就叫圓寂。那麼究竟他得道、沒有得道,這是個問題?得道的人,他人是沒有死,他入定了。一入定,定了二十年,到了至德二年,還是七月三十日,於是他就顯聖。他得道,是七月三十日;顯聖,還是七月三十日,於是就給他起了一個肉身塔。剛才我說了,上九華山,先朝拜肉身塔,步步高十五里,肉身塔朝拜了,再經過閔院,再步步高十五里,才到地藏寺。   再看下面有一段案語,「案:地藏菩薩,在釋迦牟尼佛既滅以後,彌勒佛未生以前」,昨天講懸談,已經講過這一段。「眾生賴以救苦」,釋迦牟尼佛把我們這些受苦的眾生,都託付給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就自己發願,「自誓必度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他要把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昨天已經講過。「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以救苦難。」他要度這六道眾生,或者示現人間,或者示現天上,或者示現於地獄之中,以救苦難。   現在講中國的地藏菩薩,就是金喬覺,他是示現於人間的相。「其狀圓頂,手持寶珠及錫杖。」地藏菩薩像是個什麼樣呢?光光頭,圓頂。因為按地藏經,他現的比丘相。釋迦佛就是比丘相,因為他要住持佛法,所以不能現菩薩相。菩薩相什麼相呢?菩薩相,頭戴花冠,身佩纓絡。我們後面供奉西方三聖,這邊是觀世音菩薩,這邊是大勢至菩薩,坐在上面,頭戴花帽子,身上佩著纓絡。釋迦佛不戴花帽子,也不佩纓絡。釋迦佛比菩薩還小嗎?因為他要住持佛法,他要作個榜樣,所以現比丘相。地藏菩薩,是釋迦佛滅度以後,彌勒未來之前,他要住持佛法,所以地藏菩薩現的也是比丘相,光光頭,一個手拿著寶珠,一個手拿著錫杖。   「或云:即閻羅王之化身,非也。」可是有的人不知道,說地藏菩薩常常在地獄裡教化眾生,說地藏菩薩是閻羅王的化身,不是,那是錯誤的解釋。   可是現在我們供的地藏菩薩,都戴著毘盧帽子,不是光光頭。我們看地藏經上造的像,也是戴著毘盧帽子。我們這裡供的地藏菩薩像,也是戴著毘盧帽子,這是後來的人給他莊嚴出來的。為什麼給戴著毘盧帽呢?因為我們中國在唐朝的時候,密宗大興,密宗興了以後,放燄口的佛事非常普遍。後來密宗雖然衰弱下來,可是放燄口的佛事,還是常常做。放燄口就是密宗的佛事,密宗放燄口的正座,就是代表毘盧遮那佛,所以戴的帽子叫毘盧帽,就是毘盧遮那佛的帽子。佛弟子們一看放燄口的人,都戴那個帽子,這放燄口的人就是救苦,以為這是破地獄,救度地獄的眾生啊!正是地藏菩薩救度地獄裡的苦眾生嘛!所以地藏菩薩應該戴毘盧帽才莊嚴,是後來佛弟子給他加上毘盧帽。這是講中國供地藏菩薩像的歷史,以及我們七月三十日給他做生日的事,給大家知道。   現在開始講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這是經題。「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這是個譯人,人題。「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這是個品題。先講經題。 經題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地藏菩薩」,菩薩,是佛大乘弟子的尊稱,跟釋迦佛學大乘佛法的,都叫菩薩。我們現在無論出家弟子、在家弟子,大家都受菩薩戒,受了菩薩戒,我們都叫菩薩。這是大乘的一個尊稱,因為中國佛教沒有小乘佛法。出家二眾,受了沙彌、沙彌尼戒;受了比丘、比丘尼戒,一定要加授菩薩戒。在家弟子受了五戒,也要發大乘心,再受在家菩薩戒。這是因為中國佛教,沒有小乘佛教,都是大乘佛教,所以叫做菩薩,是大乘弟子的通稱。   「地藏」,是這一位菩薩的別名。觀世音菩薩,觀世音是個別名;大勢至菩薩,大勢至是個別名。這一位菩薩,就叫做地藏菩薩。   「本願」,就是根本的大願,就是要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令一切眾生都能以究竟成佛。地藏菩薩,最初就發這個大願,一直到現在,還是依著根本的大願來度眾生,這是他的根本願,叫地藏菩薩的本願。   「經」,是一切經的通名,只要是釋迦佛說的經,都叫經。如阿彌陀經叫經,法華經也叫經,金剛經也叫經,一切經典都叫經。但是每一部經,有一個別名。地藏菩薩本願經,是這部經的別名,這部經,不是阿彌陀經,也不是金剛經,這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上」,因為地藏經的經文很長,有卷上、卷下。這稱作上卷。卷字,就是現在的冊,叫上冊、下冊。古早的時候,就是在唐朝那個時候的經,不是本子,不是冊,是一捲一捲的。那個時候的經,都是抄寫的,印刷術還沒有發明,寫下來,用一根棍子把它捲起來叫做捲,念去聲就叫卷,卷上、卷下。實際地藏經一共有二卷,就是現在有二冊。   經題講完,講翻譯的人題。還沒有講經文,還是個題目,人題。 人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唐」,就是我們中國的唐朝。「于闐國」,是西域國,西域國家很多,這叫于闐國,闐字念田,跟我們中國田的音一樣。于闐二個字,翻譯成中國話叫地乳,這個國家地形很高,像人身上的乳房。   「三藏沙門」,三藏,貫通三藏的沙門。經藏、律藏、論藏,叫三藏。沙門,是出家人的通稱,是出家人都叫沙門。但是冠上三藏二個字不簡單,要貫通三藏,才能叫三藏沙門。   「實叉難陀」,是他的別名。貫通三藏的沙門不多,但也還有,比方像我們中國的玄奘法師,也是三藏法師;翻譯經典的鳩摩羅什法師,也是三藏法師。這一位三藏法師,既不是玄奘,也不是鳩摩羅什,他叫實叉難陀,翻到我們中國話,叫學喜,他求佛學,大生歡喜。   「譯」,他翻譯的,把印度文翻成中國文。   以上翻譯的人題講完,接著講品題。 品題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說地藏經,不在我們人間說的,在天上說的。佛教裡講天有二十八層天,這在哪一層天呢?在欲界第二層天,叫忉利天。梵語叫忉利,翻譯到中國話叫三十三天。在這三十三天,有一個大天王,他們的天王宮,叫「忉利天宮」。   「神通」,就是釋迦牟尼佛含笑放光,顯神通。   「品」,就是一章一段,就是在忉利天宮顯神通這一品,這一章經文。   「第一」,地藏經經文很長,一共分十三品,就是分十三個章段,這是第一個章段,叫第一品。   經題、人題、品題,簡略地把它消文解釋過。再看參考資料,來詳細的解釋。   講一部經,你可以講深,可以講淺,但是不可以講錯。你能講深更好,講得很淺顯,也沒關係。但是你要是講錯了,自害害人,瞎眾生的智慧眼,引著眾生走邪道,所以不能以講錯。看參考資料: 四大名山   一、浙江省普陀山,乃觀音菩薩之道場。   二、安徽省九華山,乃地藏菩薩之道場。   三、山西省五台山,乃文殊菩薩之道場。   四、四川省峨嵋山,乃普賢菩薩之道場。   先看四大名山,剛才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那一段,沒有講參考資料,沒有叫你看,因為怕你們嫌囉唆,現在就是要講九華山,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這也是佛教的常識,哪四大名山呢?一、浙江省普陀山,乃觀音菩薩之道場。二、安徽省九華山,乃地藏菩薩之道場,就是剛才講,金喬覺在那裡修道的。三、山西省五台山,乃文殊菩薩之道場。四、四川省峨嵋山,乃普賢菩薩之道場。 金喬覺來華成道起塔之時   永徽四年來華—唐高宗   開元十六年成道—唐玄宗   至德二年起塔—唐肅宗   再接著看,「金喬覺來華」,來到我們中國九華山,「成道起塔之時」,成道起塔的時間。「永徽四年來華」,就是「唐高宗」那個時候。「開元十六年成道」,「唐玄宗」的年號。「至德二年起塔」,就是「唐肅宗」的年號。 地藏   地藏十輪經曰: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此乃從喻立名。   又地,即世間之大地,有二義:   一、住持義:普能住持一切眾生故。菩薩亦如是,普能救度一切眾生故。   二、生長義:生長一切藥穀莖果,供養一切眾生之生命故。菩薩亦如是,能說一切妙法,長養一切眾生之慧命故。   藏,即世間之寶藏,亦有二義:   一、含覆義:能含藏蓋覆諸珍寶故。菩薩亦如是,廣集一切功德故。   二、出用義:如需救濟貧苦,成就事業,乃當出用故。菩薩亦如是,能布施一切法財,令諸眾生離苦得樂故。   以上乃就喻解。若約法釋,地,即是心地。藏,即是如來藏。此菩薩徹證本心地具有之如來藏性,故名地藏。   看參考資料,再講經題,「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經的題目,先講「地藏」二個字,地藏二個字怎麼解釋呢?   「地藏十輪經曰:」昨天說過了,地藏菩薩有三部經,這是十輪經,也是地藏菩薩的專經,那上面就有解釋。「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此乃從喻立名。」地藏十輪經上解釋地藏,是從譬喻解釋德號,為什麼立這個德號呢?「安忍不動,猶如大地。」地藏菩薩,他的大願第一,他的忍力第一。眾生,苦惱難度,像地藏經上一再講到,剛強成性,難調難伏。地藏菩薩好辛苦把他從地獄裡救出來,他一轉個身,又墮了地獄。但是地藏菩薩耐煩,再去度他,從地獄趕快把他度出來,他一轉身,又墮地獄。地藏菩薩不捨棄眾生,這就是他安忍的力量,像那大地一樣。   我們住的地球,這個大地,這個大地有什麼安忍呢?我們眾生住在地上,完全是地載著我們,像一艘大船,載著我們。載著我們還要養我們呢!生出許多養我們的東西。但是我們眾生,對大地對不起,今天給它挖個坑,明天把它戳個洞;吃了它生的東西,還給它大便、小便,大地從來沒有改變。地藏菩薩不變,安忍不動,猶如大地。   這是講地藏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下面講「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秘藏,就是盛寶貝的一個櫃子,叫寶藏。寶藏者,是秘藏,最高無上的寶貝,不能隨便顯露出來,叫做秘藏。地藏菩薩,他的靜慮高深,這是表示地藏菩薩有大定力,梵語叫禪那,翻到中國話叫靜慮。我們中國話叫禪定,就是他有大定力,就是靜慮之力。他有高深的禪定,叫深密,最高深、最秘密。他的境界,別人都不知道。   「猶如秘藏」,就等於有錢的人家,他最高價的寶貝,藏在秘藏裡面,別人不知道,那個意思一樣。   「此乃從喻立名」,這都是從譬喻上立的名字,這是地藏十輪經上的解釋,從譬喻立地藏二個字的德號。   「又地,即世間之大地,有二義:」又依著地藏十輪經上的譬喻,再加以詳細的解釋。地,安忍不動義,就是我們住的地球,這個大地,再分出來有二種意思:   「一、住持義:普能住持一切眾生故。」第一種意思,大地,有住持眾生的意思。普能以住持一切眾生,安住一切眾生,攝持一切眾生,這是大地的功德。「菩薩亦如是,普能救度一切眾生故。」這個菩薩也是像大地一樣,他普能住持一切眾生,像大地普能救度一切眾生一樣。   「二、生長義:」第二種意思,就是生長義,大地,一個生長義。「生長一切藥穀莖果,供養一切眾生之生命故。」眾生住在大地,怎麼養他的生命呢?要靠著大地,生一些藥品,他生病了,可以吃藥,也是住持病人。穀,就是吃的米、麵粉,都是地生的。莖果,還有蔬菜、果品,都是地生出來的,能以供養一切眾生的生命。   「菩薩亦如是,能說一切妙法,長養一切眾生之慧命故。」這個菩薩也如是,也有生長義,能說一切妙法,長養一切眾生的慧命。這個菩薩救度六道的眾生,應機說法,無不是妙法,能以長養一切眾生的慧命,像大地生長義一樣。   講了地的意思,再講藏的意思。   「藏,即世間之寶藏,亦有二義:」藏,即是世間之寶藏,還是依著地藏十輪經上的解釋,就是我們世間人,最寶貴的一個寶藏,也有二種義理:   「一、含覆義:能含藏蓋覆諸珍寶故。」寶藏,就是儲寶貝的一個櫃子,它是含覆義,能以含藏蓋覆這一切珍寶,所以叫寶藏。   「菩薩亦如是,廣集一切功德故。」這個菩薩要救度眾生,他見功德就修,修集一切功德。就等於蒐了珍寶一樣,把珍寶蒐了裝到那個寶藏裡面,就這個意思。   「二、出用義:」第二種寶藏的意思,叫出用義。「如需救濟貧苦,成就事業,乃當出用故。」世間人珍珠、黃金等等七寶之類,裝到寶藏裡面,那是含覆義。還有一個出用義,他還要救度眾生,救濟貧苦的眾生,或者他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就把金、銀、琉璃等珍寶,都拿出來用。   「菩薩亦如是,能布施一切法財,令諸眾生離苦得樂故。」這個菩薩要救度眾生,他要說法給眾生聽。說法,就是法財,能以令眾生離苦得樂。   菩薩,有含覆義,有出用義,所以叫做藏,合起來叫地藏。   「以上乃就喻解。」以上都是用譬喻解釋的。   「若約法釋,地,即是心地。藏,即是如來藏。」地藏十輪經上,用譬喻解釋地藏二個字。地,有二種義;藏,有二種義,通通是用譬喻解釋,譬喻是譬喻法,下面再引申其義。所以就法來解釋:地,就是心地,就是菩薩的心地,也就是我們眾生的心地。藏,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怎麼講呢?真如在纏,名如來藏。人人有一個真如妙性,纏,就是煩惱,真如妙性,在煩惱裡面藏覆住,叫如來藏。真如在纏,名如來藏也。如來藏者,藏如來也,裡面有個如來,在裡面含藏著,這就是約眾生的佛性而言。   「此菩薩徹證本心地具有之如來藏性,故名地藏。」我們眾生有個如來藏,不知道;裡面含藏著一個如來,也不知道。這個菩薩他徹底證得本心地具有的如來藏性了,如來藏性,就是如來性,就是佛性,所以名字叫做地藏。是他本心地有如來藏性,證得了,這是約法解釋。   這是約譬喻、約法,把地藏菩薩的別名、德號,地藏二個字都解釋清白了。 菩薩   梵語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上求覺道,下化有情之大乘佛子也。   再解釋通名「菩薩」二個字,「梵語菩提薩埵」,我們現在稱菩薩,是因為我們中國人說話愛簡略,過去翻譯經的大祖師們,順著中國人的根性,把它簡略的叫做菩薩,實際應該叫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梵語的音聲是菩提薩埵,翻它的義叫做覺有情。菩提,叫做覺;薩埵,叫做有情,為什麼取名叫覺有情呢?   「上求覺道,下化有情之大乘佛子也。」因為是大乘佛弟子,大乘佛弟子做的什麼事呢?上求佛道。上求佛道,是上求覺道,覺就是本覺。下化有情,他不同於二乘人,二乘人只求覺道,不下化有情。菩薩,一方面上求覺道,一方面下化有情,這是大乘佛弟子的一個德號。   「地藏菩薩」這四個字講好,再講「本願」二個字。 本願   願者志求滿足也。本有二義:   一、本來之願:此菩薩從初發心,即發是願,故名本願。   二、根本之願:為令眾生了生死,成佛道,乃根本之大願也。   又者:以願引行,以行填願。願為行之本,故名本願。   「願」字怎麼講呢?「志求滿足也。」願,就是他立一個志向,要求得個滿足。他必然有所求,才叫做願,但是他要立個志來求,叫做志願,志求滿足叫做願。   「本」字怎麼解釋呢?「本有二義:」本字有二種義理:   「一、本來之願:」這是第一種,是他本來一個願,這是本願。「此菩薩從初發心,即發是願,故名本願。」因為這位菩薩最初發心,他就是發的救度眾生的願,所以叫做本願。   「二、根本之願:為令眾生了生死,成佛道,乃根本之大願也。」第二種,根本之願,叫做願。我發願救度眾生,不是叫他來生來世轉一個富貴人,來生來世生天上享天褔,那是人天乘的願,不是根本願。根本願,是令眾生了生死。了生死是二乘人度眾生,成阿羅漢,成辟支佛,也是了生死,但是它不是成佛道。根本大願,是個什麼願呢?度一切眾生了生死,成佛道之願,這就是根本之願,這是二種解釋。   「又者」,第三種解釋,解釋這個本願,「以願引行,以行填願。願為行之本,故名本願。」這個菩薩發願幹什麼呢?發願他要修行門,叫做以願引行。先立一個大願,後引大行,把大行引發起來,以大行來填滿大願,以求滿足!你這個大願,怎麼能滿願呢?你得把大行修圓滿了,才能滿願。不然,你這個願,成了空願。但是光修行,你不發大願,你這個行門修不大。所以要以願引行,以行填願。願是行門的根本,所以叫做本願。   地藏菩薩本願,是這麼一個定義,哪一種菩薩,都有一種本願,但是都沒有地藏菩薩的本願來得大。昨天講過了,十六個字的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這個本願,超過一切菩薩,所以單說地藏菩薩的本願,經上再作說明。   別名講好,再講「經」之一字。 經   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名契經。   一切經,都叫經,經是中國話。「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翻到中國話,應該翻做契經。因為中國人說話愛簡略,翻譯經的大祖師把契字給略掉,假使按梵語修多羅解,還是要把契字接上,「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名契經。」契字怎麼講?契者合也,上面能契合諸佛之理,是佛的經,都跟諸佛之理相合。「下契眾生之機」,諸佛之理很高很深啊!但是經文上都講得很淺顯,能以契合眾生的根機,這樣才叫做契經,簡單翻譯就叫做經。 于闐   華言地乳。 沙門   華言勤息,乃出家人之通稱也。 實叉難陀   華言學喜,修三無漏學,而得法喜也。   再講翻譯的人的人題,「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唐,就是唐朝。于闐二個字,華言叫地乳,剛才解釋過了,就是這個國家的地形很高,跟其他國家的地形比起來,好像人胸部上的乳房一樣,這是形容這個地方,地形很高的意思。   「三藏」,指經藏、律藏、論藏。   「沙門,華言勤息,乃出家人之通稱也。」沙門二個字,翻到中國話叫勤息,那是出家人的通稱、通名。勤息二個字,下面還有解,現在不要解。就是記得沙門,翻成勤息,是出家人的通稱就好了。   「實叉難陀,華言學喜」,唐朝于闐國,有個貫通三藏的出家人,他的別名德號,叫實叉難陀,翻到中國話叫學喜。「修三無漏學,而得法喜也。」三無漏學,就是戒學、定學、慧學。戒、定、慧,都是了生脫死的學問,叫做無漏。無漏,漏是煩惱的別名,都是斷煩惱的學問。就是三無漏學,戒、定、慧都修好了,在佛法上得了法喜,叫做學喜。人題講好,再講品題。 忉利天   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以此一天,共有三十三天王也。 神通   神者神妙不測,通者通達無礙,乃智慧之妙用也。神通有六種,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身如意通。五、宿命通。六、漏盡通。今指世尊含笑放光也。   全部地藏經,分十三品,第一品,忉利天宮神通品。   「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以此一天,共有三十三天王也。」梵語忉利,翻成中國話叫三十三,也叫三十三天。這個很容易起一個誤解,以為佛教講的,是一層比一層高,有三十三天,這解錯了。這是欲界第二層天,叫三十三天,就這一層天。為什麼叫三十三天呢?這一層天,有三十三個天王。   三十三位天王,拿我們國家比方一下,最容易瞭解。中央有一個總統,地方有三十二個省主席,一個省、二個省……,有三十二個省主席。合起來說,都是國家的首長,但是以總統為最大。這三十三個天王,以中央的天王最大,就是阿彌陀經裡的釋提桓因,現在就在那個地方說地藏經。   忉利天宮神通品,再講「神通」這二個字,「神者神妙不測,通者通達無礙,乃智慧之妙用也。」神,就是神妙不測,我們凡夫不知道它的神妙,叫做不測,不測是凡夫不能測度的。   「通者通達無礙」,得了神通的人,他通達無礙,怎麼會得到神通呢?你先得智慧,得了智慧,起這個妙用,就叫神通。前面講過,你學佛法,切不可以先求神通,要先求智慧。得到智慧了,自然起妙用,那就叫神通。   神通大別,有這六種神通:   第一、天眼通,得了天眼通,不起障礙,無論多遠的地方,都能看到。   第二、天耳通,得了天耳通,不生障礙,什麼地方的音聲,他都能聽到。   第三、他心通,得了他心通,也不生障礙,一切眾生心裡,想的什麼念頭,他都能知道。他,就指著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的心,他都能通達。   第四、身如意通,身體起了如意變化,能以神通飛行。能以一個身體,變好多身體;好多的身體,合成一個身體。或者把大的身體,變成小的身體,叫身如意通,也叫做神足通。   第五、宿命通,就是前生前世、多生多劫以前的事情,他都能知道。   第六、漏盡通,漏是煩惱的別名,煩惱斷盡得的通,叫漏盡通。這叫做六種神通。   「今指世尊含笑放光也。」在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裡邊講這六種神通,是哪一種神通呢?就指著釋迦世尊含笑放光,顯的神通,那在這六種神通,算哪一種呢?叫身如意通。含笑在面容上放光,光中再出音聲,是屬於身如意通。   講到這裡,把品題也講完了。今天就把經題、人題、品題,這三個題目講完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把參考資料打開,看「六種成就」這一段文: 六種成就   一、信成就。二、聞成就。三、時成就。四、主成就。五、處成就。六、眾成就。六種因緣具足,方能成就講經道場。   六種成就這一段文,為什麼叫諸位先看呢?這是參考資料,就是要開始講地藏經的經文,只要是佛的經,開頭都有這六種成就,就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某處,與某某大眾俱。」某某處,地點可能不同,講這地藏經,是在忉利天宮。與大眾俱,聽經的人,數目、人眾可能不同,但是這六種成就的意思都是一樣的。   這六種成就,是佛平常開示的一段經文,這是釋迦牟尼佛的遺囑。釋迦牟尼佛要涅槃,阿難尊者就請問說:「世尊涅槃以後,我們要把世尊所說的法,結集成經典,在經首上,應該安些什麼話呢?」釋迦牟尼佛說:「安這六種成就的梵文。」看這一段文,就知道是佛經,揀別不是外道的經典。   第一、信成就:你要想學佛經,研究佛經,你得有信心。你沒有信心,研究佛經,不能以成就。前天說過,像外道也來看佛經,他根本沒有信心。那麼他沒有信心,看佛經幹什麼呢?他找材料來毀謗佛教,他先去準備好,就是要毀謗佛教,於是他才來看佛經,他不是用信心來看。他也來聽講經,聽了他回去就造謠言,說壞話,他不是來聽講經的,他根本沒有信。所以他聽經,沒有成就;看經,也沒有成就。第一個要先有信心:「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佛法廣大甚深,像海一樣。怎麼樣能到佛法大海裡去遊玩遊玩呢?得有信心,唯信才能入佛法大海。   第二、聞成就:聞、思、修三種智慧,第一個就是聞慧,就是我們對於佛法要信,絲毫不起疑惑。講經不聽,不聽經不能開智慧。所以有了信成就,必須要聞,由聞而思,思而修,三慧具足,才能成就你的佛法。   第三、時成就:這就是要有講經的時間,這個是時間成就。時間不成就,你有信心,要想聞佛法,前面那二個成就有了,第三個沒有時間。第一、沒有講經的時間,法師不來講。有法師來講,你可抽不出來閒工夫,想來聽經的時間沒有,這還是個人的時間。要像天下大亂的時候,比方像南洋的越南、高棉,那都是佛教國家,現在還有講經或聽經嗎?那個時間不成就。為什麼?那是亂的時間,不太平的時間,那個時間不成就。所以時間的成就,也很不容易。   第四、主成就:得有一個說法的主人,佛經上說法的主人,就是釋迦牟尼佛,得有釋迦牟尼佛說法的主,主成就。   第五、處成就:說法,你講經說法,得有一個說法的地方,沒有處所,在哪裡講呢?所以得有一個處所成就。   第六、眾成就:那麼主成就有了,處成就也有了,如果沒有聽眾,講經的道場還是不能成就,得有大眾來聽。   這六種因緣具足了,方能成就講經的道場。釋迦佛在世的時候如此,現在我們一個講經道場,還是需要這六種因緣才能成就。   再接著看「佛母」,佛的母親,就是摩耶夫人。 佛母   摩耶夫人,生佛七日,即別世而上升忉利天。   地藏經六種成就裡邊,有一句特別的經文,「為母說法」。因為釋迦牟尼佛的生身母親摩耶夫人,生出來佛七天之後,她就別世了。別世了升到哪裡去呢?上升在忉利天。所以現在釋迦佛上忉利天,為母說法。   看著經文,「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這是個經題,「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這是個譯人,人題。「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這是個品題。這三個題目昨天都講過了,今天開始講經文,也就是先講六種成就,六種成就叫做證信序,屬於序分,由六種成就這一段經文,才能證明相信這是佛所說的經。 甲一、序分(分二) 乙一、證信序 乙二、發起序  乙一、證信序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這就是六種成就的一段文,「如是」二字,就是信成就。如是者,就是信順之辭。釋迦世尊怎麼樣講法,我們就應著:如是!如是!表示我們信順,就是信仰,就是順從,信順之辭,這叫做信成就。   「如是」二字,又是指法之辭,最淺顯的解釋,就是解釋指法之辭,指著這一部經的法。如是,就指著這部經,你講那一部經,指那一部經。講金剛經,如是二字,就指著金剛經。你講阿彌陀經,如是二字,就指著阿彌陀經。現在是講地藏經,如是二字,就是指著地藏經,這是指法之辭。   「如是」二字,又是顯理之辭,第三種解釋。顯什麼理呢?顯真如實相之理。怎麼叫做如呢?不動,謂之如。怎麼叫做是呢?無非,謂之是。什麼法才不動呢?只有真如之法。真如之法,不被四相所遷,不被三際所易。四相:成、住、壞、空。它不被成、住、壞、空所遷移。三際:過去際、現在際、未來際。它不被時間性所變易。說真如之法,它是如如不動;真如之法,是絕對沒有非,無非謂之是,只有真如才是。真如,就是人人本具的實相,叫真如實相。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理體,這叫顯理之辭。   為什麼要講顯理呢?因為佛經上,尤其地藏經,完全說事相。前天開經就講過,地藏經,是密宗的經典,它是以事顯理的,說的全是事相,顯的都是真如妙理。   這三種解釋,把它合成一個解釋,要是真如之理,我們才信順;要是真如之理,才是佛法,所以叫信順之辭,指法之辭。信順什麼呢?信順真如之理。指法之辭,指著什麼法呢?指著這一部經。這一部經,無非是顯的真如妙性之理。   「我聞」,這叫做聞成就。這個我,是誰呢?阿難尊者自稱。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候說法,沒有經典,就像我們現在講開示一樣,我們現在請一位法師講一段佛法,講開示。釋迦佛在世就是那樣,他是應機說法,見什麼機,說什麼法。釋迦佛涅槃以後,由阿難尊者,記憶力特別強,聞得多,他是多聞第一,他把釋迦佛所說的那些開示,通通背誦出來。由五百大阿羅漢給他證明不錯,就結集成經藏,這還是聲聞乘的經藏。要是菩薩乘的經藏,像地藏經,屬於大乘法寶,是由文殊菩薩給他證明。可是無論是聲聞乘、菩薩乘,是佛所說的法,通通是阿難尊者把它背出來,誦出來的,所以多聞第一,阿難尊者。「我聞」,就是我阿難,親從佛聞。   釋迦佛對於我們恩惠甚深啊!沒有釋迦佛說法,我們根本現在聞不到佛法。可是除了釋迦佛的恩德之外,就是阿難尊者,對於我們恩惠甚深,沒有阿難尊者把佛經背誦出來,沒有結集經藏,釋迦佛說法說了多久,到現在小乘經典沒有,大乘經典也沒有,所以我們感念佛恩,還要感念阿難尊者的法恩。   前天跟諸位說過,講佛經,你講深可以,講淺也可以,但是不可以講錯,講錯了是自害害人啊!要講得最淺,這一句話怎麼講呢?如是這部地藏經,這是指法之辭。如是這部地藏經,是我阿難親從佛聞的,這叫做「如是我聞」,這一句就把文消通了。   「一時」,就是時成就。剛才講過,那個第三個成就,為什麼不說某年某月某日呢?在地藏經,你就知道了,佛說法,不單在人間說,在天上說,天上某年某月某日怎麼記載呢?沒有法記載。所以佛經通通寫的一時。就是在人間,印度國的某年某月某日,跟我們中國的某年某月某日,還是不一樣。要是記上某年某月某日說經,光考據這個時間就囉唆、就麻煩,可能考據的還不一樣,愈考據,愈生疑惑!所以佛經上根本不寫某年某月某日,就寫個一時,這叫時成就。   怎麼解一時呢?古時候的大德解釋,「師資道合,說聽究竟。」名為一時。師資道合,師,就是師父;資,就是弟子。說法講經的師父,跟聽經的弟子,道相合了,師父願意講經,弟子願意聽經,這叫師資道合。說聽究竟,說法的把法說究竟了,究竟就是圓滿了,聽經的人也聽圓滿了,這叫一時。這個一時,把法成就了。   「佛在忉利天」,「佛」,就是主成就,第四個成就。「在忉利天」,就是第五個處成就。   先講「佛」,梵語叫佛陀,翻到中國話,叫覺者。者,就是指人之辭,者,就是個人。覺者,就是大覺悟的人。所以佛在人間示現成佛,人人都可以覺悟,人人都可以成佛。佛者,是覺也。但是為什麼不翻成覺者呢?因為印度的梵語佛陀,具足三覺的意思。在中國覺者,翻成白話,翻成覺悟的人,跟梵語不合,它有三種意思在裡面,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具足這三覺,才叫做佛陀,簡單說,叫做佛。   記著,是佛的德號,都是超九界以獨尊。佛經上講聖人、凡夫,分成十個法界,叫做四聖六凡。六道,都叫凡夫,就是三善道、三惡道。三善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三惡道,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這六個道,都叫凡夫,因為在那輪轉生死,所以叫做凡夫。要是超出六道輪迴,也就是超出了三界,就叫做聖人。聖人,佛經上講的聖人,有四種:二種是小乘聖人,就是:聲聞、緣覺。二種是大乘聖人,就是:菩薩、佛。這是四聖六凡,合起來叫十法界。   佛具足三覺:   第一、自覺,自覺就超六道的凡夫,因為六道的凡夫,都迷而不覺。凡夫在迷啊!在迷他就叫凡夫,這自覺就超出六道凡夫的法界。   第二、覺他,就超二乘法界,那就超過八個法界。因為二乘聖人,他雖然能以自覺,不覺他,他無法救度眾生。佛不但是自覺,又覺他。   第三、覺行圓滿,就超過了菩薩法界。菩薩既能自覺,也能覺他,但是他沒有圓滿成佛。釋迦佛,他是覺行圓滿了,超過了菩薩法界。   這就超九界以獨尊,所以才叫三覺圓滿,就叫做佛。   尤其是我們初學佛的人,歡喜拿這些仙公、天公來跟佛比,他說:「究竟是仙公大,還是佛大呢?」有的說:「究竟是天公大,還是佛大呢?」這是沒有聽過佛經的人,才發生這個問題。   仙公,就屬於神仙,他還是不出三界的凡夫。天公,就是指著忉利天的天主,他還是不出三界,都叫凡夫。釋迦佛不但超過六道凡夫,而且還超過三乘聖人,怎麼能跟佛比大比小呢?   「在忉利天」,昨天講品題講過,梵語忉利,中國話就叫三十三天。這就是欲界第二層天。第一層天,就是四天王天,第二層天,就是忉利天,忉利天,叫三十三天。昨天跟諸位說過,佛經上這些名詞,最容易誤解的就是這三十三天,以為佛經上講的這個天,有多少層呢?一層、二層,……一共三十三層,就講錯了。三十三天,就是欲界第二層天,就是指的忉利天,因為這一天,有三十三個天王,所以叫三十三天,現在佛就在這裡說法,這是處成就。   處成就下邊有一句特別的經文,叫做「為母說法」。在其他的經文,六種成就,沒有這一句,地藏經很特別有這一句。剛才看參考資料,佛的母親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生出來釋迦太子以後七天,別世就升到忉利天去了。現在世尊要報母親的恩,所以到忉利天宮,來為母親說法。這就是前天講過了,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佛為盡孝道,要去度他母親,所以才到忉利天來,為母說法。   這個為母說法,有人有些疑問,就是釋迦佛到忉利天為母說法,是什麼時間呢?   就是快要涅槃的時候,說法從天宮下來,就要入涅槃,就說涅槃經。說了涅槃經,就涅槃了,這是在說法四十九年圓滿的時候,上忉利天,為母說法。   那麼在說法的時間上,還有疑問,就是佛要報母親的恩,他成了佛就應該升天,為母說法,為什麼說法四十九年之後,才去報母親的恩,才為母說法呢?有這麼個問題。   這個要知道,諸佛菩薩來世間弘法利生,有本有跡;本,是他的本位;跡,是他的跡相。跡相,就是應化的事相。釋迦牟尼佛,他是個化身佛,這是按他的跡相上講,相,就是事相,按他應化的事跡,叫做跡相。要按他的本位,無量劫以前就成了佛。釋迦佛,他有本有跡。   摩耶夫人,佛的母親,連淨飯王,他的父親,都有本有跡。按他的本位,都是諸佛再來。按他的跡相,示現的是國王,是國王的皇后,是佛的父親、母親。都是按本、按事跡上說的。   為什麼要講到他的本位呢?這個道理很容易瞭解,就是一個應化身的佛,釋迦佛,他是成佛的。人間的凡夫,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得有多大的福報,才能生個兒子成佛呢?我們現在佛門常常說的有一句話,說是你生個兒子出家,很不容易,出了家他還是個凡夫,所以你生個兒子成佛,那太稀有了!所以他一定是諸佛乘願再來嘛!要不是乘願再來的人,他有多大的福報,能生個小孩子會成佛呢?這個道理很容易瞭解。   那麼釋迦佛,他自己知道得清楚,他的母親,也是乘願再來的一個佛,把他生出來以後就圓滿了,她升到忉利天,還是示現的。一個事跡、一個跡相,並不是普通的天人,所以佛不必急著去給她說法。不聽佛說法,度不了她,不是這個樣子的,她的本位就是佛。那麼由本位上講,慢一點跟她說法沒有關係。   可是為母親說法,還是為報母親的恩,為盡孝道,還是約應化事跡上講。約應化事跡上講,為什麼她可慢些才說法呢?這就是度眾生,得有一個時節因緣。釋迦佛四十九年在人間說法,是那些眾生時節因緣成熟了,他的母親是示現一個凡夫,她要聽佛法得道,得有她的時節因緣,她的時節因緣還沒有成熟,所以要等這個時間。等到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佛才升忉利天為母親說法,這完全按跡相上講,按摩耶夫人是個凡夫,這麼樣講。   這裡還有一個疑問,就是我們把地藏經聽完,或者你念地藏經念完,只看見摩耶夫人跟地藏菩薩請法,說了一段,沒有看見釋迦佛跟母親說法,還有這個問題?   你要知道,藏經裡面另外有一部經,叫做「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就是為他母親說了法,才接著說地藏經的,要把這個問題解決。   佛升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為報母親的恩,有一部經叫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說了何必說這地藏經呢?   前天開經跟諸位說過,釋迦牟尼佛要涅槃,彌勒佛還沒有來,中間一段時間還很長,有五十六億七千萬歲,這個時候沒有佛,把這些苦惱眾生,交給什麼人呢?要交給地藏菩薩,所以在忉利天為母說法,是個重要的因緣。要付委地藏菩薩,負度眾生的責任,也是個重要的因緣,所以為母說法以後,就開始說地藏經。   那麼跟母說法,一部經說了就好了,現在說地藏經,何必開經,把「為母說法」這一句帶上呢?這還是一個問題啊?   這裡頭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要提倡佛門的孝道,釋迦佛為什麼要上忉利天為母說法?為報母親的恩,要行佛門的孝道。地藏菩薩在因位之中,就是為他母親發的菩提心度眾生。你就知道,佛門的孝道,是什麼孝道呢?要發菩提心度眾生,這就是行孝,這就是報父母親的恩。   佛門的孝道,對於自己的父親母親,怎麼樣報恩呢?蓮池大師七筆鉤上,有這麼兩句:「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親,就是父親母親。父親母親,離了塵垢,就是離了生死輪迴。子道,子,就是兒子,為兒子的道,就是孝道,你才成就。你為人子的孝道,方能以成就。不然,你這個孝道,沒有成就。   拿我們中國傳統儒教家,行孝道怎麼行呢?對於父親母親怎麼樣盡孝道?無違,盡孝。「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親母親活著的時候,我要侍奉父親母親,吃飯、穿衣服,侍奉都要合乎禮,這樣子就是盡了孝道。那麼死了呢?葬之以禮,埋葬父親母親,還要合乎兒女的禮節。埋葬了以後呢?不要忘記,逢年按節,還要祭典,合乎兒女之禮,這叫祭之以禮,這樣你把兒子的孝道盡了。但是這只盡了一段,因為儒教家只講人間的事,不講六道輪迴的事。要知道父母在六道輪迴的苦,你光用儒教家以禮盡孝,這個孝道不能成就。   像下面經文會講到,地藏菩薩因位上,當婆羅門女,她的母親墮地獄受苦;當光目女,她的母親墮地獄受苦。那麼你光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母親墮到地獄裡,能以超出來嗎?但是儒教家道理只講人事,沒有講到母親死了以後,墮到地獄裡這麼長,怎麼辦?事實上有六道輪迴,非得依著佛法來度她的母親,能以超出地獄之苦,才算盡了孝道。但是超出地獄,這個孝道,還沒有盡。超到人間,超到天上,像佛的母親升到天上享天福,天福有個限度,天福享盡了,她還是要輪迴下來,不出六道輪迴。父親母親,在輪迴裡受生死之苦,一定要把父親母親度出三界,脫出輪迴,你為兒女的孝道,才算成就。不然,你只在那說你盡孝道,實際你孝道,沒有盡好。   那麼自己的父親母親,對於我有大恩,我要把我的生身父母度出三界,脫出輪迴,我盡了孝道了。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度眾生呢?這還是個問題?   佛門裡盡大孝,這個大字,不是光為你父親母親,度這一世的父母,因為有六道輪迴的道理。父母在六道輪迴,我本身也在六道輪迴。我今生為人,有一世的父親母親;我前生做人,有前生的父親母親,要不要行孝?如是單講做人,再前生前世,生生世世,都有父親母親,要不要度?而且我們在六道輪迴的父母,多生多劫以來,這一切眾生,都給我做過父親母親。這個話你看梵網經,大家受過菩薩戒,梵網經菩薩戒上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做這種觀想,這一切男人女人,都是我的父母親,為什麼呢?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因為前生前世,再前生前世,推上去,多生多劫,互相做過父母兒女眷屬。那麼你要度父母,不能只度一生啊?所以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要度,生生世世,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給我做過父親母親,我都要度他們。度眾生,就是度父母,就是行孝道,這才叫大孝。   再進一步講,釋迦牟尼佛為母說法,是孝道。照地藏經,地藏王菩薩,就是行孝道的菩薩,行的什麼孝道?行的菩薩的孝道,那麼為父親母親行了孝道了,為什麼釋迦佛要說地藏經,把這些苦惱眾生,付委給地藏菩薩,單注意孝道這二個字呢?度眾生成佛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先講孝道呢?   這還要看梵網經:「孝順,至道之法。」至道,就是佛道,至極無上之道,就是佛道。你要想成佛道,先修孝道,你對於父母都不孝順,你還能學佛道嗎?這個道理容易瞭解。   梵網經接著再說二句:「孝名為戒,亦名制止。」你不是受菩薩戒嗎?受菩薩戒,先行孝道。剛才講這個道理,你把它反過來講,你這個人,對於父母都不行孝,你還能以當菩薩嗎?所以這個孝,就是菩薩戒。   亦名制止。制止,就是制止你,不許你為非做惡的這個戒,叫制止。因為菩薩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戒。你要當菩薩,先不殺生,為什麼不殺生呢?為行孝道。這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你殺害眾生,不是殺前生前世,多生多劫的父母嗎?你為什麼殺害眾生?是為吃眾生的肉。你吃眾生肉,不是吃自己前生前世父母的肉?所以你要行孝道,自然就不殺生害命;行孝道,自然就不吃眾生肉。你要是不殺生,不吃眾生肉,你的慈悲心才能養成;慈悲心養成,你才能以成佛,佛法不是以慈悲為本嗎?那麼從哪來的慈悲心行孝道呢?   你就知道梵網經菩薩戒,先說孝順,至道之法,孝就是至高無上的佛道。地藏經,為什麼先說為母說法,再找地藏菩薩來行孝道呢?都是為度一切眾生,也就是報一切父母的恩。   再看著經文:「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這是講第六種成就,講眾成就。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就是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叫十方。十方世界,都是無量數的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尊佛,那還指著小世界。要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有百億個化身佛。世界就無量了,一切諸佛,也是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也就是無量,實際在印度國,無量,是大數目的名詞。不可說,也是大數目的名詞。不可說,再加個不可說,還是個大數目的名詞。現在我們不去算那些數目,就說是無量的世界,無量的諸佛,通通來了。   佛通通來了,大菩薩也來,「及大菩薩摩訶薩」,摩訶,翻到中國話叫大,大菩薩中的大菩薩。大菩薩中的大菩薩是怎麼樣解呢?因為這些菩薩登地以後,就叫大菩薩。三賢位也叫菩薩,不叫大菩薩;登了菩薩地,才叫大菩薩。大菩薩中的大菩薩,就是十地圓滿等覺位的菩薩,叫做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通通到忉利天宮來參加地藏法會。   這個地方還要特別注意,來聽法的這些眾成就裡面,不單是大菩薩,還有十方諸佛,都來參加法會,他們來參加這個法會幹什麼呢?這是個問題?   這些諸佛、諸大菩薩,都是地藏菩薩度成功的。現在釋迦佛召集地藏菩薩,要付委人天大眾,現在說就是遺囑後事。這些人都是地藏菩薩度成就的,佛也是,菩薩也是。他們為報地藏菩薩的恩,都要來參加法會做影響眾,來擁護地藏法會。 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讚歎釋迦牟尼佛」,這些諸佛、諸大菩薩,都在讚歎我們釋迦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讚歎我們釋迦佛功德大,怎麼樣大呢?他能於五濁惡世教化眾生。在五濁惡世,示現成佛,示現這不可思議的大智慧神通之力,示現大智慧、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五濁惡世的眾生,剛強成性,難調難伏。但是釋迦佛不怕困難,以他的大智慧力、大神通力,來調伏這些剛強眾生,叫這些剛強眾生,知道苦法,知道樂法,這是讚歎之辭。   讚歎了以後呢?「各遣侍者,問訊世尊。」每一個佛都帶著一個大菩薩,帶著侍者。派遣侍者,問訊我們釋迦佛,問訊我們的世尊。   再看參考資料,詳細的解釋,釋迦牟尼佛的德號。 釋迦牟尼   釋迦,姓也。華言能仁,謂能慈悲利生也。牟尼,名也。華言寂默,謂智慧離相也。悲智雙運之嘉號也。   「釋迦,姓也。」釋迦,是他的姓。「華言能仁」,翻到我們中國話叫能仁,能仁就是能慈悲。「謂能慈悲利生也。」他怎麼能仁呢?能以仁慈,能以利益一切眾生。「牟尼,名也。」牟尼,是釋迦佛的名。「華言寂默,謂智慧離相也。」他怎麼樣的寂默呢?寂默,遠離一切相。佛有大智慧,叫寂默離相。佛有大慈悲,能仁慈一切眾生,這是「悲智雙運之嘉號也。」嘉號是最好的一個德號,悲智雙運。   剛才講釋迦牟尼佛的德號,娑婆世界的人都知道,這個佛他叫做能仁,能仁就是慈悲利益一切眾生,但是絕對要寂默,要遠離一切相。要是你盡慈悲一切眾生,而不知道離相的道理,就是只有能仁,沒有寂默,那就落於凡夫,你做的功德再多,都落於人天福報。   那麼要是單寂默離相,而不慈悲眾生呢?落於二乘,落於小乘。一定要一方面行慈悲,一方面要用智慧,要離相,這叫悲智雙運,合起來才是一個度眾生的大乘車。大乘車,就是一部大車子,大乘車有兩個輪:一個悲輪,一個智輪。要是一個輪子,這個車子會推翻的。所以一定要悲智雙運,大乘車子才能以走得起來,才能運載一切眾生,度出生死岸,到涅槃岸。   我們學佛法,講到哪裡,學到哪裡。你聽見釋迦牟尼佛的德號,是個什麼義理?就是悲智雙運,我們現在就學。我們要是不發慈悲心,弘法利生,這不合能仁的意思。你弘法利生,要是著了相,不合寂默的意思。說我們只要弘法利生就好了,不一定要離相?你不離相,就生煩惱,生什麼煩惱呢?不是貪名,就是貪利,這把煩惱夾雜到功德裡面去。我常常說,你學佛法怎麼學:「做功德,當功德做!」你是做功德嘛!做功德你不要把煩惱夾進去。所以現在的佛弟子,大家都知道弘法利生,不曉得離相這個道理很要緊。離什麼相呢?你不要執著那個名,不要執著那個利,這是很粗淺的煩惱嘛!盡名利二個字,它就是不容易離開。不容易離開,好了,你功德裡面加上煩惱,就是很好吃的菜裡邊,加污穢進去了,自害害人啊!   接著再看參考資料: 五濁惡世   一、劫濁:劫者時間也,約四濁立名。   二、見濁:五利使為體。五利使者: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三、煩惱濁:五鈍使為體。五鈍使者:貪、瞋、癡、慢、疑。   四、眾生濁:合見濁、煩惱濁,而得之果報。   五、命濁:壽不滿百,多災多難。   解釋「五濁惡世」,「一、劫濁:劫者時間也,約四濁立名。」第一、劫濁,沒有另外一個法體,就是具足下面這四個濁。劫,就是時間,時間變成濁,渾濁的時間。   「二、見濁:五利使為體。五利使者: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五個見都不正,把我們的知見等於是攪渾了,渾濁不清,叫做見濁。   第一、身見:我們凡夫先執著身體是我,依著身見,造種種的業。   第二、邊見:不是執著常見,就是執著斷見,老執著一邊,中道的正見生不出來。   第三、邪見:這五種知見,都是叫邪見。這第三個知見,單給它加個邪見,是個大邪見,撥無因果。像現在這些惡人,誰談因果,他罵你迷信,那就叫大邪見。   第四、見取見:上面那個「見」字,他見了一部份道理。「取」,取著,他執著了。執著他那一部份的道理,以偏概全,認為他把道理都懂了,完全知道了,生出個知見,這叫見取的知見。比方現在這些學問家,像哲學家、科學家,他研究了一部份的真理,但是認為是全部真理,這就叫見取見。   第五、戒禁取見:戒禁,就是其他外道的禁戒。他執著了,認為他訂這個戒律最好,由禁戒執著,而生這個知見。只有他那個宗教的戒律最好,別個戒都不對,這是其他外道的知見。   「三、煩惱濁:五鈍使為體」,第三、煩惱濁,它就是五鈍使為體。前面說的五利使,那個知見起來很快,銳利。這個鈍,是它本性很遲鈍,起起來,慢慢的起,它斷的時候,一下子還斷不了,它慢慢的斷,這是遲鈍的意思,叫五鈍使。   「五鈍使者:貪、瞋、癡、慢、疑。」第一、貪煩惱,第二、瞋恨煩惱,第三、愚癡煩惱,第四、我慢煩惱,第五、疑惑煩惱,對於什麼道理,他都起疑,這也是個根本煩惱,這五個都叫煩惱濁。   「四、眾生濁:合見濁、煩惱濁,而得之果報。」見濁、煩惱濁是個因。因濁了,結的果報眾生,就是我們這些凡夫,當然是渾濁不清的果報,這叫眾生濁。   「五、命濁:壽不滿百,多災多難。」這是在人說人,人的壽命活不到一百年,還多災多難,求個太平都不容易,這叫做命濁,這是我們本省平常講的歹命。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請把參考資料打開,昨天把五濁惡世講好,今天接著講「知苦樂法」,講這一句經文。 知苦樂法   一、人生八苦: 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愛別離苦。6.怨憎會苦。7.求不得苦。8.五陰熾盛苦。   二、六道輪迴苦:   天道、人道、阿修羅道︵華言非天︶,此乃三善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此乃三惡道。死此生彼,如井輪之迴轉,無有止息。   三、二種生死苦: 1.三界之內,分段生死苦。2.三界之外,變易生死苦。   四、二種究竟大樂: 1.菩提覺法樂。2.涅槃寂靜樂。   地藏經翻譯得好,怎樣好法呢?翻譯得很淺顯,一看就懂。昨天講六種成就裡邊,有一句「為母說法」,為母說法四個字一看就好懂,那裡面含的意思很深很廣。今天講「知苦樂法」,這四個字一看就懂,裡面含的意思也很深很廣。   知苦知樂,這還用釋迦牟尼佛來講嗎?我們是個人道的眾生,還有智慧,哪一個人不知道苦,不知道樂呢?可是你不知道眾生的愚癡顛倒,就在這個地方。   第一、是愚癡,怎麼個愚癡法呢?不知道什麼叫做苦?不知道什麼叫做樂?這叫愚癡。愚癡還不可憐,再加個顛倒,他不但不知道苦,不知道樂,他反而顛倒過來,把苦當成樂,這樣才真正叫可憐憫者。以苦為樂,這叫顛倒。不知苦,不知樂,叫愚癡。愚癡上再加顛倒,這叫可憐憫者。   知苦樂法,這四個字,包括一代時教的教理,釋迦牟尼佛最初轉法輪,度五比丘,說的什麼法呢?說的四諦法門。到說涅槃經的時候,還是說的四諦法門。那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法,說的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這個四諦法,苦,就是苦果;集,是苦的因,這二個字都是苦的法,這叫世間因果,這二個諦:苦諦、集諦,就是苦法。   滅諦,是出世間的樂果;道諦,是出世間的樂因。這二個諦:就是滅諦、道諦,都是樂法。但是眾生不知道,需要釋迦牟尼佛一說再說,說了四十九年,說的什麼呢?叫我們知道苦、知道樂。   你知道知苦樂法,這一句含義甚深甚廣。那麼第一個就是要自愛,一定要了生死。現在先講苦果,苦、集、滅、道,苦是苦果,集是苦因,為眾生說法,先說苦法,所以下面就講苦的果報法,第一、先講人生八苦:   「1.生苦」:第一種叫生苦,我們人是胎生的,由母親懷胎十個月,才出胎,才出世為人。在受生的時候,就在苦,怎麼樣個苦法呢?因為在母親肚子裡面,要住十個月。母親肚子裡面,一點光明都沒有,等於墮黑暗地獄。母親肚子裡邊全是骯髒的東西,有血有水,等於墮血湖地獄。有大便小便,等於墮糞尿地獄。所以我們還沒出生的時候,在受了胎以後,就在那裡受地獄之苦。   等到十個月圓滿,要出胎了,叫做呱呱墜地,不苦,小孩子哭不出聲音。小孩子一出生就在哭,表示他苦。他為什麼不笑呢?他要樂,才笑。他感覺到苦,才哭嘛!小孩子剛出胎,為什麼感覺苦呢?   佛經上譬喻,叫「風刀解體,熾火燒身。」小孩子在母親肚子裡邊住了十個月,他沒有跟外面冷風接觸過。一出胎,風一吹,小孩子的皮膚很嫩,就像刀子割他的身體一樣,叫做風刀解體。小孩子在母親肚子裡邊,他沒有跟外面堅硬的東西接觸,一出胎,碰著外面都是堅硬的東西,像接觸到火一樣,碰到小孩子細嫩的皮膚,像火燒那樣,叫做熾火燒身。所以碰到小孩子的身體,疼啊!他就感覺到痛,所以小孩子非哭不行,這叫呱呱墜地,這都屬於生苦。   「2.老苦」:第二種叫老苦,小孩子出世,就盼望著長大,以為長成大人就快樂了,不曉得長大,就是長老。到了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這是所謂老境,人生不過百年,過了半百,也就是老了。其實老,不是過了五十歲才老,六十歲才老,在小孩子長大那個時候,就在那老了。那麼老了有什麼不好呢?你不老的時候,你不知道老;真正老境現前了,你才知道老,因為六根暗鈍之苦,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根,六根通通暗鈍,就是通通退化。眼睛,不看見;耳朵,也不聽見,乃至於你的意,記憶力也退化,這六根通通暗鈍。身根呢?更是暗鈍,身根老態龍鍾,不但拿東西拿不動,做事情做不了,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這叫老苦。   「3.病苦」:第三種叫做病苦,出生了以後,跟著老了,它中間還要害病,不曉得病到了身上,你那個顛倒知見要復發,你以為吃飯為快樂,但是你害了病,吃不下去。你以為到外面去遊玩很快樂,等你害了病,倒在床上爬不起來。你要是有親戚朋友在醫院裡面,他是病苦臨身啊!我們學佛的人,應該提高警覺,你常去醫院看看,通通是病人,害什麼病的都有,個個都是病苦臨身,你才知道病苦真苦。   尤其現在害癌症,中西醫都沒有特效藥。你得到癌症,就是宣告死刑,到了醫院,你要是肚子裡面生了癌症,一定要動大手術,要開肚子。把肚子打開看看,已經沒有辦法挽救,把肚子再縫起來。動大手術,怎麼樣呢?還不是等死,你看本人難過不難過?我們去看病,就感覺到難過,那都屬於病苦。   「4.死苦」:第四種叫死苦,不學佛法的人,連這個字都忌諱,不敢講,不願意聽,為什麼呢?死苦,太苦了!生苦、老苦、病苦,還能以苟延殘喘,在那裡活著。這一死,沒有辦法,只能死一次,沒有第二次,所以誰都忌諱這一個字,說,不敢說;講,不敢講;聽了還很倒楣,聽也不願意聽,但是誰也逃不過這一關。為什麼?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對待的,到了結果,還是免不了死苦。   「5.愛別離苦」:第五種叫做愛別離苦,愛,是有情愛的人,家親眷屬,上一代的父親母親。平等的,夫妻,兄弟姊妹。晚一代的,自己的兒女,這都是有愛情的人。有愛情的人,願意常常聚會在一起,結果不行,叫做生離死別。   現在這個時代,感到增加愛別離苦,工業社會,人人都在忙,忙什麼呢?忙生活。父親母親,生了兒子,生了女兒,生了好幾個孩子。在我們中國,是要父慈子孝,父親母親忙到老了,再做工作,做不動了,我慈愛我下一代的人。子孝父慈,你當兒女的人,應當盡孝,養活父親母親。現在不行,現在怎麼樣呢?個人找個人的工作,你把男孩子、女孩子養大了,女孩子嫁出去了,根本不能在你面前。男孩子呢?除了媳婦可以伺候你的晚景。有兒子、有媳婦,將來生了孫子,抱抱孫子,也是人生的快樂。結果呢?你家庭住在台北,兒子找工作,卻找到高雄,他不把太太帶到高雄去怎麼辦?你一個兒子,是這樣;三個兒子,都一樣,結果家裡只剩老兩口,這都叫做現時代增加愛別離苦。   「6.怨憎會苦」:第六種叫怨憎會苦,怨,是怨家,仇恨的人。憎,是憎惡,令你討厭,不歡喜的人。冤家對頭,憎惡討厭的人,偏偏聚會在一起。比如你在某一機關裡上班,辦公廳有一個怨憎會的人,你看見他不高興;他看到你,也不歡喜,可是天天在一個辦公廳,一個屋簷下,那才難過呢!那麼你怎麼樣呢?你苦得不得了,你申請調職,最好把我調職到基隆去,我不要在台北工作。你調到基隆去了,怎麼樣呢?正好他也調到基隆,這叫做怨憎會,前生前世結的怨憎會苦,你想離都離不開。   這個怨憎會,要是轉成家親眷屬,那更苦了!你在辦公廳,怨憎會痛苦,他一下了班,就離開了嘛!轉到一個家庭,轉成至親的眷屬,那才是你想離,離不開啊!譬如你的兒子很孝順,娶了個媳婦還孝順,那你這個父親母親開心了,結果怎麼樣呢?他工作找到高雄去了,兒子媳婦非離開不行,這屬於愛別離苦。你生了兒子不孝順,娶了個媳婦更不孝順,把老兩口子氣得要命,「你們搬到高雄去吧!」他們搬到高雄怎麼活呢?這叫怨憎會,搬到一個家庭裡來,想離也離不開。   「7.求不得苦」:第七種叫求不得苦,求衣服穿,沒有衣服穿;求飯吃,沒有飯吃;求個房子住,沒有房子住;出門坐車,連車錢求不到。衣食住行,都求不得,這叫求不得苦。   前面說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這個苦現前,想脫離都脫離不開,這都屬於求不得苦。比如說,你害病,誰願意害病呢!可是那個病臨到身上來,你非害不可,這叫求不得苦。現在這個時代,病苦,還加個醫藥費的昂貴,病不起!你害了病,到醫院裡去,你住醫院看看?你要是害感冒病,到地方的醫生看看,給你兩包藥拿回來,這問題很簡單,花錢有限。你要是害了麻煩的病,住到大醫院裡,你看看,一進醫院,由它算帳,沒有你還價錢的餘地,醫藥費不許你還價,要多少,你得給多少!我說你住多長的時候呢?你住一個星期看看,那個醫藥費,算算都是一萬塊錢上下。這還沒有動手術大開刀呢!剛才講你要是害了癌症,大開刀,那個醫藥費付不起,這都屬於求不得苦。求個不害病,不害病不行,求不得;害了病,找個醫藥費,找不到,糟了!   「8.五陰熾盛苦」:第八種叫五陰熾盛苦,這個名詞專門,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色陰,就是我們的身體。受、想、行、識這四個陰,就是我們的心。這是身心交織起來的一種痛苦,身體上感覺痛苦,心裡面也感覺痛苦,像火燒那麼難過、熾盛,這叫五陰熾盛苦。   這人生八苦,真正是苦樂夾雜的果報,怎麼沒有說個人生的真正樂呢?剛才講的,苦樂夾雜的果報,是依著我們凡夫的知見講的。按佛法上講呢?根本沒有個樂,人生的苦夾雜樂,樂就是苦因。你認為是樂,你貪那個樂,接著苦惱就來,樂是苦的因。樂是苦的因,因果不相對,怎麼樂的因,得個苦的果呢?因為那個樂,就是個苦。凡夫顛倒,以苦為樂,根本就沒有個樂。   凡夫的樂,都是個苦的因,詳細解釋,我們時間沒有那麼多。諸位常聽佛法,要作苦的觀想,人生的快樂,你都把它反過來想,這就是受苦的一個因,將來要吃苦頭的。你自己去想,不要看佛經,你都想得到,想到人生沒有樂,樂就是苦的因。   這個人生,我們凡夫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男女結婚。男女結婚,是人生第一種快樂,那是按情感上講的。凡夫叫有情嘛!不是按真理上講的。你按真理上一講呢?你結了婚,就在增加苦。比如你沒有結婚,你是個男孩子,你照顧你一個人;是個女孩子,她也照顧她一個人。等到一結了婚,男的抱女的,女的抱男的,這個負擔增加了一倍,如此生活費增加了一倍。再生小孩子呢?生一個小孩子、二個小孩子,生了一大堆小孩子,家庭的負擔,光生活費、小孩子的教育費,叫你兩口子累死,負擔不了。所以現在都在提倡節育,不要生那麼多孩子啦!生那麼多孩子受不了,受不了不是苦嗎?哪裡有樂呢?   這就是我提這一樁,人生最快樂的結婚之樂,就是苦因,你們依此去類推。   「二、六道輪迴苦:」再講第二種六道輪迴苦,人生八苦,這個問題並不大,人生不過百歲,苦一百年,不就完了嗎?沒有完,來生來世還得受生,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就算你來生還轉人,還是這樣人生,這個苦惱大了!   「六道」,就是三善道、三惡道。三善道,「天道」,佛教裡講三界天,詳細的分,分二十八層天,下面會講到,這都屬於天道。「人道」,我們就是在人道。「阿修羅道」,翻到中國話叫非天,非天者,有天之福,無天之德。他的福報,跟天上的眾生一樣,但是德行沒有,歡喜動瞋恨,歡喜打仗。「此乃三善道。」這三道的眾生,還是修了善業,才能轉生到三善道。   「地獄道」,最苦的是地獄道,墮到地獄。「餓鬼道」,第二種叫餓鬼道,墮到鬼道裡,最苦的鬼叫餓鬼,餓又餓不死,餓鬼。再輕一點的是「畜生道」,畜生道跟我們人道相通,我們都看得見的。「此乃三惡道。」三惡道的眾生,他是造了惡業,有上中下三品,才轉三惡道的眾生。造了最厲害的惡業,墮到地獄;輕一點的,墮餓鬼;再輕一點的,墮畜生。總而言之,都是造惡業的。   「死此生彼,如井輪之迴轉,無有止息。」我們在人說人,我們怎麼樣轉一個人呢?前生前世造了人的善業,今生今世得人的果報,你活到一百歲,活到一百二十歲,把人間的果報享完了,你死了。你要是在人間,修的善事很多,你也想生天,轉到天上去享天福。你要是一方面修善業,一方面動瞋恨,歡喜發脾氣,那就當阿修羅。在人間你不做一天的好事,盡造些惡業,你等著墮地獄。輕一點的,餓鬼;再輕一點的,畜生。總而言之,你造了惡業,要墮三惡道。   死此生彼,像井輪迴轉,怎麼樣叫輪迴呢?古早的時候,提井水,井水上面擺一個架子,架子上裝一個輪子,那個輪子,也叫滑車。綁一條井繩,掛到輪子上,吊兩個水桶。這一個水桶下去,那個水桶上來;那個水桶下去,這個水桶上來,等於忽然人天,忽然地獄,這樣像井輪的迴轉,沒有止息。你想著不輪迴,則不可能,這叫六道輪迴之苦。   井輪的迴轉,叫輪迴之苦,現在用自來水,連井都看不見,哪能看見井輪子呢?所以用井輪子作譬喻,大家不容易瞭解。就用車輪子大家還能看見,馬車、牛車,現在改成汽車,還是有輪子,輪子在那迴轉。我們轉到三善道,車子就翻到上面來,剎那之際,就翻到下面,就是時間非常的迅速,像那車輪子在迴轉一樣。   六道輪迴,沒有止息的工夫,非得學佛法,作觀想,啟發了智慧,你才想到它沒有止息。我們屬於凡夫,凡夫貪生怕死,昨天講那五種根本煩惱,第一個就是貪心,最好是活在世間不要死,所以貪生就怕死,死那個字,聽都不願意聽。那麼人都在這裡貪生,不願意死,不曉得死,你怕,怕不了!剛才講,你為什麼死呢?因為你有生,它才死。所以不學佛法的凡夫,各個都在怕死。學了佛法,你應該怕生,生才是死的因。你不受生,怎麼會有死的結果呢?所以你要想著不死,最好是不生。可是你想叫它不生,你得依釋迦佛說的了生死的方法,來修不生的道,才能證得不生不死的寂滅涅槃。你要不修不生不死的道,想著不生,則不可能。那麼生了還得要死,你想著不死,根本不可能。   這個人要是受了生才死,死了以後還得生,不生,不可能,為什麼呢?你造了生的業。所以不學佛法的人,不瞭解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學了佛法呢?還沒有學到這個道理,究竟我們打哪兒生來的?我們死了又到哪裡去了呢?這是學了佛法,知道有前生前世,也知道有來生來世,還不知道前生前世怎麼來的?還不知道死了以後,來生來世又到哪裡去?你記著:「由業道而來,由業道而去。」你造了業,就是個業道,我們是人,人打哪兒來的呢?生從何來呢?你造了人的業,才能轉人。那麼死從何去呢?看你造的什麼業?你要是還是造的人業,還是到人道裡。你人的業,造得更好,造的善業更多,生天,到天道裡。你造的惡業,墮落三惡道,死從何去呢?還是從業道而去。   你要想著來生不生,則不可能,為什麼呢?你造了受生的業。業字怎麼講呢?業字動的意思,業是因果的因的意思。你一動,就是個生的因,嘴裡要講話,動什麼呢?動身口意。你的身體不能不動,動就是要做事了,你做事大別兩種:不是做的好事,就是做的壞事。你做的好事,就是善業;你做的壞事,就是惡業。你嘴巴不能不講話,一講話,就是造的口業,大別兩種:你不是說的好話,就是說的壞話。你說好話,造善業;你說壞話,造惡業。身口意,意,就是我們凡夫的心。凡夫的心,不能沒有思想,大別兩種:不是好思想,就是壞思想。好的思想,就是善業;壞的思想,就是惡業。你自己算帳,今生今世,你的身口意三業,做的善業多?還是惡業多?善的多,到三善道;惡的多,絕對墮三惡道。   學佛法,從業來受生,這叫做業感緣起,由業感招來的生死果報。緣起法,業就是個緣,叫業感緣起,這是最淺顯的一種佛理。聲聞、緣覺,小乘法,研究佛法,就是研究業感緣起。大乘佛法呢?再研究到第八識,叫做阿賴耶識緣起。再高呢?研究到如來藏緣起,也叫真如緣起。最高呢?法界緣起。   我現在把這些名詞說一說,我們沒時間解釋這些名相。就解釋業感緣起,業感緣起在佛教裡講,是小乘法。但是小乘法,對於外道,它叫無比法,外道都在找一個造眾生的神,現在我們都知道耶穌教,這人打哪裡來呢?上帝造的,它這個說法並不新鮮。印度婆羅門教,就主張是大梵天造的一切眾生,都有外道的理論。外道一定要推一個神,神才能以造人,再造一切萬物。那麼我們要問:印度婆羅門教的大梵天,是誰造的呢?不許問。現在你講的耶穌教,上帝造的人,誰造了上帝呢?那你大不敬。上帝是個真神,怎麼還問誰造的?這都是不講理,沒有因,怎麼會有個果呢?不能問,一問就說你大不敬,大不敬它派你,派到什麼地方去呢?把你派到地獄裡去。你信了得救,生天國。你不信,要墮地獄。就是蠻不講理,所以它叫做外道。   怎麼批評它不講理呢?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我們中國的聖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這都是我們中國傳統的聖人,他一生一世盡做善事,可是他沒有信你們耶穌教的善根,那麼沒有信你的上帝,當然不能進你們耶穌教的天國,可是你都派他們墮地獄嗎?說我們中國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因為不信你的上帝,不是都墮地獄了嗎?這是它不講理嘛!   那麼照佛教,要生天國不要呢?佛教的天國,不是耶穌教的天國,我們有二十八層天,都叫天國。怎麼生去呢?不是上帝叫我們去的。我們自己造了生天的業生去的。墮地獄,也不是上帝派我們去的,也不是閻羅王叫我們去的。我們造了惡業,自己把自己造到地獄。所以說,怎麼樣生到三善道?造了善業。怎麼樣墮到三惡道?造了惡業。這叫做業感緣起,把這個道理記住,這就瞭解了。轉生的一個原始理論,外道有外道的好處,它很簡單,人從哪裡來?上帝造的。好了,找到頭了。我們佛教說八識緣起、如來藏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越講越玄,越不容易說明。所以你記著佛教最淺顯的業感緣起,你造善業,生到三善道;你造惡業,生到三惡道,這就很容易瞭解,很容易講啊!   這是講人生八苦,六道輪迴苦,再講二種生死苦:   「三、二種生死苦:1.三界之內,分段生死苦。2.三界之外,變易生死苦。」三界之內,叫分段生死苦;三界之外,叫變易生死苦。   分段生死苦,分是分限,段是段落。分限,就是三界以內眾生的生命,它的壽命,都有個分限,比如最短的壽命,朝生暮死,早起生出來的一隻小蟲,晚上死了,牠的生命只有一天,那是牠的果報。人生一百歲,那是我們人間壽命的分限。生到天上,都是說多少劫,但是都有一個分限,沒有說長生不死的。   身形都有段落,你轉了螞蟻,有一、二分那麼大;你轉了個人,人的身體五、六尺高,都是有段落。生到天上去,都是由旬,天上人的身形,有幾十由旬那麼高,還是有個段落。不是說身形無量,都有個尺寸,有個段落。   這就是三界之內的生死苦,壽命有個分限。有分限生了,它就得死,死了還再生。轉這一道,有這一道眾生身體的段落;轉到那一道,又有那一道眾生身體的段落。比方你轉到畜生道,畜生的身體有段落;轉到人道,人道的身體有段落。這就叫死此生彼,壽命有分限,身形有段落,叫分段生死苦,也就是剛才講的六道輪迴。   那麼了脫了生死,就是分段生死了脫了,超出三界,脫出輪迴了,這就是佛教的聖人。佛教的聖人,聲聞、緣覺、菩薩,這叫三乘聖人。三乘聖人,還有生死苦,它叫什麼生死苦呢?叫變易生死苦。他不死此生彼了,脫出六道輪迴了,但是他的身體與他的心,由粗往細處變,還是一生一滅,這個生滅,就是生死。不但我們凡夫感覺不到,連二乘聖人還感覺不到,只有佛菩薩才感覺得到,有變易生死苦。   既然有苦,我們怎麼感覺不到?因為我們凡夫的心粗,那個苦很細,感覺不到。說一個比方,比如我們要是拿一根細的毫毛,放到你的手心,要是叫你眼睛閉上,你感覺到嗎?感覺不到。為什麼?手的感覺粗。怎麼會叫你知道的呢?要是把這一根細的毫毛,放到你的眼睛裡,你一瞬間就感覺到,因為眼睛感覺最細。心裡也是的,凡夫的心粗,三界以外的苦不知道,到了菩薩的境界,才知道他還是有苦,一直要到成佛,才把二種生死苦了了。   再講知苦樂法,「知苦」的法講好了,再講要叫你知道「樂法」。剛才講,人生的樂都是苦因,根本不叫樂。生到天上應該享天福,那叫樂了?還不叫樂。天上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樂,它不久常,不久常這個樂事它要壞,等到樂事壞了,這叫做「壞苦」。等到你到無色界了,身體都空掉了,還有一個心在,心還在念念生滅,那叫做「行苦」。所以苦,分成三種苦: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沒有樂,叫苦苦。等到你享了樂,樂不久常,它會壞,叫做壞苦。不苦不樂,你覺得這個境界很好,但是生命無從依,遷流不息,像人走路一樣,叫行苦。   這是三界以內,都是苦,沒有樂。三界以外,應該有樂了,但是它還有變易生死苦。一定要成了佛,這個時候一切苦都了了,二種生死苦通通了了,得的樂,那才是真樂。   「四、二種究竟大樂:」成了佛,得了二種樂,二種樂叫究竟大樂。「1.菩提覺法樂。2.涅槃寂靜樂。」這是成了佛,得的究竟樂,也叫做大樂。成了佛,他是證得一個佛果,但是成了佛,他有能證的智慧,有所證的理體。能證的智慧,就是菩提,菩提叫做智慧,智慧翻成中國話叫做覺,覺就是他的智慧。   這個涅槃寂靜,不生不滅的一個理體,所證的理體,叫做涅槃。他這個能證的智慧,得了佛的菩提智慧,無法不覺,這叫做覺法樂。得了這個涅槃的理,涅槃是寂靜,不生不滅,叫做寂靜樂。   這是佛的樂,我們依文解義解,解了你要解到心裡去,說一個我們的境界,彷彿這個樣子。怎麼叫菩提覺法樂呢?菩提,就是智慧,你把佛法瞭解了,這叫覺法。因為諸位沒有聽佛經,佛經上的道理不瞭解。現在一聽佛經,耶!忽然間今天這個道理明白:「哈!這個道理真對!真好!」心裡感覺有一種樂,這種樂就是彷彿佛證得的菩提覺法樂。   這個涅槃寂靜樂,我們彷彿瞭解,比如我們在台北市,天天鬧哄哄,鬧得你心煩惱亂,你離又離不開,離開這個地方不能生活嘛!但是實在是台北的境界,吵鬧得不可開交。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假期,到了山上去清靜一下。山上有一座寺院,非常的清靜。你一到高山上這座寺院,忽然間感覺到很靜:「唉呀!心裡很快樂!」這就是那個彷彿,我們沒有證得涅槃,只能說彷彿,彷彿佛證得的涅槃寂靜樂。   知苦樂法,很容易瞭解,又可講,包括釋迦佛一代的教理,都在裡邊。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法,就是要度這一切眾生成佛。這一切眾生,包括三界以內的六道凡夫,包括三界以外的三乘聖人。三界以內的眾生,有分段生死苦;三界以外的三乘聖人,有變易生死苦。你知道這些苦,就要證得二種究竟大樂,證得菩提覺法樂,證得涅槃寂靜樂,這叫轉凡成聖,這個聖就是佛果,究極的聖人。   再接著看下去,講「各遣侍者,問訊世尊。」忉利法會,來了十方世界無量的諸佛,諸佛來了,可是跟釋迦佛見面應該說話,前面說,他讚歎釋迦牟尼佛,讚歎是對著那些大菩薩,對著天人讚歎,跟釋迦佛沒有見面說話,怎麼知道呢?下面說:「各遣侍者,問訊世尊。」每一個佛都帶著有一個侍者,就是大菩薩摩訶薩。遣,是派遣,派遣侍者來問訊世尊,來問訊我們釋迦佛。佛與佛為什麼不見面呢?要解釋這個道理,看參考資料。 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佛與佛,無有彼此身相迭相見。   解釋佛與佛為什麼不見面的道理,「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就是這個道理,「佛與佛,無有彼此身相迭相見。」迭,是迭互,這一句解釋,就是大乘起信論上解釋的。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它的法身是一個,法身叫做理體,真理之體沒有二個,通通共一個法身。因為只有一個法身,佛與佛,就沒有彼此的身相。沒有彼此,怎麼能迭互相見呢?所以它只有一個身體,一個相,沒有二個相,不分彼此,怎麼樣能見面呢?   要知道,每一個佛都有三個身,他怎麼成的佛呢?   第一種、叫法身佛:他證得真如理體了,那個真如理體,就是法身,就是真如理體之法,以這個法為身,叫做法身。法身,是無形無相,沒有彼此,它沒有相,哪有彼此呢?這叫法身佛。法身佛沒有相,沒有個身體,沒有個身相。   第二種、叫報身佛:報,是報他修行的功德。他一個佛,他要修行啊!小乘家的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大乘家的佛,要修無量阿僧祇劫。他修那麼多的功德,應該得的果報,所以他得的功德果報之身,叫做報身。   第三種、叫應化身佛,也叫應身佛,也叫化身佛。應,是應人天二乘之機。化,是變化出來,合起來叫應化身。應人天的根機,我們人善根成熟,應該見佛,但是見報身佛,還不夠資格。我們見的佛,叫做應化身佛。二乘人,他也應該見佛,見的還是應化身佛。   報身佛,誰見的呢?大乘菩薩見的。我們人天、二乘,見的都是應化身佛,大乘菩薩見的報身佛。應身佛有相,報身佛有相,但是法身佛沒有相。   在忉利天宮呢?前面說,有釋迦世尊,他有身相啊!有釋迦牟尼佛,還有十方無量世界來的無量諸佛,都有身相啊!那看你的根機,天上,有天上的眾生,還有聲聞、緣覺二乘的聖人,他能看見釋迦佛,那都是應化身。菩薩摩訶薩,他們見到釋迦佛,乃至見到十方諸佛,都是見的報身佛。但是佛與佛,都是法身理體,法身理體沒有二個,沒有彼此,所以佛與佛沒有見面。   前天開經跟諸位講過,地藏經屬於密宗的經典,它是藉事顯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開法會,十方諸佛都來參加法會,這都是屬於事相,都有相。但是說了一句:「各遣侍者,問訊世尊。」在法會的人都要參究一下,佛與佛為什麼不見面說話?叫你悟法身理體的。這個經流通到現在,流通了我們人間。凡夫來看這部經,你也應當研究一下,佛與佛為什麼不見面說話?叫我們藉事顯理,在十方諸佛,無量諸佛的相中,沒有個相,叫你悟這無相之理的。   諸位都念過金剛經,金剛經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悟這高深的道理啊!我們凡夫,都有相,這個都是虛妄的。你只要學過佛法,這個道理很容易瞭解,凡夫之相,當然虛妄之相嘛!你要知道,三乘聖人的相,也是虛妄的。那麼佛的相,可是真實的啦?還是虛妄之相。   這一說,我們更起疑惑了,我們學佛,就是要求成佛的,怎麼佛相,還是虛妄呢?你要明白,真理是絕待的,真理叫做唯一的真理。唯一,沒有二個;有二個,都是對待的,對待的理都不是真理,這個道理很容易瞭解。   怎麼樣叫做三乘聖人呢?是對著六法界的凡夫講的。它不在六道輪迴裡,流轉生死叫做凡夫,超出三界了,叫三乘聖人。對著佛說呢?這九法界都叫凡夫,都叫眾生。那你就瞭解佛怎麼講了,怎麼叫做佛呢?對著九法界的眾生,它就叫佛,是對待而立的一個假名字。九法界的眾生都沒有了,通通成了佛了,佛的名字,還能建立起來嗎?你這個佛,有名才有義啊!佛的這個義理,你還能解釋得出來嗎?你立一個名,立一個相,都是對待的;你講出來一種道理,都是對待的。等到九法界的眾生,通通成了佛了,就像十方諸佛,沒有彼此之相,為什麼?都成了佛了,只有一個唯一的理體了,哪還有相?哪還有彼此呢?   學佛法,要學到它的綱要:「實際理地,一法不立;佛事門中,一法不廢。」這兩句話把它記住,實際理地,就是真理之地,那個真如之地,一法不立。不但九法界眾生之法,不能建立;連佛法,也不建立。因為建立一種法,都不是實際理地。在講真理的時候,眾生法,九法界眾生法,都把它空掉;連佛的法,也得把它空掉,這叫實際理地,一法不立。   佛事門中,一法不廢。講理還要講事,我們是個凡夫啊!我們還沒有成佛,我們在事相中,在那流轉生死,在佛事門中,一法不能廢掉。像我們,你要是修善業,你不能做惡業,你一定要把它記清爽。你造了善業,轉三善道;你造了惡業,墮三惡道。六道輪迴,有分段生死苦,有六道輪迴苦,我一定要超出三界,脫出輪迴。三乘聖人還有變易生死苦,我一定要求成佛果,要得二種究竟大樂,一法不能廢。   學佛法把這些綱要記得,不然你學佛法自生障礙。你看到空宗的經典,這也空,那也空,不但眾生相空,連佛相都空。好了,算你瞭解佛法了:「唉呀,一切皆空嘛!」一切皆空,你成了佛沒有?你沒有成佛,你一點也空不掉。你今天不吃飯,就肚子餓;你今天晚上不睡覺,明天就沒有精神,你哪裡空得掉呢?你是凡夫,說聖人的話,這叫打大妄語。   那麼執著事相的人,還是從事相來修行,說那麼高的空理幹什麼?不說,你怎麼知道佛理在什麼地方?佛理最高無上,就是那個無相之理。不跟你說,你學著就叫做外道,處處著相啊!處處著相學了心外之佛,不是變成外道?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請把經本打開,看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前天講經講到這裡。   全部地藏經,分十三品,按佛經的章法,每一部經,都分三大科:第一、叫序分,第二、叫正宗分,第三、叫流通分。只要是佛的經,每一部經,都分這三大科。那麼地藏經,按這十三品分,再分成三大分,第一品,就分成序分,序,就是敘說這個法會的緣由。在這序分之中,再分成二段:第一段,叫做證信序,就是前天講的六種成就,也就是剛才念的這一段經文。由六種成就這一段經文,就證明相信這是佛經,這叫證信序。   下面叫發起序,發起本經的一段序文。證信序,前天講到那裡,剛才念文念到那裡,證信序已經講完了。今天接著講發起序,要發起地藏經。  乙二、發起序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   「是時」,就是十方無量諸佛,以及諸大菩薩,集到忉利天宮以後,這個時候。如來要發起地藏法會,還要放光,召集有緣之人。所以這個時候,如來就含笑放光,放光不是放一種光明,放種種光明。每一種光明,都要遍於虛空,像雲的樣子。雲,是遍覆之義,虛空之中出現雲彩,遍覆虛空,如來放的大光明,它是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像雲遍覆虛空一樣。   「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含笑,是由面門,就是面孔上,放出來光,也就是由口裡面放出來的光。這就是忉利天宮神通品,品目上加上神通二個字,也就是如來顯的神通。   地藏經,一共放三次光明,這是第一次。第一次如來為什麼要含笑放光呢?這就是表示囑累有人。釋迦牟尼佛他化緣已盡,應該度的眾生,已經都度了,再住世沒有利益。記著這個解釋,住世怎麼沒有利益呢?眾生見佛得度的善根不夠,所以釋迦佛再住世不得利益,不是佛不住世,是眾生的善根不夠。   那麼還有善根不成熟的眾生,囑累給什麼人呢?現在找到一個發大菩提心,還發得最大願的一位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現在找到一個繼承人,就是說囑累有人,釋迦如來可以放心了,放什麼人的心呢?放這些善根未成熟眾生的心,所以如來就面容含笑放光。含笑的意思,就是囑累有人的意思。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這是總標。下面是別名,這種種光明,都是什麼光明呢?一樁一樁的把它分別說明。 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   「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在這別名種種光明雲之中,這一句是個總的意思。大圓滿,就是前面講佛有三個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因為佛的覺行圓滿了,放的光明都是圓滿。那麼別種之中,也就是下面一種一種的光明義,雖然可以接近,不夠圓滿。因為佛成了佛,他是覺行圓滿的意思,放出來的光明雲,也都是圓滿。   「大慈悲光明雲」,這個圓滿,是在佛的修行用功,一切行門都圓滿了。但是佛不是二乘的聖人,所謂成佛者,就是為度這一切眾生,在對著眾生說,就要顯出佛的慈悲,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嘛!所以在大圓滿光明雲之中,接著就是大慈悲光明雲。   「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般若二個字,要念波惹,念我們中國唐朝的音,那個時候是念波惹,為什麼要念古音呢?因為那個時候,音譯是翻的梵音,梵音就念波惹。般若,翻到中國的意思,就是翻成智慧。這兩句重複,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實際是一個意思,就是按中國的字面翻出來的,就叫大智慧光明雲。按梵音,就叫大般若光明雲。既然翻成二句,就把它講成權實二智。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分一個真實的智慧,一個權巧的智慧。上面既然翻成智慧,就屬於權巧。下面般若不翻譯的,表示真實。一個真智,一個權智,這麼樣分,權實二智。   「大三昧光明雲」,三昧,翻成中國話,翻正定。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禪定,這個地方單講定力,叫做正定光明雲。   「大吉祥光明雲」,要是你能以遇到佛,你有緣能看到這個光明雲,不但消災免難,而且斷煩惱、破無明,這最吉祥,叫大吉祥。   「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這是二個平等,福德,是福的德。功德,是功之德。比如說,我在行布施,用財布施,上供三寶,下救眾生,需要財,財布施,都是培福的,上供三寶,也福德;下救眾生,也福德,這個德,就叫福的德。   那麼你要用功修行呢?比如你今天念多少阿彌陀佛?念了多少觀音聖號?乃至於拜多少佛?念多少咒?這都是在用功修行,用功修行有沒有德呢?有啊!那叫功德。所以有福德,有功德,這麼樣分。一個是修福,培福的德;一個是用功,修功之德。   「大歸依光明雲」,佛放光明雲,是叫那有緣的眾生看的。放這一種光明雲,叫眾生認識這光明雲,只有佛是真正歸依處。譬如你們歸依我,我是個出家的比丘,可以代表三寶給你作歸依,這是代表而已,我自己也是個凡夫,不是真正歸依處。為什麼呢?你是個凡夫,你歸依我,我也是個凡夫,我歸依誰呢?我也得歸依三寶。所以你是個在家弟子,你應該在出家弟子面前受歸依。出家弟子,應該天天歸依,你們會做早晚課,早起做了早課,要歸依三寶;晚上做了晚課,要歸依三寶。出家弟子、在家弟子歸依三寶,還要精進,為什麼呢?我們都是凡夫,只有佛才是真正歸依處。歸,是歸投;依,是依靠。你歸投依靠什麼人呢?這個人才能以靠得住呢?只有佛,所以佛是大歸依處。   怎麼樣佛是個真正大歸依處呢?五住究竟,二死永亡。我們為什麼要歸依佛呢?為什麼要歸依三寶呢?就是斷煩惱,破無明,了生脫死啊!佛五住究竟,三界以內的四種煩惱,他斷盡。三界以外的根本無明,他斷盡。五住煩惱,他都斷盡,五住究竟。二死永亡,亡,就是沒有了。前天講過了,三界以內的分段生死,他沒有了。三界以外的變易生死,他沒有了。所以五住究竟,二死永亡,佛才是個真正的歸依處。   「大讚歎光明雲」,讚歎誰呢?就是讚歎佛,佛說的話都是法,讚歎法。佛的弟子,就是僧,讚歎僧。佛也讚歎三寶,實際佛在世的時候,三寶,以佛為僧,這是讚歎佛的,讚歎三寶的。因為佛,他本身就是佛;他說的話,就是法寶;他本身,就是出家的一份子,也是僧寶之一。讚歎佛,就是讚歎三寶。那麼光明雲,是佛自己放的,他讚歎他自己嗎?這個道理要瞭解,他自己讚歎他自己。   因為佛他自己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福報,具足一切智慧。他有真實的功德,讚歎,不是讚歎虛名。佛有大名稱,佛的名,實之賓。是真實功德上取的名,那個名屬於賓位,賓就是客,叫做賓客。以他的真實功德為名,他有真實功德,自然有大名聞。佛不自己讚歎自己,什麼人也不會讚歎,所以佛放大讚歎光明雲,叫善根不成熟的那些眾生,叫他知道佛是大歸依處,具足著無量功德。你應該到忉利天來參加法會,應當親近佛、親近法、親近僧,這個樣子讚歎,是為眾生而讚歎。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又出種種微妙之音。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前面別名光明雲,不過略標的別名,實際放出來的光明雲不可說之多。如是等,等於前面那幾種,下面這一句總結起來,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放完光明雲了,「又出種種微妙之音。」光明雲裡邊會說話,有緣的眾生,看見光明雲,同時還聽見光明雲裡邊出音聲。出什麼音聲呢?微妙之音,那是佛放出的光明,放出來的音聲,都是佛的法音,微妙之音。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這是總標,下面再別名,出來什麼樣的微妙之音呢? 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   「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捨音。」到這裡為止,就是六度、四無量心。再看參考資料,把它翻成中國話解釋一下,看六度這一段文。 六度   一、檀那|布施  二、尸羅|持戒 三、羼提|忍辱   四、毗離耶|精進 五、禪那|靜慮 六、般若|智慧   檀波羅蜜音,波羅蜜,翻到中國話就是到彼岸,就是由生死的此岸,可以到達涅槃的彼岸。這是個形容詞,並沒有說有一個此岸,有一個彼岸,這就是轉凡成聖,也就是了生脫死,成了佛道,就是到了彼岸,叫做波羅蜜。   檀波羅蜜音,就是檀那,翻到中國話就要行布施。這六個法門,都叫度,就是度脫了生死,到達了涅槃彼岸。這是大乘的法門,叫做六度、四無量心,第一個就是要行布施。   第二、尸羅,翻到中國話叫做持戒,經上叫尸波羅蜜,是翻譯簡略了。要持戒,才能以了生死。   第三、羼提,翻到中國話叫忍辱,大乘法門你要修行,離不開眾生,你要度眾生,必須得修忍辱,忍辱就度瞋恚。   布施呢?布施就度慳貪。持戒呢?持戒度毀犯。忍辱呢?忍辱度瞋恚。眾生你要去度他,他不讓你度,他對你不起,他惹你生煩惱呢!惹你動瞋恨,動惱怒,我能忍。我就把瞋恨心,動惱怒的心,把它度脫了,所以忍辱就度瞋恚。   第四、毗離耶,翻到中國話叫精進,精進度懈怠。我們要是行菩薩道,一定要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在哪裡行呢?在眾生份上行。離開眾生,你到哪裡行菩薩道呢?剛才講的,眾生不好度,尤其地藏經上開頭就說,剛強成性,難調難伏。那麼你要是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你遇見這難度的眾生,就要退道心。這一退道心,就退到懈怠煩惱上去,不能精進,就是懈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要盡未來際的行下去。像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怎麼好懈怠呢?這又名精進度。   第五、禪那,翻到中國話叫靜慮,再按它的意思翻,翻譯個禪定的定。我們現在把梵語和中國的定,合成一名字,就叫禪定。禪那是度散亂,我們凡夫的心,就是散亂心,一定要用禪定的功夫,才能以把散亂心給度脫。那翻成靜慮,按它的意思翻,靜慮者,一種是靜其思慮。思慮,就是個散亂心,把思想散亂心給它靜下來,這叫做靜其思慮,這是禪定的功夫。二種,是靜中思慮,禪那的功夫,不是外道修枯定,不是定下來百無思想,就叫禪定。它把散亂心定起來了,叫萬緣放下。萬緣放下,要一念提起,這個一念提起,不還是個思慮心嗎?這個思慮心是靜中之慮,不是散亂之慮,所以叫靜慮。   第六、般若,剛才講過,般若翻到中國話叫智慧,它是度愚癡。般若,為什麼不翻成智慧呢?因為佛經上所講的般若,是人人本具的智慧,不是世間上依文解義的智慧。比方世間上有一個大學問人,說他很有智慧,那是世間的智慧。他所以有學問,是依文解義,不是打他本性裡邊啟發出來的,不是大徹大悟悟出來的。這個大徹大悟悟出來的智慧,叫做無師智、自然智。不是老師講出來的,就叫做無師智。自然智,不是你修行造作出來的,它是本來現成的,這叫般若。人人本具,個個不無,跟佛的般若智慧,無二無別。那麼佛,他成了佛,他把本來具有的般若智慧,完全顯現。我們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啊!可是人人在迷,誰也顯現不出來。為什麼迷呢?無明煩惱蓋覆。你把無明煩惱照空了,照破了,本來的般若現前了。記得,般若不從外來,是本性具有的智慧。   大乘這行門,六度是總綱。你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怎麼個行法呢?打哪個地方下手呢?依六度來下手。把六度開開來,叫萬種行門。萬種行門,就是無量行門。不是數目字,一定數到一萬,才叫萬行,就是無量大乘行門,叫做萬行。萬種行門,都是打六度法門裡開出來,這叫做六度法門,就是大乘行門的一個總綱。你要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不知道打哪裡行起?把這六個名詞記清爽,就依著這六個名字去做,決定不會走錯路。 四無量心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捨   底下再講「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大字怎麼講呢?大,就是無量的意思,也是平等的意思。我們要行六度,對著誰行呢?對著眾生。你對幾個眾生行?對無量的眾生。所以你要是去度眾生,先要發慈心,慈能與一切眾生樂。眾生有苦惱,你要發大悲心,悲能拔眾生苦。你與樂,與幾個眾生樂呢?你拔苦,拔幾個眾生的苦呢?要以無量眾生作對象。眾生無量,我的慈悲心也無量,這叫做大慈、大悲。   大,就是無量的意思,對著無量眾生行慈悲,這叫大慈、大悲。大,又是平等的意思。無量眾生,是無量的差別,眾生以差別為性嘛!但大別有二類的眾生:一種,跟我們有緣的,叫做有情的眾生。一種,跟我們無緣的,叫做冤家的眾生。你度無量眾生,跟你有緣的,親的眾生要度。跟你沒有緣的,冤家的眾生要不要度?不度你的心不平等。心不平等,你這個無量變成有量,不叫無量。所以你一定要怨親平等的度,你跟我有緣,是我的親人,我要度;你是跟我無緣的冤家,我也要度,這才叫大慈大悲。   第三、大喜,大喜的無量心,這個喜,就是歡喜。歡喜怎麼叫做大喜呢?不是自己離苦得樂,生歡喜。是看見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自己心裡生了歡喜,這個心叫做大喜。   這麼一說,好像六度萬行,很難行啊!並不難行,一切凡夫都會做,不過你這個心,發得不大,發得不平等。怎麼樣一切眾生都會做呢?母親疼愛兒女的心,就是慈悲心。兒女離苦得樂,母親很歡喜,那就是大喜的心。   自己的兒女,要是生了病,兒女有了苦惱,母親要給他請醫生,給他吃藥,那就是悲心,要把兒女的病苦,把它拔除掉。拔除掉以後,兒女的病好了,要弄點好吃的東西,兒女得了好吃的東西,吃得很好,母親就是行慈。給他弄好衣服穿,好的玩具給他玩,那屬於慈能與樂。大喜這個喜心,母親也有,他看見自己的兒女,悲能拔苦,苦給它拔掉了。慈能與樂,兒女很快樂,比她自己快樂還歡喜,她看見自己小孩子快樂,母親非常的歡喜,這就叫喜心。但是,她這個心太小,不叫大慈、大悲、大喜,為什麼呢?是她的兒女,才用大悲心。不是她的兒女,就不用這慈、悲、喜,所以她這個心不大。   母親的慈、悲、喜不大,還不平等,因為母親是個凡夫,她自己的兒女,有孝順的,有不孝順的。都是她自己親生的,應該平等,因為兒女有孝順的,有不孝順的,母親對兒女的心不平等。孝順的兒女,她就疼愛,疼愛得厲害;不孝順的兒女,就不太疼愛,這就是冤親不能平等。所以母親的慈、悲、喜,不能叫平等心。   我們為什麼拿母親這三個心來做比喻呢?因為母親,她對兒女的愛心重,很顯明,我們容易瞭解。母親對於兒女有慈、悲、喜三心,父親也有,我們通通有。但是,不大、不平等。可是慈、悲、喜,那三個心,跟菩薩的大慈、大悲、大喜,那三個心沒有二個性格。你把它擴大起來,把它大成無量;你把它平等起來,不分冤親,你這個母親的心,就變成菩薩的心;父親的心,也變成菩薩的心。我們這三個心,只要照著無量去做,照著平等去做,我們都變成菩薩心。   第四、大捨,這是更進一步的功夫。你對於無量眾生,發慈、悲、喜三個心,還要把這個相捨掉。你一著相,變成有漏的諸法,不是成佛的正因了。你任運的對於無量眾生,行大慈、大悲、大喜,但是還不許著這個相,要把慈、悲、喜,這三個心相捨掉,這是大捨。要是怨親平等,你能做到,這個功夫就不容易。做到了,還要不著相,把怨親平等的相,也把它捨掉,這就捨那無量的心,捨那冤親平等的心,這就叫大捨。   為什麼拿母親的心做比喻,比喻三個,不比喻大捨呢?因為母親著相著得厲害,所以找她那個捨的心,很難找到。比方她對於她的兒女,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兒女離苦得樂,母親很歡喜,這跟菩薩的心沒有二個性格。你只要把它大成無量,大成平等,就對了。可是母親處處著相,所以比喻大捨的心,不容易比喻。   我們學發這四無量心,應該學四個,學這四個無量心幹什麼呢?就是要行六度。行六度,要對無量眾生去行,這就是四無量心;要平等的去行,叫四平等心。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再看著經文,「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又出種種微妙之音。」這是總標音聲,下面別明音聲,都出什麼微妙之音呢?「所謂檀波羅蜜音」,檀波羅蜜,是布施,布施能以到彼岸。「尸波羅蜜音」,就是尸羅,就是持戒,持戒能以到彼岸。「羼提波羅蜜音」,就是忍辱,忍辱能以到彼岸。「毗離耶波羅蜜音」,就是精進,精進能以到彼岸。「禪波羅蜜音」,就是禪那,叫靜慮,也叫禪定,能以到彼岸。「般若波羅蜜音」,就是智慧,般若智慧可以到彼岸。這就是六度的法音,就是在光明雲裡說六度法門。再說這四無量心,「慈悲音、喜捨音。」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這四無量心。   再接著講,「解脫音」,解脫,解脫生死。我們凡夫,在六道裡流轉生死。出三界的有四種聖人,小乘二種,大乘二種,通通解脫了三界以內的生死。三界以外生死,就是變易生死,三界以內的生死,叫分段生死。出三界的四種聖人,分段生死都解脫了。要是到了三界以外再講生死,變易生死,那只有成佛解脫。所以九法界,三乘聖人,六道凡夫,都叫眾生。九法界眾生,只有成佛二種生死都解脫了。   「無漏音」,漏,煩惱的另外一個名詞叫漏。無漏,沒有煩惱,三界內的煩惱沒有了,三界以外的煩惱也沒有了,叫做無漏音。   煩惱為什麼給它取個名叫漏呢?這個意思要記得,漏有二種解釋:一種叫做漏落,二種叫做漏失。漏落,等於房子上有個洞,往下落雨水,這叫漏落的意思。漏失,等於鍋,煮飯的鼎,有個洞,把飯鍋裡頭的水,都給漏了,這叫做漏失。有漏落、漏失,二種字義。   你要是修行,不知道離相。修行,你著相修行,你所修的功德,都變成福德,來生來世轉一個富貴人,或者生到天上享天福。在一切外道,求這個果報還求不著呢!那凡夫更是求不著啊!來生來世轉一個大富大貴的人,享人間福報,不是很好嗎?生到天上享天福,更是求之不得,怎麼不好呢?佛的智慧觀察得很清爽,這個叫做漏落,你生到天上,不是很高嗎?把天福享完了,就落下來了,等於一個房子,頂上有一個洞,雨水往下落的意思,自然會落下來,為什麼落下來?你那個房子有個洞。   漏失呢?你的果報給你放掉了,你修的功德,變成福德,到天上享天福,人間的福更掛失了。就算天福最高啦,享完了,沒有了。等於你做飯的鍋,做飯的鼎,這一鍋好湯,鼎上有一個洞,漏、漏、漏……把鍋裡邊的好湯通通漏光了,沒有了,這叫漏失。所以煩惱給它取個名叫做漏,就是釋迦佛警策我們的意思。   「智慧音、大智慧音。」佛說的智慧法,分三乘法門,聲聞、緣覺,總名叫小乘。雖然是小乘,比著凡夫外道,它還是智慧音。大智慧音,就是菩薩乘,比二乘的智慧更大,叫做大智慧音。   「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也這樣解釋,佛說的二乘法門,就等於獅子吼(師為獅的古字),說二乘法門,在我們大乘菩薩位上講,它叫小乘,只能自利,不能利人。但是,說的小乘法,也令外道震驚,等於獅子吼,獅子一吼,百獸震驚。佛說的小乘法門,令外道都震驚。大獅子吼音,就是說的大乘法門,用一個大字作比喻。   「雲雷音、大雲雷音。」雲,是普覆之義;雷,能震驚之義。佛有大慈大悲,能降伏一切眾生。佛說法,沒有哪個眾生不度的,等於雲遍覆。佛說法,等於大雷音,前面等於獅子吼,都是震驚的意思。眾生愚癡,沒有智慧,非得說像打雷的法,才能震驚。打雷的法是什麼法呢?佛說的法有二種:一種叫攝受語,一種叫折伏語。要攝受眾生,就說他愛聽的話。還要說苦切語,不好聽的,說:「你可不要做惡業!做了惡業,一定要墮地獄啊!」這些話是苦切語,都是震驚的話,是對於凡夫。更不要說外道,學了外道邪知邪見,那都是像打雷一樣,震驚眾生的意思。雲雷音,指著二乘小乘法的音。大雲雷音,就是菩薩的法音。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這是把它總結起來,前面略標幾種微妙音,實際裡邊含的有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的微妙音。佛放光,光中出音聲,就感召有緣的眾生了。   「娑婆世界」,就是我們住的三千大千世界,梵語娑婆,翻到中國話叫做堪忍,堪能忍苦的一個世界。「及他方國土」,除了我們娑婆世界以外,虛空無邊,世界無量,國土,也就是世界。   「有無量億天龍鬼神」,天眾、龍眾、鬼神都有。「亦集到忉利天宮」,這就是釋迦如來含笑放光,光中出聲音,幹什麼呢?是召集這些有緣的眾生。除了我們娑婆世界,還有無量世界,有無量億的天龍鬼神,通通聚集到忉利天宮來了。   「有無量億天龍鬼神」,這是總標。下面就別名,都來些什麼天呢?先說天眾。 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所謂四天王天」,天,分三界,叫做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不是要超出三界嗎?超出三界,就是把這三界的天都超出去。六道輪迴,都在欲界。六道,人天眾,有欲界的天眾,連上二界,就是色界、無色界,也算是天道。可是要按三界算,完全指著天道。天道,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先講欲界的天有六層,欲界的六層天。   第一層天,就是「四天王天」,我們平常講四大天王。   第二層天,「忉利天」,梵語忉利,此云三十三,欲界第二層天,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地藏經,開地藏法會這一層天。   第三層天,「須焰摩天」,翻到中國話叫時分天,又名夜摩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叫地居天,還沒有離開地,在須彌山上。四天王的天,在須彌山半山邊有四個山峰,是四天王住的地方。忉利天,在須彌山頂,它沒有離開地,沒有離開山啊!到了夜摩天,就飛上空天,到虛空裡去了。到虛空裡面怎麼叫時分呢?它離開日月了。沒有日月,分晝夜,它天上有蓮花池,以蓮花開合分晝夜。那麼他們沒有日月星辰,白天怎麼能有光明呢?他們天人自己有光明,不要日月之光,所以一上了天,都是這個樣子,打夜摩天起,它的時分,是特別的時分。   第四層天,「兜率陀天」,也叫兜率天,翻到中國話叫知足天,這是欲界第四層天,分外院、內院。外院,是天人住的地方;內院,是補處菩薩住的地方。釋迦牟尼佛沒有下生人間成道以前,也是住在兜率內院。現在的彌勒菩薩,也是住在那裡。因為兜率天的天人,常受補處菩薩的教化,對於五欲都知足,叫知足天。   第五層天,「化樂天」,這個天福,五欲之樂,他自己能隨意變化,他要享個什麼快樂,他自己有這個天福,他隨意變化,就是想著,化著。   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他,就指著第五層天。他自己要享受五欲之樂、享天福,自己不要變化,要第五層天化樂天變化出來,給他來享樂。他化自在天,這一層天,就是欲界天的頂。我們平常講的魔王,就是這一個天的天主。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從梵眾天以下,是三界的色界天,欲界天怎麼解釋呢?欲界天他都有婬欲心,那個欲,就指著男女的婬欲講的,雖然生到天上,他還有婬欲心。色界天那個色,不指著男女之色講。色,指著色身,指著他的身體,而且他的身體非常清淨。   梵天,梵就是清淨的意思,他怎麼生上去的呢?他修四禪定生上去的,不行男女的婬欲,超出了欲界,而生到色界天。色界是他的色身,色指他的身體,色身非常清淨,這叫梵天,梵天就是清淨的天。   再看著經文,「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這是初禪三天,梵眾天,指著民眾。梵輔天,做天上的天官。大梵天,指天王。這都屬於初禪。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這是第二禪,都是光明的天。「少光天」,光明少一點。「無量光天」,光明多。「光音天」,光多還出說法的音聲。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這是第三禪的天,都叫淨天。   「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總共有九層天,這是四禪天人的果報。「無想天」,外道修無想定,生到這一天,叫外道天。「無煩天」以下這五個天,都是三果聖人住的地方,這到了色界天天頂,叫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翻到中國話叫做大自在天,別於他化自在天的那個自在。大自在天,這是色界天的天主。   到這裡為止,色界天都說完了。再上去就是無色界,修四空定生上去的。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乃至,是超略之詞,非想非非想處天,叫做無色界天的天頂。   再看參考資料的「三界二十八天」。 三界二十八天   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   欲界六層天,剛才都講過了。色界十八天,分四個禪,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這是三禪九層天。第四禪,一共有九層。那就是一共二九十八層天。在地藏經科注的正文上,它多開一層天,就是把大自在的天主,另外再弄上去,就這個樣子。其他的經上,多半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為本。   無色界四天,因為地藏經上用「乃至」二個字,把四個天只說了一個,我們把這四個天名,都給它寫出來,大家看看,這是常識。   第一、叫空無邊處天,它怎麼叫做無色界呢?把色界天的色身,他把它空掉了,怎麼空掉的?修空定把它空掉的。   第二、叫識無邊處天,他修空無邊處定,生了這個天。他又覺得空得沒有把握,回頭來再觀察識,叫做識無邊處定,而生識無邊處天。   第三、無所有處天,他觀識,又覺得心識是個罣礙,再修無所有處定,生第三層無所有處天。   第四、非想非非想處天,他修無所有處定,又覺得跟空無邊處定差不多,因為空空洞洞沒有思想。再進一步,修非想非非想處定,沒有思想,同時又不是沒有思想,在三界以內的禪定是最高了,叫無色界的四空定。   再看著經文,「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到了無色界的最高一層了,下面總結起來,「一切天眾」,把前面三界的天結起來。還有「龍眾」,還有「鬼神等眾,悉來集會。」通通看見釋迦如來放光明雲,光明雲中出種種音聲,聽到了,通通來了,到忉利天宮來集會。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說這些神,「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更復有他方國土,就是他方的世界,以及我們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管理大海的神,叫做海神。管理大江的神,叫江神。管理河的神,叫河神。管理樹的神,叫樹神。下面「山神、地神、川澤神」,都是這樣解釋。「苗稼神」,就是管理五穀,或者稻子、麥子的神。「晝神」,管理白天的神。「夜神」,管理夜晚的神。「空神」,管理虛空的神。「天神」,管理天上的神。「飲食神」,管理飲食的神。「草木神」,管理草木的神,這是別說。底下總結,「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氣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再說這些鬼王,「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小鬼來不了,都是那些鬼王,而且都是大鬼王才能到忉利法會,這一句是總標,什麼樣的鬼王呢?下面先說那些惡鬼,惡鬼怎麼能到忉利天宮呢?都受地藏菩薩的教化,改惡遷善,名字還是原來的名字,那些惡鬼已經變成善鬼,這樣解釋。   「所謂惡目鬼王」,眼睛很兇惡。「噉血鬼王」,吸血的鬼王。「噉精氣鬼王」,吃精氣的鬼王。「噉胎卵鬼王」,吃胎、吃卵的鬼王。「行病鬼王」,眾生沒有病,他給你上個病,這都是些惡鬼。   下面本來就是善鬼,現在跟了地藏菩薩,更加善了。「攝毒鬼王」,攝毒,就是眾生有了毒病,他給你收起來。「慈心鬼王」,心非常的仁慈。「福利鬼王」,眾生沒有福利,他給予眾生福利。「大愛敬鬼王」,眾生對於他可愛可敬,叫大愛敬。   「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他方國土,娑婆世界的神、鬼王,通通來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請把參考資料打開,先看一些名相的註解。 文殊師利   華言妙德,亦譯妙吉祥。   文殊師利是梵語,翻譯成我們中國話叫做妙德,他的功德不可思議,叫做妙德。「亦譯妙吉祥」,也翻譯成妙吉祥。因為他的功德不可思議,你能以聞其名,見其相,乃至你禮拜供養,都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吉祥,所以他叫妙吉祥。   下面還有一些名詞,跟著看下去。 劫波   華言長時。   梵語「劫波」,我們中國話叫長時間,經上簡單翻譯叫做劫。   再看「無礙智」這個名相的解釋。 無礙智   智有二種相:一、無著。二、無礙。見眾生界自性清淨,名為無著,是如理智相。能通達無量無邊界故,名為無礙,是如量智相。   怎麼叫做「無礙智」?「智有二種相:一、無著。二、無礙。」智慧,本來沒有個相,因為令眾生瞭解,才有個名,才有個相,這個相叫做義相。記著,義理之相,不是實實在在的一個相。這些名字,都是些專門的詞語,智慧的相。記著,義相,就是義理之相。按義理上講有二種義相:一者叫做無著,二者叫做無礙。   怎麼樣叫做無著?「見眾生界自性清淨,名為無著」,眾生界本來是差別的,但是你能以證得無著智的時候,就能看到一切眾生界自性清淨。就像釋迦牟尼佛成了佛,他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那就是無著智。「是如理智相。」這個無著智,又叫做如理智相,如者,是相合、相稱的意思,跟真如之理正相稱合,叫做如理智。這個地方講如理智,其實也叫根本智。   講無礙智,「能通達無量無邊界故,名為無礙」,眾生界無量的差別,無邊的差別。證得了無礙智慧,一目了然,一切差別之相,自然通通知道。「是如量智相。」這種叫做如量智相。量,是事無量,就是一切差別事相的量,通通知道,這叫做無礙智,也叫後得智。證得了無著的根本智,起後得的妙用,叫後得智。   再講「天龍八部」這個名相: 天龍八部   一、天。二、龍。三、夜叉(飛行鬼)。四、乾闥婆︵香陰,帝釋的音樂神︶。五、阿修羅︵非天,有天之福,無天之德︶。六、迦樓羅︵金翅鳥︶。七、緊那羅︵疑神,帝釋的歌神︶。八、摩睺羅伽︵大腹行,蟒神︶。   第一、天眾。第二、龍眾,記著這個名相,天龍八部,天眾、龍眾,在這八部之內,不是八部之外,另外有天眾、龍眾。因為天眾、龍眾最大,就標個天龍。   第三、夜叉眾,翻到中國話叫飛行鬼,飛很快。   第四、乾闥婆,翻到中國話叫做香陰,是帝釋天的音樂神。它怎麼叫香陰呢?陰,是它的五蘊身。這一類的眾生,它不吃飲食,聞香氣。你燒一根香,它聞見香氣,可以不吃飯,以香味滋養它的五陰身,叫做香陰。   第五、阿修羅,翻到中國話叫非天,怎麼叫非天呢?有天之福,無天之德。他培的福報,跟天上的眾生福報一樣大,但是他的德行,沒有天上的德行,瞋恨心很重,歡喜打仗。   第六、迦樓羅,翻到中國話叫金翅鳥。   第七、緊那羅,翻到中國話叫做疑神,是帝釋天的歌神,會唱歌。怎麼叫疑神呢?它的相狀,跟我們人間的眾生一樣,但是頭上多了一隻角,所以看見像一個人,懷疑不是人間的人。   第八、摩羅伽,翻到中國話叫做大腹行,這是腹行的眾生。腹,就是肚子,用肚子走路,因為它肚子很大,所以叫做大腹行,也叫大蟒神。   以上合起來叫天龍八部。   再看「聲聞、辟支佛」這二個名詞: 聲聞、辟支佛   小乘有二種聖人:一、聲聞,聞四諦之聲得道者。二、辟支佛,華言緣覺,聞十二因緣得道者。   「小乘有二種聖人:」一再地講,佛教講的聖人,有四種聖人:小乘二種、大乘二種。大乘二種聖人,就是菩薩、佛。小乘二種聖人,就是聲聞、緣覺。   「一、聲聞,聞四諦之聲得道者」,第一、叫聲聞,佛說四諦法的聲音,他一聽到,得了道。聲聞,應該叫聞聲,聞到四諦之聲得道的。「二、辟支佛,華言緣覺」,第二、叫辟支佛,翻到中國話叫緣覺,「聞十二因緣得道者。」他聞到十二因緣而得道。   再看著經文,下面解釋經文: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爾時」,就是在這個時候。就是如來含笑放光,光中出音聲,把這些天眾、龍眾、鬼神眾,都召集到忉利天宮的這個時候。   「釋迦牟尼佛」,就是教主,「告文殊師利」,告訴文殊師利,文殊師利,翻到中國話叫做妙德,也叫妙吉祥。為什麼要跟他講呢?他是「法王子」,因為佛稱為法王,他是法王的長子。文殊師利在菩薩眾中,他智慧第一,等於國王的太子一樣。他是大菩薩,菩薩中的大菩薩,叫做「菩薩摩訶薩」。摩訶,叫大。摩訶薩,就叫大菩薩。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文殊師利菩薩,給他講話:   「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不字,現在大家寫都多一個口字,古早的時候,不字就念否。汝,就是指著文殊師利,現在就叫你。你觀看觀看,現在到了忉利天裡,十方世界的諸佛以及諸大菩薩,還有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此世界」,就是我們娑婆世界來的。「他世界」,就是十方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你知道來聽經,來多少數目,你知道嗎?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尊稱佛一聲,世尊!「若以我神力」,我是菩薩眾的智慧第一,但是我的神通之力,神通是智慧的妙用。我,智慧第一;我,神通第一。「千劫測度,不能得知。」劫,是大劫,這是長時間的名詞,度字音念墮。以我第一的神通之力,我來測度多少數目?不要說今天測度不出來,一千個大劫也測度不出來!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佛聽文殊師利菩薩說,他測度不出來多少數目。「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你雖然智慧第一,還是菩薩,拿你菩薩的智慧,拿你菩薩的神通,測度不出來多少數目。就是拿我佛眼來觀察,猶且不能盡其數目,這是形容數目之多。   這個地方要知道,佛的眼還觀察不出來嗎?佛說法,有真實說法,有權巧方便說法。不是佛眼觀不出來數目,這是用權巧方便的說法,極言強調形容,到法會的數目之多。說這個權巧方便幹什麼?推功於地藏菩薩。下面就把地藏菩薩的功德引出來。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文殊師利菩薩測度不出來的數目,釋迦佛以佛眼觀察,還不盡其數的數目,哪來這麼多的佛菩薩,以及天龍鬼神呢?這都是地藏菩薩的功德,「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地藏菩薩,記著,這個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已度者,已成就,就是十方世界來的那些諸佛,已經度了,已經成佛。當度、當成就,當,不作當來。當,就是當今。當今度的,雖然還沒有成佛,但是已經成了一些大菩薩。未度、未成就,還是地藏菩薩度的,未度者,就是還沒有辦法度成佛。未成就者,還沒有成佛的。就是前面所感招來的天眾、龍眾、鬼神等眾,這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以來成就的功德。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   「文殊師利白佛言:」文殊菩薩聽見佛說,到忉利法會這觀不盡數目的諸佛菩薩,以及天龍鬼神等眾,都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度的。仰白於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我文殊菩薩已成就,我過去是久修善根,我這個善根修得久了,早已證得了無礙智。無礙智,叫做如量智,就是差別的事相,我都能知道。「聞佛所言,即當信受。」佛說這些無量的佛,無量的菩薩,無量的天龍鬼神,都是地藏菩薩度的。我聽到,我就應當信受奉行。 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   但是,文殊菩薩就得請佛解釋了,我文殊證了無礙智,聽佛說的話,我信受,絲毫不起疑惑。可是「小果聲聞」,就是小乘的果位,包括緣覺,小果聲聞緣覺。「天龍八部」,以及天眾、龍眾,那些八部鬼神。「及未來世諸眾生等」,也就是指著我們。   「雖聞如來誠實之語」,他們聽了佛經,都知道佛經上是佛的誠實之語。「必懷疑惑」,可是他們信不及啊!一個地藏菩薩怎麼度這麼多的眾生,而且還度了這麼多的佛,那地藏菩薩怎麼沒有成佛呢?一定要疑惑。   「設使頂受」,設,就是假設。假使令這些小果聲聞、天龍八部,以及未來世的眾生等等,叫他頂戴受持。「未免興謗。」他不信,就要興起來毀謗。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現在法會裡,來這些佛菩薩,天龍鬼神等,都是地藏菩薩度的,這真是個不可思議的事。這個事是擺在眼前的果法,見果要問它的因,所以講佛法得講因果,沒有因,它不會成這個果。他因地之中作何行?立何願呢?這個行字念哼,行就是行的菩薩行,行的菩薩道。因地,就是地藏菩薩摩訶薩,他最初發心的時候,在因地,他作何等的行門呢?他作行門,一定先要立願,依願引行啊!他立何等的大願呢?而能以成就現在不可思議的事呢?這樣來問,見果來問因,他作何等行門?立何等大願?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佛告文殊師利:」文殊菩薩來問,佛就告訴他,實際以文殊菩薩作當機者,是告訴小果聲聞,以及天龍八部,尤其是告訴我們未來世的眾生。這個並沒有什麼可疑的地方,就是他是久遠劫來度的。下邊就是解釋久遠劫,怎麼個久遠法?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比方我們一個娑婆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一草一木。叢林,就是很多的樹木。「稻麻」,或者一棵稻子,一棵麻。「竹葦」,或者一棵竹子,一棵蘆葦。「山石微塵」,把那些山石頭,都碎成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這是比喻一個大數目,把三千大千世界的這些物,每一物作一個數。不是以那個作劫數,而是先算作一條恆河,印度有一條大河,叫恆河。「一恆河沙」,一恆河滿沙,前面恆河已經就不計其數了,它是一物一數,作一恆河,每一條恆河,都充滿了沙子。「一沙一界」,一粒沙子,算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再把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碎成微塵,一粒微塵,再算一個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在長時間的一個大劫之內,所積累的這些微塵,再「盡充為劫。」這個時間,就長得不可思議了!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前面一層、二層、三層,說那麼多長的時間。實際地藏菩薩證到十地菩薩的果位以來,有一千倍多的上面數目。「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何況地藏菩薩做過聲聞,做過辟支佛,他也在那度眾生呢!所以時間更是長得不可思議!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此菩薩,就指著地藏菩薩。這一位地藏菩薩,他的威德,他的神通,他的宏誓,他的大願,悉皆不可思議!這裡把它總結起來讚歎地藏菩薩,也就是介紹給我們聽。叫我們認識這一位大菩薩,叫我們對於這一位大菩薩生信仰心。   「若未來世」,這裡小果聲聞,天龍八部,都沒有說,為什麼沒有說呢?那些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很容易生信心。最難度的,就是未來世的眾生,所以佛介紹給我們這位大菩薩,單指著未來世的眾生,也就是告訴我們。假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有善根的男子,有善根的女人,未來世的眾生多得很啊!他沒有善根,我給他介紹,他也聽不見。有善根的男子,有善根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聞,就是他的善根。沒有善根,地藏經,你印了好多送人,他沒看。你再送給他,結果他也沒有得到;說地藏菩薩的名字,他從來也沒有聞到。你能以看到地藏經,甚至於聽到地藏經,聞到地藏菩薩的名字,那就證明我們有善根。   那麼聞到地藏菩薩的名字,你就要修行,地藏經告訴我們怎麼樣修行呢?完全注重事相,地藏經是密宗的經典,就是注重事相,怎麼樣修行呢?   「或讚歎」,你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你不會讚歎,古時候的祖師作的有地藏菩薩的讚,你唱那地藏菩薩的讚子,那是讚歎。「或瞻禮」,一瞻、一禮。瞻,是仰著臉看地藏菩薩的像。禮,俯下去,拜一拜,這叫瞻禮。這時候,你那個寺院裡,出家弟子一定供地藏菩薩像。你要是個在家弟子,在你的家庭裡,也供一尊地藏菩薩像,要不你讚歎,到哪裡讚歎呢?瞻禮,在哪裡瞻禮呢?   「或稱名」,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或供養」,燒香、獻花,種種供養。   剛才說,你自己的寺院裡,或者在家弟子的家庭裡,供了地藏菩薩像。下面再說,就廣造地藏菩薩像。「乃至彩畫」,用彩畫地藏菩薩像。「刻鏤」,用木材雕刻。「塑漆形像。」塑,是用土、用泥做的像。漆,就是用脫胎的像,現在叫脫砂,漆像。造地藏菩薩的像,彩畫也好,木刻也好,泥塑也好,脫胎、脫砂都好,那麼這個人他能得到什麼利益呢?   「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你生到忉利天,享天福了。天福享盡,你再下生人間,人壽盡了,又生到忉利天宮。如是一百轉,於人天道中常來往。「永不墮惡道。」惡道,是指著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因為這個人在地藏王菩薩面前種了善根,人天道中常來往,他常常念地藏菩薩名,供地藏菩薩像,所以永遠不會墮落三惡道。   文殊菩薩問,地藏菩薩在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事。這個問題還沒答覆,先讚歎地藏菩薩的威德神通不可思議!宏誓大願不可思議!叫我們趕快在地藏菩薩面前種善根,也就是地藏經上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通通在這一段上,先總標出來。   這就是釋迦世尊對於我們的大慈大悲,只怕我們得利益得的慢了,向下全部地藏經講的修行的方法,就是讚歎地藏菩薩,瞻禮地藏菩薩,稱地藏王菩薩名,造地藏王菩薩像,就是這一段。現在總說出來,叫我們趕快去做,你不要多講理,照事相做就對了,你能以得到真實的利益,什麼利益呢?人天道中常來往,永不會墮落三惡道。   看了這一段經文,知道釋迦世尊的大慈大悲了,但是還有人會生疑惑?就是我們學大乘佛法,要度一切眾生悉皆成佛,我們不學這人天乘啊!釋迦佛怎麼把我們度到人天道中常來往,保證我們不墮三惡道,這屬於人天乘的佛法,連小果聲聞也談不上,這哪裡是大乘佛法呢?   你要知道,下面會講到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在哪裡行?一定要在人天道中行。你看釋迦佛示現成佛在人間,現在報母親恩到天上,要在人天道中,才能以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你要是墮落三惡道,你發菩提心發不起來,行菩薩道沒有法子行啊!不是叫我們求人天福報的,是叫我們在人天道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保證你先不要墮落三惡道,含義就在這裡。   下邊佛就答覆文殊師利菩薩問的問題,問的什麼呢?問的地藏菩薩在因地作何行?立何願?他最初是在什麼時候發的心,修何等的行門?立何等的誓願?答覆他這個問題。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佛叫一聲當機者,「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大菩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最初發心,就在這位如來面前發的心。   再看參考資料,解釋「長者」等幾個名相: 長者十德   一、姓貴。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禮備。九、上歎。十、下歸。   先解釋「長者」,要具足十種德,才稱為長者。長者在我們中國,就是社會上的老先生。在印度長者,是最名貴的,要具足這十種德,才稱為長者:   第一、姓貴,一定是貴姓,印度的種性,就是婆羅門、剎帝利,叫做貴姓。第二、位高,一定做大官。第三、大富,一定是個大財主。第四、威猛,一定要威嚴。第五、智深,一定有甚深的智慧。第六、年耆,還得一定年齡,耆是老年人。第七、行淨,講他的品行,他的行為非常清淨。第八、禮備,一舉一動,都合乎禮節。第九、上歎,長者,不是國王。上,就是國王,國王讚歎他,這叫上歎。第十、下歸,是下面全國的人民都要歸仰他。要具足這十種德,才稱為長者。 師子奮迅   此借喻佛德也。獅子能伏百獸,佛亦如是,能伏九十六種外道。奮是振動身毛,脫去塵土。迅是前進後退,非常快速。佛亦如是,能奮除一切微細煩惱,出定入定,非常迅速,故名師子奮迅。   再解釋這個佛的名號,這個佛叫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先解釋「師子奮迅」,這是個譬喻,「此借喻佛德也」,借師子奮迅,來比喻這個佛的功德。「獅子能伏百獸,佛亦如是,能伏九十六種外道。」先講獅子,獅子一吼,百獸震驚,牠能降伏百獸。佛也是這個樣子,佛說法,等於獅子吼,能以降伏九十六種外道,像獅子吼一樣。   再講奮迅二個字,怎麼叫做奮?怎麼叫做迅?   先講奮,「奮是振動身毛,脫去塵土。」奮,就是振奮,獅子一振奮,牠身體全身的毛都振動,他振身上的毛幹什麼呢?脫去身上的塵土。我們沒有看見獅子振毛,其他的野獸,我們看見狗振毛,平常狗抖毛幹什麼?因為身上有塵土。牠一振動身子,一抖牠的毛,土就落下來,不過牠抖塵土,不能完全振下來。獅子一振動的時候,粗的塵土、細的塵土,通通振落下來,振得光光的。   再講迅,「迅是前進後退,非常快速。」迅,就是很快,怎麼快呢?其他的獸類,想進步的時候,牠進很快;牠退步,必須得轉一個彎,再轉一個圈。獅子不然,要進就往前進;往後退,牠抽身就退下來,不要轉頭,不要轉身子,所以牠是迅,進退很快。那麼譬喻這個佛怎麼樣振奮呢?「佛亦如是,能奮除一切微細煩惱」,這叫做振奮,獅子一振奮,牠的身毛,微細的塵土,都給振得光光的。這個佛也是,佛一振奮,微細的煩惱給斷掉。   再講佛的迅,「出定入定,非常迅速」,比如我們要學定,不容易得到定;得到定要出來,還很費勁。佛不是的,要入定就入定,要出定就出定,等於獅子進退一樣快速,「故名師子奮迅。」 具足萬行   具足萬種行門功德也。   這個佛用獅子奮迅,是譬喻,再用法的名字,「具足萬行」者,「具足萬種行門功德也。」昨天講過,六度法門,由六度法門,開開萬種行門,萬種行門,就是六度萬行,通通把功德修圓滿了,這叫具足,所以他就成了佛。   再看經文,「文殊師利!」再叫一聲當機者。「是地藏菩薩摩訶薩」,這個大菩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不可說,連說二個不可說,就是說這個劫太久遠了,那個時候他最初發心。「身為大長者子。」一個大長者,要具足十德,他是大長者的一個兒子,大長者子,就是屬於名門。「時世有佛」,當時世界上,有一個佛住世。這個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這是佛的德號,像我們的釋迦佛,叫釋迦牟尼。這一個佛,叫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時長者子」,當時這位大長者子。「見佛相好」,這位長者子有善根!佛住世,他要去親近佛,一看這個佛,相好莊嚴。佛的相好,「千福莊嚴」,像我們釋迦佛的相好,叫百福莊嚴。這一尊佛的相好,更加莊嚴,叫千福莊嚴。   「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這就是見果問因的意思。那個佛相好莊嚴,打哪裡來的呢?佛經上完全要有因有果,不是像外道說法,憑空一個上帝。這個佛你怎麼能以得到相好莊嚴呢?要問他的因。「因問彼佛,作何行願」,你作何等的行門?立何等的誓願呢?「而得此相?」你怎麼得這麼好的莊嚴相呢?這麼問。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時」,當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告訴他說:「欲證此身」,你要想證得我這個佛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我的佛身這麼樣莊嚴,是我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才得到的。   地藏經的文字,翻譯得淺顯,一看不用講就懂了。這就是一切大乘佛法,都在這一句法裡面了,沒有說二句法,所以佛法不在多言。你聽了多少大乘經,沒有瞭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一句很好瞭解,你把這一句記到了,就叫妙法。這個妙嘛!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你就會成佛。   一句佛法,包括一切大乘法,一切大乘法你都得先發菩提心,發菩提心,這個地方具足有三種心:   第一、長遠心:你要度這些眾生,你得發長遠心。「當須久遠」,這「久遠」二個字,就是要發長遠心。你度了度,退了心了,你怎麼樣能以成佛?所以一定要久遠的發長遠心。   第二、第一心:「度脫」,度脫眾生的生死,二種生死,都給它度脫,這就叫做第一心。把眾生的分段生死度脫,把眾生的變易生死度脫,這才叫度脫。度脫,換句話說,就是度一切眾生成佛,這就叫做第一心。我們度眾生,不是度眾生常在人道中享福,也不是度眾生得二乘果位,是要度一切眾生成佛,這是第一心。   第三、廣大心:你度幾個眾生呢?一切眾生,悉皆度脫。這「一切」二個字,就是廣大心。   在這一句佛法裡面,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具足這三種心,「久遠」二個字,是長遠心。「度脫」二個字,是第一心。「一切」二個字,是廣大心。你發了這三種心,就是菩提心發足了,一定會行菩薩道。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文殊師利!」叫一聲當機者。「時長者子因發願言:」聽見佛說這一句法,就是無上的妙法,當時全盤接受,當時就發大願,從今天開始,我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度這些眾生:「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我在長時間做什麼呢?為度這些罪苦眾生,罪苦的眾生是什麼眾生?就是在六道輪迴的眾生,那是罪苦的六道眾生。這罪苦六道眾生,他是業障深重,剛強成性,不容易度。不容易度我要「廣設方便」來度。度到目的,「盡令解脫」,叫這些苦惱眾生通通成佛。到了那個時候,「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他聽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給他講了那一句佛法,他全盤接受,他當時就發了大願。發的大願跟如來講的那一句佛法,具足三種心,一樣一樣的。   配那三種心,「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我要度眾生,度到哪時候呢?盡未來際,不可計劫數不停,這就是長遠心。「為是罪苦六道眾生」,這一切受苦的眾生,這是廣大心。「廣設方便,盡令解脫」,就是度一切眾生,悉皆成佛,這就是第一心。   如來跟他說的那一句妙法,裡頭含著三種菩提心,他全盤接受,接著就發願,發的跟佛說的一樣一樣,具足三種心:長遠心、廣大心、第一心。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他發了三種心,是照著佛的開示發的,他的這個願發得太大了,他發:眾生度盡,他自己才成佛。所以這個地方就點出來「大願」二個字。這願多麼大呢?眾生度盡,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那眾生度不盡,他永遠不成佛啊!「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因為他在彼佛面前立此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到了今天經過的時間,經過了「百千萬億那由他」,那由他,也翻成億,就是有百千萬億億,不可說的大劫,「尚為菩薩」,到今天他還是菩薩。在忉利天宮來了無量數的諸佛,都是他度的,而他自己還是個菩薩。   解釋第一個疑惑,文殊菩薩問,到了忉利天宮這麼多的佛菩薩,以及天龍、鬼神等眾,都是地藏菩薩度的,怎麼一個菩薩度這麼多的眾生呢?時間長遠啊!這個可以把第一個疑惑解釋。   第二個疑惑,他自己是個菩薩,怎麼度那麼多的眾生成佛呢?到忉利天宮那麼多的佛,都是他度的呢?這是他立的願,要把眾生度盡,他自己才成佛。眾生沒有度盡,所以到今天,他還是個菩薩,也可以把這個疑惑解釋開了。   說了地藏菩薩最初發心的一個公案,再舉一個公案。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阿僧祇,翻成中國話叫無央數。無央數的大劫已經時間很長,上面再加上個不可思議,那時間更久啦!   「時世有佛」,在那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佛住世。「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覺華定,是禪定的名字,他怎麼樣成的佛呢?他修覺華定成了佛。成了佛,就是結了果。華是他的因行,在沒有成佛之前修這個定,能以開一種覺華。成了佛,得一種果佛,所以叫覺華定。自在王,就是講他的果位。現在佛成了法王,王字怎麼講呢?王字是自在的意思,於法自在,稱為法王,自在王如來。   「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這個時候人類的壽命長,連佛的壽命也長遠。像我們釋迦佛住世只八十年,這個佛的壽命,有四百千萬億無央數劫。他雖然住世時間長,也是有涅槃的時間。涅槃了以後,也是有正法時期;正法時期也過去了,這個時候在像法時期。像我們釋迦佛涅槃了以後,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這個佛他的壽命長,正法、像法的時間都長,但是還是會過去,他涅槃以後,正法已經過去了,在像法之中。   講到這裡,先看參考資料,解釋「婆羅門」等這些名詞。 婆羅門   印度人分四種姓:一、婆羅門︵淨行︶。二、剎帝利︵貴族︶。三、吠舍︵商人︶。四、首陀羅︵農奴︶。四種中以婆羅門為最尊貴。   印度人分四種姓:第一種姓,就是婆羅門,翻到中國話叫做淨行,他是在家修道的,他的行門很清淨,這是印度國第一種種性。第二種姓,叫剎帝利,就是貴族,做國王、做大臣的。第三種姓,叫做吠舍,就是商人,做買賣的人。第四種姓,叫首陀羅,就是農奴,印度的種田的人,都是農奴,不像我們中國的農夫,自己有土地。四種中以婆羅門為最尊貴,婆羅門的種姓,比剎帝利還高貴,所以第一種種姓叫婆羅門。 八正道   一、正見︵見苦集滅道四諦之理而明之也︶   二、正思維︵正意業︶   三、正語︵正口業︶   四、正業︵正身業︶   五、正命︵順於正法而活命︶   六、正精進︵勤修涅槃之道︶   七、正念︵憶念正道而無邪念︶   八、正定︵以真智入於無漏清淨之禪定也︶   此八法盡離邪非,故謂之正。能到涅槃,故謂之道。此中正見之一,是八正道之主體。蓋見地不正,餘七皆邪也。   蕅益大師曰:︵見梵室偶談︶「只貴子見地,不問子行履,蓋謂有見地者,必有行履,有行履者,未必有見地也。」   再解釋「八正道」,這個婆羅門女勸她的母親生正見,就是叫她母親信八正道,也叫八聖道,修這八種道可以成佛教的聖人。   第一、正見,怎麼叫做正見呢?「見苦集滅道四諦之理而明之也。」世間的因果:苦、集二諦;出世間的因果:滅、道二諦。四諦法之理,就是世出世間的義理,他通通明白,這叫做正見。   第二、正思維,就是要正意業。   第三、正語,就是正口業。   第四、正業,就是正身業。你明白了理,起了正見,要修行,一定三業都要正。   第五、正命,順於正法而活命,不合乎正法的生活不要。   第六、正精進,勤修涅槃之道。   第七、正念,憶念正道而無邪念。   第八、正定,以真智入於無漏清淨之禪定也。   「此八法盡離邪非,故謂之正。」怎麼叫做八正道呢?這八種法,離邪離非,所以叫做正。「能到涅槃,故謂之道。」這是涅槃大道。「此中正見之一,是八正道之主體。」八正道第一個正見,正見之理,是八正道的主體,以八正道的正見為主體。「蓋見地不正,餘七皆邪也。」第一個正見,你要見不正了,下面七個道,都變成邪道。   再引蕅益大師證明一下,「蕅益大師曰:︵見梵室偶談︶」,蕅益大師著的有一本書叫梵室偶談,頭一段就講正見。蕅益大師怎麼樣講呢?「只貴子見地,不問子行履」,行履,就是說他的進趣工夫,很尊貴,能真正修行。子,就是稱你。不以你的行履為貴,要貴乎子之見地,先要考究考究你見地正不正?以你的正見為貴。   下面就解釋這兩句:「蓋謂有見地者,必有行履,有行履者,未必有見地也。」這就是說,有行履的人,真正修行的人,天天用功,未必有見地。那外道不修行嗎?他真正苦修呢,未必有正見啊!要是真正有正見的人,沒有不修行用功的,謂有見地者,必有行履。   下面再看參考資料,看十供養: 十供養   香、花、燈、塗︵塗香,洗身用︶、果、茶、食、寶、珠、衣。   供養,最多的供養品,有十種。這十種供養也不算最多,就是表示事事無盡的意思,有百種供養,千種供養,用十種表示無盡。   第一種、香供養,香,包括種種的香。我們燒的線香,或者檀香,種種的香,都在這裡。   第二種、花供養:用種種的花供養。   第三種、燈供養:用種種的燈供養。   第四種、塗供養:塗,就是塗香,塗香幹什麼?塗香洗身體用的,在印度富貴人家,他要是洗了澡以後,有一種塗抹身體的香粉,給他抹一抹,這叫做塗香。現在我們要是供佛的香,就是另外用一個水碗,上面灑一點塗香粉,那就表示塗供養。   第五種、果供養:果,是什麼水果都在內。   第六種、茶供養:用茶,沒有茶葉,用開水供養。我們現在普通的習慣,都是早起供養一杯開水,也就是表示茶供養。   第七種、食供養:我們現在還流行初一、十五要上供,有飯有菜,就叫食供養。   第八種、寶供養:就是用七寶之類的供養。   第九種、珠供養:珠,就是瓔珞珠。我們現在的掛珠,就是瓔珞珠。   第十種、衣供養:就是用袈裟供養。   這叫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這十種供養,就是表示無盡的供養。   再看「閻浮提」這個名詞。 閻浮提   閻浮提,華言勝金,南洲之名也。   一個小世界,分東、西、南、北四大部洲,我們住的就是南洲。南洲,梵語叫閻浮提,翻到我們中國話叫做勝金。勝金,本來是樹的名字,其他的東洲、西洲、北洲,這三洲,通通沒有這種樹,只有南洲才有這種樹。這種樹怎麼叫做勝金呢?這種樹結的有果子,果子熟了,要流果子的汁,流出來流到河裡邊,沙子染到果汁,通通變成金。而且這種金,比金礦的黃金,還要超勝,所以叫做勝金。因為其他的洲,沒有這種寶貴的樹,只有南洲才有,所以依樹彰名,叫做勝金洲。   再看「中有身」這個名詞。 中有身   人死之後,未轉生之前,在此中間,有一身體,故名中有身,亦名中陰身。其身形如五、六歲小兒,七日一死,死而復生。極長壽命四十九日,必隨業轉生他趣矣!   這是六道眾生,單指著人道。「人死之後,未轉生之前,在此中間,有一身體,故名中有身」,就是人死了以後,未轉生之前,在此中間,有一個身體,就叫做中有身。「亦名中陰身。」陰,就是五陰,他有一個身體,具足色、受、想、行、識,所以也叫做中陰身。   「其身形如五、六歲小兒」,在我們平常社會上講,人死了就叫鬼,你記著,佛經上有的,人死了以後,不是叫鬼,鬼是六道的一種,他要轉生到鬼道,才叫鬼。沒有轉生之前,叫中有身,也叫中陰身,他的身形,像五、六歲的小孩那麼大。「七日一死」,七天他要死一次。「死而復生」,他死了,就像人暈倒地下,暈死了一樣,他一下還要醒過來,這麼樣七日死一回。「極長壽命四十九日,必隨業轉生他趣矣!」中陰身是等緣的,等到四十九天為止,一定要隨業轉生到其他道,趣,就是道。   佛教講的這些名相,中陰身七天死一次,死而復生,最長的壽命四十九天,這是指著中陰身他要轉人,得等父母親行婬的因緣。父母親,也還得跟中陰身有因緣,那個父母親不行婬,他就不入胎,得等父母親的因緣,所以得等啊!   要是他造的善業很多,要生天呢!生天很快,這人一死,他就飛上去了。他要是造的惡業很重,要墮地獄,人一斷氣,就墮下去。墮地獄的時間,像古早的時候最快的拉弓時間,一下子就墮下去。那並不要中陰身在那裡等,等七天再生。這是指著要轉人道,等父母親之緣,才要這樣等。   再看「由旬」這個名詞。 由旬   驛站之名,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   由旬,這是印度驛站的名,我們中國古早的時候沒有火車之前,政府有要緊的公文,都是用馬跑的,它訂出來一站一站,就是以一站為驛,叫驛站。現在有了火車,叫火車站,還是由驛站的名字變過來的。在印度叫由旬,記著,一由旬,就像火車站一站、一站的意思,經上講的都是大由旬,八十里路。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昨天釋迦世尊答覆文殊菩薩的問:「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文殊菩薩問地藏菩薩度這麼多的眾生,有許多眾生成了佛,有的成了大菩薩,他因地之中,立的何等的行門?發的何等的誓願呢?要跟這些小果聲聞,以及天龍八部,尤其是未來世的眾生,講個明白,免得他疑惑生謗。釋迦佛就說,他度眾生的時間久遠,並沒有什麼可疑的。   那麼他為什麼自己沒有成佛呢?第一個說他的公案,他身為長者子的時候,就發了個大願,要把眾生度盡,他然後才能成佛,到現在眾生沒有度盡,所以到現在他還是個菩薩。昨天講到第一個公案,就是解釋這個疑惑,他度很多眾生都成了佛,自己怎麼還沒有成佛呢?他發的願太大了,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眾生沒有度盡,他現在沒有證菩提,沒有證佛的果位。   今天接著講第二個公案,就是地藏菩薩做過婆羅門女,為孝順她母親發的大願。這第二個公案,就合著地藏經開始為母說法的意思,釋迦世尊到忉利天為母說法,為行孝啊!為行孝而要度一切眾生,找地藏菩薩來付囑,找到地藏菩薩,就是因為他是行孝道,而發菩提心的一個菩薩。所以依著婆羅門女這個公案,就知道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佛門裡行孝應該怎麼樣行?要把自己父親母親,都度得了生脫死,能以超三界脫輪迴,而能度成了佛,你才算盡了為人兒女的孝道,這是佛教裡面的大孝。說這個公案,我們隨時聽經,隨時學到,我們現在自己本人學了佛,父親母親還沒有信佛的怎麼辦呢?你得學婆羅門女的樣子,要種種方便,勸誘我們的父親母親,這是給我們做榜樣的。   再看著經文:「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阿僧祇,叫無央數。不可思議的無央數劫。「時世有佛」,在當時世界上,有佛出世,佛的名號,「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覺華定,是表他因位修的定。覺,是佛的覺。華,是因中的行門,華是對著果說的,先開花後結果,華是表因行的。在沒有成佛之前修的大定,就叫覺華定。得了覺華定之後,就成了自在王,王字是自在的意思,自在法王。覺華定,表因位的行門;自在王,表果位上的自在。這個佛,就是如是因而得如是果,才成了佛。   「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這個佛的壽命長遠了,有百千萬億無央數劫那麼長的壽命,這個佛的壽命,就是這麼久啊!這就是叫我們對於釋迦佛住世很短的時間,不要生疑惑,釋迦佛成了佛,他怎麼住世才八十年呢?而成佛說法才四十九年,那太短了嘛!   你要曉得,一切法從因緣生,佛住世,他的壽命可以自己作主。阿羅漢都能作主,阿羅漢要不入涅槃,他可以長住世間,小乘的聖人,都可以自由自在住在世間,成了佛了,怎麼不能住世呢?他住世是度眾生的。度什麼眾生呢?度見佛得度的眾生,他把見佛得度的眾生度完了,他再住世無益,才示現涅槃。   這一個佛的壽命怎麼這麼長呢?他應該度的眾生太多,見佛得度的眾生,沒有度完,所以住世的時間很長。若長若短的壽命,都是隨因緣,不要生疑惑。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這一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他的壽命雖然長遠,也有涅槃的時辰。涅槃以後,有一個正法的時間,正法過去了,在像法之中,這個時候有一個婆羅門女。   「宿福深厚」,宿福,是前生前世培的福,甚深甚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怎麼知道她前生前世宿福深厚呢?因為她是個女子身,而為大眾所欽敬。欽,是欽仰;敬,是恭敬。大家都很欽仰她,很恭敬她,那她這個女子一定有大福。這個大福報,一定是前生栽培來的。再有一個證明,行、住、坐、臥,諸天都在衛護她。那這個福報,更了不得!在經上就說,這位婆羅門女是地藏菩薩的前身,過去行菩薩道,行了很長久,所以行、住、坐、臥,諸天都在衛護著她。 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說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其母信邪,常輕三寶。」這位婆羅門女,她的母親信了邪魔外道,對於佛法僧三寶常常輕視。輕視,她就要毀謗啊!就像現在,你的母親一下子信了耶穌教,就要輕視佛法僧三寶。或者你的母親一下子信了鴨蛋教,她要輕視三寶,為什麼呢?跟她老師學的,她信了耶穌教,當然到講堂裡聽講道,耶穌教講道,就一本新舊約,那叫聖經,那麼天天講,講來講去,沒有道好講了,沒有材料罵人,罵人不要經典,罵誰?就罵佛教。罵佛教,就是罵佛法僧。你母親去信了耶穌教,跟她的老師學,回來就罵三寶。   要是現在你的母親一下子信了鴨蛋教,就是一貫道。耶穌教還有一本聖經,叫新舊約。鴨蛋教連一本經都沒有,它要講道,講什麼呢?就整天在那兒玩鬼啦!沒有什麼法子,就下乩符,把它的什麼無極老母請來了,把瑤池聖母請來了,胡說八道說一氣,說完了怎麼樣呢?沒有什麼道理可說了,就是罵佛教。說釋迦牟尼佛現在已經退位了,現在的這些和尚尼姑,都不懂佛法,就是罵這些。罵得叫我們佛教的信徒,好變成它的信徒。結果呢?都造些毀謗三寶的罪業,邪教一定要毀謗三寶。   「是時聖女」,這個時候,婆羅門這個聖女,宿福深厚,過去不曉得多少劫,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地藏菩薩的前身,就稱聖女。「廣說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勸母親來信仰佛法僧三寶,她母親不相信,不相信我們得學著啊!要廣說方便,勸我們的父母。乃至勸我們的家親眷屬,直接勸,都不相信。要廣說方便,用種種的權巧方便來勸誘其母。勸,是勸導;誘,是引誘。勸導引誘母親,令她生起正見,就是叫她學八正道。八正道,第一個就是正見,那是八正道的基,知見不正,修什麼道,都是邪道。第一個要考較正見。八正道,昨天講過了。   「而此女母未全生信」,因為這位聖女會說會講,廣說種種的方便來勸誘,她母親有時候信,有時候又不信,半信不信,叫未全生信。你要信,要趕快信,生命不能等你啊!「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她的母親壽命到了,她造了一些惡業,什麼惡業呢?毀謗三寶的惡業,一定要墮在無間地獄。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這位婆羅門女她有神通?沒有神通?這個地方沒有說。縱然她有神通,也是示現一個沒有神通的女子,宿福是深厚,沒有說宿命通啊!也沒有說天眼通。福報是有,前生前世栽培的,自己神通還沒有。那麼她按因果知道,她母親在世不信因果,不起正知正見,信些邪魔外道,毀謗三寶。「計當隨業」,計算著她母親應當隨著她造的惡業,什麼惡業?毀謗三寶的惡業。「必生惡趣」,惡趣,就是惡道,一定墮落到三惡道裡。   「遂賣家宅」,她行孝道,行大孝,要度她母親出惡趣,把自己的家宅賣掉,這叫難捨能捨啊!一個女孩子她自己的家宅怎麼捨得開?為報母親的恩,為救度母親出惡道,難捨能捨,把家宅賣掉了。「廣求香華」,廣,就是多,多多的來求香,多多的來求華,「及諸供具」,就是剛才講的那十種供養。   「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到先佛的塔寺之中大興供養,就是辦的供品非常的多,非常的廣,把自己住的家宅賣掉了,通通買供養品,當然擺得很多嘛!   佛教的大孝,有父母死了以後,超度父母的方法。在儒教的行孝,開經時就講過,它是盡人間的孝道,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活著的時候,給父親母親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房子,這就算是孝道了。死了,埋葬父母,以禮來埋葬。埋葬以後逢年按禮節來祭典,祭之以禮。那麼這個道理不究竟,怎麼不究竟呢?父母親生了天,你祭之以禮,不祭之以禮,沒有多大關係。假若父親母親墮了地獄裡,你再給他添個墳,祭典再合禮節,那個道理都不究竟。   一定得有宿福深厚的眾生,她母親隨業受報,墮到地獄裡,怎麼辦呢?叫她明白方法,於佛教裡有。你去供佛,就能以超度墮地獄裡的父母。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這時候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已經圓寂了,正法過去,是像法時代,各個寺院裡都供他的形像,就像現在我們供釋迦佛的形像一樣。可是在這一座寺院之中,這個佛的像,「塑畫威容,端嚴畢備。」端正莊嚴,相好最完備。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這位婆羅門女辦供養品都供養好,就一瞻一禮,看見佛像的莊嚴,「倍生敬仰」,加倍的生出敬仰心。   我們聽佛經,聽到哪裡,學到哪裡。在這個地方要學造佛像,一定要造莊嚴佛像,你不造佛像則已,造佛像一定要求其莊嚴。要問一問,哪一家造的佛像造得最莊嚴,就到那家造像店去造。造佛像不要考究價錢,造佛像造得莊嚴的店,價錢就貴。   比方我們造三尺高的一尊佛像,到最靠得住的佛像店裡一問,比如現在的價錢,他要六萬塊錢台幣。跑到第二家佛像店一問,要五萬,便宜一萬。再到第三家佛像店問,要四萬塊錢台幣,差二萬,你就到第三家店造,造出來怎麼樣呢?不像一個莊嚴品,貼金越變越黑,這樣你四萬塊錢花冤枉了,怎麼樣呢?   我們造了佛像,要引生自己的法喜心,越看越莊嚴,心越歡喜。同時引著別人生道心,誰看見你的佛像菩薩像,造得莊嚴,誰生起來敬仰心。要是反過來講,你為了價錢便宜,到靠不住的佛像店裡造像,造得不莊嚴,貼的金,是不好的金,越變越黑,我們看不莊嚴,自己看得不高興,引不起來自己的恭敬心,別人看見也引不起來恭敬心。反過來還引人家造口業:「唉呀,你去哪裡造的佛像?這麼難看!」他說佛像難看,不是造口業嗎?是你給他引起來的。   所以記得造佛像,不要講價錢,不是買日常的生活品。造佛像,不能天天造啊!造這一尊佛像,拜一生一世拜不了,所以價錢並不要緊,只要莊嚴!哪一家造得好,打聽打聽,知道哪一家造的佛像最莊嚴,貼的金最靠得住,就到那一家去造。造出來的佛像莊嚴,自己引發恭敬心、法喜,令其他的人也可以引生他的恭敬心、法喜,自利利他都有了。 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   再看著經文,「私自念言:」私,就是她自己心裡在那兒念。「佛名大覺,具一切智。」佛叫做大覺世尊,具足一切智慧。「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假若佛還在世,我母親死了以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儻,是假若。假若來請問佛,一定知道我的母親生在什麼地方?可是現在佛不在世了,這只是佛像嘛!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垂泣,就是在那流淚、垂淚!良久,很長的時間在那裡哭。眼睛在瞻,眼睛看著如來的像。戀,是心裡在那兒瞻戀著如來。為什麼在那兒瞻戀如來的像呢?因為佛經上說,佛不在世,供養佛的像,一樣的功德,所以她心裡想著要有感應,就在那裡一邊哭,一邊瞻戀,很久的時間。   有了感應了,「忽聞空中聲曰:」忽然間聽見空中有聲音,說:「泣者聖女,勿至悲哀」,在這供佛的聖女啊!妳不要在那裡悲哀了,「我今示汝母之去處。」今,是現在;示,是開示。我現在就告訴妳,妳母親生在什麼地方?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聽見空中有人跟她說話,所以就合著掌,對著空中說:「是何神德,寬我憂慮?」寬,是寬慰。是哪一位神?哪一位大德?來寬慰我的憂慮呢?「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自從我母親去世了以後,我白天夜晚,都在憶念我的母親。可是想到我母親隨業受報,墮落惡趣,「無處可問,知母生界」,不知道我的母親生在哪一界呢?沒有地方可以請問。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報,就是答,再答覆這個女子:「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我不是什麼神德啊!我就是妳所瞻禮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自在王如來已經涅槃了,叫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在地藏經上,文字非常淺顯,你隨時隨處都要注意,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現在怎麼會跟婆羅門女講話呢?過去、現在、未來是時間,時間都是一種假相。是在眾生份上,有過去、現在、未來;在佛的果位上,無所謂過去、現在、未來。有感斯應,你只要有誠心來感,佛隨時可以應,只是在世間相上說,佛是過去啦!   「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我看見妳憶念母親,倍於常情,加倍於平常的情分。那個不孝子則不說啦!就是孝順的子女,也沒有像妳這樣憶念母親,所以我才來告訴你。   這也是解釋給我們聽,我們天天也在拜佛,怎麼沒有聽見佛跟我們說過話呢?因為你沒有像婆羅門女那麼樣的虔誠,超過了眾生常情之分的心,你沒有那麼多的感,就得不到那麼多的應。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穌。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婆羅門女一聽佛在跟她說話,是她供養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舉身自撲」,舉身,是把身體舉起來,再撲到地下去。這一下子撲得太厲害了,「支節皆損」,支,是四肢,兩隻手、兩隻腳。肢節,手的節、腳的節,通通摔壞了。   「左右扶侍,良久方穌。」穌,是醒過來。這座寺院裡,還有其他人,一看見來拜佛的這女子跌到地下,大家都來扶持她,很久的時間,方才醒過來。   這個地方要注意,她聽見佛對她說話,為什麼她要舉身自撲呢?佛教裡要頂禮佛,都五體投地,像我們現在中國五體投地,是屈身拜下去,把身體彎曲起來,還是五體投地,就是一個頭、兩隻手、兩隻腳,四肢再加上一個頭,叫五體,這是第二種敬禮。在印度第一種敬禮,五體投地,倒身下拜,整個身體倒到地下去。這就是聽見佛在空中說話,她要拜佛,身體舉起來向空中拜,這一舉,舉得太高了,跌下去跌得重,唇齒損傷,還把人跌暈了。   等到她甦醒過來以後,「而白空曰:」對著空中跟佛講話,「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她知道是佛對她講話,所以願佛慈悲憐愍我,趕快說我母親所生之處。「我今身心將死不久」,她一下子四肢節節而解,摔暈再甦醒過來,想著自己活不久了。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佛當時沒有告訴她母親所生之處,告訴她一個念佛的方法,妳現在這裡大興供養,供養完畢,但早早的返回妳的家舍。「端坐」,就是正坐。告訴她打坐的方法,妳端身正坐。「思惟吾之名號」,思惟,就是念,念佛的名號,跟念阿彌陀佛方法,沒有兩樣。這是念覺華定自在王佛,也是這樣念的,妳這樣念我的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當時就可以知道,妳母親生到哪裡。   信心堅固的人聽到哪裡,信到哪裡。有的人聽到哪裡,疑到哪裡。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自然有感應,會跟婆羅門女講話,告訴她說:「你母親墮地獄了,很乾脆嘛!」為什麼不告訴她,轉了個大彎子,叫她回去念佛呢?這是多疑的人,有這個疑惑?   要知道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他具足一切智慧,他會加被聖女,叫她精進用功。聖女她宿福深厚,前生前世培的福報深厚,但是她沒有得到念佛三昧。藉著她思念母親的因緣,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加被她,叫她去行念佛三昧,她一下子證得念佛三昧。雖然聖女宿福深厚,她沒有親自到過地獄裡,看看地獄什麼樣子?因為她思念母親,才一心念佛;因為一心念佛,入了念佛三昧,才能以親自到地獄裡,看看地獄的境界,這都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權巧智慧。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尋字作當講。當下禮拜佛禮拜完了,回到她自己的房子。「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你就知道佛的方便,她現在念佛的心,沒有念母親的心重。佛就利用她念母的心,教給她念佛:「妳不是想見母親,知道母親生在哪裡?念佛才能知道。」這是佛的權巧方便,她就為念母親之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號,念多長的時候?「經一日一夜。」經過一天一夜之久。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就像作夢一樣,一下子到了海邊,這不是夢,是定境。經過一日一夜,就入了念佛三昧,就入了定。在定中,忽然間見到自己的身體,到了一個海邊。   「其水涌沸」,這個海水,不是普通的海水,像那滾水滾了一樣。而且還「多諸惡獸」,很惡的走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這些惡獸特別得很,都是鐵身體,牠會飛。「東西馳逐」,跑來跑去,從東方飛跑到西方,從西方飛跑到東方,幹什麼呢?   「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看見海水裡邊,男子也有,女人也有,百千萬數之多,出沒於海水之中,一個頭浮出來,一個頭又沒到海水裡面去。「被諸惡獸,爭取食噉。」這些惡獸,專吃這些鬼的。 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又見夜叉」,昨天講天龍八部裡有夜叉眾,就翻譯作飛行鬼,他飛得真快,那就是歸依了三寶的夜叉。這個地獄裡的夜叉,極惡鬼,這叫吃人的鬼,最惡不過了。「其形各異」,長得很古怪的相貌。「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這些夜叉,長得很多的手,很多的眼睛,長得很多的頭,很多的腳。「口牙外出,利刃如劍」,吃人的夜叉,嘴很大,牙齒也很長,長到鼻頭外邊來,鋒利像劍一樣。「驅諸罪人,使近惡獸」,惡獸來吃人,人要躲避嘛!夜叉圍住,驅趕著人近於惡獸,叫惡獸吃他。「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夜叉用自己的手來抓罪人,把罪人頭跟腳抓到一起。「其形萬類」,婆羅門女從來沒有看見過地獄裡可怕的景象,「不敢久視」,看都不敢久看。   「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因為婆羅門女有念佛的功力,雖然看見這可怕的景象,自己並沒有恐懼。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看見來一個鬼王,這個鬼王名字叫無毒,當然是個善鬼,這個名字就很善嘛!「稽首來迎」,見了婆羅門女,就磕頭頂禮來迎接。「白聖女曰」,對她說話:「善哉!菩薩!何緣來此?」善哉,就是你很好啊!聖女,你何種因緣來到我這個地方呢?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我來到這個地方,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地方啊?「無毒答曰:」無毒鬼王就答覆她:「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這個重字念蟲。南瞻部洲的邊上,有一座大鐵圍山,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聖女問:我聽見說,地獄就在鐵圍山之內,這個事情,實在、不實在呢?「無毒答曰:實有地獄。」注意這一句答覆的話,並不是模擬兩可的口氣,實實在在有地獄。 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那麼實實在在有地獄,這就是地獄啊!我是怎麼樣能到這地獄裡來呢?「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到地獄裡來,還不是簡單的因緣呢!第一、妳得有威德神通之力。不是威德神通之力,「即須業力」,那妳造了墮地獄的罪業,業力把妳牽來。「非此二事,終不能到。」不是這兩種事,終究不能到。   所以無毒一看見聖女,他就稽首來迎,因為一定是有威德神通的人來了,不是業力牽來的。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這個海水,是何等因緣,怎麼像滾水那樣涌沸呢?「多諸罪人?及以惡獸?」怎麼這麼多的罪人,又這麼多的惡獸呢?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罪眾生」,這就是南洲,叫做閻浮提洲,叫做勝金洲。造善的眾生,轉到人道,轉到天道裡。造惡的眾生,「新死之者」,還是最新死的罪業眾生。「經四十九日後」,這就是中陰身的壽命,經過四十九天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他家親眷屬,在這四十九天內,沒有人給他及時作功德,救拔他的苦難。「生時又無善因」,這個人活著的時候,又沒有造一點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本業,就是本來造的惡業,他應該感得地獄之報。「自然先渡此海」,自然而然,先渡這個地獄海。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由旬,是大由旬,八十里。在此海往東去,過了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比這個苦加一倍。「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更加苦。 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三業惡因之所招感」,三業,就是身口意三業,造的惡因,所招感的。「共號業海,其處是也。」這三個海,都叫業海,就是這個所在。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昨天講到婆羅門女,以念佛的功夫,到了地獄裡去。看見一個鬼王,名字叫無毒,無毒鬼王來迎接她,跟她講話。婆羅門女就問:這是個什麼地方呢?說這是地獄。這海水怎樣涌沸得像滾水一樣呢?說是這叫做業海,一共有三個,還一個比一個苦,這就是眾生的身口意三業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這個業字,下邊還要強調解釋。這個地方就要注意,墮地獄不是閻羅王叫我們墮地獄的,也不是鬼王叫我們墮地獄的,是我們自己身口意三業,通通是造的惡業,把它招感來的。   一切法唯心造,叫做「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都是佛教的最高原理。哪來的天堂?哪來的地獄?心造天堂,心造地獄。哪來的佛、菩薩呢?心造的菩薩,心造的佛。我們天天晚上作晚課,要蒙山施食的時候,先念華嚴經上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世一切佛,都是我們心造的,你就懂得佛教的最高原理了,你離開心,什麼法都沒有!你懂得這個原理有什麼用呢?你自己好作主啊!你不要每天禱告上帝,你造了惡業,上帝救不了你。你自己把你的心管制住,我要叫它做善業,不要叫它做惡業,非生天不可。你要是造了惡業,你就是上帝的兒子,他也管不了你!你自己去招感的地獄。地獄哪裡來的呢?唯識所現,你自己的識變現出來的,你非墮下去不行。所以佛教發明這個業,下面還要強調解釋。這個起信論上都有,注意業感緣起,佛教裡講一切法從因緣生,就是緣起法門。緣起法門最淺的道理,就是業感緣起,這還是個最淺的道理,今天接著講。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鬼王,名字叫無毒,地獄何在呢?前面說是大鐵圍山之內有地獄,聽見無毒鬼王說:三海叫業海,可能地獄另外有一個地方,這樣問。   「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地獄就在這三個大海之內,不是離開三個業海,另外有一個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你看不就是有一個大海嗎?那裡邊地獄有百千之多,各各不同。   「所謂大者,具有十八」,平常不是講十八層地獄嗎?就是最大的有十八個。「次有五百」,二等的地獄,有五百所。「苦毒無量」,那個大地獄,當然是苦,二等的五百地獄,就是中等的地獄,苦毒也無量,苦再加個毒,就是苦毒,也是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小的地獄,有千百之多,這是第三等的地獄。千百個小地獄,也是無量的苦,總而言之,墮到地獄裡,受苦無窮啊!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聖女不是來看地獄的,她是要見到母親生在哪裡?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叫她念佛,念佛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像作夢走到這裡,她一心一意還是要想問:她母親生在哪裡?所以她就問大鬼王:「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不知道我母親魂神生在何趣?就是生到哪一道去了?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這就是妳問生在何趣?是問結的果,她一定造了什麼因,才結的果。你要問她生在哪一趣?我得先問問看:她在生的時候,做何等的行業?這行字念哼,她做了什麼事情?這就是地藏經處處扣著因果來問,一切佛經,都是離不開因果二個字,離開因果二個字都不是佛經,記著這個道理。開經的時候,我就跟諸位講過,邪知邪見的人要做惡,他怕遭報,先罵我們講因果的人,什麼意思?他不曉得,你把我們罵得不敢開口了,我們是講因果,你造了惡業,還是饒不了你。因果,叫做因果律,天然的一個法律,你造什麼因,得什麼果。剛才講的,你造了善業生天堂,不是上帝叫你去的,你自己的善業招感的力量大。你造了惡業墮地獄,不是閻羅王叫你去的,是你自己的惡業招感去的。所以妳問妳母親生在哪一道?我先問問:妳母親在生做的什麼事業?   「聖女答曰:我母邪見」,我母親最大的毛病,就是知見不正,邪知邪見,她信的道,都是些邪魔外道。因為知見邪了,她就「譏毀三寶」,就是毀謗佛法僧三寶。我就種種的方便,勸我的母親令她生正見。有時候她也信,「設或暫信」,暫時的信了一下子。「旋又不敬」,旋,就是旋轉,轉一個身,她又不恭敬三寶了,這就是一個深信邪見的人。   「死雖日淺,未知生處?」雖然死了沒有幾天,但不知生到何處?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   妳說妳母親在生的時候,是邪見譏毀三寶的人,那我知道了,妳的母親,一定會墮到惡趣鬼方,惡趣鬼方就是地獄,一定會墮地獄。但是墮地獄的罪人很多,你的母親叫做什麼名字呢?姓什麼?叫什麼?   這就是譏毀三寶的罪過最重,譏毀三寶的罪過怎麼樣重呢?不是我們是三寶的弟子,你毀謗了三寶,就是毀謗了我的師尊,我就說妳罪過重,不是這個樣子。三寶,佛法僧,在世間就能救濟眾生,叫做「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苦海滔滔,眾生都在苦海裡,不能波羅蜜。找一艘船,找不到啊!三寶為舟航,你把在苦海救苦的舟航弄斷了,給你打壞了,你看這個人是不是惡業太重了?所以譏毀三寶,他都要墮地獄的。它是救渡眾生的三寶,你把三寶給毀謗、破壞了,眾生都不能得救了,所以你罪業重,一定墮地獄,所以無毒鬼王才問婆羅門女:你母親叫做什麼名字,我給妳查查看。 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婆羅門種是印度國最上等的種族,前天看參考資料講過了,印度國的一切人,分成四大種類,最高的種族,就是婆羅門種,比國王大臣的種族還高。   「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我的父親,名字叫尸羅善現,尸羅是梵語,翻到中國話按六度講,就翻戒律。這個地方翻性善,他的父親本性是個善人。尸羅,是他前生帶來的本性善。善現,是今生善能以做善事,父親是個好父親。   「母號悅帝利」,這個梵語的名字沒有翻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名字就叫悅帝利。   地藏經,我一再的跟諸位說,地藏經文翻譯得好,怎麼好呢?翻譯得淺顯,很容易懂,往往大家瞧不起地藏經,說地藏經沒有什麼好研究的,說哪裡講地藏經,聽個什麼?可是裡頭含義很深,有的地方還是會生疑惑?生起疑惑,沒有地方可問,就生了障礙。   比如婆羅門女,婆羅門是印度的四大種族之一,最高的一個種族。釋迦牟尼佛說地藏經,可是在忉利天說的,忉利天有婆羅門種嗎?問這個。而且地藏菩薩的前生時間遠了,是不可說無量阿僧祇劫以前的事,當婆羅門女。在多少劫以前,是不是有印度國?是不是有婆羅門種名字,都成問題?地藏菩薩在因地當過婆羅門女,而且她說明,她的父親母親都是婆羅門種,這不是令人懷疑嗎?   這要知道,釋迦世尊說法,有真實之語,有權巧方便之語,這就是屬於權巧方便。釋迦佛在忉利天說的法,說的地藏經,要流通在人間,就是釋迦佛生在印度國,要流通在印度。結集經藏的菩薩,大乘經典,文殊菩薩結的,叫阿難尊者給背出來的,都有一個權巧方便。他要度印度國的人,先得度婆羅門。婆羅門身份之高,連國王都得崇拜它。婆羅門這個執著,就是我們現在耶穌教的執著,可比耶穌教執著得還厲害!認為它是大梵天生出來的,婆羅門種死了以後都歸大梵天。等於現在信耶穌教的人,他們死了都生天國,這個執著無二無別。不過婆羅門認為大梵天,比現在耶穌教的上帝高就是了,執著是一樣的。他認為婆羅門種不會墮地獄,死了就生天,它是最高的種族嘛!釋迦佛就跟婆羅門說:你這個話,不講因果之理,不是婆羅門種高貴就生天,是你造了生天的業,才生天。你造了惡業,照樣墮地獄,這個權巧方便就在這裡。   現在一問一答,裡頭含的意思,就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都是婆羅門種,你父親是尸羅善現,一定生天;你母親是邪見,譏毀三寶,一定會墮地獄。不關種族的問題,是關各人造的業,業是個因。你造的什麼業因,就得個什麼結果,管你什麼種族,與種族不相干。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却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無毒前面看見聖女到地獄來,不是罪女,一定是個聖女。現在一聽說她的母親叫悅帝利,更加恭敬她,馬上合起掌來啟拜聖女,合掌就是表示恭敬。「願聖者却返本處」,却作退字講,願聖女趕快回返妳的本處。「無至憂憶悲戀」,妳再不要憂愁憶念、悲哀思戀妳母親。 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   「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悅帝利罪女早在三天以前就生了天。「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云,就是無毒鬼王自已聽說的。悅帝利罪女本來墮到地獄,怎麼一下生天了呢?我們聽說,是承她的孝順之子,這就指著婆羅門女,要注意孝順二個字,這就是佛門的大孝,為她母親修福,怎麼樣修法呢?「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已經涅槃了,還有塔有寺在,有佛像在,到那裡布施供養佛像。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孝順之子這個聖女,功德大了,她也供養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塔寺,不但獨獨菩薩之母,這個地方尊敬聖女,再給她加個菩薩。不但菩薩之母,得脫地獄之苦。「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同時在無間地獄受苦的罪人,這一天受了快樂,通通生到天上去了。這就是聖女真是個大菩薩,妳功德太大了!   這個地方有一個疑問,就是婆羅門女供養如來,完全為超度她自己的母親,把她母親超度出地獄來,這是應該的。其他無間地獄的這些罪人,怎麼樣同生了天,有這麼個疑問?   這個疑問,就完全在有緣的這個地方解,悅帝利罪女,她生邪見,譏毀三寶,她應該墮地獄,她怎麼樣會得救呢?她跟她的女兒的緣,婆羅門女跟悅帝利罪女,有母女之緣,所以她孝順的女兒要超度她,把她超度了,這個道理我們容易懂啊!   還打有緣上解釋,這些無間地獄罪人,怎麼會同一個時間跟悅帝利罪女,墮到無間地獄呢?也是有緣。要是再不瞭解,我們平常有一句話︰「同船過渡,前世有緣」,你要過河,同一艘船過渡,要由河的此岸渡到彼岸,這不是簡單的事,都是前世有緣才同上一艘船。   為什麼說這麼嚴重呢?你要是太太平平的渡過去,沒有多大問題。要是遇見風浪,一下子把這艘船打翻了,大家都淹死了。要是前生前世不是結該淹死的緣,你們怎麼正好搭一艘船?這也就證明為什麼都墮到一個地獄裡,同一個時間,也是前生前世結的緣。這些罪人跟悅帝利罪女結的緣,大家同時墮地獄,今天婆羅門女超度她母親就沾了光,藉著婆羅門女供佛的功德,大家都沾了佛光,一起超拔出來了。   再進一步解釋,譬如有一個有力量的人的母親,有力量的就是作大官的,他的母親乘船,要到南洋去,或者要到外國去。走到外海,一下子遇見颱風,這艘船出了危險!因為這艘船出了危險,她現在搭的船會打電報求救。一接到求救的電報,有一個大官的母親在船上,這個有力量的大官,就得救他母親。因為他有力量,正在做颱風的時候,普通的船是救不了,馬上派空軍,派海軍的軍艦。空軍一去,找到船遭災遭難的目標,馬上跟海軍軍艦聯絡,說這艘船在什麼地方?海軍軍艦馬上開去,去救這位大官的母親去了。你想想:全船的人,是不是都救上來了。那就是全船的人,都沾了大官母親的光,就是這個意思,不用懷疑。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婆羅門女到這裡,就是問她母親的事情,把她母親的事情問清爽了,鬼王的事情也辦好了,所以就合掌而退。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尋,當下的意思。當下就像作夢一樣回來了,回來還在她自己的房間裡,在那裡打坐念佛呢!她坐著不動。   這個地方要注意,「悟此事已」,這個悟,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了,她悟的是什麼呢?不但事相相信不疑,而且她也悟到因果分明之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絲毫不會錯。過去只聽見講,修善生天堂,做惡墮地獄,誰也沒有看見天堂?誰也沒有看見地獄?所以信心不堅定。這個時候是親自到地獄,親見受罪的人這樣苦,做惡一定墮地獄。雖然她沒有上天堂,那麼反過來就想到,做善一定會生天堂。   她再悟到什麼呢?再悟到眾生業力不可思議,佛的法力不可思議。眾生造了惡業,要墮地獄,他的業力不可思議,他自己招感來的地獄!供養了佛,就把墮地獄的罪人給超度上來,這就悟到佛的法力不可思議!   再更進一步的悟,悟到心力不可思議,這就悟到根本的理論上。佛的法力不可思議,為什麼佛不天天去顯神通,救地獄裡的眾生呢?佛的法力不可思議,眾生還是業力不可思議,給障到了。怎麼樣今天佛顯出來法力,救出了地獄裡的眾生呢?是因為婆羅門女孝順之心,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感動了佛的法力不可思議,顯到婆羅門女的心力不可思議,所以悟到心力不可思議上,這個叫根本的道理。   她悟到心力不可思議,所以她發大心,看著經文:「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到了佛的寺院裡,在佛像之前發大願。「立弘誓願:」弘者,大也。立一個弘誓大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發個大願,怎麼樣大法呢?這就跟前面長者子發那三個心一樣。   第一、發長遠心,叫長遠的大願,「願我盡未來劫」,要把眾生度盡,還沒有時間,這叫長遠心。「應有罪苦眾生」,冤親平等,一切罪苦眾生,我通通度,這叫廣大心。「廣設方便,使令解脫。」這就是第一心,度眾生,悉皆成佛。這就是弘誓大願,包括這三個大心。   我們聽經,就得學經啊!聽到哪裡,學到哪裡。聽到前邊長者子,佛跟他說一句佛法,沒有二句,他當時就發菩提心。婆羅門女,是親自到地獄裡去了一趟,當時發菩提心。為什麼到地獄裡去,她發菩提心呢?觀眾生苦,發菩提心。人間的苦,怎麼樣苦,妳還沒有動心。要到地獄裡,那裡眾生真是苦啊!苦得自己連看都不敢看,所以妳一定要發菩提心,去救度眾生。   我們學佛法,要先學發佛心,佛跟我們一樣也是一個眾生,他怎麼成了佛呢?先發了菩提心。我們學佛、學法、聽經,聽了多少部經了。你得問問你自己:「你發菩提心了沒有?」我們天天講了經,念回向偈,回向西方,都是「……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要是你見到我們講經的法會,你就要發菩提心;你要是聞到我們講經的法會,你也要發菩提心,若見若聞,悉發菩提心,是勸一切眾生。你自己發了沒有?你要問問自己,發菩提心要真發,怎麼樣發呢?就如婆羅門女在佛像面前發願:「我弟子某某,比如我道源從今天起,我要發菩提心,盡未來劫,所有罪苦眾生,我通通廣設方便,使令解脫。」要真發,這就是個成佛的種子。你沒有真發菩提心,菩薩行,建立不起來。菩提心,就是個願,依志願再引導行門,你志願都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你的行門怎麼能以做得下去呢?所以做都不做啊!為什麼?它沒有願引導。你真正發了菩提心了,立了宏誓願了,你怎麼樣辛苦,也得做,你不做心裡著急,為什麼呢?有個菩提願,在前面引導著。   發了這個願,你就要做這個事,發的是菩提願,做的是菩薩行。你發了願了,比如說,我們是大陸上的人,在大陸上發了菩提願,要行菩薩道,要做菩薩的事。到了台灣,還是要做,怎麼樣辛苦,怎麼樣累,不退心。   這個道理,我給你舉個粗淺可笑的道理,叫你相信。比如說,你在大陸,你就是作賊的小偷,你逃難到了台灣來,你幹什麼?還是作賊的小偷。他立的願,就要作賊、作小偷,他做的事,就要偷人家的財物。所以他在大陸上作賊,到了台灣來還是作賊,為什麼呢?立志願立錯了,做事,一定做錯。我舉這個例子是叫你堅定你的信心,一定要發菩提心。那麼你不是立志願要作賊,你求名求利,還不是作賊嗎?你自己要當菩薩,不要當凡夫。下面把經文結束起來。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這是佛跟文殊師利菩薩講過去的公案故事,講完了。接著現在我們法會在座的財首菩薩,在那時候就是無毒鬼王。   「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我說地藏菩薩功德不可思議,度眾生度得很多。在當初是當婆羅門女,現在就是地藏菩薩。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請把參考資料打開,先看分的科,解釋幾個專門名詞,先看「地藏經分科」這一段: 地藏經十三品分為三大科 一、序分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1.明能化主       分身集會品第二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2.明所化機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地獄名號品第五 二、正宗分             如來讚歎品第六       3.明度脫緣       利益存亡品第七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稱佛名號品第九       4.明成佛因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1.別流通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三、流通分             矚累人天品第十三       2.總流通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   地藏經科注,開經的時候就跟諸位介紹,地藏經就那一本註解,叫科注。全經十三品,分為三大科,這個分科,就是依著科注分的科,科字怎麼講呢?科就是一章一段,就是三大章、三大段,也可以說分三大分。   第一、序分,就是第一品,現在我們把序分講完了。序分,前面六種成就,叫證信序。後邊釋迦如來放光召集有緣,跟文殊菩薩一問一答,一直到結束,第一品完,這叫做發起序。證信序、發起序,合起來就是第一序分,也就是第一品講完了。   第二、正宗分,從第二品起,到第十品,都是正宗分。   第三、流通分,從第十一品,到第十三品,屬於流通分。   現在就開始講第二、正宗分,又分為四科:   第一、明能化主,就是第二、分身集會品。   第二、明所化機,這是第三、業緣品,第四、業感品,第五、問獄品。   第三、明度脫緣,第六、如來讚歎品,第七、利益存亡品,第八、閻羅讚歎品。   第四、明成佛因,第九、稱佛名號品,第十、校量布施品。   向下三品,都屬於流通分。   再看「三種供養」名相。 三種供養   一、利益供養:即四事供養。四事者: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也。   二、敬心供養:用香華等,表示恭敬之心也。   三、修行供養:如說修行,即為供養也。   第一、利益供養,即是四事供養。四事者: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利益供養,多半都是對於僧寶的供養,因為出了家,他屬於僧寶了,還是凡夫,離不開生活,必須叫他當下受利養的利益,就是供養他飲食、供養他衣服、供養他臥具,就是睡覺的東西。有病了,供養醫藥,這叫四事供養,叫做利益供養。   第二、敬心供養:用香華等,表示恭敬之心也。就是前面講的十種供養,這多半都是供養佛。供養佛,我們恭敬心怎麼樣表示出來呢?用香華等等供養,來表示對佛的恭敬心。   第三、修行供養:如說修行,即為供養也。你要供養佛的時候,得如佛所說的修行,你燒香、獻花,種種供養,不如說修行,佛也不歡喜啊!所以如說修行,即是供養,叫做修行供養。   再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相。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言無上正等正覺,佛之覺智也。超諸凡夫之不覺,及外道之邪覺,故曰正覺。超諸二乘之偏覺,故曰正等正覺。超諸菩薩有上之覺,故曰無上正等正覺。   「華言無上正等正覺,佛之覺智也。」佛成了佛,有二個果,一個叫菩提果,一個叫涅槃果。菩提,是他的智慧果;涅槃,是他所證的理體。實際還是一個佛果。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指著佛的智慧果說的,佛的覺智。   「超諸凡夫之不覺,及外道之邪覺,故曰正覺。」凡夫不覺,佛叫覺;外道叫邪覺,佛叫正,所以合起來叫做正覺,這就超過了六道凡夫以及外道。   「超諸二乘之偏覺,故曰正等正覺。」二乘人是正覺了,證得偏空涅槃,他的覺不平等,所以佛的覺叫做正等正覺。   「超諸菩薩有上之覺,故曰無上正等正覺。」菩薩呢!三賢菩薩上面有十地菩薩,十地菩薩上面還有等覺,所以菩薩是有上之覺。到了佛的覺,沒有再上了,佛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的德號、果位,都是超九界以獨尊。   再看「永不退轉」名相。 永不退轉   永不退轉,當已證入大乘菩薩十住位。   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初是發的這個心,要修行門,修到什麼地位,才永不退轉呢?「當已證入大乘菩薩十住位。」就是大乘菩薩,有十信位的菩薩,十信位的菩薩是進進退退,不能不退轉;要入到三賢位,頭一個賢位就是十住位,到了十住位就不退轉。   再看「三苦」的名相。 三苦   大智度論云:眾生有三苦。   一、身苦:老、病、死。   二、心苦:貪、瞋、癡。   三、後苦:獄、鬼、畜。   大智度論上說:眾生有三苦。眾生,也就指著人類的眾生,前邊講過,人間有八苦,再說一個三苦的總相。   第一、身體的苦,叫老苦、病苦、死苦,都是身體的苦。   第二、心苦,心裡有什麼苦呢?貪、瞋、癡的煩惱苦。   第三、後苦,身死了以後的苦,墮到三惡道,墮到地獄、餓鬼、畜牲,這叫做身後之苦。 甲二、正宗分(分四) 乙一、明能化主 乙二、明所化機 乙三、明度脫緣 乙四、明成佛因  乙一、明能化主 分身集會品第二   再看經文:「分身集會品第二」,分身,就是分身地藏菩薩。集會,通通集會到忉利天宮法會裡來。十三品,這是第二品。剛才分了科,這屬於正宗分,分四科,第一科、明能化主,明能教化眾生的主人,就是地藏菩薩。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先說世界佛國,這每一個、每一個名字,都是大數目的名字,百千萬億,我們懂了,再大的這些數目,你要看華嚴經阿僧祇品,印度國講算數,大數目名字,有一百二十五個大數目名字。這都是些數目的名,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阿僧祇,也翻成無央數,有這麼多的無量無邊世界。「所有地獄處」,世界中,有有地獄的世界,有沒有地獄的世界。這是說有地藏的世界,就有地獄菩薩的分身。   「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就是在虛空之內,無量世界、無量地獄之中,無量的分身地藏王菩薩,通通聚集在忉利天宮裡來了。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以如來神力故」,以如來神通之力,加被這些眾生。「各以方面」,就是東方的世界,西方的世界,如是十方的世界。「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業道,六道都屬於業道。這個地方完全指著地獄道,就是最重的惡業之道,這些眾生從地獄裡出來,都得了解脫了,他怎麼樣從地獄裡得解脫呢?每一個地獄裡,都有分身地藏王菩薩,在那兒教化他們,把他救出來。這是地藏王菩薩的力量啦!歸功於如來的神通之力。救出來多少眾生呢?「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那由他,也翻成億,各有千萬億億之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剛才講的那三種供養,就是敬心供養。受了地藏王菩薩的教化,我們今天有緣,都集到忉利天宮參加法會去供養佛啊!今天要見到釋迦佛怎麼樣供養呢?每一個人拿一把香,拿一把花,用鮮花表示敬心供養。   這個地方有個疑問,疑惑的是:在前邊佛問文殊菩薩在這個法會裡,你知道有多少數目?文殊菩薩答:「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不知道。這個法會在帝釋天忉利天宮,這一個小世界四大部洲,中間有須彌山,忉利天宮在須彌山頂,它有尺寸啊!多麼大?怎麼前面來無量數無量數的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文殊菩薩都不知道數目,連佛眼觀察,也觀察不出來多少數目,又所有無量世界,無量數的分身地藏菩薩都來了,各以方面帶來從業道出來的這些眾生,又是無量數無量數,忉利天宮怎麼能容得下呢?   要知道忉利天天主,叫做釋提垣因,他是凡夫,生到天上不過比人間的高大,他的天宮是有尺寸的。現在是佛在開法會,佛的正報不可思議,他的依報也不可思議,這叫做事事無礙的法界,每一樁事、每一樁事,都不生障礙。這屬於小大無礙,小的地方跟大的地方,不生障礙,所以來多少人都容納得下,這叫不可思議的境界,怎麼不可思議?佛的境界。   在我們人間,四大名山,南海有普陀山。普陀山有三個大寺院,第一個就是前寺的觀音殿,叫圓通寶殿,平常大殿裡邊,有二百個出家人在那做功課,已經站滿了,一邊站一百個人,兩邊站二百個人,大殿裡都很擁擠!要是法會的時候,能以有三百個出家人、四百個出家人,也容納得下。要是六月十九日是大法會,有信徒打賢聖齋,就有一千多個出家人,沒有說容納不下的。沒有說哪一次,大殿容納不下了,你們在殿外頭拜,從來沒有過。自從有南海普陀山沒有這個事情,所以圓通寶殿就是個不可思議的寶殿。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同來的這些眾生,都有了身份了,最低的位子是十住位的菩薩,他對於無上正等正覺,已經不退轉了,所以地藏菩薩才能把他帶到忉利法會上來。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在過去當凡夫,流浪於生死道中,在六道輪迴裡受苦,就是剛才講,你的身體,有老、病、死;你的心裡,有貪瞋癡的苦。死後,墮了三惡道的苦。如此「六道受苦,暫無休息。」   我們學佛,沒有智慧,六道輪迴受苦,沒有休息,你觀察不到,怎麼樣呢?有句話一下子就講到這個道理,說:「今生尚未了,誰還管來生呢?」他不要學佛法的道理,我今生都了不了了,還講來生的事情?所以現在只顧現實,這也是一般邪知邪見的人講的話。害人,只顧現實。只顧現實,怎麼樣呢?今天吃了飯,不管明天。 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   「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現在因為受了地藏菩薩的教化,乘了地藏菩薩的廣大慈悲心,是甚深的菩提大願,救度他們,教化他們。「各獲果證」,都證了菩薩的果位,最低的十住位,再高的十行位、十迴向位,還有十地位菩薩,通通有。 既至忉利,心懷踊躍,瞻仰如來,目不暫捨。   「既至忉利,心懷踊躍」,現在到了忉利法會,一看釋迦佛莊嚴不說,還有無量的佛,無量的大菩薩,歡喜得不得了。   「瞻仰如來」,臉仰著,眼睛看著如來的相好莊嚴,「目不暫捨」,眼睛不肯暫時捨離,看見佛太莊嚴了,從來沒有看見過,以前盡聽地藏菩薩講,今天才看見活佛,所以歡喜踴躍。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爾時」,就是在虛空之中的無量世界,凡是有地獄的所在,都有分身地藏王菩薩。現在分身地藏王菩薩,通通到忉利天宮裡來,也把他度脫的這些眾生,通通帶來了,那麼這個時候。   「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就說一切世界,無量數的分身地藏菩薩都來。世尊舒金色臂,臂,是手臂。世尊身體是紫磨金身,所以手臂也是金色的手臂。把手臂伸開來,摩地藏菩薩摩訶薩的頂。摩頂,這個禮節可記清爽,是上輩的人,對於下輩的人的禮節,是師父對弟子的禮節。等於我們父親、母親,看見自己的小孩子摸摸頭,那是安慰的意思。這個時候世尊就伸開金色手臂,來摩地藏菩薩的頂,這個地藏菩薩,是有無量數的分身地藏菩薩。   世尊伸出來的手,是一個手,摩地藏菩薩的頭頂,是摩無量數的分身地藏王菩薩。要是一個地藏菩薩的頂,摩一下,那摩到什麼時候才能摩完呢?   這叫一多無礙的玄妙,跟昨天講的忉利天宮在須彌山頂,那一個須彌山頂有尺寸,多少大?來這麼多的佛菩薩,以及天龍鬼神等眾,怎麼容納得下呢?昨天講到就是大小無礙,要看華嚴經的十玄門,大小無礙,就叫廣狹無礙。廣,是廣大;狹,是狹小,不生障礙。這叫一多無礙,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世尊這一隻手伸出去,把那麼多的地藏菩薩頂,一下子就摩了,不會有多的時間,這全是屬於玄門。   現在就是世尊摩了化身地藏菩薩的頂以後,就跟他說話:「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世尊一看見化身地藏王菩薩都來了,滿心歡喜就摩他的頂,摩了他的頂,就跟他說自己教化眾生的辛苦,說:我於五濁惡世,五濁惡世前天講過了,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眾生都是剛強成性,難調難伏,但是釋迦世尊不怕辛苦,教化如是等剛強眾生,令他的心調伏下來。他剛強成性,還愚癡顛倒,以邪為正,看那信邪魔外道的,你想教化他轉過來,很難!很難!但是釋迦如來百千方便教化,叫他捨了邪知邪見,歸依正道。   「十有一二,尚惡習在。」這個話要記住,是佛多?是眾生多?我們總以為眾生多,佛太少了!不曉得佛比眾生多。這個地方你就知道,教化歸了正道,有十之八九,剩下的還有十分之一、二,尚惡習在,還在那兒造惡業。   所以佛這樣講,我們就得這樣信,要是信不及,我們總以為佛少,眾生多呢?這就是因為我們本身是眾生,我們看見的都是眾生。我們善根不夠,沒有見佛的善根,連一個佛也沒有見到。釋迦牟尼佛出世,我們不曉得在哪兒墮地獄?等到釋迦佛涅槃二千多年,我們才出世為人,連釋迦佛也沒見到。所以我們見佛見得少,見的都是眾生,以為眾生多。一定要相信佛的話,佛不會打妄語的,就是佛多,眾生少。   佛說的話,我們還相信不及,這就是我們有疑煩惱。貪瞋癡慢疑五鈍使,五個根本煩惱,平常只講貪瞋癡三根本煩惱,實際疑煩惱很厲害,也是根本煩惱。拿我道源做個例子,我的疑煩惱很重,過去我也是不相信,那佛說話我們還能不相信嗎?總認為那是權巧方便講的,就是總認為是眾生多,佛少。後來我拜萬佛懺,不曉得怎麼樣子把疑煩惱給拜掉了,忽然間相信佛多,眾生少,絲毫不疑,怎麼樣子會相信的,也不知道。從那以後,不但相信了佛多眾生少這一個道理。凡是佛經上所講的道理,很難得起疑惑,就是佛經講了什麼,就不動疑,就是拜萬佛懺的功德,把這疑煩惱不是斷掉,是降伏下來。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再看著經文:「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對著地藏菩薩講這個話幹什麼呢?這就是遇見知音的人,因為地藏菩薩也是做度眾生的事,所以釋迦佛就講講他的辛苦。這個亦字,就是對著地藏菩薩說,你地藏是這個樣子,我釋迦也是這個樣子。你地藏菩薩分身無量數度眾生,我也是分身無量數啊!所以這個亦字是對地藏菩薩,尤其是對分身地藏菩薩講的,所以我也分身百千萬億,廣設方便,度這些眾生,但是眾生,以差別為性,而根機不等。   「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有的眾生根機很利,給他說法,他聽就信了,信受就奉行。   「或有善果,勤勸成就」,那麼他信受奉行了,要成就他的善果,善果就是聖果。要叫他了生死,要叫他成佛道,他是小乘根性,先成就二乘的聖果;他要是大乘根性,先成就他的菩薩聖果。聖人的果位,也叫善果。可是勤勸成就,要勤勤勸導他,不是一次、二次的勸導,要他信受奉行,好好修行他的善根。   「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暗鈍,對著利根的眾生說的。利根,聞即信受。這些眾生的根機暗鈍,必須要久經教化,方才歸依。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這就是十有一、二的眾生,業障深重,不管你怎樣方便勸導,他不生敬仰之心。   我們是聽到哪裡,學到哪裡,我們現在就要去度眾生。前天勸諸位要真發菩提心,真發菩提心,你就要行菩薩道,行菩薩道你在哪兒行呢?你在眾生身上行。離開眾生,你上哪兒去行菩薩道?所以你要去行菩薩道,就得度眾生。你沒有去度眾生,可不知道眾生難度!你要是想著度眾生,那可真不簡單!   眾生是以差別為性,有的人一說,他就相信。有的人一說再說,他也不相信。但是我們要學到,跟佛學!跟地藏菩薩學!要廣設方便。廣設方便,還得有長遠心,就是要耐煩,要久久勸他,一定要給他種個善根,叫他來受三歸依也好,甚至於叫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也好。你要沒有去發心度眾生,不知道眾生難度!受三歸依算什麼了不得呢?你碰到那種人,你怎麼勸他,就不聽你的。說念阿彌陀佛,我天天念多少,這是你有善根!沒有善根的人,你叫他念一聲阿彌陀佛,他就不念。但是你不能捨棄眾生,無量眾生,不捨一眾生。你要是捨棄了眾生,就違背了你的菩提心,要記著這個道理,不能捨棄眾生。再看著經文: 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十方諸佛沒有兩個性,以平等為性,諸佛還要我們度嗎?用不著了。你度的就是眾生,可是眾生差別為性,一個母親生出來的兒女都不一樣,乃至於生了雙胞胎都不一樣。他是個眾生,以差別為性,都不平等。所以這個樣子就勞累佛菩薩,需要分身度脫。釋迦牟尼佛就說,因為度那差別的眾生,我得現各式各樣的身啦!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子身」,他應該見男子身得度的,佛就給他現個男子身來說法;他應該見女子身得度的,佛就給他現個女子身來說法。「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眾生,你叫他拜佛,他不拜;他歡喜拜天仙,歡喜拜天公,或者他喜歡拜龍王。佛就給他現天身,現龍身。他要歡喜相信神、相信鬼,佛就給他現神的身,現鬼的身,或者現天龍八部等等的身。   「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這是現無情的身,怎麼佛還現無情的身呢?因為佛證得了佛性,就是證得了法性。在眾生分上叫佛性,在一切法上叫法性,其性沒有兩個。所以佛證得了一切法的本性,他也能現無情身,或者現大山,現樹林,現川源、河池、泉井,這都是有水的地方。現這些無情身幹什麼?「利及於人,悉皆度脫。」這就是眾生應該在無情分上,去得解脫,佛就給他現無情身。   最有名的就是蘇東坡在山裡邊住,山裡邊有溪水,他忽然間開悟,作了一個偈子,前兩句就是:「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佛說法的時候,叫現廣長舌相,蘇東坡聽見溪水流動的聲音,就是說法的聲音,那就等於佛的廣長舌相,溪水的聲音,盡是廣長舌相。再一看山的顏色,「山色無非清淨身」,清淨法身,是佛的法身,叫清淨身。山的顏色,就是佛的清淨法身。那就是佛要度蘇東坡,給他現溪水,給他現山色,叫他得解脫。   民國二十四年,我到福州辦法界學院住了五年。最出名的一個道場就是鼓山,我們台灣各寺院出家人受戒,都是到鼓山去受戒。鼓山寺院,泉水是往上湧的,叫湧泉寺。因為鼓山出名,寺院不出名,都叫鼓山寺代表了。南洋有一個居士到了福州,要去朝拜鼓山,鼓山很高,他走到半山腰,累了,要休息休息。因為山上的泉水很大!他坐在路旁邊休息,就聽泉水嘩啦、嘩啦在流,他忽然間開悟!就拿了五萬銀元,修一個清水樓在那半山高。他聽泉水開的悟,要作紀念叫清水樓,那就是佛給他現出泉水的聲音。   再說切近一點,我們都可以得到無情的感應。譬如我們住在台北鬧巿,天天昏煩惱亂,逢個假期,到了一座深山大寺院去遊玩遊玩。前天我講,我們得涅槃之樂,彷彿這個境界。這再譬喻佛現無情身,能令我們得解脫,我們天天住在台北巿,不是貪名,就是貪利,為生活奔波勞碌。到這座深山大寺院裡,忽然間感覺一種清淨的境界,這一感覺清淨的境界,忽然發了出塵之想:「唉!出家才好!」這一念道心發起來,就出家了。將來你要是修行,斷了煩惱,得了解脫,誰度你的呢?就是那座深山大寺院度你的。你還沒有看見出家人給你講經說法,那都是佛給你現的無情身。   再看著經文:「或現天帝身」,前邊說現天龍身,這再別說,天有天帝,就是帝釋天,忉利天的天主。「或現梵王身」,就是色界大梵天。   「或現轉輪王身」,轉輪王,是人間的大王,人間第一個有福報的人,是轉輪聖王。「或現居士身」,這就是現一個居士身。   「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宰輔,就是做大官的大臣。或者現一個國王,或者現一個大臣。「或現官屬身」,或者現一個官長的眷屬。   「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或者你應該見四眾弟子得度的,就給你現四眾弟子的身。   「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這是現三種聖人的身,聲聞羅漢,就包括在聲聞一個名字裡。因為羅漢,就是聲聞弟子第四果。辟支佛,就叫緣覺。前天在參考資料裡講過,這是聲聞、辟支佛、菩薩,三乘聖人。   「非但佛身獨現其前。」我並不是單單現一個佛身,獨獨現佛身度眾生,那要善根成熟,應該見佛得度,我給他現出佛身來度他。他的善根差的,我也是分身無量數啊!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   「汝觀吾累劫勤苦」,汝,就是指著地藏菩薩。你觀察到我釋迦佛累劫受這精勤的勞苦,來「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為什麼要勞累釋迦佛累劫勤苦呢?因為娑婆世界的這些罪苦眾生,剛強成性,難以教化,佛不捨棄眾生,所以累劫以來,為度眾生而精勤勞苦。   剛才講,釋迦如來見了分身地藏王菩薩,就跟他說他度眾生的事,這就是遇見知音的人。佛,我們認為佛是高高在上,還有什麼勤苦呢?因為你沒有度眾生不知道。地藏菩薩是受這勤苦的菩薩,他深深知道,所以佛就跟他訴一訴他的苦。   這就等於我們現在當法師的勤苦,你沒有當法師,看見法師坐得高高在上,別的人見了法師,磕頭禮拜,恭敬供養。你以為法師想當還當不著,能當到法師多麼好呢!法師受勤苦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跟你說也沒有用,要跟誰說呢?跟那一位他也是天天講經說法的人,我們兩個見見,就得談一談,說你受的什麼勤苦?我受的什麼勤苦?法師另外有法師的苦,只有當法師的,他才能瞭解。跟別人說沒有用,他不瞭解嘛! 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再看著經文:「其有未調伏者」,就是還有十分的一、二,他的業障重,不受佛的教化。不受佛的教化,誰吃了虧呢?不是佛吃了虧,還是眾生自己受苦啊!他「隨業報應」,隨業,是隨他自己的業因;報應,他吃的惡果。這些剛強罪苦眾生不聽佛的教化,他要造惡業;造了惡業受了惡報,要墮落惡道裡去。   「若墮惡趣,受大苦時」,尤其是墮到地獄裡,那三惡道,地獄裡最苦,叫受大苦。「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地藏菩薩一來,釋迦佛就把未來的眾生交給地藏菩薩,你應當憶念到,不要忘記了,我今天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你,把這些還沒有度的,隨業受報的,墮地獄的這些眾生。慇懃,就是很鄭重、很懇切的意思,不是浮浮泛泛說一句話,我很慇懃付囑你,很鄭重很懇切付囑你,說你要負大責任啊!度這一切眾生,叫他要負長遠的責任。   「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你要負責任,負到什麼時候呢?負到彌勒出世。彌勒佛出世,要看彌勒下生經,還有五十六億七千萬歲,這麼長的時間。不是像我們一貫道,吃鴨蛋的那些邪魔外道,說彌勒菩薩已經下生了,不是那個說法。   這麼長的時間的眾生,通通叫他解脫,怎麼樣他才得解脫呢?叫他「永離諸苦,遇佛授記。」不但離開了地獄的苦,還要離開六道輪迴苦;不但離開六道輪迴苦,還要叫他修行用功,能證到八地菩薩的果位,能以遇見彌勒佛出世,他就授成佛之記。就像釋迦佛遇見然燈佛那時候,然燈佛就給他授成佛之記。那個時候釋迦佛就是八地菩薩,不到八地菩薩,不能授成佛之記。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   這時候地藏菩薩還沒有說話,先流眼淚,先痛哭!為什麼地藏菩薩還沒有講話,先哭呢?看參考資料「涕淚哀戀」這個名相: 涕淚哀戀   此有四義:一、悲六道眾生造業不改。二、悲眾生剛強難化。三、悲如來慧日將沈。四、悲天宮付囑事大。   「此有四義:」有四種義理,要提出來講:   第一種,要悲,就是要哭嘛!悲痛六道眾生造業不改。地藏菩薩一天到晚在六道裡,度化罪苦眾生,怎麼樣勸導他,他造惡業不肯悔改,令地藏王菩薩悲痛。   第二種,悲眾生剛強難化。「你造惡業,你要墮地獄啊!」地藏菩薩教化他,他剛強成性,不接受,這是第二種應當悲痛的。   第三種,悲如來慧日將沈。因為釋迦如來在世,地藏菩薩有一個依靠。這時候釋迦世尊要涅槃,釋迦如來像慈悲的太陽要沈西,快要落到西方去了。   第四種,悲天宮付囑事大。今天釋迦如來把度眾生的重擔一下子交給了他,這個事情太大了!所以一方面感激世尊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感覺到自己負的責任太大。   所以他要悲痛,有四種義理,要提出來講。   再看著經文,「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這個時候,無量數的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個身形,就變成一個地藏菩薩。本來是有一個地藏菩薩,化身無量數的地藏菩薩,這是地藏菩薩的神通啊!現在要跟釋迦如來講話,所以共復一形,只有他一個身形。地藏經都是藉事顯理,前面釋迦如來一隻手,摩無量數化身地藏菩薩的頂,表示一即多的玄理,一個,就是多個。現在許多的化身,共復一形,顯示多即一的玄理,多個化身地藏菩薩,就是這一個菩薩。 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白其佛言:」一面流眼淚,一面跟佛說話。「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這就是推功於佛,我地藏能以分身教化一切眾生,是佛先接引了我,我最初也是個凡夫啊!蒙佛的接引,使我獲得不可思議的神通之力。   這個地方有個疑問?釋迦如來住世一共八十歲,從他成佛說法,一直到涅槃,一共四十九年。地藏菩薩,他是久遠劫來就當地藏菩薩,他怎麼蒙佛接引呢?   這你要看法華經如來壽量品,釋迦如來示現印度,是應機示現一個化身佛,他本位無量劫以前老早成了佛。使地藏菩薩獲得不可思議神通力,具足了廣大的智慧,這都是佛加被我地藏的。因為有了智慧,有了神通之力了,我就分身。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因為世界無數,我都去分身。「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在每一個世界之中,不是分一個身,要化現百千萬億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像我們中國九華山地藏菩薩,前面講過了,是新羅國的太子,叫金喬覺,也是百千萬億化身之一。   「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教化這些人,怎麼樣教化呢?叫他先歸敬佛法僧三寶。歸敬了佛法僧三寶以後,還有什麼呢?叫他修行斷煩惱,了生脫死,叫永離生死。斷了煩惱,了了生死,就證得大涅槃的法樂,這叫眾生離苦得樂。先跟他說法,叫他知苦樂法,知道苦,知道樂了,再離苦得樂。離什麼苦?離生死苦。得什麼樂?得涅槃樂。   我們聽到哪裡,學到哪裡。你們去度眾生,怎麼度呢?先叫他歸依三寶,先給他引領進門。但是他怎麼肯歸敬三寶呢?第一、他得有善根。他沒有善根,你叫他歸依,他不肯啊!他有善根,你得跟他說法。你不跟他說法,他不知道什麼叫做三寶?歸依三寶有什麼利益?你得跟他說法。所以講地藏經,是希望諸位聽懂了以後去轉法輪。不是從頭講到尾,講一部地藏經,隨便說一段,隨便說幾句,都可以。你總得會說佛法,不會說佛法怎麼接引眾生呢?   你沒有跟眾生說法,沒有勸眾生歸依三寶,就引領著眾生來佛寺拜拜,那麼拜了再說,這不是度眾生的法門。要跟眾生說法,歸依了三寶再來拜,還得分開邪法,分開正法。因為歸依三寶以後,不可以歸依天魔外道。他沒有歸依,也沒有聽懂為什麼要歸依三寶?盡叫他拜拜。他拜佛菩薩,也是拜;拜天公,也是拜;拜仙公,也是拜;拜城隍爺,也還是拜嘛!所以這樣的信徒,他邪正不分,碰見外道,就把他引走了。遇到耶穌教的,或者是天主堂的,或者是福音堂,一說:「你是個佛教徒,你迷信。」「怎麼迷信呢?」他從來沒有聽過道理,外道給他講道理,說他迷信什麼呢?「你去佛寺裡天天拜,拜那些偶像,拜那泥塑木雕的佛像幹什麼?那都是假神啊!你要拜,拜我們的上帝,那才是真神呢!」說一大段、一大段邪魔外道的道理,給他講。他覺得不錯,為什麼?佛教的正當道理,他一句也沒聽到過,相信耶穌教去了。   碰到一貫道的,說修行歪七八糟的道理,他一聽,相信了。為什麼?他天天上佛寺裡禮拜,一句道理也沒聽過。碰到一貫道的,跟他說一大段的道理,相信一貫道去了。能怪這些眾生嗎?不怪。怪我們沒有講經說法給他聽,沒有勸他受三歸依,連說法度眾生都沒有,就引進佛門裡來,他怎麼不跑到外道門裡去呢?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但於佛法中」,這都是地藏菩薩講他的經過,但能以在佛法之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像一根毛那麼多,像一滴水那麼多。「一沙一塵」,像一粒沙子那麼多,像一粒微塵那麼多。「或毫髮許」,或像一根毫髮那麼多。這就是說,在佛門中所為的善事,就做了那麼一點點。可是呢?「我漸度脫,使獲大利。」我漸漸就要度脫這些眾生,叫他獲得大的利益。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這一句,是叫他種善根,要在佛法之中種,不是到外道那邊種。這一點要注意,他做一點點善事,就在佛法中得到善根。   第二種,跟我剛才講的道理好像相反,那麼眾生沒有歸依三寶,他天天到寺廟裡來拜拜,不是在佛法中種善根嗎?這跟剛才講的道理沒有相反,為什麼呢?他能上寺廟裡來拜拜,這就是在佛法中種善根,但那是前方便,是勸他歸依三寶,他不肯歸依,他來拜拜佛也好,來燒一支香也好,獻一朵花也好,這是準備著叫他歸依三寶。歸依了三寶,還準備著叫他修行了生死;了了生死,叫他證得涅槃大樂,叫他獲得大利。來寺廟拜拜佛,這是個準備,不是盡叫他拜拜,盡叫他拜拜錯了,拜拜作前方便是對的。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地藏菩薩回過頭來安慰世尊,世尊把度後世惡業眾生的責任交付給我地藏,我地藏決定負責任。世尊!你化緣已竟,安心入涅槃,你不要以後世惡業眾生沒有度為慮,我一定盡我的責任,度脫這些惡業眾生。 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聽說地藏菩薩負起度眾生的責任,佛就讚歎他說:你太好了!你太好了!「善哉!」就是好。「吾助汝喜。」我一定要幫助你的法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你久遠劫以來就發了度盡眾生的願,我一定要幫助你,你一定可以滿願。廣度眾生將完畢,你自己要成佛道,眾生總有度盡的那一天。  乙二、明所化機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   接著再講「觀眾生業緣品第三」這一章。先看參考資料,解釋「業緣」這二個字,再解釋「摩耶夫人」這些名相,先講「業」字,再講「緣」字。 業   業有二義:一者動也,二者因也。動即是造作,造作善惡諸業也。樂果苦果,由善業惡業而招來,故業即是因。業有三種:身、口、意是也。而發動身、口,原由於意,故三業以意業為主。   再細究之,其能推動意業者,實由於思。思為心所法之一,以造作為性者也。故真實修行者,於開口動身之先,必先觀察其意,更必審慎其思!思惡,則三途;思善,則人天;思無常苦空,則聲聞緣覺;思六度實相,則菩薩如來。正本清源,其道在此矣!   「業有二義」,業有二種義理:   「一者動也」,一種,動,就是業。身、口、意三業,你動了意,就是意業;動了口,就是口業;動了身,就是身業。一動,就是業。   「二者因也」,二種,叫做因義,你怎麼樣遭了果報呢?你一動了業,你動的是善業,將來得了善的果報;你動的是惡業,將來得了惡的果報。善業、惡業,都是因的意思。   「動即是造作」,動,就是造作的意思,也叫做因。「造作善惡諸業也。」那麼業,現在就講善業、惡業這二種。或者你造作的是善業,或者造作的是惡業。善業、惡業有多少樣子?叫做善惡諸業。   「樂果苦果」,比方你生天享天福,叫做樂果;你墮到地獄裡,是苦果。「由善業惡業而招來,故業即是因。」怎麼樣生天?怎麼樣墮地獄呢?是由你造的善業、惡業招感來的,所以業就是因的意思。   「業有三種:身、口、意是也。」身,身體上造業;口,語言上造業;意,生心動念,意造的業,就是身、口、意三業。「而發動身、口,原由於意」,要知道,我們怎麼樣造成善業,造成惡業呢?就是意在作主。「故三業以意業為主。」意,沒有動,你身體不會動,口也不會動。所以發動身、口,來造身業、口業,完全以意業為主。   「再細究之」,再進一步研究它。「其能推動意業者,實由於思。」心,有八個心王。心所法,就是心王所有的法,有五十一個心所。思心所最厲害!平常我們講思想是一個名詞,那是粗講,思想、思想。在佛經上講,思是思,想的想。思是心所,想也是心所,可是思的心所在前,想的心所在後。   「思為心所法之一,以造作為性者也。」造作,就是他生心動念,平常講打主意,這叫造作。想呢?想心所,是取相為義。必須經過境界,境界有一個相貌,他心裡在那取相,叫做想心所的作用。思心所,並沒有取到外面的境界,它就會生心動念,那就是思心所的作用。所以它是以造作為性,就是生心動念,都是它推動的。   再講到我們修行用功,我們平常講用心修行,怎麼樣用心呢?「故真實修行者,於開口動身之先,必先觀察其意」,你要修行用功,就要改惡向善,在你動身體,開口之先,必須先觀察自己的意,意業,是身、口二業的總動力。   「更必審慎其思!」看看心裡思心所,是思個什麼?「思惡,則三途;思善,則人天」,思,平常講思想,在佛經上,思是思,想是想。這就單講思,你思的惡法,一定要墮落三惡道;你思的善法,一定要轉到人天。「思無常苦空,則聲聞緣覺」,你天天動心意,思的是作無常苦空的觀想,你一定要了生死出三界,得聲聞、緣覺的果。「思六度實相,則菩薩如來。」你要是思,盡是六度要證得實相,你現在是菩薩,將來成如來。「正本清源,其道在此矣!」正本清源的修行之道,就在這個地方,你自己做主,要管住你的思,不要叫它思錯了路。 緣   緣有二義:一者攀緣,由心識對向境界而起之作用也。二者助緣,由境界而引起心識之變化者也。境界雖能轉心,而要以心為主。若能對於順逆之境,不起攀緣之心,則境界自無助緣之力用矣!   再講因緣的「緣」字。「緣有二義」,緣有二種義理。   「一者攀緣,由心識對向境界而起之作用也。」第一種攀緣,我們自己有個心識,對向著外境起的作用,那叫攀緣。攀,就是取境的意思,平常講,叫攀扯,你攀扯到外面的境界。   「二者助緣,由境界而引起心識之變化者也。」第二種,由外面的境界,反過來幫助你的心動念頭,這是由外境幫助你的一個緣,叫做助緣。   「境界雖能轉心,而要以心為主。」這是用功修行,在緣起上研究,境界能轉我們的心,但是要以心為主。境界,不能為主,境界,你要是不動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境界,儘管境界,與我們不相干!所以你心裡起了攀緣之心,境界才轉你的心,以心為主。   「若能對於順逆之境,不起攀緣之心,則境界自無助緣之力用矣!」我們要用功,怎麼用呢?以心為主。我要轉境界,不叫境界轉我的心。境界轉我的心,都變成凡夫。我的心能轉境界,就變成聖人,轉凡成聖,就打這個地方轉凡成聖。無論遇見順境,我不為順境所轉;遇見逆境,就是不順心的境,我不被逆境所轉。這個樣子你道心現前,就能了生脫死,證得涅槃。   再看「摩耶夫人」的翻譯,前面講過,沒有它翻譯的名詞。 摩耶夫人   淨飯國王之夫人,釋迦如來之母親也。梵語摩訶摩耶,華言大幻。此有二義:一者夫人相好勝妙,國人皆讚言,為天人幻生,故名大幻。二者夫人早證如幻之智,能為佛母,故名大幻也。   「淨飯國王之夫人,釋迦如來之母親也。」叫做摩耶。「梵語摩訶摩耶,華言大幻。」梵語應該叫做摩訶摩耶,加個摩訶,因為摩訶,翻成大;摩耶,翻成幻,華言叫做大幻。為什麼取這個名呢?「此有二義:」有兩種義理:   「一者夫人相好勝妙,國人皆讚言,為天人幻生,故名大幻。」第一種按世間法解釋,夫人的相好莊嚴,是印度第一美女。印度國的人,大家都說這不是個凡夫,是天人變化生出來的,所以叫做大幻。   「二者夫人早證如幻之智,能為佛母,故名大幻也。」第二種摩耶夫人是證得如幻的智慧,所以能成為佛的母親,叫做大幻。這是按佛法解釋大幻的意思。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打開參考資料,對於幾個名相,繼續講一講。 常住、伽藍   皆寺院之通稱,寺院為三寶常住之地,故曰常住。梵語僧伽藍摩,華言眾園,眾僧所住之庭園也。   解釋常住、伽藍,「皆寺院之通稱」,或者稱常住,或者稱伽藍,都是指寺院。為什麼寺院叫常住呢?「寺院為三寶常住之地,故曰常住。」要記住這個解釋,還要記到心裡,時常有人問:佛教寺院,怎麼叫常住呢?因為是三寶常住的地方,所以叫常住。   再講伽藍這個名詞,「梵語僧伽藍摩」,簡略翻譯,翻成伽藍。「華言眾園」,在我們中國話,叫做眾園。僧伽,翻成中國話,就是大眾僧的眾。藍摩,就是花園的園。「眾僧所住之庭園也。」這是眾僧所住的庭園,就叫做伽藍。記住這二個名詞,都稱做寺院。 四種沙門   梵語沙門,華言勤息,乃出家人之通稱。謂能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也。準瑜伽論,有四種沙門:   一、勝道沙門:即佛、菩薩、聲聞、緣覺,證勝道者。   二、說道沙門:演說正法者。   三、活道沙門:修諸善品,清淨生活者。   四、污道沙門:謂諸邪行者。經言:「偽作沙門,心非沙門」者。偽者詭詐也。外現修行之狀,內藏瑕穢之情,即污道沙門也。   佛言:「持戒最為樂,身不受諸惱。睡眠得安穩,寤則心歡喜!」若破戒誑人,則人天路絕,地獄門開矣!可不慎諸!   再看四種沙門,「梵語沙門,華言勤息,乃出家人之通稱。」沙門,在前面講翻譯人的人題,已經講過了。但是「勤息」二個字,還沒有解出來。這個地方解,怎麼叫做勤,怎麼叫做息呢?「謂能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也。」就說都是佛弟子,為什麼要出家呢?出家就要了生死,生死怎麼樣了呢?要斷煩惱。煩惱多得很,先把那三個根本煩惱斷了,一切枝末煩惱也就通通斷了。所以要息滅貪瞋癡,息滅根本煩惱,怎麼個息滅法呢?要勤修戒定慧。所以沙門,出家人,叫做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準瑜伽論,有四種沙門:」瑜伽論,是一部大的論,裡頭講的有四種沙門:   「一、勝道沙門:即佛、菩薩、聲聞、緣覺,證勝道者。」證到最勝的佛道,就是所謂佛教的四種聖人,他也稱出家人,叫做勝道沙門。   「二、說道沙門:演說正法者。」就是講經的法師,叫做說道沙門。   「三、活道沙門:修諸善品,清淨生活者。」就是普通的出家人,他依著出家的戒律,而清淨生活的。   「四、污道沙門:謂諸邪行者。」他出了家,也叫做沙門,但是因為犯齋破戒,造諸罪行,染污了戒律,染污了清淨道法,叫做污道沙門。   「經言:」地藏經馬上會講到這個地方。「偽作沙門,心非沙門者。偽者詭詐也。」偽者,就是詭詐的意思,不真實叫做偽,詭詭詐詐。「外現修行之狀,內藏瑕穢之情,即污道沙門也。」外面裝模作樣,看是個老修行;內裡邊犯齋破戒,藏著瑕穢之情,這就稱為污道沙門。   「佛言:」佛經上再勸導我們出家弟子。「持戒最為樂」,持戒是最為快樂之事,怎麼樣持戒是快樂呢?「身不受諸惱」,你身體上不會再受這一切的煩惱。「睡眠得安穩,寤則心歡喜。」你白天、夜裡,一定不作不相干的怪夢,所以你睡覺睡得很安穩,醒來心歡喜。這就是最淺顯的,在你的日常生活上,就能表現你持戒的快樂。   「若破戒誑人,則人天路絕,地獄門開矣!可不慎諸!」誑,就是誑騙的意思。假若你要是破戒,破了戒得騙人,那你人天路絕,你來生決不能轉人,決不能生天。那麼到哪裡去呢?就墮地獄裡,你可以不謹慎嗎? 五無間地獄   一、時分無間,二、身形無間,三、苦器無間,四、果報無間,五、生命無間。   先把這些名詞記著,等講到經文上,再對著講。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昨天在參考資料本上,詳細的解釋過「業緣」二個字。光這個題目,業緣,不簡單,業,就是造的善業惡業。緣,就是攀緣。你攀緣外境,造了上品惡業,一定要墮地獄。在題目上是這樣講的,很簡單的解釋。   昨天把摩耶夫人的名字,詳細解釋過了,地藏經是一品一品挨著來,第二品,就是分身集會品,因為說地藏經,第二品是正宗分第一科,叫明能化主。下面就是正宗分第二科,一共有三品經文,這是第一品。   正宗分四科,第一科,就是第二品,叫明能化主,能教化眾生的主人,就是地藏菩薩。下面正宗分第二科,明所化機,機,就是眾生的根機,眾生的根異,都是教化些什麼眾生呢?這一科裡面,一共有三品經文:業緣品、業感品、問獄品。這就是地藏經上所教化的眾生,都是指著地獄的眾生說的。   有人對於這個科,忽然間起了個疑問?地藏經教化的眾生,是教化地獄的眾生,我們聽它幹什麼呢?   這都是多疑的疑問,等你墮到地獄,想聽地藏經,誰會跟你講呢?只有地藏菩薩跟你講啊!地藏菩薩跟你講,那個時候就晚了,因為講到下面是無間地獄,受苦無間,地藏菩薩在講那個業,你聽不到。所以現在在人道裡,能以改過遷善,叫我們聽了,你不要造地獄的業,自然就不會墮地獄。   在我們講堂裡邊,都是正信的佛弟子,無論出家、在家,沒有不相信地獄的。不相信地獄,根本你不會來聽地藏經。這就是你聽了,要跟沒有聽的人講啊!要封住他的疑惑,究竟有沒有地獄呢?有地獄,誰能看見呢?問這些這樣的疑問?   地藏經上說的實有地獄,他沒有看見不相信。你要曉得,等你看見就晚了,地獄你不相信,人間的監獄你不相信嗎?你不相信,要犯國家的法律,犯了國家的法律把你捉到監獄裡去,你才知道受苦啊!關進去就晚了。你不如趁早相信,世間是有監獄的,切不可以做觸犯國家法律的事情。做了犯法的事,你要關到監獄裡去受苦。我們相信了,不要去犯國家法律,就永遠不會到監獄裡去受苦!墮地獄也一樣,不一定要你看見,這是因果問題,不管你信不信,你造惡業,就感得了地獄。地獄哪來的?是你自己惡業招感來的。所以你聽了地藏經,就不要做惡因,管它有沒有地獄,與你不相干啊!你沒有做惡因,自然不會墮到地獄裡去,所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勸不相信的人,這樣勸。   第二品講了地藏菩薩,是能化主,第三品就由摩耶夫人當機來請法,因為釋迦如來升到忉利天為母說法,所以佛的母親,是個最重要的人,請看經文。   「爾時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摩耶夫人就尊稱地藏菩薩是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閻浮,就是閻浮提,也叫南閻浮提,就是我們南洲,叫做勝金洲,前面講過了。南閻浮提的眾生,造的業差別是怎樣?沒有造惡業,決不會受惡報,造業差別不同,所受的報應也不同!「其事云何?」就是造的什麼業因,受的什麼報應呢?這是因果的問題,是個什麼樣呢?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千萬世界,就是指著大的三千大千世界,「乃及國土」,指著小世界,一個一個的國家。「或有地獄,或無地獄」,虛空之內世界無量數,有的世界有地獄,有的世界沒有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者這個世界有女人,或者這個世界沒有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或者有的世界有佛法,有的世界沒有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乃至有的世界上,有聲聞、緣覺弟子,小乘佛法;有的世界只有大乘佛法,沒有小乘佛法。「非但地獄罪報一等。」不是各個世界都一樣,有的世界有地獄,有的世界沒有地獄。   我們大家都會念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地獄,不但沒有地獄,也沒有四惡道。三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可以配到三善道上,也可以配到四惡道上。西方極樂世界六道的眾生,只有二道:就是人道、天道。阿修羅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也沒有,四惡道都沒有,那裡沒有地獄啦!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那麼他們人怎麼生的呢?他們是念阿彌陀佛生去,是蓮花化生的。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大乘佛法,沒有聲聞、緣覺。有聲聞、緣覺的名字,是他們先成了聲聞、緣覺,後來念佛生西方,名字還在,可是他們不是小乘。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小乘佛法,沒有地獄,沒有女人,也沒有聲聞弟子。   或有佛法,或無佛法這一句呢?就是我們一個小世界有四大部洲,東、南、西三洲有佛法,北洲叫北拘盧洲,那個地方沒有佛法,所以我們護法韋陀尊天,他是護法嘛!所以叫三洲感應。記著這個解釋,因為北洲沒有佛法,他不到北洲去,沒有佛法的地方,護個什麼呢?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先說了一遍,再說一遍,叫重白。重白地藏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地藏菩薩跟她說的,虛空之內的境界,無量世界,種種差別。但是摩耶夫人,其他的地方不問,單問我們娑婆世界南閻浮提的罪報,所感的惡趣,為什麼呢?因為她是南閻浮提的人,生到忉利天,自己享天福,她念念不忘南閻浮提的眾生,這樣子別的世界不問,單問我們南洲,造的惡業怎麼樣?墮到惡趣怎麼樣? 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這是地藏菩薩跟聖母尊敬的意思,因為她不是個普通的其他女人,他就說唯願聽受。「我粗說之。」我大概的說說,詳細的說,說不完、說不了啊!   「佛母白言:願聖者說。」這是彼此互相尊敬,一問一答,下面地藏菩薩就詳細的解釋了。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   妳問南閻浮提的罪報,我現在大概的跟妳說說,名號是這個樣子的,這指著下文。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墮其他的小地獄,中等的地獄不說,先說造諸惡業,那些墮無間地獄的罪過,所說的就是警策你我大家,切不可以造重罪;造了重罪,要墮無間地獄。   第一種,最重罪的罪過,是不孝順父母,或者殺害父母,這是五逆大罪的兩種:殺父、殺母,應該念弒,弒父、弒母。父母,對於我們有生育之恩,你不孝順、不報恩,反過來還殺害了父母,所以這種罪過太重了,一定要墮到無間地獄。墮到無間地獄時間太長,「千萬億劫,求出無期。」你只要墮下去,很難有個期待,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這是破壞三寶的罪,第一、「出佛身血」,這個罪緣,就是提婆達多造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弟子叫提婆達多,一天到晚想著要把佛害死。他看見佛,每天進舍衛大城去托缽化飯吃,要走路經過山下面。他就到山頂上等著,準備一塊大石頭,等釋迦佛走路到山底下,他就把大石頭推下去,要用石頭把佛壓死。釋迦牟尼佛有護法神保護他,我們一個普通凡夫持戒清淨,還有護法神保護,何況是佛呢?護法神,叫做金剛力士,就是我們供的韋陀尊天,拿的兵器叫降魔杵,那降魔杵就是金剛寶之類。金剛力士就拿著金剛杵,把石頭一擋,擋得粉碎!要定他出佛身血的罪緣,有一個小石頭碰著佛的腳趾頭,佛沒有打死,把佛的腳趾頭碰出來一點血,這叫做出佛身血,有什麼罪過呢?當時大地裂了一個縫,地獄的惡鬼推著火車,就把提婆達多活活的捉到地獄裡去了,這叫活墮地獄,這也是五逆大罪之一。   這是佛在世的時候,出佛身血。佛涅槃以後,惡心破壞佛像,等於出佛身血。釋迦佛涅槃以後,佛像代表佛,你惡心破壞佛像。不是惡心,比如我們在打掃佛堂,佛像有灰塵,我們要給它清洗清洗,擦得乾淨。你不注意,把金破壞了一塊,或是把佛的手指頭弄斷了一個,就要趕快求懺悔。這不是出佛身血的罪,是一時粗心把佛像破壞了,不是惡意的。惡意就是硬要把佛像破壞,這個樣子就等於出佛身血。   「毀謗三寶」,毀謗佛、毀謗法、毀謗僧,也要墮無間地獄。「不敬尊經」,尊經,就是法寶,這在三寶之內,不是毀謗,對於法寶尊經不恭敬,也犯墮無間地獄的罪。因為釋迦佛涅槃以後,佛像代表佛寶,但是佛像不能以講經說法給你聽啊!佛的道理在哪裡?佛的道理都在法寶裡。法寶就是經典,每一個字、每一個字,等於佛的法身,等於法身佛,所以你對於法身佛不恭敬,罪過非常重,雖然沒有毀謗,不恭敬也要墮無間地獄。   像法師的講臺上,講經時有一個經架,上面蓋著經蓋,經蓋都是綉花的,這就是恭敬尊經,給你們大家做樣子看的。不是法師這本經,要作經架子,要蓋經蓋子,你們各個的經典都得這個樣子。那麼在講堂裡聽經的都不尊經嗎?因為現在桌子都沒有辦法擺,擺了桌子坐不下人,你們這時候用手拿著,但是要存一個恭敬心。   比如你自己來聽經,一定要帶回去看,或者經書你自己的,要帶過來,帶過去。要記著,最好用一個新的手巾把它包上,或者你另外用一塊新的布,把經書包起來。假若你是騎腳踏車,兩隻手抓車把,手沒有辦法拿經典,你最好像學生一樣,用書包把經背上。書包沒有,一定要裝到身上,裝到上身裡,切切不要裝到褲袋裡。我看見過很多年輕的居士來聽經,聽了走了,把經本一捲插到屁股後面,這叫做不敬尊經。   拿回到你家庭裡,有佛堂的,把經典放在佛堂裡,佛堂裡就是清淨的地方。沒有佛堂的,一定要擺在清淨的地方。要曉得這是法寶,要存著恭敬法寶的心,你就不會不敬尊經。再看著經文: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點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婬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常住,剛才講過,就是大眾僧住的一個寺院。三寶常住,大眾僧住的地方,必須有佛寶、法寶、僧寶。侵,是侵占。損,是損害。是常住寺院的財、物,你侵占了,你損害了,就是侵損常住。   「點污僧尼」,點,就是染污的意思。僧,是男眾的比丘;尼,是女眾的比丘尼。他不知道這是出家人,絕不行婬欲。他來點污了僧尼,把清淨戒律給染污了。   「或伽藍內,恣行婬欲」,伽藍,剛才講過,還是常住的意思,還是寺院的意思。在寺院內恣行婬欲,恣,是任意。這個跟點污僧尼怎麼不一樣呢?點污僧尼,是破了僧尼的清淨戒律。伽藍內恣行婬欲,就是你自己男女,比如本來是夫妻兩口子,你在寺院裡,有因緣要分居,什麼因緣呢?比如我們打念佛七,要住七天;或者拜梁皇懺,要住七天。這好了,因為是夫妻就不忌諱,二個人住在一個房間。因為居士止的是邪婬,不是正婬,男女是夫妻,行婬欲不要緊。可是要注意啊!這個地方不是你的家庭,是清淨的寺院,夫妻不能行婬欲。前面你破出家人的戒,叫點污僧尼;這是染污了清淨伽藍,罪過是這樣分的。   「或殺或害」,殺人、害人,不要說了,就是你殺畜生、害畜生罪就重,為什麼呢?你在你家庭裡,只是犯殺畜生的戒,只要不殺人,還可以求懺悔。寺院的地方,不許可殺生害命的處所,你居然在寺院裡殺生害命,你的罪過重了,「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這一段就單指著出家人說的。出家人就是剛才講的,四種沙門的污道沙門。他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是來假裝的,是偽作的沙門,他假裝外面出家人身相,內裡面不是出家人的心,這是心非沙門。可是他現出家人的身相,就得吃常住啦!用常住啦!常住的衣食住,是供養真正的出家人,他是假的出家人,就叫破用常住。   「欺誑白衣」,白衣,就是指著在家弟子。佛制的戒規,在家弟子應該供養出家弟子,是供養真正的出家弟子,他是偽裝,是假的,他還是在家弟子,所以叫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結果總名字,是違背了戒律,造種種的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偷竊常住」,經文一段一段的,光說常住,就有三個名詞,第一個叫侵損常住,第二個叫破用常住,第三個叫偷竊常住。   前面第一個侵損常住,侵害損失,那就是明目張膽的,依他的強盛的勢力,欺侮出家人。明明是三寶常住的東西,比方一塊地,他給它侵佔去了;比方有兩間寺房,是寺院的,這惡人硬給侵佔去了。或者是損壞,就是明目張膽的依他的勢力欺侮出家人,這叫做侵損常住。   第二個破用常住,就是他不是持戒清淨出家人,硬在常住裡面生活,吃飯、穿衣服,都叫破用常住。   第三個偷竊,偷偷的偷出來,叫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偷竊常住錢財,或者物品、穀米,或者飲食,或者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不與取,就是盜。與,就是我給你,取,是你拿去。我給你,你拿去,這不犯偷竊,不犯盜。不與,我沒有給你,你自己拿走了,這就是犯盜戒,叫偷竊。   但是這個地方要注意,你偷了普通人的東西,犯普通的盜戒,罪過還輕。你要是偷竊常住的財物、飲食、衣服,要墮無間地獄,那個罪過很重。怎麼樣偷竊常住的財物罪過這麼重呢?   第一種,跟普通財物的來源不同:社會上人的財物,是他自己或者做買賣,或者做工作,或者耕田種地,是他自己賺來的。常住所有財物,都是十方信徒供養來的,來源不同。他供養的是三寶,不是供養小偷,所以你偷竊的罪過重。   第二種,物主不同:你偷竊社會上人,他每一物,只有一個主人。常住的用物、財物,是盡南瞻部州的出家人都有份。這一個寺院,是出家人來都可以,都可以吃飯,是南瞻部州的出家人,都是主人,每一個出家人跟你結一個偷竊罪,所以你罪過重。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地藏白言:聖母!」稱呼一聲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這上邊這幾種,「當墮五無間地獄」,下面有註解。「求暫停苦,一念不得。」墮了無間地獄,你一念之間休息一下,叫它不苦則不行。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   問,是根本沒有聽見過,無間地獄的名,不是摩耶夫人不知道,她是明知故問,代表我們眾生問,叫我們聽的。 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   「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很多大的地獄,都在大鐵圍山裡面。「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大的地獄有一十八所,次等的地獄有五百個,名號不同。「次有千百,名字亦別。」小的地獄有千百個,名字各別不同。 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   現在單說無間地獄了,「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里」,周匝,就是周圍,轉一圈,有八萬餘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滿城都是火,少有一個空缺的地方,沒有火的沒有,全是火。「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前邊八萬多里,就指那十八個大地獄,一個大獄裡邊,分開有好多的小地獄,就是大獄城之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個地獄,名字叫做無間地獄。 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為,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   在大的獄城裡邊,單獨有一個無間地獄,「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為」,無間地獄的獄城,周圍有一萬八千里。無間地獄另外有一個牆,獄牆高一千里,都是鐵做的。「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通身是火,上邊的火洞徹到下邊,下邊的火洞徹到上邊。   「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無間地獄,還有些鐵蛇鐵狗,都是鐵身子,會吐火出來,走起來走得很快,在這獄牆之上,東西奔走。 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獄中有床,遍滿萬里」,無間地獄裡,還有一個大鐵床,這個大鐵床,縱廣有一萬里那麼大。「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這一個人到地獄裡受罪,覺得全身都大起來,一萬里那個床通通佔滿了,都是自己的身體。「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可是千萬人受罪,各各都自見,就是自覺,自己覺得自己的身滿床上。   怎麼這個樣子呢?「眾業所感,獲報如是。」他是造了無間地獄的重罪,他所有的業感,獲的果報一樣,這等於他有神通一樣,這就是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不是受這一種鐵床的苦,還有種種的苦,叫眾苦。   「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夜叉,就是惡鬼,除了夜叉以外,還有其他的惡鬼,平常我們知道的那些牛頭馬面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口牙就像劍,眼睛就像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他的手都是銅指甲、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中字念去聲重,中罪人身上。「或中口鼻」,把這大鐵戟,插到嘴上,插到鼻子上。「或中腹背」,或插到肚子上,插到脊背上。「拋空翻接,或置床上」,他把罪人,就像把著玩一樣,拿著大鐵戟把你插起來,一下子拋到空中,再翻過來拿大鐵戟接上,把你弄到床上去。 復有鐵鷹,啗罪人目,復有鐵蛇,繳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洋銅灌口,熱鐵纏身。   「復有鐵鷹,啗罪人目」,又有鐵的鷹,吃罪人的眼睛。「復有鐵蛇,繳罪人頸」,又有鐵的蛇,一下子把罪人的頸項繳斷。「百肢節內,悉下長釘」,墮到鐵釘的地獄,把鐵釘釘在罪人的身體。「拔舌耕犁」,墮到拔舌地獄,還墮到耕舌地獄,把舌頭給你拔出來,拔幾畝地那麼大,套到鐵的犁子,用鐵的犁子來耕來犁,就像耕田一樣。「抽腸剉斬」,把你的肚子剖開,把腸子抽出來。剉斬,就是慢慢的斬斷,一點點的斬。「洋銅灌口,熱鐵纏身」,滾開的銅汁,灌到嘴裡。用燒熱的鐵,纏到你身上。 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   萬死千生,業感是這個樣子,經歷億劫,求出無期。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這一個世界,成、住、壞、空,一共一個大劫,四個中劫,這四個中劫,合成一個大劫。那麼這個世界壞了,到了空劫,他的罪過沒有完,他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怎麼辦呢?把他寄生到其他的世界裡去。那個世界過一個大劫,成、住、壞、空、又空了,再轉寄到第三個世界。   「他方壞時」,第三個世界再壞了呢?「展轉相寄」,反正你出不來。「此界成後,還復而來」,空劫,是過了一個中劫,又成一劫而來這個世界,你本來是這個世界上的罪人,你的業又把你繫回來。 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無間地獄的罪報,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拿人間的監獄譬喻一下,堅定你的信心。尤其你這個人犯的罪很重,判你的罪,是無期徒刑。無期徒刑就是給你終身關到監獄裡。可是你住的監獄的房子壞了,你的罪業沒滿,那麼把監獄的罪人,把他放在哪裡呢?你本來在台北監獄,把你放在台中監獄。台中監獄的房子又壞了,你還是出不來,把你放到台南的監獄。等到台北監獄的房子修好了,再把你調回來,就是這個樣子。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   「又五事業感」,前邊是講無間地獄,五種事業感還沒有講出來,再講五事業感,故稱無間。 何等為五?   今天要講的五事業感,是哪五種事業感呢?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這就叫做時間無間,你日夜受罪,沒有斷絕的一個時間,叫你休息休息。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這就是身形無間。前邊講的,一個大床一萬里,你一個人就睡滿床上,千萬人都自覺睡滿床上,這叫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斫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飢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第三種叫做苦器無間,受苦的器具,沒有間斷。罪器,是總說。或鐵叉、鐵棒、鐵鷹、鐵蛇、鐵狼、鐵犬。「碓磨鋸鑿」,或者用碓來碓你,或者用磨來磨,或者用鋸子來鋸,或者用鐵鑿子來鑿。「剉斫鑊湯」,或者用剉斫,剉,是慢慢的斬。斫,是大斬。或者用鑊湯,用滾水來煮,或者用人來煎。「鐵網鐵繩」,用鐵網網著你,用鐵繩綁著你。「鐵驢鐵馬」,叫你騎在鐵驢、鐵馬上。「生革絡首,熱鐵澆身」,生革,皮帶子,把你的頭給絡上。用熱鐵澆你的身體。「飢吞鐵丸,渴飲鐵汁」,你要是餓了,吞鐵丸子;渴了,飲鐵汁。「從年竟劫」,從一年到一劫的長時間。「數那由他」,那由他,就是億萬之數。苦器,有億萬之數。「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這叫第三種苦器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這就是果報無間,不論你是生到中國、外國,生個男人、女人,無論你生什麼果報,你只要造了地獄的業,就得墮地獄,這個果報無間,不問你是男人女人。   「羌胡夷狄」,這是外國人,不論你是中國人、外國人。有的說:中國人有佛法,有佛教,你才講地獄。外國人沒有佛教,他要不要墮地獄?他一樣墮地獄,這是因果報應,不是佛教中才有地獄。   「老幼貴賤」,老人、小孩子、做官的貴人、貧賤人、普通的人,通通造了罪,一樣墮地獄。   「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不論是龍眾,或神眾,或天眾,或鬼眾,無論什麼人造罪,由他造的罪業所招感,通通一樣的,受苦無間,這叫果報無間。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   「五者、若墮此獄」,也叫做生命無間,墮到無間地獄裡,生命沒有間斷。若墮此無間地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在我們人間當一個人,他有人間的快樂,怕死,要求生。到了地獄裡,苦得不得了,想死,死不了,求死不得。怎麼萬死萬生,求死不得呢?你受苦受到最厲害的時候就死,死了,地獄的業風一吹,你又活過來了。活過來了還受苦,苦死了,業風一吹,又活過來了,叫受生死之大苦,一日一夜,千萬死,千萬生,這個樣子。「求一念間,暫住不得」,要什麼時候才能以不受苦呢?「除非業盡,方得受生」,除非你在地獄裡,罪業受盡了,才能以出世為人。「以此連綿不斷,故稱無間。」因為墮到無間地獄,受上面種種的苦,生命沒有間斷,所以才稱為生命無間。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地藏菩薩把五無間地獄,解釋清爽了,這時候說:「無間地獄,粗說如是」,就是前面那些數目,粗說是這樣子。「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廣說,是詳細說。詳細說無間地獄的罪器名稱,以及種種受苦的事,說一個大劫也說不完。 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再看參考資料,解釋「摩耶夫人愁憂」。 摩耶夫人愁憂   愁眾生之剛強難化,憂眾生之受苦無窮也。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以眾生之苦難,引為己責者,皆菩薩發心也。   摩耶夫人愁憂什麼?「愁眾生之剛強難化,憂眾生之受苦無窮也。」愁,是愁眾生之剛強難化。憂,是憂眾生之受苦無窮。剛強難化,墮到地獄裡眾生受苦無窮啊!所以摩耶夫人愁憂。   或者有人問:眾生他造罪,應該受罪,摩耶夫人為什麼擔心呢?這叫發心。底下舉個證明,舉證,我們中國的聖人孟子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夏禹王他要治水,他發了心,要是天下人,有一個人還在水裡溺到,就是我夏禹把他淹到水裡。后稷教民稼耕,叫人種米,要是有一個人還受飢餓,那就是我后稷叫他飢餓的。「以眾生之苦難,引為己責者,皆菩薩發心也。」眾生受苦之難,他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都是菩薩發心也。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看經文,同時看參考資料。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先看經文,前面第三品,講的是業緣品,這個是業感品,經文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前面業緣與業感不同,業緣,是你由攀緣外境的心,而去造了惡業,墮地獄,這是注重在攀緣的心。這個地方叫做業感,就是你攀緣造了業,一定要感到果報,這叫業感品。第四,次於第三,名為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地藏菩薩又跟佛講話,還是感念佛恩深重,說我現今承著佛如來威德神通之力,我地藏能以遍滿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業報眾生,就是業因果報,這個完全指著惡業的果受,就是造惡業的眾生,得惡報的眾生,都能以救拔他們。   「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地藏怎麼有神通變化的力量呢?還是如來的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了我。要不是如來大慈悲力,我就不能作如是的變化。   這一段文,就是尊師重道的意思,尊重師長,重視道法。就是自己得了佛法的真實利益,得了大智慧,得了大神通,還是要尊重師長。我們學經,是聽到哪裡,學到哪裡。現在到了末法時代,不但不能跟地藏菩薩一樣,就是跟過去的那些大祖師比,也比不來。我們看到中國的佛教歷史,那些有名的大祖師,他們親近師長,一親近都是幾十年,也就是尊師重道。自己能以出來弘揚佛法,救度眾生,時時刻刻不忘師父的恩惠,在現在,我們一定要這樣學到。   佛法之中,經典上講的道理,有時候是開導師父,有時候是開導弟子。這是地藏菩薩現身說法,叫我們當弟子的學榜樣。在現在,講現在。當師父的,沒有哪一個師父,不願意自己的徒弟能以學成法師的。當師長的應該負責任,栽培弟子,提拔弟子,能以令他成為佛教的龍象。可是當弟子的道理,當弟子的,應該尊師重道;當弟子的,應當對於師長要恭敬孝順,要尊重師長的道。師長所講的道理,就是佛的道理,一言半句,都要尊重。可是現在時代不同,出家還沒有學三天,就怪師父不對,說:「師父沒有栽培我,師父沒有提拔我。」那麼你當弟子的,是不是應該問問:「你盡了弟子義務沒有?你對師長,恭敬孝順了沒有?你尊師重道了沒有?」你唉聲嘆氣,怨天尤人,盡說是師長沒有栽培你,你剛出家三天,怎樣能把你栽培成佛教的龍象?   這是講出家弟子,要跟地藏菩薩學。在家弟子,也應當跟地藏菩薩學。在家弟子,沒有歸依三寶,天天到廟裡拜佛,連受三歸依都沒有,這不是個遺憾嗎?那麼你受過了三歸依,甚至受了五戒,甚至於受了在家菩薩戒了。走進佛門大乘的正道了,你好好的跟師父當參學啊!但是沒有進佛門之前,還不知道佛門種種毛病。等你進了佛門之後怎麼樣呢?好的沒有學會,盡看見師長的毛病,講起來,就是些造口業,毀謗三寶的話。你想想看,你沒有受歸依、受五戒,沒有受菩薩戒,你跟寺院離得很遠,寺廟裡面當師長的有什麼毛病,你沒看見。你盡知道他高高在上那個時候,還好。等你走進寺院裡頭,常常來往,好的沒有看見,盡看到壞的,一天到晚講佛教的是非。你想想:你是不是學佛法、受歸依、受戒,自己跑到阿鼻地獄裡?   不要講得太多,還是看著經文,地藏菩薩跟世尊說,就是感念佛恩不盡,現在更感念佛恩,看著經文: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的名字。彌勒,翻到中國話叫慈氏,大慈大悲的慈。氏,就是姓張、姓王,張氏、王氏的氏,叫慈氏,這是他的姓,姓慈。阿逸多,你們都會念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上阿逸多菩薩,就是他的名,名叫阿逸多,翻到中國話叫無能勝。他已經是補處位的菩薩,再來成佛,就稱為彌勒菩薩。所以沒有哪一個菩薩再超勝過他,叫無能勝,就是阿逸多。   現在地藏菩薩就感念佛恩太重,安慰世尊了,「我今又蒙佛付囑」,您一直叫我地藏負度眾生的責任,度到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成佛以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不但度人天道的眾生,三惡道眾生都要把它度脫。   「唯然!世尊!」唯然,就是:是的。是的啊!世尊!「願不有慮」,我一定負責任。這是感念佛恩,要報佛的恩,就要負責任。前天講供養,修行供養,你能以聽佛的開示,佛叫你度眾生,你就度眾生,這就是行菩薩道,這就是修行供養。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佛再跟地藏菩薩說。「一切眾生未解脫者」,前面經文說,釋迦如來度十分之八九眾生,已經得了解脫,還有十分之一、二,這就指著那十分之一、二未得解脫的眾生。「性識無定」,性,不是本性的性,是習性,就是平常講習慣性。識,就是妄想心,叫妄識。他的習性,他的妄識,就不定。   怎麼樣不定呢?就是「惡習結業,善習結果」,他有惡的習氣,結了惡業。他有善的習氣,結了善果。眾生怎麼樣性識不定呢?他有時候聽佛的教化,聽菩薩的教化,他要修善,修沒幾天,犯了老毛病,又要行惡。於是一時人天,一時三惡道,這麼樣六道輪迴,轉來轉去。吃虧在什麼地方呢?你善習結果,好好的往前修,一定得到人天果,你為什麼又墮到三惡道裡去,就是吃性識不定的虧。   「為善為惡」,一時為善,一時為惡,眾生為什麼一時為善為惡呢?「逐境而生」,逐,是隨逐,隨逐外面的境界,而生惡,而生善。地藏經文翻譯太好,就是翻得太淺顯,都是佛教的根本教義。前面講過,佛教的根本問題,就是「無境不生心,無心不生境。」我們這個妄想心,就是六塵緣影,外面六塵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把影子攀緣過來,念念不忘,就是我們妄想心的本體。妄想心沒有本體,除了六塵影子,沒有個體。所以沒有境界,它不會生心。但是沒有個心,它還不生境啊!外面的境界儘管境界,要是不去攀緣它,你怎麼樣知道那一個境界呢?所以佛法,還是以心為主。雖然說心境相會而生啊!就是心,沒有個真實的心;境,也沒有真實個境。叫我們怎樣悟這個空理呢?我們要用功,在沒有開悟之前,還是要管住你這妄想心。境界是境界,你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境界不會害你啊!害,還是你自己的妄想心害你。你沒有事,要在那打妄想,打妄想就是攀緣外面的境界。攀緣外面的境界,隨境界就生善生惡。外面是個善境,耶!你忽然間發了一個善心,要修善法;外面是個惡境,你忽然間打了個妄想,要犯齋破戒,於是造些惡業,這叫做「為善為惡,逐境而生。」逐境而生,你要記到,還是性識不定。誰去逐的境呢?就是你那個性識,還是你那個妄想心。   境界,千差萬別的境界,把它歸納起來兩種:一種是順境,一種是逆境。順境,就是五欲的境界:財、色、名、食、睡,現前了,叫你看見動五欲之心。逆境,就是不順心的境界,人家欺負你,嫉妒你,障礙你,甚至打你、罵你,甚至於要殺害你,這都是逆境現前。   我們佛門裡有一位龐居士,作的有一個偈頌,就是他對於境界的功夫:「鐵牛那怕師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鳥,我自無心於萬物,那怕萬物常圍繞。」   「鐵牛那怕師子吼」,這就是逆境現前,我們是一頭牛,外面獅子一吼,牛嚇得沒命!為什麼?牠生心動念了!假若是個鐵牛呢?是鐵鑄的牛,獅子在叫,牠不動,牠不動心嘛!不動心,鐵牛那怕獅子吼呢?   「恰似木人看花鳥」,恰恰相似於木頭人看花、看鳥,這就是對著順境的功夫,看花,花好香;聽鳥,鳥好聽,這就是五欲的境界現前了。要是個木頭人呢,它看見花好看,它動心嗎?它聽鳥叫得好聽,它動心嗎?它不動心,它是個木頭人啊!由這兩句譬喻,他說起來自己的功夫。   「我自無心於萬物」,我自己沒有心去攀緣這些萬物。   「那怕萬物常圍繞」,這萬物總納起來,就是順境,就是逆境。它圍繞著我,我滿不在乎,為什麼?你要行菩薩道,你要度眾生,離不開眾生。眾生都不是好惹的,要好惹呢,就是佛,就是菩薩。佛菩薩還叫我們度嗎?你度的正是些苦惱凡夫,苦惱凡夫就要惹你的麻煩,所以你要把你這個心管住。那個性識不定,要能把它定下來,定到哪裡?定到善法上。善法,最善的法,莫過於修行菩薩道,你要把它定到菩薩道上。要注意境界,境界都是你的心生的。你不去攀緣境界,不去分別境界,等於木人看花鳥一樣,它境界儘管境界,你怕境界幹什麼呢?   這是順著經文講到這裡,勸諸位修行用功。但是釋迦如來的經文,還沒說下去,就說凡夫為善為惡,是逐境而生,隨著境界生出來。這一生出來善惡的心,他要造善業,要造惡業。這一造了業,業是個業因,就得結個果報。   「輪轉五道,暫無休息」,記著這些名相,前面「六道眾生,遣令解脫」,這個地方怎麼又輪轉五道,少一道呢?說六道:就是三善道、三惡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三惡道,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就這六道。說五道呢?把阿修羅道配開了,配到五道。因為阿修羅,五道裡都有阿修羅,天有天修羅,人有人修羅,畜生有畜生修羅,餓鬼有餓鬼修羅,地獄有地獄修羅。地獄裡的修羅,就是那些牛頭馬面、夜叉鬼,那就是地獄修羅。把阿修羅道配到五道裡去,所以六道少一道,叫五道。分出來個阿修羅道,還是六道,這些名相,就是開合不同,這個地方,就是說眾生,為善為惡,逐境而生,生出來善業惡業了,他要遭五道的果報,輪轉於五道,暫無休息。   「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在這五道裡輪轉生死,只要一墮入,那你就要經塵點的劫數。注意這個名詞,初聽經的人,就是這些名相不熟,把三千大千世界碎成微塵,一粒微塵,算一個大劫的數目,叫塵劫。動不動就要經過塵劫,這麼長遠的時間受苦,迷惑障難之中,叫三障八難之中。   再看參考資料,講「障難」二個字。 三障   障正道,害善心者有三,故名三障。   一、煩惱障:貪、瞋、癡等煩惱也。   二、業障:五逆十惡之業也。   三、報障:地獄、餓鬼、畜生之苦報也。   障難,就是三障、八難。先講「三障」,障字怎麼講呢?障就是害人的意思,障害。「障正道,害善心者有三,故名三障。」障礙你修行佛的道,就是障正道。害你的善心,你發了個善心,它給你害掉,這一共三種,叫三障。   「一、煩惱障,貪、瞋、癡等煩惱也。」你動了貪心、瞋心、愚癡心這些煩惱,那就是起了障,修道不能修。動善心,給你起障礙,這叫煩惱障。   「二、業障」,煩惱還在心內,業呢?就是「五逆十惡之業也。」發動身口了,五逆,昨天講墮阿鼻地獄那裡,有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叫做五逆大罪。十惡,下面會講十種善法,反過來就是身口意三業,合起來十種惡業。五逆十惡,都是身口二業造的。煩惱障,是意業,貪瞋癡。業障,就是身口二業。   「三、報障」,你動了煩惱,造了業,要遭三惡道的果報,到三惡道裡去了,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這苦報。你再想修行用功,不可能的,它障礙到你,果報是障礙。 八難   此八處見佛聞法皆有障難也,又名八無暇,謂修學佛道無閒暇也。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北拘盧洲。五、長壽天。六、盲聾瘖啞。七、世智辯聰。八、佛前佛後。   這難,有「八難」,「此八處見佛聞法皆有障難也」,難,還是那障害的意思,見佛聞法,都很難,叫做八難。「又名八無暇,謂修學佛道無閒暇也。」沒有閒暇的工夫,藏經裡面單有一部經,叫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你修學佛法,還得有閒工夫;沒有閒暇工夫,叫無暇。   這一共有八種:第一、地獄,第二、餓鬼,第三、畜生,這就是三障裡邊的報障。到這三惡道裡,沒有閒工夫,怎麼呢?受苦無暇,受的苦,不得休息,沒有閒暇來學佛法。   第四、北拘盧洲,昨天講過四大部洲,三洲有佛法,北拘盧洲沒有佛法,怎麼樣呢?他快樂得無暇,北拘盧洲是人間的極樂世界,太快樂了,他不要學佛。   第五、長壽天,就是無想天,外道修無想定,生了這個天,認為他得了涅槃之道,什麼佛菩薩教化,他不動,所以他一生了長壽天,也是障難。   第六、盲聾瘖啞,這是人道的障礙,六根不具足,或者眼睛瞎,或者耳朵聾,或者啞吧。盲聾瘖啞,六根不具,也是障難。   第七、世智辯聰,還是人間的障礙。這個人特別聰明,一肚子世間的學問,生了障礙。你勸他學佛法,他不聽,以為他的本事很大。你和他辯論,他給你講些歪七八糟的道理,你還講不過他呢!他有辯才,這也是一種障難,這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障難。   第八、生在佛前佛後,不見佛,這也是障難。   再看著經文,這就是佛跟地藏菩薩說:眾生怎麼樣造流轉生死?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如魚遊網」,眾生在六道輪迴裡,輪轉生死,像魚游到網裡去了。比方一個打魚的,下魚的魚網。魚沒有智慧,牠愚癡得很,牠游水,游到網裡去了。「將是長流」,將字作「以為」講,游到網裡去了,牠以為是長流水,牠不知道是網。   「脫入暫出,又復遭網」,好不容易牠游出去了,牠不知道是網,迷糊地又回頭來遭到網。這就是我們這些眾生,受了佛菩薩的教化,發了心要了生死,這就是已經有機會出網了。遇見五欲的境界,又迷了。迷了又回頭來,又在那邊造業,造了業還得受報,這就是又復遭網。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因為眾生性識不定,所以我才常常憂念。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汝既畢是往願」,汝,就是指著地藏菩薩。畢,是完畢。你既能以完畢你往昔的大願,過去發的大願。「累劫重誓」,這個重字念眾,就是一劫一劫、一次一次,都在那發大願。「廣度罪輩,吾復何慮!」你要廣度罪業的眾生,佛講:我還有什麼憂慮呢?   解釋「如來憂念」,「以是等輩,吾當憂念」,因為這樣的眾生,我日夜常常憂念,如來為什麼要憂念呢?看一看參考資料: 如來憂念   佛言: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命難獲,明人難遭,直言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如來難值。今幸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言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世行福德人,從明入明,尋如來跡,累行不止,會於道場。無毀其根,亡失前功。一失道意,動有劫數,故如來憂之念之耳。   「佛言: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得人身很難,得個人身盲聾瘖啞,也不能學佛。六情,是六根,六根具足很難。「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口要是有辯才,講的道理,都合於中道,這也是很難。才聰,辯才聰明。難致,致作「得」講,難得到!「壽命難獲」,獲也作「得」講,得了人身很難得,不幸短命死了,得長壽也很難。「明人難遭」,遭字作「遇」講,明佛法的善知識難以遭遇到。「直言難有」,直心是道場,由直心所說出來的道話,難得有。「大心難發」,發大菩提心,很難發起來。「經法難聞」,真正聞到大乘經法,很難聞到。「如來難值」,值是遇到,遇到如來出世,很難遇到。   前面說的有十重難關,現在這十重難關,一定可以透過去。「今幸已得人身,六情完具」,人身難得,今已得,第一種難關過了。六根不容易完具,我的六根不欠缺。「口辯才聰」,頭腦聰明,口裡有辯才。「壽命延長」,人有短命死了,我的壽命還能延長。「遭值明人」,明佛法的明師,我已經遇到。「發菩薩心」,大心難發,我已經發了菩薩心。「直言不還」,我說的話都是合乎直心道場,不說彎彎曲曲的話。「具聞經法」,經法難聞,我已聽了經,聽了佛法。「遇如來世」,雖然如來在世,我沒遇到,如來的佛法還在,我還是遇到如來世。這十重難關都過去了,能透過這十重難關,不是容易的啊!   「此皆宿世行福德人」,這都是前生前世,你修行的大福大德,今生今世,才能透過十重難關。「從明入明」,唯有前生前世的大修行,唯有大善根,我就是光明的人啊!我從光明,再入於光明,還精進辦道。「尋如來跡」,尋求著如來的道跡,跡就是如來走過的路。道跡,也就是如來走過的腳印,我們跟著如來的腳印往前走,如來怎麼修,我們怎麼修。「累行不止,會於道場」,我只要跟著如來的腳步走。累行,就是一直往前精進,總有一天跟如來在道場裡會面。「無毀其根,亡失前功」,你可注意啊!不要把你的善根毀掉了,把你的善根毀掉了,是亡失了前功,前生前世修行的功德,你都亡失了。「一失道意,動有劫數」,你把道意,就是今生修行的道心已經失掉了,你一墮落下去,動經長劫劫數。「故如來憂之念之耳」,以是之故,如來對於我們這些眾生,憂之念之!   把如來憂念,詳細地解釋幹什麼呢?就是地藏經上,第一、先說地藏菩薩涕淚哀戀。第二、再說摩耶夫人愁憂。第三、如來憂念眾生性識不定。地藏菩薩哭什麼呢?哭那些眾生。摩耶夫人哭什麼呢?還是哭那些眾生。惹得釋迦如來憂念,還是憂念我們眾生。我們要是不依著善根,好好地精進辦道,實在對不起地藏菩薩,對不起摩耶夫人,也對不起我們的釋迦世尊。再看著經文: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有地藏菩薩負責任,我不憂慮了,釋迦如來跟地藏菩薩,一問一答,這一段結束了。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這個時候,會中有一位菩薩摩訶薩,也是個大菩薩,名定自在王。前面有一位叫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個地方是位菩薩,叫做定自在王菩薩,他由本位出來,仰「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說世尊剛才說的話,「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你地藏菩薩是累劫以來就發大願,這就跟著那對話問的,地藏菩薩累劫以來都發大願,發的何等大願呢?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地藏菩薩,「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前面第一品文殊菩薩問過,釋迦如來也講過,當長者子時,發過大願;當婆羅門女時,發過大願。這就是定自在王菩薩不是沒有聽到,希望世尊多講幾個公案,好叫我們這些眾生激發道心。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你要問,你得諦聽,聽了還要善思善念,等一會兒再看參考資料。「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那麼換句話說呢?你要是不諦聽,不善思念,我就不應當給你說,因為你不得真實利益嘛!這就給他說啦!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這時間很長,無量阿僧祇,中國話叫無央數。那由他,叫億。不可說,也是大數目。這麼多的長劫、大劫。「爾時有佛」,當時有一個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每一尊佛的十個德號,等一會兒再講參考資料,講那十個德號。   再看參考資料:講「諦聽」,講「佛的十個德號」,講「出家的四種料簡」。 諦聽善思   大智度論云:「專視聽法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以諦聽善思,能成聞思修三加行慧也。   先講「諦聽善思」,大智度論上說:「專視聽法如渴飲」,你聽法,要是沒有經本子聽開示,你的兩眼一定要看著法師。要是有經本子,你的眼睛專看著經本子,這叫專視。耳朵一心聽法,像什麼樣子呢?如渴思飲,就像渴得不得了,要想飲水。「一心入於語義中」,說法是說的語言,語言裡面含的有義理,你要一心入於語言的義理之中,要往身口聽。「踴躍聞法心悲喜」,等你一聽瞭解了義理,踴躍歡喜,聽法聽出來法喜。「如是之人應為說。」要是這麼樣的人,就可以跟他說法了。這樣是什麼人呢?「以諦聽善思」,就是善思諦聽的人。「能成聞思修三加行慧也。」他一心聽法,得聞慧;聞了他善思,得思慧;依著他聞思的慧再來修,得修慧,所以應該給他說法。   再解釋世尊的十個德號。 世尊十號   一、如來:乘如實道來成正覺也。   二、應供:應受人天供養也。   三、正遍知:正遍知一切法也。   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三明之行具足也。   五、善逝:亦譯好去,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入涅槃也。   六、世間解:知世間眾生界,一切煩惱及清淨也。   七、無上士:眾生中,佛為無上也。   八、調御丈夫:佛某時以柔軟語,某時以苦切語,調御眾生,使入善道也。   九、天人師:佛為人天之導師也。   十、佛:華言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   十一、世尊:具上十號之德,為世出世之所尊重也。   每一尊佛,都有十個德號,這還是在人間。要是在天上,每一尊佛,就有一百個德號。這都是順著眾生的根性,在人間有十個德號。到了我們中國,每一個佛,說十個德號,也是不耐煩。中國人愛簡略,所以不是單翻一個佛,就是單翻一個如來,或者單翻一個世尊。實際在印度聞法,每一尊佛都是這十個德號。   第一、如來,乘如實道來成正覺也。如來,按字義講,就是好像來了,實際如字,是指著真如實相之道說的。來這個佛,他是應化身,應化身從哪裡來的?是報身佛變化的。報身佛,他證到真如實相之道。應化身佛,乘著真如實相之道來成的正覺,所以叫如來。   第二、應供,應受人天供養也。   第三、正遍知,正遍知一切法也。知得正確,不偏不邪,他無法不知,叫做遍,叫正遍知。   第四、明行足,就是三明之行具足了。三明,哪三明呢?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這就是六通裡面的三通。在羅漢,還叫通;在佛,叫明。宿命,知過去;天眼,觀未來;漏盡,知現在。過去、未來、現在,無法不知,這叫做明。為什麼無法不知叫明呢?因為就指著過去、現在、未來,無法不知,所以取這三個叫三明,明行足,三明之行具足。   第五、善逝,也翻譯成好去,「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入涅槃也。」這指著無餘涅槃取的德號。他怎麼樣叫做善逝呢?就是依他的德取的號,以一切智為他的大車,乘著八正道入到涅槃而去,這就是對著如來德號取的。來,是如來,乘如實道而來。去,依一切智而去,就叫善逝。   第六、世間解,知世間眾生界,一切煩惱及清淨也。眾生怎樣去流轉生死呢?有煩惱。等到修行斷煩惱斷了多少?比方證初果、證二果、證三果、證四果,一直把三界以內的煩惱斷完,這叫清淨。三界以外還有塵沙惑、無明惑,要再修行用功,一直到成佛才清淨,這佛通通知道。這個地方世間解,就指著直到三界以內的煩惱斷盡,得到清淨、不清淨,只有佛知道。   第七、無上士,眾生中,佛為無上也。這指對著九法界的眾生,佛為無上士。   第八、調御丈夫,佛某時以柔軟語,某時以苦切語,調御眾生,使入善道也。佛有時候說的話很好聽,叫柔軟語。有時候說的話很不好聽,叫苦切語。那就是應該用柔軟語調伏的,用柔軟語;應該用苦切語調伏的,用苦切語,叫做調御丈夫。   第九、天人師,佛為人天之導師也。不但為人間的導師,也為天上的導師。   第十、佛,華言叫做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這前面都講過了三覺的意思。   第十一、世尊,具備以上十個德號之德,為世出世間之所尊重也。把上面十個號的德性都具足了,這就叫世尊,世尊者,為世出世間之所尊。   再講「出家四料簡」: 出家四料簡   一、身心具出家:發菩提心,持具足戒者。   二、身出心不出:身雖出家,而無道心者。   三、心出身不出:現居士身,持出家戒者。   四、身心具不出:身居俗家,而又無出家之心願者。   第一、身心具出家:發菩提心,持具足戒者。發了菩提心出家,要持具足戒,持得很清淨,這就是身出家,心也出家。   第二、身出心不出:身雖出家,而無道心者。身體出了家,心裡面沒有辦道的心,這叫心沒有出家。   第三、心出身不出:現居士身,持出家戒者。像維摩居士一樣,他沒有出家,持的出家戒,身體雖然沒有出,心出了家。   第四、身心具不出:身居俗家,而又無出家之心願者。這就是在家的居士,無發出家之心的人,身沒有出家,心也沒有出家。   再解釋「三種出家」: 三種出家   一、出世俗家。   二、出三界家。   三、出二死家。   第一、出世俗家,這就是身心具出家,身心具出世俗的家。   第二、出三界家,你出了家,要了生死,出三界,證到阿羅漢,那是真出家,出了三界的家。   第三、出二死家,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都是個家。你要成佛,成了佛,出這二種生死的家。   再講「十善」: 十善   一、身:不殺、不盜、不邪婬。   二、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三、意:不貪、不瞋、不癡。   合起來就叫十善業。   第一、身:不殺、不盜、不邪婬,這就是身三種善業。   第二、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這就是口上的四種善業。   第三、意:不貪、不瞋、不癡,這是意三種善業。   合起來就叫十種善業。再看著經文: 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其佛壽命六萬劫」,這個佛就是一切智成就如來,他的壽命很長,有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要成佛先出家,沒有出家之前,他做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小國王,記著,就是我們世界上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就叫小國王。另外有一個國家的國王跟他作道友。「同行十善」,拿十種善法,教化他的國民。「饒益眾生」,饒益,就是多多的利益。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鄰國國王的人民壞透了,多造些眾惡。「二王議計」,這兩個人是朋友,雖然你那個國的人民太壞了,這眾生可憐憫啊!應當「廣設方便」,而救度這些惡人啊!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於是一個國王發願:我要先成佛,成了佛,我來廣度這些惡人,「令使無餘」,就是度脫他們成佛道。   「一王發願」,另一個國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我要先度他們,要叫他們離苦得樂,一直得到菩提道,要不然,我不願意先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佛告訴定自在王菩薩:第一個國王,發願要成佛以後,再來度化眾生的,就是現在的一切智成就如來。第二個國王發願,要先度盡一切眾生。如有一眾生未度脫,他不願成佛,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回向! *    *    *    *    *   請打開經本,同時把參考資料打開。 有佛出世   因果經云:「菩薩功行滿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補處,生兜率天,期運將至,當下作佛,即觀五事:一、觀生,熟與未熟?二、觀時至與未至?三、觀何國處中?四、觀何族貴盛?五、觀過去因緣,誰為父母?觀已下生。」即人間有佛出世矣!   地藏經上講「有佛出世」,「因果經云:菩薩功行滿足」,每一尊佛都是這個規矩,釋迦佛是這個樣子,彌勒菩薩也是這個樣子,過去諸佛也是這個樣子。菩薩修功德行門,修圓滿具足了。「位登十地」,菩薩位子有三賢位、十地位。菩薩位都修圓滿,登到十地了。記住這個解釋,有的地方,十地位以後,開出了一個等覺位。有的經上不開,這個地方就是不開,把等覺位合到十地菩薩裡,開合不同。那麼登到十地位,就是因行修圓滿了,因果的因,功行修圓滿。那麼菩薩要成佛的時候,就是「在一生補處」的菩薩。一生,就是這一生。補,是補佛處。在哪裡等呢?「生兜率天」,欲界第四天,叫兜率天。兜率天分內院、外院。外院,是天人住的地方;內院,是補處菩薩住的地方,都在兜率天內院。   「期運將至,當下作佛,即觀五事:」期運,就是成佛的因緣到了,成佛的什麼因緣到呢?就是眾生善根成熟了,應該見佛得度的期運。應該下生成佛,要觀察五種事:   「一、觀生,熟與未熟?」這是第一種,先觀察眾生的根機,成熟或不成熟?觀生,熟字不要念在一起。生,是眾生。熟與未熟,是一句。先觀察眾生的善根成熟沒成熟?要是成熟了,就下生。   「二、觀時至與未至?」第二種,觀察時節因緣,到了不到?   「三、觀何國處中?」第三種,佛是表示中道,觀察哪一個國家在世界的中心?   「四、觀何族貴盛?」第四種,釋迦如來要示現尊貴身,觀察在這個國家,是哪個種族最貴最盛?他就投生那個種族裡。   「五、觀過去因緣,誰為父母?」第五種,觀察過去的因緣,誰跟佛結過父母之緣,就投生在他家。   「觀已下生,即人間有佛出世矣!」佛一下生,就是人世間的一個佛出世了,每一尊佛都是這個規矩。   再看「羅漢」這個名詞: 羅漢   有三義:一、殺賊。二、應供。三、無生。   梵語阿羅漢,應該有一個阿彌陀佛的阿,簡略翻譯為羅漢。我們中國的義理,有三種:   一、殺賊,殺賊是個比喻,就是斷盡了煩惱。煩惱是害眾生的,像賊一樣,把這個賊殺死了,殺煩惱賊。   二、應供,昨天講佛有十種德號,有一個應供,佛的應供。羅漢呢?證到四果阿羅漢,也應受人天供養,也有應供之義。   三、無生,把三界以內的煩惱斷盡了,了生脫死,無生也無死了,叫無生。   再看「福度眾生」這個名詞: 福度眾生   比丘,乃眾生之福田,若能供養比丘,即能生褔。羅漢,乃聲聞之最高果位,若能以一飯供養之,即獲福無量。故乃以比丘身,乞食人間,俾眾生種福也。   羅漢,在世界上福度眾生。「比丘,乃眾生之福田,若能供養比丘,即能生福。」出家的比丘,包括比丘尼。比丘、比丘尼,都是眾生的福田,所以叫福田僧。你要是種稻子,種在稻田裡,一定生稻;你要是種麥子,種在麥田裡,就生麥子;你要種福,種到福田裡,一定得福。那麼福田在哪裡?福田就在出家人身上。   釋迦世尊給出家弟子造的衣,叫田相衣。像我搭這個衣,有長短塊,就是種稻田的相,叫田相衣,告訴眾生,這是福田僧,你們供養出家弟子可以培福,這是講比丘。   「羅漢,乃聲聞之最高果位」,小乘有二種:一是聲聞,二是緣覺。聲聞有四個果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果才叫阿羅漢,那是聲聞乘的最高果位。   「若能以一飯供養之,即獲福無量。」你只要供養羅漢一碗飯,或者一頓飯,就能得無量的福。「故乃以比丘身,乞食人間,俾眾生種福也。」所以他證得阿羅漢果,是無生果位了,生命自由自在,可以常住在世間給人培福。現相,還是現凡夫的比丘僧。你供養比丘,只要誠心,就會遇到阿羅漢,你供養他一碗飯,或者一頓飯,就可以得無量福。   再看「造像功德」這個名詞: 造像功德   優填王問佛言:「若佛滅後,其有眾生,作佛形像,當得何福?」佛告王曰:「若當有人,作佛形像,功德無量,不可稱計,世世所生,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受福快樂。乃至作大梵王,端正無比,後皆得生無量壽佛國。作大菩薩,最尊第一,當得成佛,入泥洹道。」   「優填王問佛言:」記著這個公案故事,我們釋迦佛的像,最初就是優填王造的。優填王,翻到中國話叫做出愛,他已經超出了愛情,超出了貪愛,示現國王身,也是個大菩薩。這個時候,就是釋迦牟尼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的時候,在天上很短的時間,他把地藏經說完了,在人間可是過了幾十天。優填王想念佛,想念得不得了,於是就用旃壇香,造了一尊佛的像,叫旃壇佛像。等到釋迦佛說完了地藏經,由天宮下來,優填王率領大眾都去歡迎。雕刻的旃壇像,自己會走路,也來歡迎釋迦佛。釋迦佛就給旃壇像佛,摩頂授記,說我涅槃以後,你去住持佛教,功德無量!   這樣給旃壇像一授記,「優填王問佛言:」優填王就問釋迦佛說:「若佛滅後,其有眾生,作佛形像,當得何福?」佛涅槃以後,住持佛法,要造佛像來住持。假若世尊涅槃以後,要是有其他的眾生,也造佛的像,應該得什麼福報呢?   「佛告王曰:」佛告訴優填王說:「若當有人,作佛形像,功德無量,不可稱計,世世所生,不墮惡道。」若,是設若。當,是當來。設若當來有人造佛的形像,那他的功德無量,不可稱量算計,得什麼樣的福報呢?造像的功德,世世生生,不墮落三惡道。「天上人中,受福快樂。」天上人間,享受人天福報。「乃至作大梵王,端正無比」,甚至在天上當大梵王,而且相貌端正。「後皆得生無量壽佛國」,不是單享人天福報,他在享受人天福報的時候,就在修行用功,修念佛法門,將來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翻成無量光,也翻成無量壽。無量壽佛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國家,就不退轉了。「作大菩薩」,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菩薩很多。「最尊第一」,他是一生補處菩薩中,最為尊貴第一的大菩薩。「當得成佛,入泥洹道。」泥洹,是涅槃另外一種翻譯,也翻成涅槃。因為生到西方,人民的壽命無量,他一生就可以辦道,一生就可以成佛。成了佛,也現八相成道,入於無餘涅槃。   再看「四種夢」這個名詞: 四種夢   一、四大不和夢:或夢山崩,或夢自身飛空,或夢虎狼及劫賊追逐。此因四大不調,心神散逸。   二、先見夢:隨晝間所見而夢。   三、天人夢:若人修善,則天人為感現善夢,以使增長善根。惡人作惡,則天人為現惡夢,使怖惡生善。   四、想夢:常思想者,多現夢中。想善事,則現善夢;想惡事,則現惡夢。   我們一個凡夫,差不多天天晚上睡覺都會作夢,不出這四個種類。   第一種、四大不和的夢:我們一個人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假合起來,四大不調和了,就作些夢。「或夢山崩,或夢自身飛空」,作夢,夢見一下子一座大山崩倒了。或者夢見自己會飛,在空中飛來飛去。「或夢虎狼及劫賊追逐」,或者夢見一隻老虎、野狼要吃你,把你嚇得要命!或者夢見土匪要來打劫,一直在追逐你。「此因四大不調,心神散逸。」這都是四大不調,或心神散逸了,才會作惡夢。   第二種、先見的夢:「隨晝間所見而夢。」你白天看見什麼,夜晚作夢,夢見什麼,這是先見的夢。   第三種、天人的夢:「若人修善,則天人為感現善夢,以使增長善根。」你這個人,修了善事,天人給你託夢,再作善夢,好增長你的善根。「惡人作惡,則天人為現惡夢,使怖惡生善。」你要是惡人作惡,天人也來感化你,給你示現惡夢,使你害怕,造惡遭惡報,要改惡遷善。   第四種,想夢:「常思想者,多現夢中。想善事,則現善夢;想惡事,則現惡夢。」這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夢。   再看著經文: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在前面定自在王菩薩問:地藏菩薩過去發什麼大願呢?佛就給他說,過去做過小國王,昨天講過,這再接著講,「復」,是更復,再講一個過去的公案。   「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在過去無量無央數的大劫。「有佛出世」,有一個佛出世,就是剛才講的,佛下生世間,要等因緣成熟,就出世人間,「名清淨蓮華目如來」,這個佛的眼睛像蓮花一樣,非常的清淨,所以叫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這個佛的壽命很長,有四十個大劫。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   清淨蓮華目如來涅槃過了四十大劫之後,正法時間過了,在「像法之中,有一羅漢」,有一位阿羅漢,這是小乘最高的果位,上面說過,具足三種義理:殺賊、應供、無生。他證得無生,才能以長遠住世,福度眾生。這個阿羅漢要是不願意住世,他自己就入了偏空涅槃。他願意住世,自己可以隨他的願,「福度眾生」,現比丘相,每天出去托缽化飯吃。所以供養出家人就是培福,你有恭敬虔誠之心,遇著阿羅漢,就培福無量。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因次教化」,這位阿羅漢因著次第,挨門挨戶去托缽化飯吃。一方面是給眾生化飯吃,一方面因次第就教化眾生。「遇一女人,字曰光目」,遇見一位善女人,名字叫光目。這個女子因為兩隻眼睛有光,叫做光目。這也是地藏菩薩的前生,跟前面婆羅門女一樣,都是為度她的母親,而發的菩提大願。「設食供養」,這個光目女設第一等飲食,來供養這位阿羅漢。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這位阿羅漢問:「妳今天供養我出家人吃飯,有什麼願心呢?我可以滿你的願啊!」因為他本身是阿羅漢,可以給眾生滿願,所以他敢問這個話。要是普通的凡夫出家人,因為我沒有本事滿你的願,你供養我,你自己發願求福,自己會得到滿願。阿羅漢,不是當下就能滿你的願,他是要行教化,所以問她:「你有何等的心願?」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資福,資是資助,幫助的意思。今天是我母親別世的日子,我供養出家師父,求福來幫助救拔我的母親。「未知我母生處何趣?」不知道我母親死了以後生在哪一道?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阿羅漢遇見光目女是個孝女,就很憐憫她,要滿她的心願,為她入定觀察。阿羅漢有六種神通,他有天眼通,可以觀察六道,看看她母親生在哪一道?阿羅漢也有漏盡通,他的煩惱斷盡了,也可以看見她母親墮在哪一道?佛是證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但阿羅漢只知其大概,不知其詳細,所以他為憐愍光目女,要觀察詳細,得入了定來觀察。   「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惡趣,就指著地獄道。一觀察,觀察詳細了,看見光目女的母親墮在地獄道,受極大苦惱。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問光目言:」這個經文省略了,應該是阿羅漢出定,他由入定而出定,出了定再來問光目女子:「汝母在生,作何行業?」見了果要問因啊!地藏經談的全是因果二個字!妳母親在生做的什麼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我觀察她墮在大地獄裡,受很大的苦惱。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之屬,所食魚,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光目答言:」這個經文省略了,應該是「光目含悲答言」。光目女一聽見她母親墮在惡趣,受極大苦,就哭起來,因為要跟阿羅漢答話,不能放聲哭,所以就含悲跟阿羅漢說。   「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鼈之屬」,我母親在生的時候,歡喜吃眾生肉,還歡喜吃魚鼈水類的眾生。她還有一個奇怪的嗜好,「所食魚鼈,多食其子」,歡喜吃魚鼈之類的小眾生。「或炒或煮,恣情食噉」,恣,就是放逸、任意吃。或者炒著吃,或者煮著吃,放開她的妄情來吃,叫恣情食噉。   「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她吃的盡是小眾生,吃一頓,就吃了不曉得多少生命?何況她吃了幾十年呢?計算她吃的眾生生命,千萬,恐怕還要加一倍。   經典流通到現在,都是勸我們現代的人吃素。在座的諸位,你們要是比丘成了常住,出家弟子都知道啦!在家弟子,已經吃了長素那是最好!還沒有的,或者是自己的嗜好太重,一時不能吃素。或者家庭環境不許可你吃素。那麼你要記住,第一、先戒殺,不要在家庭裡面殺生。第二、不要吃小的眾生,要吃,吃大的眾生。佛叫我們不要吃眾生肉,是因為你吃了牠,要還牠的命債,一命償一命。你吃大的眾生肉,比如你歡喜吃豬肉,一隻豬一百多斤,你到菜巿場買一塊回來吃。一百多斤的豬肉,可能好幾百人才能吃得完這一頭豬。就算還命債,就還牠一小塊。要是你吃小眾生,那你一頓不曉得吃多少?像這一位老太太,光目女母親,要吃魚子。那麼你炒一盤魚子,煮一碗魚子,不曉得好幾萬的生命。要把這個帳算清楚,要是一時不能吃素,吃大的眾生,不要吃小的眾生。   「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稱呼對方比丘,或者是已經知道他是阿羅漢,都應當尊敬,稱他為尊者。哀,不做悲哀講,作憐憫講。你大慈悲,憐憫我,如何哀救我的母親呢?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阿羅漢就給她作一個方便法門,救度她的母親。阿羅漢勸導光目女說:「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志,是志願,你立一個志願,要誠懇。志,也作至極的至字解。妳要至誠的心,先要念佛。我們現在念佛,都念阿彌陀佛,念釋迦佛。在那個時候,清淨蓮華目如來的相好還在,念,就是念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名號。   還要「兼塑畫形像」,塑畫,要給它造像,剛才講的參考資料,是優填王最初造佛像,後來的人造像功德無量,那是造釋迦佛的像。這個地方,是叫她造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像,或者塑,或者畫。塑,是用土做的;畫,是用彩畫的。「存亡獲報。」不但亡母,妳別世的母親,能得到好的果報;現在存在陽世的人,也獲得好的果報。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光目聞已」,聽阿羅漢這樣開導她,「即捨所愛」,當下把她所愛的財物捨掉。所愛,女子所愛的,或者她自己所戴的金、銀、珍珠、寶物、首飾。或者她穿的美麗的衣服,平常最難捨掉。這個時候要難捨能捨,把所愛的物品,都給捨掉。   「尋畫佛像,而供養之」,當下就畫了一尊清淨蓮華目如來的佛像,畫好了像就供養起來,燒香、獻花,種種供養。「復恭敬心」,恭敬,燒香、獻花供養的時候,加倍恭敬的心。「悲泣瞻禮」,想到要求感應,所以供養佛,一邊恭敬,一邊悲泣瞻禮,悲泣,就是痛苦流涕,想著請佛搭救他的母親。   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學佛要行解並重,而且行要重於解。你最初學佛要瞭解,不瞭解因果報應,不瞭解佛理,你在那兒行,就是盲修瞎練。先解後行,但是要行解並重,不能光求解,而不行。在行解並重之中,比較起來,行還重於解。因為解,是解其理;要想得感應,全在行上。這光目女子,她怎麼當下得了感應呢?就是她聽了就行。我們怎麼不得感應呢?我們聽懂了沒有做,就是沒有行,所以不得感應。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這麼拜佛,痛苦流涕地拜,拜了去睡覺。睡到後半夜,忽然間在夢中見到佛身。這就是四種夢中裡邊的想夢,你想善事,作個善夢;想惡事,作個惡夢;那麼你想佛呢?就作佛的夢。我們凡夫,男女動了愛情的心,男的想女的,夜裡就夢見女人;女的想男的,夜裡就作個男子夢。要把好色的心來好佛,一心一意地在那想佛,你夜裡作夢,就夢見佛現前了。   「金色晃耀,如須彌山」,夢見佛身又高又大,如須彌山,而且是金色,「放大光明。」 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   夢見佛身,佛還跟她說話,「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妳不是求感應,想知道妳母親生在哪裡嗎?現在因為妳畫佛像、供養佛的功德,妳母親已經由苦救拔,由地獄不久的時間,應當在妳們家裡受生。「纔覺飢寒,即當言說。」就是出世剛剛覺到飢、覺到冷,這樣子就會說話。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光目女家裡有一個婢女,婢女就是古早的時候有男奴女婢,是拿錢買來使用的人,男的稱奴,女的稱婢,就是下賤人啦!這個婢女就生了一個小孩子。   「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沒有過三天,就是纔覺飢寒,就會說話,一方面悲泣哭,兩隻小手合起掌來,告訴光目女說:「生死業緣,果報自受」,生前死後,生前所造的因緣,死後所受的果報,都是自作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我是妳的母親,我死了以後,久處在暗冥,暗冥,就是黑暗的地獄。前面說,光目女供養那個阿羅漢時,光目女的母親已經亡故,可能死了最少一年,不是新死的。   「自別汝來」,我自從跟妳分別以來,「累墮大地獄。」什麼叫做累墮地獄呢?就是從這個大地獄走出來,又墮那個大地獄裡;從那個大地獄出來,又墮這個大地獄裡。   「蒙汝福力,方得受生」,承蒙妳的福力,你畫佛像、供養佛的福報之力,我才得受生為人。「為下賤人」,可是受生為人,為一個下賤人,生為婢女之子。「又復短命,壽年十三」,又現在知道,我的命很短,只有十三歲就要死。死了以後,「更落惡道」,還要墮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妳有什麼計畫,可以令我脫免再落惡道呢?   這一段經文,你要知道,叫做:「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的菩薩,他一點惡事都不敢做。你造一點惡事,這個惡因,將來一定得惡果,所以他不敢做,他畏懼因。眾生不怕因,眾生怕果,叫眾生畏果。光目女母親在生吃魚子的時候,或炒或煮,恣情食噉,什麼都敢吃,她吃得高興啊!她不曉得眾生的痛苦嘛!等到這個時候墮到地獄,遭到果報了,她害怕,才知道厲害。   我們在座的,你要是還沒有吃長素,還吃眾生肉的。剛才說,一時戒不了,脫不掉,不要恣情食噉,不要放開吃。那是眾生損失了生命,來供養你一餐啊!你怎麼好開心呢?所以你要是看見別人在那兒吃眾生肉,吃得很高興,應該方便權巧,能以勸導他們。不然,他墮到地獄裡,悔之晚矣!你哪裡有這麼個好女兒,替你供養出家人,為你畫佛像,供養佛像,來超度你呢?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光目女聽這個小孩子說話,知道是她的母親,沒有懷疑。「哽咽悲啼」,哽咽,就是她一方面哭,一方面要說話,說不出來。「而白婢子:」一方面哭泣,一方面哽咽,跟婢女之子說話:「既是我母,合知本罪」,妳既然說是我母親。合,是應當。應當知道妳本來做的什麼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光目女已經知道,再問問詳細,叫她自己再說一遍,作何行業,使你墮落地獄的惡道呢?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我在生造的惡業,最重是殺害,以及毀謗、罵人的惡業。毀謗人、罵人,就是惡口。以殺害、以惡口,這兩種業受報無窮,墮到地獄裡受惡報,是這樣子的。   「若非蒙福,救拔吾難」,假若不是妳給我修福,救拔我的苦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因為我造這兩種業,造得很多。未合,就是不應當,現在不應當得解脫。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那麼妳墮到地獄,地獄裡的罪報,所受的事相,究竟是怎麼樣呢?「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地獄受的苦,我說都不忍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卒,就是把它說完。說一百年、一千年,也說不完、說不了。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光目女聽見母親墮到地獄,這麼樣苦,那地獄裡眾生很多呢!所以就發大願,要度眾生。啼淚,就是大哭,那淚水流下來,像下雨一樣。號泣,就是大聲哭,大落淚。   「而白空界:」對著虛空說:「願我之母,永脫地獄」,我的母親,將來還要墮惡道,願我的母親永遠脫離地獄之苦。「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三歲她短命要死,死了以後,更無重罪,把她的罪給懺悔掉,不要再經歷惡道。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我現在請十方諸佛給我證明,要慈悲我,哀憐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十方諸佛知道作證明,我為我的母親,發廣大的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假若我的母親,永遠離三塗,就是三惡道。「及斯下賤」,連下賤婢子之身,也不要再受苦了。「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乃至於再轉生,也不要再轉女人身,永劫不受女人身。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却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現在的佛像,還是清淨蓮華目如來,所以在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發願,請十方諸佛證明。「却後百千萬億劫中」,這是光目女發的長遠心。   「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在這虛空之內,應有的世界,世界上所有地獄,以及三惡道,就是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這些罪苦眾生,都誓願救拔,這是光目女發廣大心。   「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我把這些三惡道的罪報等人通通把它度成佛了,我然後才成佛,這就是光目女發第一心。   這跟前面婆羅門女因孝順母親,而發廣大誓願,度一切眾生,一樣一樣的。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把這個大願一發,就感動了佛在空中給她說話。前面是虔誠的供養佛像,是作夢告訴她的;這個時候就在醒著的時候,佛就給她說話了。   「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說:妳是大慈大悲,憐憫一切眾生,妳善能以為妳母親而發這個大願,為孝順母親,而要度一切眾生。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我現在就佛眼觀察,妳母親十三歲要死了。死了以後,「捨此報已」,捨了這個下賤之報。「生為梵志」,梵志,就是婆羅門。生到最高的種族家裡,這就是轉下賤之報,而成為最高的尊貴之報。梵語婆羅門,也翻譯成淨行,也翻成梵志。「壽年百歲」,這就是捨短命之報,而得了長命之報。「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那麼在當婆羅門,壽年百歲,她修行用功,要生到無憂國土,無憂國土就是生在西方極樂世界。「壽命不可計劫。」因為生到西方去的人民,跟阿彌陀佛一樣,壽命都是無量。「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以後妳的母親就成佛,成了佛廣度人天眾生,度無量數的眾生。   光目女的母親,在生好吃眾生肉,好殺害眾生的生命,好毀謗、罵人,結果墮地獄。那麼她還是光目女的母親,要是吃素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了佛以後,廣度人天,其數無量。那麼同樣都是一個眾生,為什麼我們要吃眾生肉,要殺害眾生的生命,而墮到地獄裡受苦。為什麼你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成了佛,度無量眾生呢?講到這裡,把經文結束一下。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佛告定自在王:」就是告訴定自在王菩薩。「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無盡意菩薩,大家都很熟啊!就是普門品上的當機者。過去世,就是福度光目女的那個羅漢,現在的無盡意菩薩。「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的母親,將來要成佛,現在已經當了菩薩,就是我們法會的解脫菩薩。「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薩是也。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   這就說地藏菩薩過去生中發願,「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發願,累世累劫都發,發恆河沙數那麼多的大願,「廣度眾生」,廣度一切眾生。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佛大慈大悲啊!他不捨棄一個眾生,好行諸惡,叫他墮地獄嘛,那是凡夫的嫉妒心、報復心。佛是慈悲心,就勸將來未來世中,假若你是個男子,妳是個女人,好行眾惡,乃至不信因果,大邪見人,因果報應,他不相信。   「邪婬妄語者」,好邪婬,好妄語。「兩舌惡口者」,好說兩舌的口業,好造惡口的口業。「毀謗大乘者」,毀謗大乘經。「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眾生不畏因,你造了惡因,一定要遭惡果啊!   「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假若做惡的眾生,遇見善知識,勸他一彈指間,指頭彈下去,剎那之間,歸依了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就那剎那之際,發心歸依一下子,就能得到解脫三惡道的感應。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善知識不是單勸眾生叫他一彈指之間,歸依地藏菩薩。你假若能發志誠心,歸依、恭敬、瞻禮、讚歎。下面是供養品,或者「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奉事地藏王菩薩。   「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不墮三惡道,你能以志心恭敬供養禮拜地藏王菩薩,你能以百千萬億劫,常在諸天,享天福,受天樂。   「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你天福享盡了,下生到人間轉人,還是最尊最貴的帝王之身。「能憶宿命因果本末。」他帶有宿命通,知道前生前世是怎麼回事,因果本末,他都記得很清爽。那麼他能記得因果本末,自然不會做惡,他在當帝王的時候,不會苛待百姓。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定自在王!」佛講到這裡,再叫一聲當機者。「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是地藏菩薩才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德、大神通的力量,廣利一切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你們應當記著地藏經,廣宣揚流布地藏經啊!   這個地方要記著,前邊那個做惡的人能遇見善知識,給他種一點善根,叫他歸依地藏菩薩,那就是廣宣揚流布地藏經的善知識。那個惡人他前世有善根,才能遇見善知識。這是勸我們都去當善知識,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也去講地藏經,當眾生的善知識。諸大菩薩都是流通地藏經,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也去流通地藏經,也去當眾生的善知識。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世尊!希望你不要憂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我們千萬億個都是大菩薩,都能以承佛的威神之力,來廣演地藏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在南洲利益一切眾生。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把參考資料打開,看「四方天王」這一段: 四方天王   居於欲界第一層天,護持三寶,保衛國土,最有力者也。東方持國天王,護持國土故。南方增長天王,增長善根故。西方廣目天王,常以天眼觀察善惡故。北方多聞天王,多聞佛法故。   解釋「四方天王」,「居於欲界第一層天,護持三寶,保衛國土,最有力者也。」四方天王,就是欲界第一層天,居於須彌山的半中間的四個山峰,就是四方天王住的地方。須彌山的山頂上,就是忉利天,現在開地藏法會的所在。四方天王,是擁護三寶的護法神,而且還保衛國家,力量非常的偉大。   「東方持國天王,護持國土故。」東方的天王,名字叫做持國天王。持,就是護持,護持國土的緣故,叫做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增長善根故。」南方,叫做增長天王,增長善根,誰要是恭敬供養了南方的天王,就能增長善根。「西方廣目天王,常以天眼觀察善惡故。」他能以觀察人間的善惡,廣目,就是他的眼睛很廣大。這就是他明察善惡,察得很清爽的意思。「北方多聞天王,多聞佛法故。」北方的天王,他聞的佛法最多,叫多聞天王。這四大天王,都是佛教的護法神,以北方天王為首領。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   前面定自在王菩薩出來請問,請問了以後退到他的本位上了。「爾時」,就是定自在王退回他本位這個時候。「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因為在忉利天法會裡,各方面都有座位,四方天王在那聽佛說法,也有他的座位。但是要請法一定要從他的本座上站起來,走到中間對著世尊,「合掌恭敬而白佛言:」這是個禮節。 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四方天王心裡有所疑惑,前面傾聽佛一再地講,地藏菩薩累劫以來發宏誓大願,要把那罪過眾生度盡。最近又聽定自在王菩薩出來請問,世尊又說:他過去做過小國王,也是發願度盡眾生。又做過光目女,為她母親發願要度盡眾生。四方天王聽到這裡,心裡有個疑惑,就是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就發大願,通通是要把眾生度盡。   「云何至今猶度未絕」,絕,就是斷絕,度盡。眾生怎麼度到現在,還沒有度完呢?為什麼還度不盡呢?「更發廣大誓言?」現在更要勞累地藏菩薩,還要發廣大的誓言呢?還要去度這些眾生,眾生怎麼這麼多啊!度不完?度不了?我們有這個疑惑,「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地藏經,我一再地說,翻譯得好,翻譯得淺顯,在印度的梵文,就是一篇最好的文學之經。你看這個句子有多麼長,做文章考究氣勢,它這一大段考究句子也很整齊,所以你要是說地藏經的文字太淺,那就是你究竟連文法都沒有看懂。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就是讚歎他們,你們問得很好!你們問得很好!怎麼連說兩個問得很好呢?就是你們這樣一問,我給你們一解答,現在的天人眾生都可以得到利益,他不起疑惑了;未來世的眾生也得到利益,因為他們也不起疑惑了。所以你既能利益現在的眾生,又能利益未來的眾生,你是好上加好,叫善哉!善哉!   還有一個文法對照,前面定自在王菩薩出來問,佛叫他:「諦聽!諦聽!善思念之!」難道說定自在王問得不好,只有四天王問得好,就沒有叫四天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一連的讚歎:「善哉!善哉!」這個道理你要知道。   定自在王菩薩摩訶薩,是大菩薩,那是已經入了門,不但入了門,而且是登堂入室的弟子,跟他不用講客氣。當師父的對於弟子,越是自己親近的侍者,對那些弟子越不客氣,講話,就要好好聽啊!四方天王要對他們客氣客氣,為什麼呢?因為四方天王是護法神,而且還是天王呢!像現在高等的長官來護持佛法,他來請問佛法,口氣上就得方便權巧,先讚歎讚歎他們,說:「你問得太好了!你問得太好了!」這都是佛的權巧方便。   「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要說「未來現在」,前面也有一個地方,應該是「現在未來」,為什麼把它顛倒過來,把「未來」放在前面,「現在」放在後面呢?   這就是現在有佛在世,與佛同時出世的現在天人眾等,得利益得的很快,最苦惱的就是未來的眾生,而且世尊憂慮的,也是未來的眾生,所以把未來二個字擱在現在上邊,放在現在的前面。就是世尊心心念念,念到我們這些眾生,這是表示佛的慈悲。   「廣利益故」,是得到廣大的利益,世尊念到我們未來的眾生,令我們未來的眾生得到廣大的利益,所以下面所說的這一段地藏經,我們要注意聽著,能以得到廣大的利益,才不辜負世尊的慈悲。   下面就是你問,我應該說,「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就是我們住的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娑婆世界。「閻浮提內」,就是我們住的娑婆世界南洲。「生死道中」,在六道輪迴,生了死,死了生,這個生死道中。「慈哀救拔」,慈悲哀憐救度超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地藏菩薩在生死道中,救度這些眾生,不是一個方法,有種種的方便方法,都是些什麼方法?我給你慢慢的講,你要好好聽。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唯然!」翻成白話,叫「是的!」四天王說:「是的啊!世尊!」這是答應的口氣。「願樂欲聞」,願,是願求。樂字念要,是好樂。欲,是希望。聞,是聽。四天王說:我願求好樂希望要聽。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迄至于,到了今天。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以來,發願要度罪苦眾生,一直度到今天。「度脫眾生,猶未畢願」,度脫眾生雖然度了很多,還沒有度盡,所以到現在他要度一切眾生的大願,還沒有完畢。   「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地藏菩薩的大慈悲,憐憫娑婆世界的罪苦眾生。雖然度到今天沒有度盡,地藏菩薩的大願沒有停,他還是要度下去。 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更「復觀」察到「未來無量劫中」,這個地方不講現在二個字了,所以釋迦如來注意到未來眾生,地藏菩薩還是注意未來眾生。又觀察到未來世無量劫中,這都是未來世的眾生啊!   「因蔓不斷」,注意這四個字,因,是業因,造的業叫因,得的報叫果。蔓,是蔓草,是個譬喻,譬喻業因。   蔓草,跟我們眾生的業因一樣,不容易把它斷盡。蔓草,是個什麼草呢?你到郊外,看地下生了一大片的草,地平平的,但是它節節生根,那個就叫蔓草。你要想把蔓草除盡很難,怎麼樣呢?你費了好大的力氣,連根都拔掉了,只要還有一個節沒有拔掉,過幾天又串成一片。蔓草生出來,差不多有一寸多長,就是一個節,這一個節它就成根。你拔它的時候,節節拔斷,不是你一拔,把整株蔓草都拔掉,不會。你拔的時候,它每一節、每一節,都在地下紮得有根,所以你想把這蔓草除盡,很難!我們眾生造的業,就像蔓草一樣。   我們意業,就是貪瞋癡,一動了妄想,它是一連串的。既不是你單純地動了一個妄想,底下第二個妄想沒有了,那麼妄想好斷啊!它只要動了一個妄想,底下跟著一連串。你要是不用功,講這些話幹什麼?要用功,你得觀照,要回觀返照,照它從哪兒起的念頭?比方說,你動了個貪心,這貪心起來,一連串貪心。由貪心,可能引起來瞋恨,這瞋恨心一起,又是一連串的瞋恨。由貪瞋,引起來個愚癡,又引起一連串的愚癡,就像蔓草節節生根,這個東西可厲害!   隨便舉一個例子,譬如你正走在馬路上,看見有一個人上菜巿場回來,買了一條魚。你也是好吃魚的,心想:「好幾天都沒有吃到魚了,我也去買一條。」這個很單純,動這個妄念就是吃條魚,他不曉得這個事多了,跑到巿場要買魚,就看見蝦也不錯,還想買點蝦。再想著:還請兩個朋友,買一條魚,買這一點蝦不夠,再買一點肉,或者再買隻雞。買了肉、買了魚、買了雞,不喝酒怎麼行?於是就要買酒。如是這個妄想,只要一打起來,造這個業叫業因,它像那蔓草一樣,一個引一個,一個引一個,引一大片。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啊!講到這個地方,你應當害怕!害怕這個業因厲害!你發動身口,要去買魚,要去買酒,這已經造了業。最初一動妄念的時候,貪瞋癡都是意業,這還屬於煩惱。一動這個念頭的時候,你就要覺照,耶!「為什麼打妄想?」自己要能管到自己,不要到菜巿場裡去買魚,就不會造一連串的業啦!你把妄想歇落下去,不就好了!所以說菩薩畏因,就是這樣用功的。但是眾生不怕,妄想怎麼樣打,他自己不會覺照,打了一個妄想,不是打了一連串的妄想?造了一連串的業?造了業,你不要受一連串的果報嗎?所以前面光目女的母親累墮大地獄。從這個地獄,墮到那個地獄;從那個地獄,又墮到這個地獄。為什麼墮那麼多的地獄?因為造的業有那麼多嘛!   未來世的眾生,他造的業因,像那蔓草一樣,不容易把它斷盡。「以是之故,又發重願。」你剛才問:地藏菩薩為什麼發了願,再發願呢?就是因為眾生度不盡的緣故嘛! 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如是菩薩」,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於南洲,「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眾生以差別為性,用一個法門教化眾生,不容易教化,遇見什麼樣的眾生,跟他說一個什麼方便法門,所以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這是總說。下面是別講,都用的什麼方便法門呢?講給我們這些未來世的眾生聽,聽了我們就學到。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   「四天王!」又叫一聲當機者,這就是叫我們注意聽到。「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這就是地藏菩薩的方便法門,遇見好殺生的眾生,要勸他:你不可以再殺生喔!殃,就是禍殃,就是冤仇,你要是殺生,你跟牠結來生的冤仇。來生結冤仇誰看到?現在就要得短命之報。這就是地藏菩薩教化殺生的人這麼樣說法,我們都得學到,我們自己要是歡喜殺生的,應該趕快戒止,不要再殺生。要是你自己沒有殺生,遇見眾生好殺生的,就這樣勸導他。   地藏經文很淺顯,不說玄奧的道理,很容易學,很容易講。現在社會上亂得厲害,你看報紙上社會新聞版,都是一些殺盜婬妄的事情,你應該發心教化這些眾生。講地藏經,不是從頭講到尾,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一個方法,你遇見個什麼眾生,跟他說個什麼法門,這就叫講地藏經,不是講全部經,才叫講地藏經。   前面因蔓一段,是講的造因,你殺生,造了殺生的業因,造了殺業這是因,得果報有三種:第一種花報,像開花。第二種果報,像結的果。第三種餘報,有多餘的業,還要再報。花報、果報、餘報,有這三種報。   按地藏經,下邊跟四方天王講的,這一樁一樁的方便佛法,講完了,結束起來呢?都是講的現在生受的報,這叫花報。果報呢?還在地獄。地獄裡出來呢?地獄裡出來還有餘報。   現在你殺生,現在就遭報,這叫花報。你來生來世結宿殃,還欠的命債。今生今世,你這個花報,就得短命。為什麼呢?因為眾生都是貪生怕死的,再小的眾生,一隻螞蟻,你一碰,牠就逃命,牠怕死。眾生都是愛生,你把唯一無二,最寶貴的生命給牠斷了,你惡業造成了,所以你現生怎麼樣呢?你的壽命短促了。你本來應該活長命的,活到八十、九十,你歡喜殺生,把你的壽命變了,變成個短命之報,老早死去。   短命死了,這還是個花報。果報呢?還在地獄。地獄裡受罪受滿了出來,到餓鬼道裡,受餓鬼的苦惱。餓鬼道罪受完了,轉到畜生道。轉到畜生道,還有宿殃呢?你殺了牠的命,你得還牠的命,比如你今生殺了隻豬,等你轉到畜生道裡,你變成豬;被殺的豬轉了個人,他要來殺你,就一命還一命,這還是屬於命債的果報。等到命債都還完了,你殺了多少的生命,一生一世、一生一世的還。命債還完了,出世為人,轉人了,短命多病,還有殺生多餘的果報,壽命無常,身體多病,那叫餘報。   我著有一本勸人念阿彌陀佛的書,叫做佛堂講話,裡邊講的有很詳細的花報、果報、餘報,每一條都有,你們可以看佛堂講話作參考。   「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有的人歡喜偷人家的錢財,偷人家的物品,認為這是不付本錢,就得了利益。假若偷了人家都發了財,那還需要做正當的營業嗎?全世界不都變成賊了,是不是?要曉得,你偷人家的,是不會發財,一定愈偷愈貧窮,愈偷愈痛苦。   或者有人說:我不斷看見報紙上,現在的賊可厲害!一偷能偷幾十萬、幾百萬的東西,他不是發財了嗎?我請問你:你怎麼知道他偷了幾十萬、幾百萬?是不是警察把他捉到了,查出他的贓物,登到報紙上,你才知道他發財,他這發財,發得長遠嗎?那不是在作大夢嗎?結果警察把他的錢財給抄了去,老早把他關起來了。錢財抄了去,不是變成貧窮?把他關起來,不是痛苦嗎?   「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說你要是喜好邪婬,要轉婬鳥,那個麻雀、鴿子,還有鴛鴦。鴛鴦,大家都看得多清爽,一雌一雄,兩隻離不開,都是好婬欲眾生轉生的。   有人說,看見古人作的一句詩,「只羨鴛鴦不羨仙」,羨,就是羨慕,我看見鴛鴦鳥,一雌一雄,常在一起,我希望我們男女,也像那鴛鴦一樣。要是叫我當神仙,我還不羨慕,我只羨鴛鴦不羨仙。你看見他作這一句詩,他是看見了鴛鴦鳥,動了心才作詩啊!你看見詩,還沒看見鴛鴦鳥,就動了心,犯的什麼毛病呢?愚癡病。他看見鴛鴦鳥,犯了愚癡;你看見他作這一句詩很好,也犯愚癡,大家都沒有智慧。   蓮池大師的七筆勾,你看看動男女之愛的這一條:「活鬼喬太守,緣盡還分手。」夫婦兩口子,一男一女,你守著我,我守著你。這兩個都是人,蓮池大師說:「這簡直等於活鬼嘛!」為什麼?早晚都在廝守,廝守到哪一天為止呢?到了緣盡的時候,還是要分手。夫婦兩口子,總有緣盡的時候,壽命再長,不過一百年,守到一百年,還是要分手,哪是有智慧之人作的詩?只羨鴛鴦不羨仙,那是愚癡鬼作的詩。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鬪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鬪諍報。」他歡喜惡口罵人,盡講人家的壞話,出口傷人,認為他嘴巴很厲害。結果呢?他家親眷屬盡吵架,盡打架,眷屬鬪諍。凡夫嘛!家庭有家庭的恩愛,結果他家庭變成戰場,不吵架就打架,都是他惡口造的果報。   「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說話惡口是罵人,這個是人家沒有做罪過事,他硬說人家做了罪過事,這叫毀謗人,毀謗人他遭無舌瘡口之報。他怎麼會說毀謗的話呢?因為他有舌頭,有舌頭為什麼不說好話?他為什麼不學講經?盡說些毀謗人的話幹什麼?結果得了啞巴的果報。啞巴有舌頭,等於沒有舌頭,所以說無舌。得了瘡口之報,嘴上長瘡的人,治還治不好,醫藥無效,中醫治不好,西醫也治不好,這都是毀謗人遭的果報。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醜,難看;陋,卑鄙。醜陋,長的相貌,非常的難看,非常的卑鄙。癃殘,癃,胸口上骨頭鼓起來,脊椎上骨頭鼓起來,那叫癃。殘,就是少隻手、少隻腳,四肢不全。   醜陋,還不是癃,還不是殘。等到了癃殘的時候,身體簡直是殘缺了。現在你就可以觀察,這一個人是個慈善家,歡喜慈悲,歡喜做善事。這個人的相貌並不見得美,但是大家都覺得他很好看。這個人長得慈善的面孔,他的相隨心轉啊!他心裡是慈善的心,面容就帶著慈善的面容。   這一個人歡喜瞋恚,瞋恨心很重,恚怒心很重,歡喜發脾氣,他長得並不難看,還很美,結果看起來很醜。他怎麼樣呢?他歡喜發脾氣,相貌變了,變成難看,那就是醜陋之報。再厲害的,得癃殘之報。   「若遇慳者,說所求違願報。」慳吝,是不肯行布施,一毛不拔,叫他出一點功德,捐一點錢做好事,比割他身上的肉還疼,那叫慳吝的人。慳吝的人,所求違願,他為什麼慳吝呢?因為有財要自己用。結果他沒有財用,所求都不順他的願,常生求不得苦。   「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要是飲食無度,就是濫飲濫食的人。渴者,需要飲。飢者,需要食。但是你飲得不渴就好了,吃得不餓就好了。他無度,濫飲濫食,不但渴了飲茶,連飲酒都算上,飲食無度,那麼將來他得飢渴咽病報。他因為有了錢,只是濫吃,不要緊;濫喝,不要緊。等到有那麼一天,他有錢的時候,也買不到吃的,買不到喝的,遭飢渴之報。或者有錢,他咽不下去,得咽病報。前面哽咽悲啼那個咽字音念葉,這個咽字音念煙,字在中國就是這個樣子,看在哪個地方怎麼用。這個是咽喉生了病,吃飯吃不下,喝水也喝不下。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畋獵,就是打獵。上樹林、山上,見到飛的鳥、走的獸,就隨便打,射死牠們,這叫畋獵。恣情,任意地去打,因為他以打獵為一種快樂,將來他得什麼果報呢?「驚狂喪命報」,他臨死的時候,叫他驚慌害怕,害怕得發狂而死。   再看參考資料,引證的有一段公案: 畋獵殺生之報   經言:「昔有富長者,生惟一子,娶方七日,為妻採花,墮樹而死!」長者問故,佛言:「昔有一兒,挾弓射雀,傍有三人助喜。此兒乃前世射雀之人,今父母與妻,昔之助喜三人也。」   解釋「畋獵殺生之報」,「經言:」佛經上說。「昔有富長者」,從前有一位大富長者。「生惟一子」,只有一個獨生子,沒有第二個兒子,就是保護,家裡有的是錢財,大富長者只有這個獨生子,長大了,給他娶個媳婦。「娶方七日」,剛剛結婚七天。「為妻採花,墮樹而死!」新婚夫婦愛情很好,看見樹上開著花,兒子就要為新娘子爬到樹上去採花,一下子從樹上跌下來,摔死了。你看看人摔死,是不是驚狂喪命而死?他從樹上跌下來,正要落地沒有落地,是不是驚狂呢?結果喪命死了。一家人,你看怎樣驚狂呢?   「長者問故」,這個時候佛在世,長者就去問佛,說我今生今世沒做什麼惡業,生這唯一的兒子,怎麼娶媳婦七天,兒子就從樹上跌下來死了,這是什麼因果呢?「佛言:」佛說:不是今生的因果,是前生的因果。「昔有一兒,挾弓射雀」,過去世,有一個年輕的童子,拿一個弓去射樹上的雀鳥。「傍有三人助喜」,旁邊有三個人幫忙好歡喜!「此兒乃前世射雀之人,今父母與妻,昔之隨喜三人也。」在前生前世,那一個年輕人拿個弓去射雀鳥,那是很好玩。因為受痛苦的是雀鳥啊!歡喜畋獵的人,以那個為快樂,旁邊有三個人幫助著歡喜。這一箭把雀鳥給射下來了,這三個人在旁邊鼓掌叫好:「你箭射得太好了,一下子把雀鳥射下來。」不曉得遭果報時候的痛苦!這就是畋獵的公案。   「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悖字作違講,違逆父母,孝順、孝順,以順為孝啊!他不順父母,叫做悖逆。父母說什麼話,他不聽。這個人不孝順父母,要遭天災,遭地災。遭天災,比方說天上打雷,打死了;或者刮颱風,遭了風災,把他吹走了,這是屬於天災。地災,遭地震,震死了,這就是遭天地災殺之報。   「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有的人歡喜到山上放火燒山、燒樹林。這一燒,不曉得殺死了多少眾生?會飛的,會跑的,還有地下無量無量的小眾生,這一把火把牠們殺死了!將來你發狂、發迷,現在說就是得精神病,這個樣子叫狂迷取死報。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前後父母,或者是前父、後母,或者是前母、後父。惡毒,是惡毒不是親生的兒女,比方這個男人娶了個太太,生的有小孩子,這個太太死了,又娶了一個母親,這叫繼母。她對於前太太生的兒女,惡毒他,這叫後母的惡毒。或者,這個女人生了小孩子,丈夫死了,又嫁了一個丈夫。這個女人把小孩子帶去,小孩子叫他父親叫後父。這叫前母、後父,那個父親認為小孩不是我生的,也惡毒他。   這叫前父、後母,前母、後父。對於不是自己親生的小孩子,就惡毒他,惡毒他你要遭果報,叫返生鞭撻現受報,返生鞭撻怎麼樣解呢?惡毒,就是拿鞭子打小孩子,這是舉一個例子,其他種種惡毒,都包括在裡面。你今生拿鞭子打這個小孩子,來生來世轉生,這個小孩子轉生你的前父、後母,前母、後父。你轉到他家裡當小孩子,照樣拿鞭子打你,那是返生鞭撻。再說你現生就受了果報,你惡毒小孩子,就有人惡毒你,現生就得了這個果,這叫現受。   「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他用網,捕捉生雛,捕捉那些小鳥、那些畜生。他得什麼果報呢?骨肉分離的果報。骨肉,就是最親的眷屬,父母、兒女、兄弟、姐妹,有骨肉之親。結果呢?不能團聚,活活的分離,感受這種骨肉分離的痛苦。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瘂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瘂報。」謗佛、法、僧,他結果得個果報,眼睛瞎,耳朵聾,嘴啞巴。為什麼會得這個果報呢?因為他眼睛造了業,毀謗三寶,他是看見佛、法、僧,才毀謗啊!他耳朵裡,也是聽到佛、法、僧三寶的名字,他才毀謗啊!尤其是他舌頭造業,不說好話,不讚歎三寶,盡說毀謗三寶的話,所以他得個啞吧,這是盲聾瘖瘂之報。   「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法,是三寶的法寶。教,也是法寶。把它分開來,法,就指著經典。教,就指著在講教的法師。那麼他起輕慢之心,得的果報很重,永處於惡道。惡道,包括三惡道。他怎樣對於法寶的經典,對於講經的教師,起輕慢之心?他根本就是愚癡,所以他墮落三惡道裡,而永遠愚癡。   「若遇破用常住者」,這前面也講過,常住,就是十方僧住的大寺院。那個寺裡所有的東西,衣服、飲食、醫藥、臥具等等,十方僧都有份。他破用,就是不合規律的用,浪費的用,那他就輪迴地獄時間很長,「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輪迴,輪迴六道,怎麼在地獄裡輪迴呢?就是這個地獄裡受了罪,再輪到那個地獄裡受罪,億劫,很長時間在地獄裡出不來。   「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梵,是清淨。污梵,是染污。出家的戒律,就是梵行,清淨的行門。他把出家的戒律給染污了,這叫污梵。誣僧,那個出家人沒有破戒,你說他破戒,這叫做誣賴他。誣僧,那你永墮畜生道。前面說,你要是破了出家人的清淨戒律,你要墮無間地獄呢!這個地方就說是,你花報,就應該墮畜生道。果報,還在地獄裡,餘報還在人間地獄。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鬪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要吃眾生肉,就要殺害眾生。殺害眾生,或者用滾湯來煮眾生,或者用火來烤眾生。或者用斬,就是斫,傷害生命。湯火斬斫,是殺生的方法,結果把生命殺傷了。你今生斬了牠,牠來生斬你;你今生用火燒了牠,牠來生用火燒你,這叫輪迴遞償之報。   「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這專指佛的四眾弟子,四眾弟子各有持戒律。比丘,有比丘戒;比丘尼,有比丘尼戒;居士,有居士戒。他受了戒,破了戒;受了齋,犯了齋。結果他墮了禽獸,而受飢餓之報。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這就是濫用世間的東西。毀用,就是前面那個破用。前面破用,是破用常住,破用大寺院的東西,那個罪過重,叫億劫輪迴地獄報。非理毀用,是社會上的東西,不是寺院的東西,這個罪過輕,罪過輕也是所求闕絕之報。   怎麼叫非理毀用呢?比如隨便舉個例子,現在發明自來水,家庭裡邊都安的有水龍頭,這是叫我們人間享福的啊!但是不能濫用。有些人要放水洗衣服,她水龍頭不關,讓它流,她自己在那裡洗衣服。洗一件衣服還好,要是一個家庭的衣服,都歸她一個人洗,洗十件、二十件衣服,那水該流了多少?又一種,尤其是官家的水,馬路旁邊的不要錢,這個濫用也不對!   或者是她自己家庭的,雖然出幾個水錢,她不在乎!她洗臉自己要用,水龍頭都不關,讓它隨便流,這都叫非理毀用。她不曉得,她所用的東西,都是她前生培來的福報。她沒有福報,家庭裡邊安不起水龍頭;她馬路旁邊,也遇不到水龍頭。要曉得,她到缺水的地方,不要說想自來水沒有,想個水溝,也找不到。能以常常遇到水,那是她的福報。福報不要濫享濫用,濫享濫用就等於濫用銀行裡的存款,把它用完了。好了,再沒有了,所求闕絕,再想著濫用沒有了,想著正當用也沒有了,叫她用完,用了了,福報叫她捨光了。這是舉一個濫用水的例子,其他的日用生活,飲食、衣服、臥具,都不能濫用。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有的人,我慢煩惱很重,我慢貢高,瞧不起人,老是覺得自己大,結果生活逼迫,給人家當僕使下賤。   「若遇兩舌鬪亂者,說無舌百舌報。」有的人歡喜造口業,歡喜造兩舌的口業,歡喜搬是非,鬥構兩頭。有歡喜說兩舌語的人,在這個地方住,這個地方就不太平。要是寺院裡面有這麼個人,這寺院裡就要起鬪爭;要是家庭裡面有這麼個人,家庭要起鬪爭;要是機關裡面有這麼個人,機關裡要起鬪爭。為什麼?因為他盡搬弄是非,這叫兩舌鬪亂。   結果,他得什麼果報呢?得個啞巴,沒有舌頭。還得什麼果報呢?得個百舌。百舌,就是舌頭上生瘡,一個舌頭生很多的小舌頭,結果不能說話,叫百舌瘡。   「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邊地,是沒有佛法的所在。他邪見,不起正見,講佛法,他不愛聽,結果他生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下面把它總結起來。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前面略說那幾種,身業、口業、意業,造的這些惡習,就是惡業,結果結些苦果,百千的報應,不可稱計,說不完。「今粗略說」,現在簡略地說那幾種。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簡略地說說這些惡習的眾生,他造的惡業,感得的果報差別不同。「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地藏菩薩大慈大悲憐憫眾生,不嫌這些惡業眾生,還要廣設方便來教化他們。 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   要是受了地藏菩薩教化,你還不知道過失,就像現在聽了地藏經,你還不能改過遷善,「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這就是花報。「後墮地獄」,後來還有果報,墮到地獄裡。「動經劫數,無有出期。」動不動都要經過劫數,沒有出地獄的時候。   「是故汝等」,就指著四方天王,你們都是「護人護國」的。「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你不要叫這些惡業,來迷惑眾生,你們要保護這些眾生。佛的大慈大悲,就像那父母,就像那護法一樣。不說眾生不要去造業,反而說你們要照顧好,要保護好,不叫這些惡業迷惑了眾生。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先把參考資料打開,看普賢菩薩這一段。 普賢菩薩   行彌法界曰普,位鄰極聖曰賢。主一切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與文殊之智德、慧德、證德相對。即理智一雙、定慧一雙、行證一雙也。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方,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方,此理智相即、定慧相如、行證相應者,即毗盧遮那法身佛也。華嚴經之所明,歸於此一佛二菩薩之法門,故稱為華嚴三聖。今地藏經地獄名號品,由最高之普賢菩薩為當機者,蓋欲令眾生,勿以地獄名號之粗淺而忽略之也。   解釋「普賢菩薩」,「行彌法界曰普,位鄰極聖曰賢。」先消文,這個菩薩德號,叫普賢。普賢二字怎麼解釋呢?「行彌法界曰普」,普賢菩薩,大行普賢。普,是普遍。彌,是彌滿,表示菩薩行門普遍彌滿了法界,無處不是他行菩薩行的所在,所以叫做大行。   「位鄰極聖曰賢」,解釋賢,不是聖,就叫做賢人。但是菩薩,初地以前的菩薩,都叫做三賢位的菩薩,這個不能這樣解釋。位,普賢菩薩的地位。鄰,是鄰近。鄰近於最極的聖人。最極的聖人,就是佛,位鄰極聖,叫做賢。不是佛那個極聖,所以稱為賢。普賢菩薩這二個字的意思這樣解釋。   「主一切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主,就是主持,以這個德為主。佛的功德,萬種功德。普賢菩薩,他主持了幾種功德:一種是諸佛的理德,一種是諸佛的定德,一種是諸佛的行德。   「與文殊之智德、慧德、證德相對」,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這兩個大菩薩相對。「即理智一雙、定慧一雙、行證一雙也。」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這兩位菩薩把它相對起來,所主持的功德,就是三對:叫理智一雙、定慧一雙、行證一雙。   「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方,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方,此理智相即、定慧相如、行證相應者,即毗盧遮那法身佛也。」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是毘盧遮那佛的兩位侍者,合起來叫華嚴三聖。造華嚴三聖的像,就是表大乘法的。表什麼法呢?一個文殊菩薩,騎著獅子在左方,就是表示他的智慧之力,能以降伏外道,斷除煩惱,像獅子一樣。一個普賢菩薩,騎著白象在右方,表示他的定力及行力。   這兩個菩薩對起來,即是理智相即。能證的是智慧,所證的是理體,要是智與理分成二個,這個不究竟。能證的智慧,與所證的理體,沒有二個,智即是理,理即是智,那叫理智相即。   理智相即,初聽大乘高深的道理,恐怕聽不大瞭解,沒有聽懂,不要怕難,聽得少,聽得多了,沒有什麼困難!有能證的智慧,有所證的理體,這樣它不是二個法,它相即的。這就是證到究極處,到了成佛的時候,智與理沒有二個。   說一個比喻就好懂了,叫做函蓋相投。函,就是一個盒子體,我們盛餅乾、糖果的盒子。盒子體上面有個蓋子,我們要把盒子蓋,蓋在盒子體上。還沒有完全蓋上的時候,是二個東西,一個叫盒子蓋,一個叫盒子體,絕對是二個。等你把盒子蓋,蓋上盒子體,恰恰相當,完全蓋好了,這個時候,不能再叫盒子蓋、盒子體,這個東西就叫盒子。這個道理很容易懂,為什麼?因為盒子蓋蓋到盒子體,完全蓋合時,沒有二個東西了。就是沒蓋好,有能蓋,有所蓋。這個時候能所不分了,所以在你能證的智慧,與所證的理體,沒有證到究竟的時候,有能、有所,有智慧、有理體。等你證到究竟之處,就是個佛,沒有二個法了,叫理智相即。   「定慧相如」,普賢菩薩表定德,文殊菩薩表慧德,這是二個。等證到究竟處,定即是慧,慧即是定,這是相如的,就是沒有二個法,叫做一如無二如。   「行證相應者」,普賢菩薩是表大行,文殊菩薩是表證果。有如是行,才能證如是果,行與證的果是相應的。你要是修的不是圓教的菩薩行,你證的果,決不是圓教的菩提果。所以有普賢菩薩的大行,才能有文殊菩薩的證果,這叫行證是相應的。   「即毘盧遮那法身佛也。」華嚴經上的名字,這個佛叫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翻到中國話,叫遍一切處,就是法身佛。法身,它這個身,有個身體,這個身體就是理體,法身佛沒有相,沒有個身的。因為對我們九法界眾生說,才說有個體,這個體就是真如的理體,這個理體是沒有相的,沒有相就是法身佛。華嚴經上怎麼又說他有種種的功德,種種的說法呢?種種功德,種種說法,這是報身佛。在華嚴經上,他是法身佛,也是報身佛,也是分二個,就是即法身即報身也。這個地方有文殊菩薩,有普賢菩薩,這三對的功德相即起來,就是毘盧遮那佛那個法身佛,也就是報身佛。   「華嚴經之所明,歸於此一佛二菩薩之法門,故稱為華嚴三聖。」這一部華嚴經,所明的法門,就是歸於一佛二菩薩的法門,也就是說明理智相即、定慧相如、行證相應的法門。所以毘盧遮那佛,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就稱為華嚴三聖。   前面跟諸位講,優填王造釋迦牟尼佛的像,釋迦佛就給像摩頂授記。釋迦世尊涅槃之後,住持佛法,就是佛像。那些耶穌教邪魔外道,說我們是拜偶像,那都是一些愚癡外道說的,毀謗三寶,他不知道佛像的道理在哪裡?現在講的華嚴三聖,就表示華嚴住地菩薩圓證大法,耶穌教的外道,怎麼會知道呢?釋迦牟尼佛的像,也是表法的,表是表顯,木頭做的,泥巴做的像,不是外道說的偶像,那就是跟你說法的。   比方中間供的佛像,是釋迦牟尼佛,兩邊的侍者,並不能以供文殊與普賢菩薩。兩邊的侍者,佛左邊是迦葉尊者,佛右邊是阿難尊者。一個老的比丘,一個年輕的比丘,那是表什麼法呢?迦葉尊者是頭陀第一,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頭陀,就是行苦行,他是苦行第一,就是要講修行用功,不怕吃苦。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就是他解佛法的義理第一。一個是表行,一個是表解。那個行,也就是我們平常講修行的行。一個是表行,一個是表解,這兩個侍者合起來,就是個釋迦佛。要行解並重,行解相應,這就是個釋迦牟尼佛。你想要成佛,得多聞,跟阿難尊者學。光多聞能成佛嗎?不行,要行苦行。光行苦行,能成佛嗎?不行,要多聞。偏一邊,都不行,這二邊行解並重,合起來你就成佛了,記住!   現在我們講堂,供的是西方三聖,中間供的是阿彌陀佛,佛左邊這一位侍者是觀世音菩薩,佛右邊這一位是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大悲觀世音,大悲觀世音是利他的。大悲,就是悲能拔苦,救度眾生的苦啊!大勢至菩薩,是表他的行門,你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他是修念佛法門的,他表自利。單自利,不是阿彌陀佛;單利他,也不是阿彌陀佛。自利、利他,二利並重,合起來就是個阿彌陀佛,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三聖,叫西方三聖。   附帶著跟諸位講一講,這是佛教的常識,怎麼樣叫西方三聖?怎麼叫做住持佛寶?住持的佛寶,就是釋迦佛,就是阿難、迦葉尊者兩位侍者。現在講的華嚴三聖,主要講的是普賢菩薩。   「今」,就是現在。「地藏經地獄名號品,由最高之普賢菩薩為當機者,蓋欲令眾生,勿以地獄名號之粗淺而忽略之也。」今天要講地獄名號品,地獄名號品就是這個地獄、那個地獄,很粗淺,沒有人跟你講,你忽略了。所以要有一個最高的普賢菩薩當機來請問,你才不敢忽略,不忽略了,你就生起來一個恐怖心。這個怖心難生,怖是恐怖,害怕墮地獄的心難生起來。你生起來了,怕墮地獄,這就好了,你決定不敢再造惡業。不敢造惡業,就要造善業,造善業就與法性相順了,你一定會成佛。 地獄名號品第五   地藏經一共十三品,上來講了四品,今當講第五品,全是說的地獄名號,所以叫做地獄名號品,接著解釋經文: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願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普賢菩薩的字義以及他的行門,都講過了,就是華嚴三聖之一。摩訶薩,是大菩薩,他跟地藏菩薩講話。「仁者!」稱呼地藏菩薩一聲,彼此都是大菩薩嘛!這大菩薩,都是行仁慈之道的人,所以稱為仁者,這是尊稱。「願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我唯願地藏菩薩講一講,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這是為誰講呢?不是為我普賢講,為這些天龍八部講,天龍八部前面講過了。前面也跟諸位提醒過,注意天字,你生到天上去,享天福享盡了,你前生前世、多生多劫,造地獄的業,要是成熟了,從天宮裡落下來,就落到地獄,或者落到餓鬼道,落到畜生道。佛法講六道輪迴,要把它記清爽,記清爽了怎麼樣呢?你看見學外道的,都是可憐憫者,外道不懂得眾生生死的邊際。眾生生死有多麼大的範圍?他不知道,竟想著比人高,認為生天就好,那個地方已經最究竟,就要生天。生到天是比人間好,佛經上也是這樣講的,但是天福有享盡的時候,享盡了你到哪裡去呢?享盡了還在六道輪迴。   普賢菩薩請地藏菩薩發心為天龍八部,並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昨天把這個義理講過了,佛菩薩都是先重於未來的眾生,所以未來在先在上邊。為這些眾生請地藏菩薩說一說:「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娑婆世界,就是五濁惡世,五濁惡世,眾生濁。南閻浮提罪苦眾生,我們就是南洲的眾生啊!他不知道造惡業要得罪苦,所以等到造些惡業,結果受了罪苦,這是罪苦眾生。罪苦眾生他到哪裡去受苦呢?得有一個受苦的地方,就是「所受報處」,所受報處就是在地獄裡,地獄不等,有各種名號,所受的惡報也不等,所以叫做「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請地藏菩薩詳細講一講。   「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我普賢請你地藏菩薩說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有什麼利益呢?好使未來世的末法眾生,知道地獄的果報,他生一個恐怖心,再也不敢造惡業,好改往而修來。前面講過的,「未來現在」,未來放在上邊,就是佛菩薩都慈悲未來的眾生,前面昨天講的經文,也是這樣說到未來現在。下面把現在二個字略掉,就講未來世。因為現在是指著與佛同時的那些眾生佛還在世,那些眾生還容易度。最苦惱的就是佛涅槃以後,佛涅槃以後就叫未來世。   佛涅槃以後,要注意這個常識,有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前面一再地講,過去的古佛,都有正法、像法。現在講我們釋迦牟尼佛,他涅槃了以後,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他的法運一共是一萬二千年。正法與佛在世的時候,無二無別,那是一千年。到了一千年過去以後,像法時代,像是相似,表面上佛教還是很興隆,但是斷煩惱,證果的弟子少了。相似者,相似正法,很興隆啊!好像是正法,實際不是正法,是像法時代。再過了一千年,像法過去,就是末法,末法的法垂末了。就是不但證果的弟子沒有了,連開悟的弟子也很少了,所以到末法時代了。這個地方不但注重未來世,尤其注重末法的眾生,就是釋迦佛涅槃二千年以後的這些眾生,叫他們知是果報,改往修來。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   「地藏答言:」普賢菩薩問地藏菩薩,稱呼他「仁者!」地藏菩薩回過來稱普賢菩薩,也稱「仁者!」彼此一樣都是大菩薩,都是行仁慈之道的,所以稱普賢菩薩,也稱仁者。   「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我,是地藏菩薩自稱。大士,是尊稱普賢菩薩。說我承蒙佛的威德神通加被,也承蒙你普賢菩薩加被我。「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你請問,廣說說不完,我簡略地說說地獄名號,和罪報惡報之事。下面就先說地獄的名號。 仁者!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無日月光。   「仁者!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我們南洲。「東方有山,號曰鐵圍」,東方有一座山,號為鐵圍山。「其山黑邃,無日月光。」黑而且深,邃,就是深遠的意思。山,是個大山,漆黑鋃鐺還深遠,怎麼那麼黑呢?因為日月光照不到那裡。那座大鐵圍山裡面,就是地獄。 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   梵語叫阿鼻,翻到中國話,就翻無間。其他經上,都是叫號無間,阿鼻地獄,就是無間地獄。在地藏經上,把它分開了,就是前面都是無間地獄,無間地獄是個大的地獄,大的地獄裡面,還有最苦的一個地獄,叫做阿鼻地獄,這麼樣分法、分開。 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復有地獄名曰火箭,復有地獄名曰夾山,復有地獄名曰通槍,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復有地獄名曰鐵床,復有地獄名曰鐵牛,復有地獄名曰鐵衣,復有地獄名曰千刃,復有地獄名曰鐵驢,復有地獄名曰洋銅,復有地獄名曰抱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復有地獄名曰剉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腳,復有地獄名曰啗眼,復有地獄名曰鐵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復有地獄名曰鐵鈇,復有地獄名曰多瞋。   「復有地獄名曰四角」,怎麼叫做四角地獄呢?這都是在人間歡喜算帳、刻薄人的罪行,墮到四角地獄,犯什麼刑罰呢?就像木匠拉墨線,要鋸板子那樣,把你的身體都用墨線,劃成四角四角的形,來給你分解這樣的地獄。   「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叫飛刀地獄。「復有地獄名曰火箭」,叫火箭地獄。「復有地獄名曰夾山」,這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啊!趕到夾山地獄時,兩座山合攏來,把罪人夾得粉碎。這兩座山又分開,分開了業風一吹,夾碎的人又活下來,活下來兩座山又合攏來,叫夾山地獄。   「復有地獄名曰通槍」,叫做通槍地獄。「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叫做鐵車地獄。「復有地獄名曰鐵床」,叫做鐵床地獄。「復有地獄名曰鐵牛」,叫做鐵牛地獄。「復有地獄名曰鐵衣」,你墮那個地獄裡,就覺得冷。冷的時候就把衣服給你穿上,穿上的是鐵衣服。「復有地獄名曰千刃」,這就是平常講的刀山地獄。「復有地獄名曰鐵驢」,有那個畜生驢子,是鐵的。「復有地獄名曰洋銅」,墮到那個地獄裡,飲銅汁。「復有地獄名曰抱柱」,火燒的銅柱、鐵柱,叫你去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這滿地獄裡流著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耕舌,把你的舌頭拉開,拉幾畝地那麼大,讓犁來耕。「復有地獄名曰剉首」,剉,就是斬截。這不是一下子把他的頭割下來,一截一截的斬,叫剉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腳」,叫做燒腳地獄。「復有地獄名曰啗眼」,叫做啗眼地獄。「復有地獄名曰鐵丸」,餓了就吃鐵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諍論,就是好吵架、好講理,平常講也叫做抬槓。怎麼會墮這個地獄呢?我過去講地藏經,就是這樣消文,這個地獄裡,就是罪人歡喜爭論的地方,實實在在沒有墮諍論地獄裡,人間就是個爭論的地方。   我在北平住的時候,熱天、夏天,到了太陽落了以後,就搬一張籐椅,坐後院乘涼,風吹吹,涼快嘛!這後院有一個圍牆,圍牆外面住有一家鄰居。白天沒有出現他們吵架的聲音,一到太陽落了以後,我們要乘涼的時候,就聽見那一家鄰居吵架。吵架聽得多了,就知道他們一家有三口人:就是一個男的,一個女的,還有一個年輕的孩子。這一家人怎麼會天天晚上吵架呢?我那時候年紀輕,歡喜多事,就去看看怎麼回事?我就轉出去,到他們家庭裡一看,夫妻兩口,兒子十七、八歲,都是窮人,白天出去做工,晚上回來了,這三個人一說話就抬槓,誰也不服誰!丈夫說太太,太太不聽;太太說丈夫,丈夫也不聽;父母親說兒子,兒子也要頂嘴。這三個人就天天這樣子,等到回來了,工作了一天,不休息一下,回來就吵架。喔!我忽然間明白了,這個家裡邊,就是諍論地獄,我才真正瞭解,諍論地獄是怎麼個苦法。   「復有地獄名曰鐵鈇」,有大鐵鈇,是斬的。「復有地獄名曰多瞋」,這是地獄裡的眾生,瞋恨心很重。 地藏白言:仁者!鐵圍之內,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   大鐵圍山以內,像前邊說的地獄,很多很多。這說了一段,下面說第二段,再說種種的地獄。地獄名號品,一共說地獄,說三段。   地獄,很粗淺的名相,講一遍就知道了,為什麼要講三遍呢?叫我們眾生生恐怖心的。我們眾生叫做「怖心難生,道心難發!」生個恐怖心,很難得生起來。為什麼難得生起來呢?粗心膽大!你說:「造惡業會墮地獄喔!」他說:「誰看見呢?」這句話就堵著你。不曉得等他看見了,悔之晚矣!所以不如相信好。相信了你不要造惡業,管它有地獄、沒地獄,與你不相干。一定要生恐怖心,粗心膽大,吃虧的是你自己。   像我們台灣現在法律,搶人家的東西,罪過最重,不是普通的法律,是特別的法律。你搶人家一塊錢,都是七年以上,十二年以下的徒刑,最輕的也要關你幾年。膽大心粗的小伙子,認為哪有這種事?要搶還是要搶,搶吧!結果關了七年以上,這就是粗心膽大,你不如聽人家講:「在台灣,特別法律喔!搶人家東西,搶人家的錢財,法律定的罪很重!你搶人家一塊錢,最少關你七年,多了關十二年啊!」「唉呀!那麼厲害啊!」生個恐怖心,這就是你相信地獄,對你只有利益,沒有害處。你不相信,對你有害,將來等你吃虧的時候,悔之晚矣!   我們在講堂裡,聽地藏經的都是佛弟子,哪有個不相信呢?講這個話,就是給諸位聽,你好去勸那些不相信的人。他要是不相信地獄,說他沒有看見,你得權巧方便,解釋給他聽。 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地獄、火象地獄、叫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地獄、火床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鋸牙地獄、剝皮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倒刺地獄、火屋地獄、鐵屋地獄、火狼地獄,如是等地獄。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各不同。   「更有」,前面說過一段了,所以加個更字。「叫喚地獄」,墮到這個地獄裡,盡聽見那些罪人叫喚。「拔舌地獄」,拔舌頭,跟前面耕舌地獄相彷彿,耕舌地獄,是把舌頭拉出來,拉成幾畝地那麼大,讓犁來耕。拔舌,是把舌頭給它拔掉。給它拔掉了以後生出來了,生出來再拔掉。這都是造口業的人,墮到這個拔舌地獄。「糞尿地獄」,墮到這個地獄裡,盡是大便小便。「銅地獄」,用銅鎖鎖起來。「火象地獄、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地獄、火床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這些東西都是帶火的,種種不同的苦。   「鋸牙地獄」,剛才講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啊!你墮到這個地獄裡,夜叉鬼把你的牙齒一拔,拔得好長好大,像一棵樹一樣,用大鋸子來鋸。為什麼鋸你的牙呢?因為你的牙時常造惡業,鋸你的牙,叫你痛得心碎。你要害了牙齒的病就知道,平常講:「牙痛不算病,痛起來要老命。」這是一句俗話,牙齒痛,痛起來,痛到你心裡頭難過。這個時候慢慢地鋸,叫鋸牙地獄。   「剝皮地獄」,把皮剝下來。「飲血地獄」,這就是平常講的血湖地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這個地獄裡,燒手、燒腳。「倒刺地獄」,這個地獄裡全是刀刺。「火屋地獄、鐵屋地獄、火狼地獄,如是等地獄」,這是第二段,把它總結起來,「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前面說的都是大的地獄,還有眷屬,小的地獄。或者大的地獄帶一個小的,或者帶二個、帶三個、帶四個小的地獄。乃至於一個大的地獄裡,帶著有百千個小地獄。「其中名號,各各不同」,其中小的地獄,各個有一個名號。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   行惡,造這惡業,他感得的地獄果報,是這個樣子。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這幾句話要注意「業力甚大」,地藏經有經眼,每一部經裡面都有經眼,經眼就是最要緊的一句話,像人的眼睛。也叫經心,像人的心一樣。   地藏經有二個經眼:一個經眼是表事實的,就是「業力甚大」,說明這個事實,最重要的一句話。下面經文就是「迴向法界」,講理性的,那也是地藏經的一個經眼。   這個地方的經眼,再看參考資料,解釋「業力」。 業力   業有善業、惡業。力者,力用也。善業,有生樂果之力用。惡業,有生苦果之力用。佛言:「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又言:「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古德言:「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業有善業、惡業。力者,力用也。」三界以內的業,本來有三種:叫善業、惡業、不動業。不動業,就是上二界的業,禪定的業。這個地方沒有說不動業,因為要說地獄,不說那麼多,只說善業、惡業。力,就是力用,它的功用。   「善業,有生樂果之力用。惡業,有生苦果之力用。」業有種力量,就是它有個功用。你造了善業,耶!它總會給你生一個善果;你造了惡業,它給你生個惡果,所以業就是一種力量,叫做業力。   「佛言:」佛在其他的經上這樣講:「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你造的業,雖然是距離得很遠,沒有消滅,早晚它還是把你牽著來受報。「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為什麼不當時受報呢?因為當時業力力量弱,果報還沒有成熟,所以現在不成熟,業力並沒有消啊!等到果報成熟的時候,你想避,避不開,還是要受報。   「又言:」佛經上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你造了這個業,經過百千劫的長久時間,你的業不會死亡啊!「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那麼你要受果報,還得因緣聚會,因緣不聚會,不受果報,因緣聚會時,果報還是要自己受。   怎麼樣因緣聚會時,才受果報呢?比如說,你殺了一個人,來生來世他一定要殺你,這叫一命償一命,可是因緣得聚會。因為你是個凡夫眾生,你殺那個人,他也是凡夫眾生,各人造善業、惡業,很複雜。你把他殺了,被殺的那個人,造的有惡業,就墮地獄,他不能來生來世轉一個人,再來對你動刀。或者被你殺那個人,他造的有善業,你把他殺了,他生天了,還是遇不到,這就是因緣不聚會。可是,業還在,轉來轉去,轉來轉去,冤家對了頭,因緣聚會的時候,他就把你殺了,那就是果報還自受。   現在科學時代,愈來愈進步,發明了一種照像的機器,叫做紫外線照像,紫,是紫顏色,比紅顏色還要深,紫顏色的紫外線。有用紫外線照的像,要是早上的飛機起飛了,它來空中照像可以照,只要是在五個小時之內起飛的,它都能照出來。照出來飛機起飛,飛了幾架去了?   那麼五小時以外,它照不出來的像,是不是那個業亡了呢?不是,那個照像的機器,還沒有發明到極點,只能照五個小時以內的像,不像佛的眼睛,不像佛的心。所以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科學還要進步,可能在五天以外飛機的影子,還能照出來。再進步,可能百千劫來,它能照出來。這就是它一定能照五個小時以內的影子,那就證明佛說的所作業未亡的道理。   再看下去,「古德言:」古大德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你造的善業,一定得善報;你造的惡業,一定得惡報。不過得等因緣聚會,有人來得早,有人來得遲就是了。   再看「果報成熟的時間」,有三種不同: 果報成熟之時間有三   一、現生報。二、來生報。三、後生報。現見善人行善而受苦,惡人作惡而受樂者,皆果報未熟耳。   「一、現生報。二、來生報。三、後生報。」第一種現生報,就是你造的善業,造的力量很強;你造的惡業,惡業的力量也很強,不能來生來世,現生就得報。第二種、來生報,就是第二生報。第三種、後生報,就是多生報,懂得這三種受報的時間不同。   「現見善人行善而受苦,惡人作惡而受樂者,皆果報未熟耳。」說我們現在是這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都不相信。舉個事實證明:我們的鄰居,就是個善人,一天到晚做好事,他怎麼窮苦不堪?還有我們那一個鬼鄰居,作惡多端,他怎麼盡享受很快樂的福報,這是個什麼因果報應?這就是這三個時間受報,你不知道,他的果報還沒有成熟。   那個善人行善,他怎麼受苦呢?他前生前世造受苦的因,所以今生今世受苦。可是今生今世行善,那個善果還沒有成熟,所以他要受苦。   那個惡人怎麼受快樂呢?他前生前世培的善業,今生今世受快樂。勸他要行善,他不行善,要做惡,造的惡業還沒有成熟,所以他還沒有受苦果。要懂得現生報、來生報、後生報,你就不會迷惑了。   再看著經文:「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業力這個力用,甚大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能敵須彌山,這還是個譬喻,譬喻業力大,業力怎麼大呢?在我們小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八萬四千由旬高,最高的須彌山,它能以敵得過去,就是它比須彌山還要高。「能深巨海」,巨海,大海。大海很深,它能深巨海,它的業力比海還深。   這兩句是個譬喻,譬喻什麼呢?譬喻它「能障聖道。」聖道,就是佛道。眾生本來有佛性,本來可以成佛啊!好了,你造了惡業,給你障礙到了,想成佛成不了。不但說你想成佛成不了,佛來加被你,也加被不上,它能以給你障礙了,業力就這麼大。   聽經比看經好,就是在這個地方。你聽經的時候,我給你料揀出來,給你強調解釋。看經呢?因為在地獄名號品裡夾著,很重要的「業力甚大」這一句,你把它忽略過去了。哪來的地獄苦果?是你造的業力招感來的啊!這個地獄、那個地獄,都是你業力給變出來的,所以業力就這麼強大。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岐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地藏菩薩講到二次地獄名號,就勸我們,你不要以為小小的惡業,沒有罪。   「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纖毫,就是一點點的罪,都要受報。沒有說是,你造了業,不受報的。你造的大惡,受大的苦果;你造小的惡業,受小的苦果,沒有不受報的。   「父子至親,岐路各別」,人間的父母子女,這是最親的人,但是到了地獄裡,各人受各人的報,行的是叉路。各別,各人受各人的報,各人受各人的地獄。   「縱然相逢,無肯代受」,地藏經經文的字說很明,他怎麼無肯代受呢?岐路各別,怎麼代他受罪呢?沒有因緣,沒有因,又沒有緣,沒有因緣來代受,因為地獄的苦,超過了父子的感情。到那個時候,苦得自己自顧不暇,誰也不肯替你代受罪。所以無肯代受,肯字,是加重的口氣。 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願仁者,暫聽是言。   「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我現今承佛的威力加被,簡略地說說地獄受罪報的事。「唯願仁者,暫聽是言。」唯願請普賢菩薩仁者,你暫時聽我的話。 普賢答言:吾以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後世末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   我久已知道了,還要請你地藏菩薩說,為什麼呢?說了,好令後世末法時代的眾生,尤其這些惡行眾生。他聽你地藏菩薩說了,他改惡從善,就改往修來,叫他們能以歸向佛法。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   地獄名號品這一品,說地獄的經文,一共有三段,上邊講了二段,現在講第三段。三段不同的地方,就是前面第一段、第二段,完全說地獄名號,這個地獄叫什麼名?那個地獄叫什麼名?這第三段,說的地獄裡的罪報之事。看那個文字,經文上,跟前面二段差不多,意思就是,不是說地獄名了,而是說罪苦的眾生,在地獄裡受苦報的事情。   所以第三段一開始,「地藏白言:仁者!」稱呼仁者普賢菩薩一聲,「地獄罪報,其事如是:」講罪報,下面就解釋罪報。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或有地獄,一向寒冰。或有地獄,無限糞尿。或有地獄,純飛。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胸背。或有地獄,但燒手足。或有地獄,盤繳鐵蛇。或有地獄,驅逐鐵狗。或有地獄,盡駕鐵騾。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前面叫做耕舌地獄,那是說地獄的名。這是說罪報的事,把罪人舌頭,拉長拉大,拉幾畝地那麼大,用鐵牛來耕。   「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這個罪人,就是在做人的時候心太壞了,那麼到地獄裡來,叫夜叉來吃他的心。   「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湯,就是開水、滾水。其他的經上,還有鑊湯地獄。用大鍋沸騰的開水,來燙罪人的身體。   「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這是抱柱地獄,赤燒,赤是紅顏色的,把銅柱燒得發赤、發紅,使罪人來抱。   「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趁字,就是追逐的意思。你逃,逃不了,你走到哪裡,火追到你那裡。   「或有地獄,一向寒冰。」這就是寒冰地獄,其他的經上講八寒地獄、八熱地獄。   「或有地獄,無限糞尿。」這就是糞尿地獄。   「或有地獄,純飛。」這就是的地獄。,即紅熱的鐵刺球。   「或有地獄,多攢火槍。」這就是前面講的火槍地獄。   「或有地獄,唯撞胸背。」這就是前面說的夾山地獄,兩座山夾著,把罪報的人,胸背都給它夾上,撞他。撞死了,兩座山分開。業風一吹,罪人又活了,那兩座山再撞他。   「或有地獄,但燒手足。」就是前面說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你做人的時候,你的手造了罪,就燒你的手;你的腳造了罪,就燒你的腳。   「或有地獄,盤繳鐵蛇。」就是前面所說的鐵的蛇,把罪人的頸咬斷。   「或有地獄,驅逐鐵狗。或有地獄,盡駕鐵騾。」   講到這裡,就是罪苦之事,略說到這裡,也就是這一品經文,全段說完了。 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   「仁者!」這是地藏菩薩再稱普賢菩薩一聲。「如是等報」,第三段,就是說罪報的事,叫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業力不可思議,各各地獄,每一個地獄,都不是一種受苦的器具,百千種業道器具。   都是什麼受罪的器具呢?「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這四種都是,怎麼地獄裡受苦的器具,只有這四種呢?「此四種物,眾業行感。」這四種東西,就是銅啦、鐵啦、石啦、火啦,是眾生造的業,他的業行所感得的。   再看參考資料,解釋這四種業的器具: 地獄苦器   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者,蓋以剛強之性,造熾然之罪所感得,非天與人授也。   地獄裡受罪的苦器,怎麼只有這四種原料呢?銅、鐵、石、火,都是堅硬的,因為造罪的眾生,剛強成性,就感得銅、鐵、石頭、火,堅硬的東西。他造罪的惡心,像猛火那樣強烈,他要墮到地獄,就墮地獄嘛!所以他有造罪的心,感得那個果報。「蓋以剛強之性,造熾然之罪所感得」,熾然,就是很猛烈的那個罪,像猛火一樣,所以他感得果的苦器。   「非天與人授也。」佛經上講的有一個原理,地獄,是你自己造的罪感招來的,不是上帝給你的,也不是哪一個人給你的,不是天,也不是人授的。地獄,是閻羅王給你的嗎?也不是閻羅王給你的,連閻羅王,還是你的罪報感招的。 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我地藏現今承蒙佛的威德神通力加被,以及仁者普賢菩薩詢問,簡略地說明地獄受罪報的情事。若是詳細解說,每一個、每一個的地獄裡面,更有百千種的苦楚。何況大地獄裡面,還有或者一、二個小地獄,或者三、四個小地獄,乃至百千個那麼多的小地獄。罪報的眾生,在地獄裡受的種種苦楚,窮盡幾個大劫,也說不完。   第五品講到這裡,已經講完了。  乙三、明度脫緣 如來讚歎品第六   前面講到第五品,按正宗分分四大科,已經講了二科。第二品,就是正宗分的第一科,明能化主。三、四、五品,這三品,是明所化機。現在正宗分,講到第三科,明度脫緣。前面這三品,知道地藏經教化了什麼樣的根機,都是一些罪惡眾生,應該墮地獄的眾生,怎麼樣能以度脫他,叫他不墮地獄?從第六品下面三品經文,都是說你要多親近地藏菩薩,一定可以把你的罪業消除,絕對保證你不會墮地獄,明度脫之緣,下面有三品經文,先講如來讚歎品第六,看著經文: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地藏經,釋迦如來放三次光,前面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次放光,含笑放光,召集最有緣的眾生,都到忉利天宮裡來。這是第二次放光,舉身放光,舉身,就是全身、通身,從頭頂到腳下,全身放光,為什麼舉身放光呢?這就是全部的責任都交給地藏菩薩,表示救度眾生的責任付託有人了,於是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虛空無邊,世界無量,佛的光明通通照到。   光明之中「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釋迦佛的光明,遍照諸佛世界,光明之中出大音聲,就等於佛開口講話一樣。告訴諸佛世界以及一切菩薩摩訶薩,就是諸大菩薩。並及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人及非人等。非人,就是變化人。   「聽吾今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叫他們聽到什麼呢?聽我今天要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所以這一品叫如來讚歎品,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這位大菩薩。「於十方世界」,於字作「在」講,在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所示現的威德神通慈悲之力,都不可思議。不是光在我們娑婆世界,十方世界凡有地獄之處,地藏菩薩都要到那裡去顯神通,顯慈悲之力。到那個地方顯神通,顯慈悲之力幹什麼呢?「救護一切罪苦之事。」各世界都有罪苦的眾生,地藏菩薩都要去救護他們。 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告訴十方世界一切諸菩薩,天龍鬼神人非人等。「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大士,就是大菩薩摩訶薩翻譯過來,翻成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我現在跟你們講什麼呢?叫你們要保護地藏經,讓地藏經流通在世間。「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地藏經流通在世間,有什麼利益呢?能令這一切罪苦眾生,離一切苦,不但能以離開地獄的苦,離開三惡道的苦,還能離開六道輪迴,結果都能以度眾生成佛,證得涅槃之樂。涅槃,叫做圓寂,圓滿寂滅,就是成了佛果了。   佛放光,出大音聲,遍告無量世界。我們講堂裡聽經的大眾,都信得及。要有不相信的,你跟他說個比喻,說個比方。現在家家都有電視機,廣播電視台。就那一個電視台,它播放出來的電視,你只要有一個電視機,都給你放光,放到你家庭裡邊,無量的家庭,都能以遍照得到。那一個家庭,等於一個世界,那一個電台放光,遍照無量世界。而電視有聲音,不是光放光明,光明之中出聲音。跟你說什麼,你都聽得清清爽爽,科學家有這個本事,何況成了佛呢?   拿電視做一個譬喻,譬喻佛放光,光中能以說話。我們現在要衛護地藏經,釋迦佛告訴諸菩薩,也告訴人,也告訴非人。我們也得負責任,我們是人,要衛護這個經,保護這個經,不要叫這個經損失了。你光保護這個經,把經放到經櫃裡,那沒有用,你要講演地藏經。   前面我一再勸請諸位,你學其他的經,經文太深,義理太奧,講不好。地藏經盡講因果報應,很容易講,不是從頭講到尾,講一部地藏經,前面佛跟四方天王說的話,照那樣學!你遇見什麼眾生,就跟他說什麼法,那就只講地藏經啊!你去弘揚地藏經,這就是保衛地藏經,才能以利益眾生,叫眾生離苦得樂。   還是拿電視台譬喻一下,科學家發明了電視機,我們弘揚佛法的人,應該利用這個科學工具,在電視台上講經,聽的人多了,利益大了!那麼佛教徒為什麼在電視台上,沒有一個講經的節目呢?在過去是電視台不許可。到後來電視台也許可了,為什麼呢?天主教、基督教都有節目,怎麼我們佛教徒講佛法不許可呢?它沒有理由就答應了。答應了,等我們真正要去訂節目,訂不起,你要是講經,講開示,不能只講幾秒鐘、幾分鐘,最少講半點鐘。唉呀!那個價錢貴得厲害!人家天主教、基督教有的是錢,可以買一個節目,我們佛教窮得叮叮噹噹,沒有財力。   我們佛教徒是不是通通是窮人呢?不見得。佛教徒不是光指著出家眾,出家人少數,在家的弟子多。在家弟子發財的有的是啊!他不知道,他有了錢不曉得用電視台來弘揚佛法。我們應該大家都負責任,先去講、先去說,要叫有錢的佛弟子發心,叫他能以利用電視台來講經說法。   再一種籌款的方法,就是要多數人來籌,有錢的佛弟子他不知道,不發心!我們發了心沒有錢,我們看到、見到、做到,做到了大家歡喜,把多數的佛弟子聯絡起來,錢財就多起來了,積少成多,可以去買一個電視台的節目來講經說法。那麼為什麼沒有團結,沒有捐錢呢?也是募不到,所以需要講、需要說,要提倡這個事情。你看電視,天主教、基督教有節目,我們佛教怎麼沒有個節目呢?因為大家不知道做這個事情。把經頁翻過來,還講經。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普遍廣大這麼一位菩薩,發心,發的普遍的心;行門,是廣大的行門,所以叫做普廣。也就是應和著釋迦佛普遍的放光,出廣大的音聲,告訴一切眾生衛護這地藏經,出來了個菩薩。   普廣菩薩就「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我現在聽到佛一再讚歎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為未來世的眾生,就是為我們,尤其是末法時代的眾生。昨天講過了,釋迦佛涅槃二千年後,屬於末法時代,正是為我們請法。   要請什麼法呢?「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是什麼因,什麼果,要多說呢?「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由佛說出來,佛是金口宣揚,好令未來世的眾生生信仰,所以叫他頂戴受持佛的語言。普廣菩薩也能說啊!因為由佛金口說出來,這樣未來世的眾生一定會接受、會相信,頂戴受持。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這個時候是普廣菩薩來請問,當然是告訴普廣菩薩,實際也都告訴四眾弟子,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是佛的四眾弟子。「諦聽!諦聽!」你們要諦聽!諦者,是詳審為義,你詳詳細細地聽。審,就是實在,你實實在在地聽。   「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我應當給你說,廣說說不盡,簡略地說。說地藏菩薩怎麼樣利益人、怎麼樣利益天,修的什麼福德之事,說一說。   在前邊第一品裡面,如來放光,有福德,有功德,就解釋了,福德,是修福修出來的德。功德跟福德有什麼不同呢?功德,是你修功修出來的德。那麼這個地方要注意,為什麼釋迦佛跟普廣菩薩講,盡講福德,不講功德呢?   這裡跟普廣菩薩說法,實際就是跟末法時代的眾生說法。末法時代的眾生,都是造罪苦的眾生。福跟罪正是對待的名詞,因為造罪的眾生,他決不修福,盡造罪,他哪裡會修福呢?所以為度這罪苦的眾生,應該說個應機的法門,就是叫他多修福,修福的人,他就不造罪業。   那麼你說,叫罪苦眾生,修福德帶著說修功德,不可以嗎?因為跟罪苦眾生說法,不能說太高!他連普通的福都不肯修,還肯用功修行嗎?先叫他培福,叫他修福;他肯修福了,再進一步叫他不著相。不著相,就是功德。不是說修福是一回事,修功是一回事,你修福報,不著相,福德就變成功德。   前面跟諸位講過了,地藏經有兩個要緊的經眼,一個就是「業力甚大」,業力,本來有善業、惡業、不動業。在地藏經上,還沒有講到不動業,不動業是上二界禪定的業,地藏經上都不講,講的就是善業、惡業。現在釋迦如來要講福德,就是叫你修善業,業力甚大,你造了惡業,你看那造了小的惡業,也要受苦報。反過來你造善業,就是修福求德。業力甚大,這是一個經眼,講事相的。到了地藏經後面叫你「迴向法界」,法界就是法性,那就是叫你不著相,一不著相,你所修的福德,都變成功德。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普廣白言:」普廣就仰白於佛:「唯然!世尊!」翻成白話就是:「是的啊!世尊!」「願樂欲聞」,願樂,我很願意聽,我很好樂聽。欲聞,我很希望聽。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廣菩薩:」佛就跟他說了,這就是第六品講度脫緣,你怎麼樣能度脫你的罪苦呢?你親近地藏菩薩,就能以給你度脫了。前面第一品跟文殊菩薩講這地藏菩薩,就把這一段經文說了,這個地方再重說。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這就是有善根的男子,有善根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怎麼知道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有善根呢?聞字,就是他的善根。他沒有善根,聽不見地藏菩薩的名。我時常跟諸位說,我們在座的老早就聞到,而且聞得太多了,你就知道那是我們的善根。社會上這麼多人,有幾個能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呢?他怎麼沒有聽到呢?他沒有這個善根。他沒有聽到還好,他聽到了怎麼樣呢?聽到他毀謗,反而造了罪業。為什麼?他沒有善根。所以這個地方就說:有善根的男子,有善根的女人,他能以聞到地藏菩薩這位大菩薩的名者,聞到名怎麼樣呢?不能空空的聞到。   「或合掌者」,合掌,表示恭敬。「讚歎者」,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作禮者」,磕頭頂禮。「戀慕者」,心裡頭戀慕地藏菩薩。「是人超越三十劫罪。」這個人就超越了三十劫罪,三十個大劫的生死重罪就超越過去了。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普廣!」再叫一聲當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這再教我們加一點功夫,造地藏菩薩像。或者用彩畫,或者用土石,用石頭刻,或者用膠漆,就是平常講的脫砂,脫胎。或者用黃金、白銀、銅、鐵,造地藏菩薩的形像。造出來的像,「一瞻一禮者」,就是抬起頭來瞻仰一下,俯下頭去禮拜佛一下,這個人就得大福。「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永不墮於惡道」,不但地獄道不墮,連三惡道,就是畜生道、餓鬼道,永遠不會再墮落三惡道。   「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他百返生於三十三天,也還有福盡的時候。天福享盡了,下生人間,還有多餘的福,在人間「猶為國王」,就是當國家的元首。「不失大利」,什麼大利呢?他不忘失菩提心,他不會忘記地藏王菩薩。前面經文上,就是他天福享盡,當了國王,他帶有宿命通,因果本末他都記得,所以他不會再造惡業,一定要修善業,這叫不失大利。下面兩段經文,專對女眾說法。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那麼妳已經轉了女人的果報身,妳很討厭女身,討厭女身妳有什麼辦法呢?「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就是只要是地藏像,彩畫的也好,土石的也好,膠漆的也好,銅鐵的也好,你就是要供養地藏像。   「如是日日不退」,每天每天這樣供養,不要退了心。怎麼樣供養法呢?「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前面說十種供養,或者用香供養,用花供養,用飲食供養,用衣服供養。繒綵,就是綢緞之類的綵球。繒字現在都念增,古音本來念清。幢旛:做成幢,做成旛的供養品。幢,是緞之綉花,是個圓筒形的,吊在佛殿,那就是幢。扁平形的,也是緞之綉花,那就是旛。或者用錢、寶物等供養。這個衣物供養,記著,這是個方便,你能以辦更多樣的供養,那更好。你不能,隨你的力量,隨你的財務,隨你的心,有一粒供養也可以。或者買幾朵花供養也可以,主要是誠心。那麼供養了,得什麼樣的感應呢? 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   「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就供養地藏菩薩像這個功德感應,你把這一個報身報盡了,你的壽命完了。「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前面講過,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生到那個沒有女人的世界,怎麼會受女身呢?「何況復受!」何況再來受女身呢?可是,另外有一個開緣。 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有的要想度脫眾生,發願現女人身,那你自己發願,願受女身。為什麼呢?現女人身,度脫眾生,除了這個。   承著妳至誠供養地藏菩薩的力量,及蒙地藏菩薩的功德力量加被,所以妳能以百千萬劫不再受生女人之身。 復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   「復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這還是專為女眾說法,前面那個女眾是厭女人身,再美貌也討厭,再健康也討厭。第二段這個女人她生了醜陋的相貌,令人家瞧不起,自己心裡很難過,還有多疾病,身體不健康。這一句,或者是一個人具這二條,又相貌醜陋,又多疾病。或者是二個女人,一個女人是醜陋,一個女人身體不健康,多疾病。總而言之,你有這兩種不順心的事。   「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不像前面那個日日來供養,這只要一頓飯的時間,你來瞻仰禮拜地藏菩薩像。   「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就滿了你的願,你不但一生,千萬劫中,你所受生身,都是相貌非常圓滿。不轉醜陋的容貌了,無諸疾病,轉了無疾病的報。 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   「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她是討厭醜陋的相貌,她並沒有討厭女身,她還是想轉個女身。想轉個女身就是想轉個相貌圓滿的女身,那也滿你的願。   「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轉到國王家裡,當國王的女兒。或者是嫁給國王,當王妃。乃至於「宰輔大姓、大長者女」,宰輔,就是大臣;大姓,就是最高的種族。或者一個大長者,轉到他家裡,當女子。「端正受生」,受生的這個女子,相貌非常的端正。「諸相圓滿。」端正,相貌好,那是總相。諸相,是別相,就是眼睛也圓滿,耳朵也圓滿,鼻子、頭髮,通通長得美麗,長得圓滿。 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這就是講的福德之力,因為你至心瞻仰禮拜地藏菩薩的像,獲得的福報是這個樣子。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復次普廣!」再叫一聲普廣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這再勸我們這些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地藏菩薩。前面十種供養,沒有伎樂供養。伎樂,就是音樂,法華經上有這個經文,就是現在我們打的楗槌,我們台灣叫法寶,鐺、鉿、魚、鼓,這都屬於音樂之類。佛教裡面還有笙、蕭、笛、管其他的音樂。「及歌詠讚歎」,就是現在我們唱的讚子,來讚歎地藏王菩薩。這就是用伎樂,就是音樂的供養,歌詠的供養,來讚歎地藏菩薩。「香華供養」,再用燒香、獻花來供養。   「乃至勸於一人多人」,自己一個人這樣供養,再勸一個人,連你算上二個人,還勸多人。「如是等輩」,大家都得這個好的感應。「現在世中」,不是一定要等到未來世,現在就得感應。「及未來世」,未來世還得這個感應,什麼感應呢?「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護法神、護法鬼,常常保護你。「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不好的事情,叫你的耳朵不聽見,這叫耳不聞惡聲,那個惡聲音,你一絲絲也聽不見。「何況親受諸橫!」橫,就是災禍。連惡的音聲,都不叫你聽到,你怎麼會親身遭災禍、遭禍事呢?更不會。   前面都是勸有善根的男人,有善根的女人,都去供養地藏菩薩,一定得好的果報。下面再警告這些惡人、惡神、惡鬼,不要毀謗。 復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   「復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都給它加個惡字,就對著前面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說的。「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惡神、惡鬼來毀謗,我們沒有看見;惡人毀謗,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人就是前生沒有在佛法裡種過善根,他看見善男子善女人來歸敬地藏菩薩,供養地藏菩薩,讚歎地藏菩薩,瞻禮地藏菩薩的形像。「或妄生譏毀」,他就要來譏笑、來毀謗,毀謗什麼呢?「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比如像耶穌教,他說:「拜佛像有什麼功德,真神不拜,你去拜偶像,沒有功德,那有什麼利益呢?」這就是妄生譏毀。   前面是嘴裡在說毀謗的話,「或露齒笑」,他嘴裡沒有講毀謗的話,他心裡毀謗,他露著牙齒笑一笑,表示你們都是迷信,拜泥塑木雕的偶像幹什麼?嘴裡沒有說,露著牙齒笑。「或背面非」,當面沒有說,背後講壞話。「或勸人共非」,他還去告訴別人,好像他有知識,是個合乎現在知識的人。信佛菩薩的,都是落伍份子,一定把他這些聰明表現出來,勸別人共同毀謗。「或一人非,或多人非」,或者他勸一個人,或者勸多個人來毀謗。「乃至一念生譏毀者。」乃至只要自己生起一念譏毀,他這個罪過就很深,多麼重呢? 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   因為到了末法時代,救度罪苦眾生,全靠地藏菩薩。就是滔滔大海裡邊,只有這一艘救人的船,他把這一條獨一無二的救生船給破壞了,所以他罪過重。賢劫千佛滅度之後,他譏毀的罪報,還在阿鼻地獄裡,受極重罪,即使是千佛出世,都不通懺悔。 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   「過是劫已,方受餓鬼」,他很長的劫數,在地獄中大苦受完了,地獄裡出來,到餓鬼道裡去。「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在餓鬼道裡,受一千個大劫的苦,再轉到畜生道裡。三惡道的苦都受完了,「又經千劫,方得人身」,又經過一千個大劫,才能轉到人道裡做人。   「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他沒有培福,盡造些惡業,三惡道那是果報,還有餘報,所以轉到人間,是個貧窮下賤的人,還諸根不具足。不是眼睛瞎,就是耳朵聾,再不然,少一隻手,或者少一隻腳。   「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他帶著有惡習氣,惡業很結覆他的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他轉人了,不會做善事,還造惡業,很快的時間,又墮落到惡道裡。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善男子、善女人在供養地藏菩薩的時候,他只是毀謗、講壞話,果報就這麼重,何況他另外別生一個惡見,要把地藏菩薩形像給毀滅,那他罪過更重,受苦的時間更長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請把參考資料打開,看「惡者謗善」,昨天講的經文,惡人、惡神、惡鬼,通通謗善男子善女人,他為什麼要謗善人呢?解釋這個道理。 惡者謗善   佛言:「清濁異流,明愚異趣,忠佞相讎,邪常嫉正。故著欲之人,不好我無欲之行。於是惡類,遂生嫉心。」所以嫉之者:惡人,恐以彼善,形我之惡也。惡神,恐其出界,失我之眷屬也。惡鬼,恐其齋戒,失我之血肉也。懷私雖異,為惡是同。曾子曰:「人之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人之不好善,禍雖未至,福其遠矣!」何不努力修善,而甘為惡人、惡神、惡鬼哉!   佛言:「清濁異流,明愚異趣,忠佞相讎,邪常嫉正。故著欲之人,不好我無欲之行。於是惡類,遂生嫉心。」為什麼惡人要生嫉妒心呢?這裡就說這個道理,「清濁異流」,你看河的流水,清水跟渾濁的水,不同流的。這一條河水是清的,那一條水是渾濁的。要是渾濁的水,流到清水裡頭,你要注意啊!它不會混到一起。那一邊清水是清水,這一邊濁水是濁水,這叫清濁異流,從來不同流。   「明愚異趣」,明,是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愚,是愚癡的人。異趣,不走一個道路。這兩種人,決不走一個道路。「忠佞相讎」,忠,是忠臣;佞,是奸臣。自古以來,忠臣跟奸臣都是相冤仇的。「邪常嫉正」,那個邪見人,常常嫉妒正見的人。「故著欲之人,不好我無欲之行。」執著五欲的人,他看見我是不愛好五欲之行的人,就起嫉妒心。「於是惡類,遂生嫉心。」於是之故,惡人、惡鬼、惡神,常常生起嫉妒心。因為他有慾望心,不同於我們的心,他看見你要修行用功,要斷除五欲,就要嫉妒障礙你。   「所以嫉之者:」惡人為什麼他要嫉妒呢?「惡人,恐以彼善,形我之惡也。」因為恐怕你修善法,正顯露他的惡法。你要跟他一樣惡,才沒有人嫌棄他惡。因為你要修善,把他的惡法給顯露出來,所以他要嫉妒你。   「惡神,恐其出界,失我之眷屬也。」惡神恐怕你修善法,最大的惡神就是魔王,他以為欲界的眾生,都是他的眷屬,你超出了三界,他就失去眷屬了。   惡鬼為什麼要嫉妒呢?「惡鬼,恐其齋戒,失我之血肉也。」你們都去學佛,修善法,修善行,都在持齋持戒,誰拿血肉供養惡鬼呢?所以他恐怕吃不到肉,要來嫉妒你。   「懷私雖異,為惡是同。」惡人,有惡人的私心;惡神,有惡神的私心;惡鬼,有惡鬼的私心。各個私心雖然不同,但是其為惡是一樣,都是來嫉妒善人,來障礙善人。   引證儒家曾子的一段話,曾子是孔子的大門人,曾子曰:「人之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他說:你儘管去修善法、行善事,行善事要求好的果報嘛!你那個福報雖然還沒有來,但是去禍遠矣!你修善法不會吃虧,因為什麼?你修善法,不會遭災禍。   「人之不好善,禍雖未至,福其遠矣!」切不要作惡,做惡事,你雖還沒有遭到惡報,你天天作惡,天天捨福。   「何不努力修善,而甘為惡人、惡神、惡鬼哉!」為什麼不去努力修善,要去做惡人、惡神、惡鬼,幹什麼?   再看「賢劫千佛」,昨天說,你要毀謗、嫉妒,將來墮到阿鼻地獄裡,千佛出世,不通懺悔,這叫賢劫千佛。劫字,這一段一共有五個字,通通是劫。 賢劫千佛   過去莊嚴劫千佛,現在賢劫千佛,未來星宿劫千佛。今我本師釋迦佛,乃賢劫第四佛也。   「過去莊嚴劫千佛」,過去叫莊嚴劫,有一千尊佛。「現在賢劫千佛」,現在叫賢劫,有一千尊佛。「未來星宿劫千佛。」未來叫星宿劫,也有一千尊佛。   我們現在各寺院裡都拜千佛懺,你記著,千佛懺,就是三千佛名。因為我們中國人說話愛簡單,本來叫做三千佛名懺,就簡稱千佛懺,就是拜莊嚴劫的千佛、賢劫的千佛、星宿劫的千佛。   「今我本師釋迦佛,乃賢劫第四佛也。」過去的莊嚴劫,一千尊佛已經過去了。賢劫,才過去了四尊佛,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賢劫第四位。   昨天經上講,你要是破壞了地藏菩薩,毀謗了地藏菩薩,你墮到阿鼻地獄裡,賢劫千佛出世,都不通懺悔。賢劫一千尊佛,才有四尊佛出世,還有九百九十六尊啊!一尊佛出世的時間都很長,賢劫一千佛都出世了,你墮在阿鼻地獄裡,還沒有出來。   接著看「譏毀大乘之報」: 譏毀大乘之報   堅意菩薩言:「誹謗大乘法,決定墮惡道。焚燒甚苦痛,業道罪信爾。若從地獄出,復受餘惡報。諸根常缺陋,永不聞法音。設使得聞者,復生於謗法。以謗法因緣,還墮於地獄。」噫!從冥入冥,隨苦至苦,可不誡歟!   這大乘經典,你不能以譏毀,譏毀了這個報很重。「堅意菩薩言:誹謗大乘法,決定墮惡道。」那就是沒有還價之理,你毀謗了大乘經典,決定要墮惡道。「焚燒甚苦痛,業道罪信爾。」你到地獄裡受焚燒的痛苦,甚為痛苦。業道罪,就是地獄裡的罪報。信爾,你要相信是這個樣子。   「若從地獄出,復受餘惡報。」從地獄裡出來,還要受餓鬼報,還要受畜生報。轉到人道裡呢?「諸根常缺陋,永不聞法音。」諸根缺陋,貧窮下賤,聽佛法的因緣不足,永遠聞不到講法的法音。   「設使得聞者,復生於謗法。」他聞不到還少造罪呢?他一聞到,前生帶來的這種惡習氣,他又毀謗。這一毀謗呢?「以謗法因緣,還墮於地獄。」又墮下去了。   「噫!從冥入冥」,前面第四品解釋「如來憂念」,參考資料中,有一段從明入明,從光明入光明,依著善根增長善根。這個是從暗冥入於暗冥,剛從地獄裡出來,造了地獄的業,又墮落下去了。「隨苦至苦」,從這個苦,到了那個苦,離不開苦。「可不誡歟!」你怎麼能隨便說話,毀謗大乘經法呢?   這是勸我們有善根聽經的人,他沒有善根聽經,勸也勸不過來。你一勸他,他就毀謗你,所以叫做從冥入冥,從黑暗到黑暗,那才真正叫可憐憫者。我們現在還有善根,怎麼證明有善根呢?能以聽經,聽了經我們沒有毀謗啊!但是要注意,因為造口業比造身業容易。身業,是殺盜婬啊!殺盜婬都不容易造,這個口業很容易。因為你上嘴唇跟下嘴唇一碰,就說一句話。你說一句好話,也是嘴唇一碰;你說一句壞話,也是嘴唇一碰,你為什麼不說好話,要說壞話呢?這個要特別注意。   民國十七年,我跟慈航法師到安慶迎江寺,慈航法師做住持,我當監院。慈航法師你們都聽說過,在汐止那個肉身菩薩。慈航法師到了迎江寺,提倡講經,提倡打念佛七。在打念佛七的時候,就仿造著南方叢林的規矩,吃點心,蒸包子。等到一枝香念佛念好了,休息的時候,就把包子蒸好,一個人送一個包子,吃點心,南方叢林大寺院裡都是這個樣子。   因為我是監院,是辦事的人,就得注意啊!包子蒸好,籠不要掀開,掀開就冷了。等著念佛的鐘點到了,人家坐下來休息,這個時候趕快找人把包子,一籠一籠的捧來送,都是熱的,大家好吃!因為那個時候打念佛七,都是十一月天,冷天嘛!   念佛堂門口,站的有一個女人,她不是進來打念佛七的,她大概也不懂打念佛七是怎麼回事!她看見人家拿包子,說了一句:「唉呀!像討飯的一樣。」   我那時候還年輕,就沈不住氣,我看看她,瞪著眼看著她,我說:「到哪裡討飯,討熱包子啊?」她一看我瞪著眼問她,她也沒話好講!   到現在算算,有五十年了,那個女人說那一句話,我沒有忘記。怎麼樣呢?她造了大罪,人家在打念佛七,那些包子是信徒、齋主花錢來供養的。她說了壞話,我雖然用話把她堵住,她沒有理由再辯,但是她不肯求懺悔,她沒有忍辱啊!她嘴巴辯不過來就是了。那麼她不要墮地獄嗎?她墮了地獄為什麼呢?就為了嘴唇一碰,說了一句壞話。   你要是真正造大惡業,墮到阿鼻地獄就算了,只為說一句壞話,毀謗了三寶,而墮阿鼻地獄,實在太划不來了!所以要特別慎重,古人說:「話到唇邊留半句。」你說話,到了嘴唇邊,要留半句。你要思慮思慮,考慮考慮,不要隨便說。說出來這一句話,毀謗了三寶,那將來要墮到阿鼻地獄裡。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遊險道,或多魘寐,共鬼神遊。日月歲深,轉復尪瘵,眠中叫苦,慘悽不樂者。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地藏經上說的,都是叫我們教化眾生,什麼樣的眾生都有。這些男子女人,都是業障深重的男子女人,沒有個善字。「久處床枕」,害長遠病,在床上爬不起來。「求生求死,了不可得」,了,就是究竟。要想著求生,趕快病好了,究竟不可得。那麼病不好,求死也不可得。就拖著這麼個長遠的病,睏在眠床上,睏多少月?睏多少年?   「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字,是另外有幾種眾生。他夜裡作惡夢,夢見惡鬼,或者夢見他家親眷屬過去亡故的人。「或遊險道」,這是另外一種人,一作夢,夢見正走在危險的道路。「或多魘寐」,魘寐,一睡覺,就作魘寐的夢。就是有個東西壓到身上,透不過氣來,叫也叫不出來,這是魘寐鬼給壓到了。「共鬼神遊。」或者一作夢,就跟鬼神到這兒去,到那兒去。   「日月歲深,轉復尪瘵」,尪瘵這二個字記著,念汪債,就是治不好的癆病。日月歲深了,常常做夢,作惡夢,那他這個人非得害病!久了就得一種治不好的癆病。「眠中叫苦,慘悽不樂者。」睡覺,就作惡夢,別人聽見他在眠中很大聲叫!叫喚的聲音,悽慘不樂,這都是什麼因緣呢?底下說出來。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捨壽,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這是在陰曹地府打官司的,業道,就指著地獄道,就是閻羅王那裡。論對,有人告他的狀,正在辯論,還沒有辯論好,罪名沒有定案,沒有定他輕罪、重罪。「或難捨壽」,所以求死,捨了壽就死了嘛!求不來死。「或不得愈」,痊癒,是求生嘛!求不來生。   「男女俗眼,不辨是事。」社會上世俗的眼睛,他怎麼能以辨明這個是什麼?他不知道,就說這個人害病,就說這個人歡喜作惡夢。為什麼他害病治不好?為什麼他歡喜作惡夢?得了癆疾病?   我還沒有出家,當小孩子的時候,我們前門有一個鄰居,男人,屁股上長兩個瘡,流血不止,不能坐,也不能睡。睡到床上痛得受不了,把兩條腿翹到牆壁上,就會好一點,不曉得是害的什麼病啊?   我們後面有一個老太婆,忽然間死了,死了怎麼樣呢?大家鄰居都幫忙給她買紙錢,死了人了,我們家鄉的風俗要燒紙錢,給她買紙錢正在燒著。死了半天,她又活過來了,這個老太太說:「叫鬼把她叫去,打官司去了。」「到哪裡打官司?」「到陰曹地府,閻羅王那裡打官司」,打官司怎麼樣呢?大家問這個、問那個,問得很清爽。   尤其說得最清爽,就是前面那個男人,到陰曹地府打官司,閻羅王問他,他不承認,打他的屁股,屁股上打兩個洞,流血。把他抱著吊起來,吊到閻王殿的走廊裡,她親眼看見了。這是她死了半天,又回來說的。   後來大家才相信,他為什麼睡到床上,要把兩隻腳翹到牆壁上,才能忍受,原來是陰曹地府把他倒吊到那個地方。屁股上怎麼長兩個瘡呢?是閻羅王給他打的。   這個死了又活過來的老太婆她講,我們大家聽見,這是特別的故事,就知道前門鄰居那個男人,他怎麼樣受這個苦呢?是陰曹地府給他整的,但是我們不知道怎麼樣救他。現在地藏經上有方法,我們那個時候沒有學地藏經,也不知道。地藏經上要救這種人,怎麼樣救呢?你念地藏經。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   這個功效大了,諸佛菩薩,或者釋迦佛也好,阿彌陀佛也好,或者觀世音菩薩也好,地藏菩薩像也好。對著諸佛菩薩像前,只要以地藏經,你就給它高聲念一遍,從頭念到尾。 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捨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燈,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   「或取病人可愛之物」,害病,要侍候活著這個病人,他有心愛的東西,什麼東西呢?「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或者他心愛的衣服,或者他心愛的寶貝,或者他的莊園、他的舍宅。   「對病人前,高聲唱言:」這個病人要死不活了,對著病人講,高聲跟他說,唱言,就是大聲說:「我某甲等」,我給他聽懂,辦這個事,我把我的名字說出來。「為是病人,對經像前」,這有諸佛菩薩的像,還有地藏菩薩的經。「捨諸等物」,把病人心愛的物品捨掉。「或供養經像」,你得買供養品,買香、買花,買種種供養品來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他錢多,你就給他造一尊佛像,或是造一尊地藏菩薩像。   「或造塔寺」,地藏經告訴我們做功夫,是慢慢增加的。這一段經文,前面沒有的功夫,就是念地藏經。這個地方有了,你念一遍地藏經,功德無量。這個地方前面沒有的,造塔、造寺,前面有造像,造佛菩薩的像。這個地方,你得造佛的塔,造佛的寺。   「或然油燈」,前面說香華供養,我們參考資料上十種供養有燈,經上還沒有說點燈,這個地方有點油燈。「或施常住。」我們要把病人可愛的東西捨掉,但是我們不曉得怎麼辦?你把它布施給常住,布施給常住三寶之地,就是大寺院。你布施給常住,就是供佛、供法、供僧都有了。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你給他做功德,一定要給病人聽到,要白三次高聲說,叫他耳朵聽到。他一歷耳根,即成識田,打他耳根裡一經歷,就入到八識田裡,種了好種子。 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于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前面說的那幾種人,有一種人是常常害病,睏在眠床上,爬不起來,求生求死,了不可得。這個時候,你給他念一部地藏經,你把他可愛之物捨掉,供養三寶,他這個罪業已經消了,他要是應該命終,就會死,這是說到他罪業消,可以死。   第二種講法,「假令諸識分散」,這是另外一個人,他已經病得該死了,諸識分散,就是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都分散了。「至氣盡者」,鼻息,出入氣息也斷了,那不要做了?不是的。你要記著,你還照樣給他做,每天給他念一部地藏經。「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乃至者,是超略之詞。就是四日、五日、六日,至七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高聲白,就是我們把他可愛之物給它捨掉做功德,高聲對他說,高聲給他讀經。   「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于五無間罪,永得解脫。」他要是造小小的罪業,很容易消。他造的應該墮到五無間地獄裡的罪業,都給它消滅了,永遠得解脫。   這一段經文,你要知道,我們一個人有八個識,前六識我們都感覺得出來,眼睛怎麼會看見呢?有眼識。耳朵怎麼會聽見呢?有耳識。乃至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眼、耳、鼻、舌、身、意,有六個識。這六個識,我們凡夫都能以知道。但是這六識,內裡邊還有一個第七識,還有一個第八識,不但我們凡夫不知道,連二乘聖人都還不知道。   第八識,才是我們去後來先的主人翁。去,它最後去。要來投胎,它最先來。這就是平常社會人講那個靈魂,佛教裡不講靈魂,因為它沒有靈知靈覺,糊里糊塗的,不能叫它靈魂,就是佛經上講的第八識。執著第八識為我的,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只緣內,不緣外。緣外境,是前六識。第七識它只執著第八識是我,就是我執根本。第七識、第八識,只有大乘佛法才講,只有大乘菩薩才知道。凡夫不知,二乘聖人也不知。   那麼二乘聖人都不知道,我們凡夫怎麼知道呢?我們學了大乘法,大乘經法上有講這八個識,我們聽了大乘經法,得徹底相信啊!佛說的絕對沒有錯。要是還有一點懷疑,經上有舉幾個例子來證明。在什麼地方證明呢?在睡眠位,在失心位,證明有七識、八識。譬如我們人睡覺了作夢,還是第六識作的。沒有作夢,太太平平睡了一夜,第二天他怎麼醒了?睡了一夜,前六識都停止作用,他怎麼沒有死呢?你睡了一夜覺,沒有作夢,這前六識的境界,你都沒有緣到。前六識都停止功能、停止作用了,怎麼沒有死呢?就是有第七識執著八識為我,它支持著生命。在睡眠位證明還有個東西,除了六識以外,還有個七識、八識。   還有失心位,就是人死了醒了,在悶絕位。悶絕,就是暈死過去了。這個人一下子跌倒,跌死了,這叫做悶絕位。死了,過了一個時期,他又醒過來。他怎麼沒有真死呢?他悶絕的時候,前六識都不起功能。他怎麼還醒過來呢?他還有一個第七識、第八識,支持他的生命。   他這個人要是真死了的時候,就是這個地方講的,「諸識分散,至氣盡者」,鼻息斷盡了,諸識都分散了,那這個人真死了,但是他沒有死透,沒有究竟死,因為八識還沒有離開。八識要離開身體,得多長的時間?共七天。所以你這個時候,要救這個罪苦的罪人,你只管給他念經,他斷了氣也不要緊,天天高聲給他白說:「我把你什麼可愛的東西,給你供養三寶了。」高聲給他念經,念七天,都有功效,因為他八識,七天以後才離開。   再看著經文,你給他做了功德,就是你給他做了布施的功德,做了念經的功德,他罪業通通消了。乃至於最重的,要墮無間地獄的罪業,也通通消了。   「所受生處,常知宿命。」那麼他來生來世轉人了,他帶了宿命通,前生前世怎麼樣苦法,他都能以記得,都能知道。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前面是罪惡的男子女人遭果報,別個善男子善女人替他做功德,結果把他超度了。佛經上說,要修行你自己修啊!不要等到你要死的時候,等著人家給你修,那個事是靠不住的。你怎樣會遇到這麼一個人,把你可愛的物品,布施供養三寶,還給你高聲念經。那也是前生前世跟這個人結了大緣,你要是沒有跟這個人結過大緣,怎會遇到這樣一個好人呢?   所以你應該自己修行,經上勸我們:「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地藏經到這個地方,再加一個功夫,書寫地藏經。為什麼不說印地藏經呢?因為當時在印度沒有發明印經的技術。經典傳到中國,在唐朝翻譯過來,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在古早流通經典全靠書寫,佛在世的時候,佛涅槃的時候,連紙還沒有發明呢!都是寫到樹葉上。印度有一種最細的樹葉,叫做貝多羅樹葉,寫到樹葉上。到了我們中國,在漢朝以前沒有紙,我們中國寫字,過去是寫在竹板上,就是竹子劈成一片一片,用刀子刻上去,或是用漆寫上去。後來才發明綢緞,寫到綢緞上叫卷,或者叫帛。以後到了唐朝才發明紙,但是還沒有發明印刷術,還得用抄寫,不寫經典不能流通。   現在印刷術不但發明了,還愈來愈進步,愈來愈精美。最好你發願印地藏經送人,不過你印地藏經要找沒有錯字的原本。要怎麼樣知道它沒有錯字呢?對地藏經科注正文,地藏經的科注要有錯字呢?它前面有一段正文,後面有一段註解,你註解跟正文對著看,看有沒有錯字?都看得出來,沒有錯字才可以印。印出來,字不要太小,太小人家看不見,裝璜要莊嚴,令人家一看就起尊敬心。不然,你印得太潦草,就想省幾個錢,這樣人家看那個經,不起恭敬心。這就是你要發心印經,一定字要大,要莊嚴,這樣才可以引發人家種善根。   印經,現在印刷術已經很進步了,印經很好,但假若你自己會寫字,寫得特別好,也不廢書寫,因為在中國,字是一種藝術品。你要是個書寫的名家,你的字有價值,那你把這地藏經寫它一部。寫了以後,現在印刷術很進步,可以影印,完全跟你寫的一樣。你要是聽說哪一個人會寫字,你請名書家,寫了來影印也可以。   「或自塑畫菩薩形像」,前面有造像,但是沒有說自己造。這個地方加點功夫,你自己用泥來塑菩薩形像,或者你用筆來畫佛菩薩形像。要是自己不會塑、不會畫呢?「乃至叫人塑畫」,你請名書畫家,叫他塑得莊嚴,畫得莊嚴。昨天已經講過了,造佛像一定要莊嚴,才能引發人的恭敬心。   假若你是個藝術人才,你本來會塑其他的人像,你最好塑菩薩像。假若你是個名畫家,會畫畫,你最好畫菩薩像。這不是光求功德,同時也是作觀想,一種修行的功夫。   我們中國有一位畫馬最有名的,叫趙子昂。趙子昂畫馬畫得最好,但都是四十歲以前畫的,四十歲以後他不畫馬,學畫佛像。   他怎麼改畫佛像呢?他四十歲這一年,他畫馬有名了,要愈畫愈精才好嘛!他這一次想畫八匹馬,叫做八駿馬之圖,一匹馬一個樣子,這八匹馬的樣子都設計好了,要先畫一匹打滾的馬,那匹馬會在地下打滾。   但是畫出來,自己看得不滿意,於是他躺在床上想著:這匹馬要打滾的時候,四隻蹄子要朝上,怎麼用筆?就在那揣摩,這個時候該吃午飯了,太太把飯做好,叫他吃飯。他沒有聽見,他在床上,床上有個蚊帳吊著,以為他睡著了。太太把蚊帳一掀開,忽然間失聲大叫一聲,把他叫醒了,實際他沒有睡著。   趙子昂驚醒過來,問太太說:「你大叫什麼呢?」他太太說:「我怎麼看到一匹馬呢?」趙子昂更覺得驚奇,就問太太:「你看見馬是個什麼樣子呢?」「我看見一匹馬,好像在打滾呢!四隻蹄朝天。」   所以趙子昂打這個地方就開了悟:我一心一念揣摩,在那打滾的馬,自己就變成馬。從此以後絕筆,再不畫馬,改畫佛像。我天天畫佛像,我不是要變個佛嗎?   再看著經文:「所受果報,必獲大利。」或者你自己書寫地藏經,或者叫人書寫地藏經,現在你就印地藏經。或者你自己塑畫地藏菩薩形像,或者請人家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你所得的果報,必定獲得最大的利益。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所以普廣!你要護這個經,護地藏經,你要護這個修行人。你要是看見一個人在讀地藏經,誦地藏經,對本曰讀,背本曰誦。乃至有一個人,他一念之間讚歎地藏經,或者他對於地藏經起個恭敬心,你應該護持這個人。「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要加被他,叫他勤心精進,不要退了道心。那麼將來這個人得什麼果報呢?「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那就能獲大利益。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歎,或恐或怖。   「復次普廣!」再跟普廣講一段。「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作夢,夢見鬼,夢見神,還是其他的形狀。或者夢見形相,「或悲或啼,或愁或歎,或恐或怖。」或者悲、或者哭、或者愁、或者歎、或者恐、或者怖。這個恐怖,不是他來恐怖這個睡覺的人。是他看見鬼很恐怖的樣子,怎麼會作這個夢呢?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你常常作這個夢,他不是來恐怖你,是他自己現的很害怕的樣子,或者是憂愁悲慘的樣子,痛哭流涕的樣子,就是他很苦惱啦!這是怎麼回事呢?都是你前生的父母,或者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墮到惡趣裡,墮到地獄裡,墮到鬼道裡出不來。有來給你作夢的鬼神,想出離惡趣,出離不了。希望福力救拔,他想到有人給他念經,給他作功德,作了福力,來救拔他的苦惱。但是他沒有眷屬了,他墮到地獄裡,地獄裡出來,再墮到鬼道裡。現世的眷屬,不曉得轉到哪裡去了?他找著你這個宿世的骨肉,就是你前生前世,或者十生、百生、千生,給他作過父母家親眷屬。「使作方便」,叫你給他作方便,或者念經,或者以福力做功德,能叫他離開惡道。   有這樣的惡夢,夢見這些鬼神,怎麼辦呢?釋迦世尊叫普廣負責任。 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   「普廣!」再叫一聲普廣菩薩。「汝以神力遣是眷屬」,在冥冥之中感動了陽世間的眷屬,就是作夢的眷屬,叫你自己會想到:我怎麼作這樣的夢呢?一定是我的前世父母、前世的眷屬,託我替他做功德的。你怎麼會想到這裡呢?一定普廣菩薩在加被你的。那麼你想到這裡,照著你想的,就這樣去做。   「令對諸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志心,就是至誠之心。這又加點功夫,前面念地藏經念一遍就好,這個地方或者念三遍,或者念七遍。前面說,你自己念經,這個地方你自己不會念,請人念也可以。 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   「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你發願給他念三遍地藏經,念完了;你發願給他念七遍,念完了,你惡道的那些眷屬,他就得了解脫。怎麼證明呢?怎麼知道他得了解脫呢?「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你把地藏經念完了,再不作這個夢了。其他的經上說,作夢的那些家親眷屬,會來當面給你致謝。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   這個普廣菩薩問,釋迦世尊答覆的,全是對各類的眾生應機說法,這一類的眾生,他已經得了這些果報,應該怎樣拯救?前面一段一段的說,今天說到,要救度下賤等人,所以「復次普廣!」重覆次第,又叫一聲當機者,叫一聲普廣的名字。   假「若」到了「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什麼樣的人叫下賤等人呢?「或奴或婢」,男的叫奴,女的叫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在世間,為生活而不得自由,這一個奴,或者是個婢,或者是不自由的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他自己覺知,我怎麼跟別人不一樣呢?為什麼我做下賤人?為什麼我給人家做奴婢?為什麼這樣不得自由自在呢?一定是宿世的惡業所感招的。宿業者,就是前生前世的惡業。那麼覺知了怎麼樣呢?就要懺悔,就要把前世做的惡業,把它懺悔清淨。怎麼樣懺悔呢?下邊告訴你一個方法。 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這個功夫,前面一段一段已說過,不過要注意志心二個字。志心者,就是至誠之心;志心者,就是立志發願之心。我要以至誠之心,立志發願來求懺悔,這樣叫志心。不然,你隨隨便便的,那你還是沒有感應。所以一定要用至誠心,要有個立志發願的心,這樣來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才有感應。   底下再加點功夫,「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這就教給我們加點功夫,打地藏七。你定個日期,在七天之內,專念地藏王菩薩的名號,念多少呢?「可滿萬遍」,這個可滿萬遍,因為上面是乃至一七日中,有乃至二個字。那就是從一日、二日,乃至到七日。那麼一天,你念一萬聲,萬遍,就是一萬聲,就是剛才我們上座念的那個方法,「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這就叫一聲,這就叫一遍。那麼你一天念它萬遍,如是念到七天。念地藏王菩薩聖號,是重在虔誠,不重在數目之多,或者是七天共念一萬聲,那麼一天只念一千五百多聲就可以。這就是要你慢慢地念,一邊念,一邊心裡觀想著南無地藏王菩薩,總而言之,你把至心二個字記著就對了。 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   「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就是你這個果報,是前生造的業感招的,現在你求懺悔,你這個果報要是命終之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你起第二生起,千生萬生,永遠不會再生下賤的人身,而且還不生平常的人身,出世為人,都是生在尊貴之家。「更不經三惡道苦」,在千萬生中,生生世世,為富貴人,在這個中間,再不經歷三惡道的罪苦,再不受三惡道苦。   經文把它消通了,消文要釋義啊!消,就是消釋、解釋。釋義,還是解釋,把文消通了,還要解釋這個地方所含的義理。這不是告訴下賤人聽的,是告訴那些自由人聽的。男奴女婢之人,他根本沒有因緣來聽地藏經,他怎麼知道求懺悔呢?這個道理大家都要研究透徹,把它注意到。   這就是告訴我們這些自由的人,你要觀眾生苦,發菩提心。你看到你們家裡,要是用的有男奴女婢,或者是你的親戚朋友,你有力量去照應他的,這個不自由的人,你應該去救拔他,要講地藏經給他聽,講地藏菩薩的功德給他聽,叫他知道前世的宿業,叫他發心求懺悔。不然,他永遠翻不過身來。他當男奴女婢,諸多不自由,下賤的人,他的生活非常的困苦,他就怨天尤人,恨老天爺沒有睜眼,為什麼別人富貴,叫我貧窮?怨人,第一、怨他父母,別人父母把他兒女照顧得那麼好,為什麼我的父母沒有把我照顧好?再恨親戚朋友,怎麼不幫我的忙?這樣怨天尤人下來,盡跟人家結冤仇,那麼罪過上加罪過。今生為一個下賤人,還是個人啊!這樣怨天尤人,罪上加罪,失了人身,就墮落到三惡道裡。你要觀諸眾生苦啊!不是單觀照到他貧窮下賤不自由的苦,而且還觀照到他要造惡業,造了惡業的時候,要墮落到三惡道,那個苦更厲害,而且時間更長久,所以你一定發心要去救脫這個苦惱眾生。   我們有善根,常常聽經,知道求懺悔,我們知道求三寶加被。貧窮下賤的人,他不知道啊!他沒有聽經的因緣嘛!你知道求三寶加被了,你要發心加被不自由的人。現在社會,奴婢的制度已經廢除了,不許你拿錢買男奴女婢,但是家庭裡邊,你僱用下人還是有的。他雖然不是奴婢那麼不自由,然而還是不自由。比如說,你要來聽經,你的太太也要來聽經,家裡沒有人看門,小賊要來,你用一個佣人,或者女佣人、男佣人。你就跟他打商量:你在家裡看家,我們要出去聽經,他沒有機會來聽經。這個時候,你聽到這一段地藏經,就要觀眾生苦,發菩提心加被他。   地藏經,不是其他的經,其他的經你少聽一天接不上頭,地藏經沒有關係,你少聽一天,明天聽的還是差不多,你少聽一天。怎麼樣呢?你在家看家:「耶!志蓮精舍有一個老法師,講地藏經講得很好,我們天天去聽,愈聽愈有滋味,你去聽一回。」當然他沒有聽過地藏經,你要是個丈夫,你勸她:「妳跟我太太一路,我給你叫計程車。」,把她拖著來,她聽一回,一歷耳根,即入識田。昨天講的,那個人要死了,還要給他念佛菩薩名號,還要給他念經呢!何況下賤不自由的人,他還活著,你不加被他嗎?你得這樣救苦惱眾生。   這就是說,你是男老闆,這樣發心;你要是女太太,也是這樣發心。大家發菩提心,救度這些苦惱眾生,這就合到釋迦佛的心願,合到地藏菩薩的心願。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復次普廣」,再說一段,「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印度分四大種性,前面講過,剎利,就是貴族,做國王的,做大臣的,都是剎利種姓。婆羅門,是印度最高的種姓,他沒有做國王,也沒有做大官,但是他的身份比剎利族還高。長者、居士,前面也講過,長者,具足十德。居士,不指著受五戒的居士,印度的居士,是居家修道之士,跟我們中國的優婆塞、優婆夷那個居士一樣的意思。但是佛經上講,優婆塞、優婆夷,屬於四眾弟子,居士不見得受五戒,這樣分別。   「一切人等」,前邊說出來四種,都是上等社會的人,或是做國王的、做大臣的,剎帝利。或者最高的人是婆羅門,乃至於長者、居士。這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印度分四大種族,還有做買賣的商人,也算一個種族;還有農奴,也算是一個種族。總而言之,包括一切人種就對了。   「有新產者」,包括一切人,幹什麼呢?他家裡要生小孩子了。「或男或女」,或者生小男孩,或者生小女孩。「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你為新生產的這一家,或者生小男孩,或者生小女孩,你就趕快在七日之中,給他念地藏經,給他念地藏王菩薩的名號,能以念滿一萬遍。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那麼你為新生產的小孩子,給他念七天的地藏經,念了一萬遍的地藏菩薩聖號,「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那麼新生的小孩子,或者小男孩,或者小女孩,前生帶來有禍殃、有罪報。小孩子長大了就不會好過,或者是多疾病,或者生來命運不好,貧窮下賤,這都是宿有殃報。宿有殃報給他消了,消滅了。這個小孩子,「安樂易養,壽命增長。」小孩子很健康,很安樂,很容易養大,壽命就增長。這是說宿有殃報的小孩子,給他消了災,延了壽。   前面說的小孩子都是帶罪殃來的。「若是承福生者」,要是由承福生的小孩子,他前生培一個福報,你儘管給他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聖號。「轉增安樂,及與壽命。」只有利益,沒有害處,他要是承福生的,更增加他的安樂,更增加他的壽命。   經文消到這裡,現在到了末法時代,講經的因緣太少,聽經的因緣更少,遇不到講經的因緣嘛!不要說不是佛弟子,他不懂佛經,佛弟子也不懂佛經,為什麼?沒有聽到。沒有聽到,不懂得佛經的道理,開口他還要講個道理,講的道理怎麼樣呢?跟佛經正相反。譬如說,家裡要生小孩子,她說:「佛像,要趕快搬出去。菩薩像,通通要把它搬出去。」這樣妳簡直把佛像、菩薩像,給糟蹋了,那妳罪過無邊!佛像、菩薩像都得搬家,她還能給小孩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的聖號嗎?更不念了。那麼這樣的作法怎麼樣呢?就是不念佛經,盡念些外道經,念些老太婆經。這些道理誰講的呢?外道講的。外道說:「生小孩子是最髒了!」老太婆歡喜講這些歪七八糟的道理,說是生小孩子髒啊!天地間再沒有生小孩子髒了,所以要是吃長素吃齋的老太婆,她家裡兒媳婦生小孩子,她得躲避,怕被染污了。這都是不懂佛經的佛弟子,這叫做真正顛倒愚癡可憐憫者。   諸位都不會起這種邪知邪見,要是遇見這樣邪知邪見的人,你得開導她,拿地藏經作證明,這個文好懂!地藏經上有證明,再跟她講道理。你說:「佛菩薩,他們都是不垢不淨,證得佛果位,證得菩薩位的人啊!生小孩子染污不了佛菩薩,這個道理妳都不懂嗎?」給她講,講這個道理給她聽。   再拿事實給她打比方,過去生小孩子請接生婆,後來進步叫助產士。現在再進步,醫院裡有婦產科,婦女要生小孩子都到醫院,醫院的醫生,怎麼不嫌髒呢?他不是講慈悲啊!他有他的責任,他是婦產科的醫生,不能嫌髒。那麼佛菩薩的責任,趕不上醫生的責任嗎?就這樣跟她講,醫生他都不嫌髒,他要給她照應生小孩子,佛菩薩就不來照應?佛菩薩的責任感,還沒有醫生來得大、來得重嗎?這樣子講。   還要跟她講,你說地藏經上講,有糞尿地獄,有飲血地獄,糞尿地獄那個眾生,地藏菩薩要去救。在大便小便的地獄,地藏菩薩沒有嫌骯髒。飲血地獄,在其他經上叫血湖地獄,儘是血,那地藏菩薩要去救度他,沒有嫌骯髒。生小孩怎麼會骯髒?生小孩就是母親流血水出來,總沒有糞尿地獄骯髒,總沒有血湖地獄血水多啊!怎麼地藏菩薩就不來呢?   還有剛才講的老太婆,他兒媳婦生小孩她要躲開,她怕兒媳婦把她染污了,以為她自己是吃長齋的,是念佛的,見不得生小孩,一生小孩把她弄骯髒了。你就問她:「生小孩怎麼骯髒呢?生小孩就是流血出來,妳肚子裡面不是血嗎?妳沒有流出來就是乾淨嗎?妳不是滿肚子都是骯髒鬼啊!」   還有講外道,講老太婆的道理,說是婦女月經來的時候,不能進佛寺,不能進佛殿。這一進去,就把佛菩薩弄骯髒了,罪過無邊,這都是念外道經,念老太婆的經。   我們講,年輕的婦女有月經,是個人的果報,她不是故意拿些血水,弄到佛寺裡,弄到佛殿裡去。是她個人的果報不得已,佛菩薩一定會慈悲她的,會原諒她的。現在我們講地藏經,經文太長,我們不舉很多的例證,也沒有時間,有一個例證跟她講,你說佛教裡出家弟子有二眾,男的比丘,女的比丘尼。女的年輕的比丘尼,也有月經啊!她每天早起晚上,都要做早晚課,哪一天不到佛殿裡去呢?妳在家的婦女,怎麼就不能到佛殿裡去呢?這不是信了外道的道理,信了愚癡顛倒的老太婆的道理嗎?   這是講地藏經,地藏經上叫我們念地藏經,念地藏王菩薩聖號。觀音經上,念觀音經,念觀音菩薩聖號,一樣的。印光老法師,大家都知道的,到他老的時候,有一函遍覆,裡頭還單寫這麼一段,就是開示這些無知識的外道知見,老太婆的知見,生小孩子時,念觀音菩薩不肯念,念普門品不敢念,印光菩薩重重的呵斥!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再看著經文:「復次普廣!」再說一段,「若未來世中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這是再加的功夫,叫我們持十齋,一共有十天。   「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一個月十天,正是南瞻部洲結罪的日子,多少輕重,都在這一天,給你定起來。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婬、妄語、百千罪狀。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舉止動念,舉,是動。止,是靜。因為南閻浮提的眾生,他一動念,就是動貪瞋癡,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你在止,在靜下來的時候,心裡妄念紛飛,還是貪瞋癡,那是深義。   「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婬、妄語,百千罪狀。」前面舉止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還是心裡動貪瞋癡的煩惱,還沒有發動身口啊!下面說「何況」,何況其重罪。恣情,就是任意。任意的殺害、竊盜、邪婬,這是身業。妄語,包括四種口業。再廣開呢?百千種的罪狀。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這就是說,叫你十齋日要吃齋,還要在十齋日念一遍地藏經。你家庭裡邊有佛堂,哪一尊佛像都可以,哪一尊菩薩像都可以,就是其他的羅漢也好,辟支佛也好,只要是佛菩薩的聖像,你就在那裡念一部地藏經。不但你自己消罪消災,東西南北百由旬內,都沾了你的光,把災難都給消了。就在十齋日,你自己吃齋,再念一部地藏經,功力這麼大。   再把十齋的齋字講一下,我們現在大家都不懂得齋字怎麼講?齋者,是過午不食。我們現在都把它解成吃素,這就是方便解,你這個人還沒有吃長素,你一個月能吃十天素,也是功德無量,解成吃長素也可以。但是經上這個字,不是講的吃素,是講的過午不食。這個午,還要記到,順著中國的午時還錯,是過日中不食,太陽到了正中間,不能再偏西一點點。過了日中,就不能吃東西,只能以喝水,這個樣子叫做持齋。   再看著經文:「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這就是說,現在我們的佛弟子,都是上寺院裡拜拜,求平安的。最好你吃十齋,每一個齋日,念一遍地藏經,那才真正能求到平安,一百由旬以內,無災無難,何況你家庭裡面不平安嗎?再說到你家庭裡面,若長若幼,不但現在平安,未來也平安。百千歲中,永離惡趣,不墮三惡道。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就是念一遍地藏經。「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現在世令你全家人,若長若幼都算上,絕不得橫的病,橫的病就是很不可思議那種兇惡的病。不把它分開講,不遭橫禍,不害疾病,而且「衣食豐溢」,吃,吃不完;穿,穿不完。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是故普廣」,這裡把它結束一下。「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地藏菩薩有如是大威德大神通的力量,才有這種利益眾生的事情。 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   這一句話要記清爽,釋迦佛讚歎菩薩有大因緣,只讚歎兩個人,一個地藏菩薩,下面讚歎觀世音菩薩,這是釋迦佛讚歎的。我們拿現在事實證明,就現在諸位天天來聽地藏經,地藏經有好多位菩薩,你聽了都忘了,可是地藏菩薩這個名不會忘。你是久聽經的,你當然記得;初聽經的也是,一聽地藏菩薩這個名字很熟。這什麼道理呢?就是跟我們有大因緣。怎麼有大因緣呢?生生世世不捨棄我們,生生世世救度我們,是我們的大恩人。   觀世音菩薩也是,講到第十二品,再講觀世音菩薩,釋迦佛也有這一句讚歎。所以地藏菩薩跟我們有大因緣,我們與地藏大士也有大因緣,我們要感念地藏菩薩的大恩,要歸依地藏菩薩。要恭敬供養,持地藏王菩薩名號,念地藏經,要求自己能得個真實的利益。不然,辜負了這個大因緣。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是諸眾生」,就是與地藏大士有大因緣的這些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聞到地藏菩薩的名,見到地藏菩薩的像。「乃至聞是經」,乃至聽到地藏經,聽多少呢?「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聽三個字、五個字,乃至聽一偈一句,一偈,是四句。或者只聽了一句,得多大的利益呢?「現在殊妙安樂」,現在你就得不可思議的安樂,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相貌端正,而且生在尊貴之家。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普廣菩薩來請問,聽釋迦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結束後。於是就「胡跪合掌」,胡跪,就是右膝著地。在其他的經上,翻成右膝著地,在中國沒有看見這樣的跪法,外國才有這樣跪法,叫做胡跪,就是右膝著地,把這膝蓋跪下來,合起掌來。   「復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我普廣久已知道,我為什麼要請問呢?「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世尊說的話我一定聽,我是為眾生請問,令眾生知道地藏菩薩的利益才請問的。 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云何流布?   「世尊!」下面再請問這個經名。「當何名此經?使我云何流布?」這部經取個什麼名字?我們怎麼樣流通這部經呢?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   誓,比願再加重一點,宏誓大願的誓,誓者是期其必成,叫誓。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為什麼取這三個名呢?因為這一位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就是發了再發,都是發的弘誓大願,要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你問取經的名,有三個名,你問怎麼流布?你們依著地藏菩薩的本願,也發這個願來流布就對了。   釋迦如來說,地藏經有三個名,唐朝翻譯經典的法師,為什麼翻成本願這一個名字呢?因為經文上,也是注重在本願。一種,這三個名字,地藏本願在第一。下面經文說:「緣此菩薩,乃遠劫來,發大重願」,還是注重願。再說你們怎樣流布呢?「是故汝等,依願流布。」還是注重願。所以翻譯經的法師,就用第一個名,叫做地藏菩薩本願經。 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道源長老 講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下冊) (二○二三年修訂版)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印贈 一切佛經,及闡揚佛法諸書,無不令人趨吉避凶,改過遷善。明三世之因果,識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極樂之蓮邦。讀者必須生感恩心,作難遭想。淨手潔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若肆無忌憚,任意褻瀆。及固執管見,妄生毀謗,則罪過彌天,苦報無盡。奉勸世人,當遠罪求益,離苦得樂也。 ——恭錄自︽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四:靈巖山寺念誦儀規題辭︾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十三品,分成二卷,上面講了六品,也就是講了上卷,現在講下卷,講第七品,不但利益存在陽世間的人,還利益別世的亡人,叫利益存亡品第七。 利益存亡品第七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地藏菩薩跟世尊講,「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與前面第六品「舉止動念,無不是罪」一樣的,心,就指著第六識。念,就指著心所法的思心所,前面在參考資料詳細解釋,就是思想的思,叫念。   「脫獲善利,多退初心」,也都是不知道做善事,可是他要是遇見善事,發了一個心,很容易退。這個不是講給別人聽,我們在座四眾弟子,連我道源都算上,為什麼不能以成佛呢?就是發了願退了,所以這樣子成佛就很難了。   「若遇惡緣,念念增益」,可是他要是遇見惡緣,順著他的煩惱性,念念增長。前面講過,一打妄想,就是一連串的妄想。   再看參考資料,解釋:「若遇惡緣,念念增益」,經文念念增益不錯,順著經文應該是念念增長。 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夫眾生者四大毒器,有穢斯充。六賊狂主,是境皆著,無復逆流之期。唯有循環之勢,淪滯生死,封執有為。諸佛為其斂眉,菩薩於茲涕泣,良堪浩嘆!   他為什麼遇著惡緣,念念增長呢?因為身體是四大種:地、水、火、風假合的,這四大種合起來身體就是一個毒器。「有穢斯充」,內充滿不淨,這個身體裡邊,經上說,分開三十六樣東西,沒有一樣清淨的,通通是最骯髒的東西,這是身體。那個心呢?「六賊狂主」,心是作主的,六個識是六個賊,都發狂,就像得神經病那個樣子,叫狂賊。「是境皆著」,他為什麼發狂呢?無境不著,眼睛著色境,耳朵著聲境,如是六個識,著色、聲、香、味、觸、法,六個塵境。是境他都著,著了就在造業嘛!「無復逆流之期」,說我要不執著外面的境界,要回頭來持戒、定、慧修行,我要逆生死流,沒有這個事情。   只有什麼呢?「唯有循環之勢」,只有循環生死,現在就是個生死的苦果啦!外邊得一個身體,是骯髒的身體,內裡面一個妄想心,是境皆著的六賊狂主,這個樣子呢?還是從冥入冥,從黑暗到黑暗,只有循環之勢,所以就「淪滯」於「生死」了,輪迴於生死,停滯於生死。「封執有為」,封,是封閉,把你關起來。執,是執著,想走也走不了。在有為法中,封閉執著。   「諸佛為其斂眉」,諸佛看見我們就要把眉皺起來。「菩薩於茲涕泣」,菩薩看見我們就要流眼淚,痛哭流涕,實在「良堪浩嘆!」   再看著經文:「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這下面說一個譬喻: 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是等輩人」,這閻浮提眾生,「如履泥塗,負於重石」,走這個道,是生死道,等於一個人履於泥塗。履,就是走,走到泥巴路上,身上還負了個很重的石頭,這就是背了一身的業障,在生死道中,帶著很重的業障。「漸困漸重」,身體困乏,石頭是愈背愈感覺重。「足步深邃」,叫做深陷,他因為走的是泥巴路,身上石頭背得重,足步愈走愈深,陷入那個泥塗裡頭了。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假若遇到善知識,第一、先把你身上大石頭,給你減輕了。第二、或者把大石頭完全給你拿掉,這個譬喻什麼呢?第一、叫你求懺悔,這就是減負。第二、叫你斷煩惱,這就是全與負,把重石頭全給你拿掉。   「是知識有大力故」,這個善知識有大力量,「復相扶助」,因為石頭拿掉了。就是你業障煩惱減輕了,斷掉了,還沒有出離生死道,幫你再輔佐著。「勸令牢腳」,勸你要走涅槃的大道,著步要牢腳,就是要走穩當,走路要堅牢,不要跌倒啊!「若達平地,須省惡路」,你走到正道上了,要審慎言行,你要省察,要修改你以前走的惡路。「無再經歷」,可不要再走到惡道上去啊!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纖毫間,就是一點點,像毫毛那麼樣一點點,「便至無量」,耶!發展開變成無量。前邊講像那蔓草一樣,一點點蔓草,不久之間就串了一大片。我們凡夫眾生就是這樣,你動一個惡念,做一點點惡事,馬上做得無量無邊。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眾生有這個惡習,再看參考資料,把「習惡、惡習」,解釋一下: 習惡眾生   惡習,指種子;習惡,指現行。由有惡習種子,故使習惡現行,是以從纖毫而至無量也。   「惡習,指種子;習惡,指現行」,佛教的名詞要把它解釋得很清爽,惡習、習惡,我們以為一樣,為什麼有的地方講惡習,有的地方講習惡呢?惡習,就是前生前世帶來的惡習氣,就是壞習氣,那就是指著帶有惡習的種子。我們八識裡邊帶有壞種子,這叫惡習。今生今世他就習於惡,習於惡就現行,現行就是顯現行動,他要做惡事,做惡法,就是種子起了現行。   「由有惡習種子,故使習惡現行」,我們一個凡夫為什麼做惡呢?因為前生前世就做了惡,由那個惡習氣,種到、藏到我們八識田裡邊,這個惡種子。把惡習種子帶來了,今生一遇著緣,它就起現行。一起現行,「是以從纖毫而至無量也」,一個惡種子,它起一種惡現行,怎樣變成無量呢?這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前生做惡,你決不是做一種,你做的惡,前生前世,多生多劫,做了無量無邊的惡,就積聚了無量無邊的惡種子。惡種子今生發現行,遇著緣就發,愈發愈多,所以發的現行無量,這是一種解釋。   第二種,要懂得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的道理。不是光前生帶來的舊種子起現行,那個舊種子起了現行就顯現行動,它又反過來熏到八識田裡,熏了新種子。這新種子再起新的現行,再熏新的種子,所以你只要做了惡,不停止下來,愈來愈多,到了無量無邊。   再看著經文:「是諸眾生,有如此習」,眾生有如此習,怎麼辦呢?「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這就是勸導沒有命終的人,你是他的眷屬,或男或女,宜為這臨命終的人設福。「以資前路」,資助他的前路。怎麼樣資助法?怎麼資福呢? 或懸幡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   「或懸旛蓋」,或者給他上佛寺裡懸幢幡、懸寶蓋,蓋是寶蓋。「及然油燈」,或者燃燈油。「或轉讀尊經」,或者轉讀地藏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諸聖像,包括菩薩、緣覺、聲聞。「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或者念佛名,念菩薩名,念辟支佛的名,都可以。「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只要經過耳朵,就伏到他本識,本識就是第八識。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他造的惡業很多,計算他感得的惡果,一定會墮到惡道裡。「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這就是勸我們活著的人,為要死的人,給他做的功德。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今天是十月最後的一個星期六,就是本志蓮精舍念佛的一個日子,昨天已經跟諸位發表過,因為地藏經文太長,不願意停止,好在念佛的時候,還是要講開示。今天講地藏經,就等於講開示,把這個經講好了以後,我們再念阿彌陀佛。   再看著經文,「是諸眾生,所造惡業」,是諸眾生,是指著昨天講的臨命終的眾生,他在世的時候,盡造惡業,「計其感果」,計算他所造的惡業,應該感得的惡果。「必墮惡趣」,一定會墮到惡道裡。「緣是眷屬」,這緣字也作「因」字講,因為臨終命這個人的眷屬,為臨命終的人,「修此聖因」,聖因,就是佛教的聖因。前面講過了,你為臨命終的人,或懸幡蓋,或燃油燈,或者轉讀地藏尊經,或者供養聖像,或者念佛菩薩的名號,這都是聖因。那麼你給他做這個功德,「如是眾罪,悉皆消滅」,這個臨命終的人,他本來應該墮惡道的,因為他造的有罪,這個罪通通消滅了。   這一段就是在世的眷屬,為死去的人給他消罪,再接著講,還要給他培福。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更為,就是你前邊已經做了功德再做。再做就是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內做,前邊經文已經講過,因為人死了以後,中陰身的生命,是七七四十九日那麼長,在這個時候給他做功德,最能以得到利益。「廣造眾善」,就是愈多愈好,像前邊婆羅門女那個做法,像光目女那個做法。   「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不但現在不會墮惡趣,永遠不會墮惡趣,不墮惡趣,就是不會墮落三惡道。那麼生到那裡去呢?「得生人天,受勝妙樂」,或者轉人道,或者轉天道,受殊勝最微妙的快樂。同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這一句就要記著這一品,利益存亡品,你陽世間的眷屬,為死去的眷屬,給他做功德。死去的眷屬,他沾了你的光,消了罪,增了福。你現在的眷屬,也利益無量。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   「是故我」,我,是地藏菩薩自稱。第七品一開頭,就是地藏菩薩講的話,求佛證明,對著佛說的,實際是叫我們聽的。所以是故我地藏,「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勸你們怎麼樣勸法?勸你們做什麼呢?   「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前面叫你做善事,是佛門裡的善事。現在社會上的人有了錢,自己的父親母親別逝,不曉得學婆羅門女、光目女,要超度自己父母。他做些俗人的樣子叫人看,要大請客,為他父親母親死了,請了好多的人客,殺害了好多的生命,這個要不得!臨終之日要謹慎小心,切不可殺害眾生。   「及造惡緣」,要造善事啊!切不可為亡人造些惡緣,造些什麼惡緣呢?下邊就說,「拜祭鬼神」,前面說的是,叫你拜佛、拜菩薩,念經,念佛教的經。你不要去信神、信鬼,拜祭鬼、拜祭鬼神。「求諸魍魎」,魍魎,就是精靈鬼怪之類。你那個地方,或者敬的有什麼狐狸仙,或者敬的有什麼大仙,也不曉得打哪兒來的?都說有靈感,那都是魍魎,就是一些精靈鬼怪之類,你不要求他們。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何以故?」為什麼不叫你們殺害,不叫你們拜鬼神呢?「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你殺害生命,去拜祭鬼神,求諸魍魎,想利益亡人,結果一點點利益都沒有利益到亡人。那顛倒過來呢?「但結罪緣」,你殺害生命,就造些新的罪業給死去的人。死去的人沒有沾到你的光,沒有得到利益,反而結些罪緣。「轉增深重」,死的人本來就有罪業,你更加深、加重他的罪業。   請把參考資料打開,看不要拜鬼神這一段: 勿拜鬼神   迦葉尊者言:自念祠祀來,已歷八十年。奉風火水神,日月諸山川。夙夜不懈廢,心中無他念。至竟無所獲,值佛乃安寧。   「勿拜鬼神」,引迦葉尊者的偈頌,迦葉尊者就是釋迦如來第一位大弟子。釋迦如來涅槃以後,禪宗尊他為第一代的祖師,就是迦葉尊者,他說的偈頌:   「自念祠祀來,已歷八十年」,迦葉尊者八十歲才出家,所以你看釋迦如來兩邊站兩個侍者,右邊年輕的,就是阿難尊者;左邊老的,就是迦葉尊者,因為他出家很老了。他自己念到,念,就是回憶,回頭想念。祠,就是神廟。祀,就是祭祀。祠祀,就是我在各種神廟祭祀以來,已經歷過八十年。「奉風火水神」,他是無神不拜,風,是風神;火,是火神;水,是水神,我通通祠祀。「日月諸山川」,日,現在叫太陽神。月,是月亮神。諸山川,或者山神、川神。「夙夜不懈廢」,夙,就是早起;夜,就是晚上。我每天一早一晚,從沒有懈怠過,就是天天拜。「心中無他念」,我還很虔誠地拜,結果怎麼樣呢?「至竟無所獲」,拜了一輩子神,沒有得到什麼。我現在出了家,「值佛乃安寧」,遇著佛了,才得到平安,才得到安寧。   地藏經這一段文,是地藏菩薩替佛宣揚的,特別重要。不是這一段文,大家對於地藏經更要起誤會。因為地藏經一開頭,到了忉利天宮,除了佛菩薩以外,還來了好多的神,好多的鬼。以後一品一品,都離不開神,離不開鬼,向下還是。佛菩薩,我們不大注意,因為我們的善根淺薄,最注意的就是什麼神,什麼鬼。「唉!這地藏經現在不合時代,完全是宣傳迷信嘛!一部地藏經上,盡講神,盡講鬼!」好像是你懂了地藏經,其實是大大的錯誤。   地藏經真正的要義,在哪裡呢?是方便權巧,以佛法攝化這些鬼神。這些鬼神怎麼會到忉利天宮呢?都是地藏菩薩教化的,他沾了地藏菩薩的光,才能到忉利天宮,這個要把它記清爽,是拿佛法教化鬼神的,不是叫你相信鬼神,叫你拜祭鬼神的。   不但不叫拜鬼、拜神,連天公,連龍王,都不叫你拜。天龍八部,都在被度之列,都是佛菩薩度他們的。他不是度人的主人,他是被度的眾生,這個一定要記清爽。   六道的眾生,最大的天眾。有一位居士,做了一篇文章名為:「上帝也是佛弟子」,外道最了不得的教主,就是上帝。上帝在佛經上,他是佛的一個弟子。佛經上也說上帝,沒有說上帝二個字。釋提桓因,忉利天宮的天主,就是他們崇拜的上帝,還是佛弟子啊!   是釋迦佛所講的,叫我們怎樣消災?怎樣求福?你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的名號,供養地藏菩薩,釋迦佛都這樣講的。因為他要涅槃,涅槃以後,唯一的救主就是地藏菩薩。這利益存亡品,是地藏菩薩開口講話的,他不能說:你拜我,供養我。他說,你拜諸佛菩薩,一切聖眾。釋迦佛也沒有叫你拜天,也沒有叫你拜鬼、拜神,地藏菩薩更嚴厲的勸導,你可不要拜祭鬼神。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說明為什麼不叫你為臨命終人殺害生命?為什麼不叫你拜祭鬼神?「假使來世,或現在生」,這就是說:這一個臨命終的人,他在生的時候本來修了善業,他是個善人死了。或是來世,或是現在生,他能以「得獲聖分」,就是能以得到佛法聖人之分。「生人天中」,他死了以後,一定來生來世轉人,或者生天,因為他做的有善因啊!得獲了佛教聖人之分了。   「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他死了,陽世間的眷屬,為他殺害生命,為他拜祭鬼神,求諸魍魎,造了惡因。「亦令是命終人」,也使這個臨命終的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那麼他到陰曹地府裡打官司了,你殺了好多的雞,好多的鴨,乃至於你殺的豬,你殺的羊。這些死了的眾生,死得太冤枉,都到陰曹地府裡告狀。告狀為誰死的呢?為這個死的人殺的,就到陰曹地府裡打官司了。受了你這個禍殃的連累,去問官司對辯。本來他自己馬上就生善處,結果晚生善處。官司打完了,問清楚了,才生善處,這是吃了你的大虧。本來他是個善人,可以生人天道的,結果晚生人天道,就是受了你的連累。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這個曾字念層,何況這個終命的人,根本就是造惡業的人,他在生的時候,不曾種一點點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他根據著本來造的惡業,自然就受了惡趣之報。「何忍眷屬,更為增業!」他自己的罪業,已經受不了,哪能忍受叫你眷屬,再給他增加些惡業呢!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譬如有人」,說個譬喻,說個比方。「從遠地來,絕糧三日」,這譬喻那個臨終人,他從生死道中來,沒有一點善根。「所負擔物,強過百斤」,他造的惡業很多,等於他擔的擔子,強過百斤之多。「忽遇鄰人,更附少物」,耶!碰見這麼個鄰居,把他重的擔子更加附一點東西。這就是他眷屬殺生害命,於是給他加上惡業。「以是之故,轉復困重」,那個遠地來的路人,肚子裡沒有糧飯,擔子很重,你再給他加上一點。以是之故,他本來造了惡業,你再給他增加惡業,他的惡業不是愈來愈重嗎?   那麼應該怎樣做法呢?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一個方法。地藏菩薩是久經多少大劫,救度這些閻浮提眾生,他觀眾生的罪行,最有經驗。 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佛教,就是佛的言教,佛的教法,佛叫我們怎麼樣斷煩惱?怎麼樣了生死?我們就去做。「乃至善事」,就是你不能斷煩惱,不能了生死,也要依著佛的教導來做善事。經文前邊有,後邊還有,要把它記清爽,是佛門中的善事,不怕少。「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決定得到利益,就是你要是不在佛教裡邊做善事,你聽外道的話,聽老太婆的話,你不聽世尊的話,不聽地藏菩薩的話。你做多少善事,結果顛倒,都是罪惡,殺生拜拜,都是外道叫你拜。那麼拜成習慣了,老太婆學會了,說:「你不殺生,不拜拜,不得了呢!」你就是聽外道的話,聽老太婆的話,你不聽佛菩薩的話。要在佛門裡做善事,第一個戒殺,剩下才是善事。你先不要殺生害命,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惡呢?殺生害命,是最大的惡業,你把它當成善事,去拜神拜鬼,這不是顛倒嗎?   這還要注意「悉皆自得」,地藏菩薩勸導我們,你不要等著死了以後,你的家親眷屬給你做功德。你現在活著,自己做功德,你做多少,自己都得。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地藏菩薩講話講到這裡,法會之中,有一位長者出來要講話,這個長者名字叫大辯。大辯,就是具足最大的辯才。   「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說明這個長者的本位,在他示現的迹相,是一個在家的老長者。可是他的本位,是個久證無生的大菩薩,久證無生,就是久已證到無生法忍。證到無生法忍,在佛經上講,是菩薩位,最淺是十住位,再高一點是初地菩薩,再高一點是八地菩薩。總而言之,他證到無生法忍,了生脫死,生死道中,可以自由自在,所以他可以任運化現。他現在就是化現一個長者身,來教化救度一切眾生,也是一位大菩薩。   「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這位長者問地藏菩薩,「大士!」尊稱地藏菩薩一聲。因為前面地藏菩薩告訴這個人,要是命終了之後,你陽世的眷屬,怎麼個作法?不要給他造惡業,要造善業。這個長者聽到了,就趁著這個機會再來請問,說:「是閻浮提」的「眾生」,要是他「命終之後,大小眷屬」,大,就是比他長輩,這個人死了,他的父親母親還在,大一輩。小的眷屬,是這個人死了,他的兒,他的女,比他小的眷屬。「為修功德」,為這個命終的人修功德。「乃至設齋」,注意啊!下面有詳細的解釋,這個地方添一點功夫,就是設齋。「造眾善因」,除了設齋以外,還有其他的善,叫做眾善因。就像前邊講的,你種種的供養,就是獻香、獻花、獻幢旛、點油燈,種種的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這個命終的人能得到大的利益及解脫嗎?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   長者問,地藏菩薩答應跟他說,我承著佛的威神之力,簡略地給你說說這個事情。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長者!」地藏菩薩就回稱長者一聲,「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這個注意,要為這個臨命終的人念,我前面跟諸位講過了,這都是講給我們沒有命終的人聽的,我們要是家親眷屬臨命終時怎麼辦呢?一定趕快給他念佛,趕快念菩薩,得聞一個佛名字,一個菩薩名字,乃至一位辟支佛的名字,辟支佛就是緣覺的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這個臨命終的人,不管他有罪無罪,通通得到解脫。   要是有罪,我們給他念佛菩薩的名,他可以得解脫。他本來無罪,怎麼也說他得解脫呢?這就是說,這個人有罪,他應該墮惡道,我們給他念佛菩薩的聖號,就解脫了他的惡道之報。他本來無罪,就是他沒有造惡業,但他還是個凡夫,我們給他念佛,念菩薩,能以消除他的煩惱,能叫他解脫生死。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假若這個男人女人,在生的時候,一點好事都不做。「多造眾罪」,那麼他不造善因,他造什麼?盡造些惡業,造些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死的這個人,他在陽世,不做善事,盡做惡事,那麼他命終之後,在陽世間的眷屬大小,就是大眷屬、小眷屬,為這個死的人,給他造福德利益。「一切聖事」,就是佛門中的佛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死的人,七分功德,他得一分。「六分功德,生者自利。」陽世的眷屬,得到六分功德。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因為亡者得到的功德,七分之中僅有一分,因此,勸我們未來現在的善男女等,趁現在身體健康,還是自己修行,十分功德,你全得到。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這是勸我們要修行用功,現在就修,你不要說:等我晚幾年再修。你不曉得你哪一天死,無常大鬼,它沒有約會。期,就是跟你定個日期,跟你約會說哪一天來,說:「我二十年以後再來,三十年以後再來。」沒有這個約會嘛!忽然間它就來了,所以四十二章經上,佛問:人的生命,在幾何之間?生命在呼吸之間。你這一口氣呼出去,吸不回來,生命就完了,你怎麼好等待呢?這兩句警策我們,你不要等著死了以後,眷屬給你做功德,你要現在活著自己修行。自己修行你不要像推債一樣,晚幾年再修,無常大鬼,不期而到,你要修,就趕快修啊!   「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這四句話就是說中陰身的境界。未知罪福,他的心裡糊裡糊塗,什麼罪?什麼福?他都不知道。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內,如癡,像個傻子一樣;如聾,又像個聾子。   「或在諸司,辯論業果」,有人上陰曹地府告他狀,諸司,就是陰曹地府裡,管罪人的一個機關,平常講的十殿閻羅,一殿一殿的諸司,到那裡,辯論業因果報。   「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把官司問好,打定了,據你所造的惡業,所造的善業,你再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因為你到陰曹地府打官司,決定不是善業,一定是惡業,所以在沒有測定之間,他心裡千愁萬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何況審定之後,要墮到地獄,那苦更多了!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在七七四十九天,還沒有轉生這個時間。「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他的念念之間,只希望陽世的骨肉眷屬,就是最親的眷屬,父母子女,給他趕快修造福力,救拔他的罪難。「過是日後,隨業受報」,過了四十九天後,隨業就受果報了。 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假若他是個造罪的人,動不動要經過千百歲中,沒有個解脫的日子。「若是五間罪,墮大地獄」,那不是論歲,要論劫,「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啊!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這就是答覆長者問設齋的問題,在地藏經上,除了前邊所講種種的功德,這再加了一種功德,就是叫你打齋。這個罪業的眾生,命終之後,最親近的眷屬,為這個命終人,給他修打齋的福報,資助他的業道,幫助他超度罪業的業障。   下邊告訴我們一個打齋的方法,「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前邊說種種的功德,第一要緊的,就是存一個恭敬心,打齋,尤其要恭敬。「未齋食竟」,就是你供了佛以後要齋僧,大眾僧沒有吃完飯。「及營齋之次」,在你經營齋飯、齋菜這個次第,就是在營齋之中,所有的「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你做飯要淘米,淘米的水叫米泔,不要先把它倒掉。你做菜,撿掉不要的菜葉,也不要先把它倒掉,不要棄於地,怎麼辦呢?淘米的水,另外用一個桶子存下來。所有的菜葉,另外弄一個筐,弄一個籃子,先把它存起來。   那麼等到什麼時候呢?等到大眾僧,都吃完了飯,淘米的水,再把它倒掉;撿菜,不要的菜葉,再把它倒掉,那個名字叫護淨,下邊會講到。   「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你打齋,是供佛及僧,先供佛,再供大眾僧,你還沒有獻供,切不要先吃啊! 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如有違食」,假如你違背了規定,沒有獻佛、獻僧,你先吃。「及不精勤」,你不精勤護淨,把那米泔菜葉先丟掉。「是命終人,了不得力。」這個命終的人,究竟得不到打齋的功德。   「如精勤護淨」,記住這個名詞,米泔菜葉,不棄於地,叫做護淨。如能精勤的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七分功德,就獲到一分。六分功德,打齋的人,你自己得到。 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這裡把經文結束起來,就是勸我們要打齋供佛供僧。要是閻浮的眾生,若能為他的父母,以及其他的眷屬。他命終之後,你就設齋供養,就是供佛及僧。還要志心勤懇,精勤護淨,這樣存者七分之中得六分,亡者七分之中得一分,兩者都能得到利益。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地藏菩薩講打齋供眾,超度父母眷屬那個時候,在忉利天宮來的有閻浮提的鬼神等眾,有千萬億億之多,到這個時候,通通發了無上大菩提心。「大辯長者作禮而退。」大辯長者歡喜奉教,作禮而退。   這個地方有個疑問:大辯長者問,地藏菩薩答覆他,設齋的方法,設齋的功德,供僧的功德。怎麼一切在忉利天宮來的鬼神,忽然發了無上菩提之心呢?有這麼個疑問。   到忉利天宮來的這些鬼神,都是受了地藏菩薩教化才能來的。地藏菩薩教化他們,通通是勸他們要發無上菩提心,他們也聽懂,也知道發無上菩提之心這個道理,但是沒有真實發。   到了這個地方,聽地藏菩薩講,切不可以拜祭鬼神,他們自己不大生慚愧嗎?這受了一種刺激,同時看到地藏菩薩,為什麼要來為眾生受勤苦?又看到大辯長者,為什麼要為眾生請法?都是發了無上菩提心的人。我們為什麼不學到呢?過去老早聽見說發無上菩提之心,但是沒有真發。這一次受了刺激,所以才真正要發菩提心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閻羅王眾,閻羅王帶領他的大眾,就是很多的鬼王跟他一起。閻羅王,以及這些鬼王,通通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叫閻羅王眾讚歎品,這一品屬於第八品。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   「爾時」,就是在這個時候。「鐵圍山內」,那個地獄的所在處。「有無量鬼王」,鬼王很多。「與閻羅天子」,就是主管地獄的一個地王。在古早專制時代,國家的國王,都尊稱他為天子。天子是個尊稱,並不是天地的兒子。是尊稱他,就是一個最高的首領。「俱詣忉利」,俱,是閻羅天子與無量鬼王通通來。詣者,到也,來到忉利天。「來到佛所」,來到佛說法的所在。   先說這些鬼王,說幾個最大的鬼王。 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噉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所謂惡毒鬼王」,非常的毒。「多惡鬼王」,做的惡事很多。「大諍鬼王」,歡喜諍論的大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這都是長得像老虎的鬼王,顏色不一樣,有白色的,有血色的,有赤色的。「散殃鬼王」,散禍殃的鬼王。「飛身鬼王」,飛得很快。「電光鬼王」,一種是形容他飛得快,像電光一樣。一種是他身上會放電光。「狼牙鬼王」,長的牙齒像狼牙。「千眼鬼王」,長一千個眼睛。「噉獸鬼王」,專吃走獸的鬼王。「負石鬼王」,身上老背個大石頭的鬼王。「主耗鬼王」,專做消耗,誰遇見這個鬼王,家裡一定要耗災。   「主禍鬼王」,專召禍事的鬼王。「主食鬼王」,管飲食的鬼王。「主財鬼王」,管錢財的鬼王。「主畜鬼王」,這個畜,就是家畜。管家裡邊六畜之類的。「主禽鬼王」,管飛禽的。「主獸鬼王」,管走獸的。「主魅鬼王」,管鬼魅的鬼王。「主產鬼王」,管生產的。「主命鬼王」,管人的生命的。「主疾鬼王」,管疾病的鬼王。「主險鬼王」,管招危險事情的。「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有長三隻眼睛的、長四隻眼睛的、長五隻眼睛的鬼王。   「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這幾個梵語向來在中國沒有翻譯,不知道它的意思不翻,名是由梵音翻過來的。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這些大鬼王,還帶的有百千小鬼王,通通是我們南瞻部洲的,各有所執,各有所主。   「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這時候,閻羅天子與這些諸大鬼王,他們本來是在鐵圍山住的。承了佛的威神之力,並及承蒙地藏菩薩的威神之力,通通來到忉利天。「在一面立」,可見他們到法會裡來,身份並不高明,連個座位都沒有,所以在一邊站著。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閻羅天子出來要請法,「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閻羅天子先感謝佛,及感謝地藏菩薩的恩,就是我等與諸鬼王,承佛之威德神通之力,以及地藏大菩薩的威德神通之力,方才能以到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也是我等諸大鬼王,常受地藏菩薩的教化,得了佛法的善利的緣故,才能以到這裡來。   「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但是我心裡有懷疑的事情,我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唯願世尊你大慈大悲,為我宣說,解釋我的疑惑。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   佛告訴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就是任你所問,你要是有什麼疑問,你盡量的問。「吾為汝說」,我一定給你解說。   地藏經文翻得好,很淺顯,但是意思實在不太好懂,前邊第四品四大天王出來請問,佛讚歎他:善哉!善哉!定自在王菩薩請問,佛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那麼反過來,你要是不諦聽,不善思,我不給你說,一點不客氣,因為那都是自己的弟子。四大天王,是護法神,所以要先讚歎他:善哉!善哉!你問得好!你問得好!閻羅天子出來請問,更難得了,平常他在地獄裡不出來,也見不到佛。今天是跟著地藏菩薩的光明,到忉利大會來,他出來請問,這是難得的機會,所以佛口氣更加慈悲,恣汝所問,你來問,我是最歡迎的,任你問,你問什麼,我都跟你解說。   為什麼跟閻羅天子這麼客氣?因為他是管理罪人的頭頭,釋迦佛能以跟他說法,他能以發慈悲心,地獄裡的眾生都可以沾光。「恣汝所問,吾為汝說」這八個字,就表示釋迦佛對我們的慈悲,簡直是無以復加!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迴視地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閻羅天子要想請問佛法,得講個禮節,「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抬起頭來看佛的面貌,叫做瞻。俯下頭去頂個禮,這叫禮。瞻禮了世尊以後,「及迴視地藏菩薩」,回過頭來再看一看地藏菩薩,這也是個禮節,迴視的視,就是瞻的意思。因為他們到忉利法會,就是地藏菩薩把他們帶來的,所以對於地藏菩薩非常尊重。現在雖然對著佛請法,對地藏菩薩不要失了禮,所以回過頭來再看一看地藏菩薩,然後再白佛言。   這時候就稱呼一聲,「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閻羅天子看見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看得很多,百千種方便,而救度罪苦眾生,但是決不怕辛苦勞累。   「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地藏菩薩,這個大菩薩,他既然有如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的神通之事。「然諸眾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疑點就是在這兒,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言議的神通,把這些罪苦眾生度脫地獄,為什麼不久之間,他又墮了地獄呢?   「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懷疑就懷疑在這兒,眾生藉著地藏菩薩把他救出惡道,為什麼永遠不依止於善道,好好的修行,永遠證得解脫呢?怎麼不久之間,又墮到惡道裡呢?「唯願世尊,為我解說。」我的疑惑就在這裡。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南洲的眾生,剛強成性,難調,難以調順;難伏,難以降伏,吃了剛強成性的虧。剛強成性,就是貪、瞋、癡、慢、疑,那個慢煩惱,很我慢、貢高,吃了虧,也是因為這個個性,所以難調難伏。   「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這個大菩薩很長的時間,百千劫以來。「頭頭救拔」,也就是處處救拔,墮到哪個地獄裡,就到那個地獄去救他。「如是眾生,早令解脫」,頭頭救拔這些剛強成性的眾生,早令他得解脫,地藏菩薩的本願是這個樣子,希望他早得解脫。   「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這些罪報之人,乃至於墮到大地獄裡邊,像前面所講的無間地獄、阿鼻地獄,地藏菩薩不捨棄他。「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地藏菩薩以種種方便力,把他的根本業緣給拔除掉,就是他造殺生的罪,把殺生的罪業,給他消掉;他造毀謗的罪,把毀謗的罪,也給他消掉,拔出根本業緣。還叫他悟到宿世之事,你怎麼墮到地獄裡的,你知道不知道?前生前世你造了什麼惡業?叫他知道。 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那麼地藏菩薩這樣救度這些惡苦眾生,他應該好好的修行,修行就解脫了!因為閻浮的眾生,他結惡習太重,前面講習惡,習於惡事,做惡事。他結的惡習種子,太多太重了。「旋出旋入」,旋,是旋轉,轉個身就墮地獄,轉個身把他度出來了;他轉個身,又入到地獄裡。「勞斯菩薩」,那就勞累了地藏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度他出來,他又進去,那麼只好再度啦!不度他,違背自己的大願嘛!只好累劫的再度。   釋迦佛恐怕閻羅天子聽了這句話,還生疑惑,再給他說一個譬喻,說個比方。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比如有一個人,把自己本來的家給迷失了,誤入危險的道路之中。「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這裡面多諸餓鬼、夜叉,還多諸惡獸,虎狼獅子,還多諸毒蟲,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就是很短的時間,就能以遭受到種種的毒害。 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   「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這就是遇著一個善知識,比如一個多解大術的善知識。「善禁是毒」,無論是虎狼獅子、蚖蛇蝮蠍,他都能以禁止。「乃及夜叉諸惡毒等」,通通能以禁止。   「忽逢迷人,欲進險道」,這個善知識,逢遇到迷失本家的人,要想進入險道中。「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咄哉,就是呵斥他,嘿!呵斥了一聲:這個男子,你什麼事要走這條路呢?「有何異術,能制諸毒?」你有什麼法術,你能以到這裡面制止諸毒呢? 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打這個地方起,我們都觀想到我們自己才比較親切,就是我們講堂在座的四眾弟子,各人觀想到這就是我們自己。   「是迷路人,忽聞是語」,這迷路的人,忽然間聽見有人對他講這個話,「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才知道這條是危險路,趕快退回來,要出這危險路。這就是我們聽到善知識講經給我們聽,我們再不去造惡業,再不去朝地獄路上走。 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于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這位善知識提攜,牽著這個人的手,趕緊引出險道。「免諸惡毒」,叫他不受三惡道的苦惱。「至于好道」,到達人天道中,「令得安樂」,令他得到安樂。   這位善知識把他引到好道上,令他得到安樂,就是引到人天道中,我們在人說人,引到人道裡來。這位善知識還要阻止他,「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再呵斥他一聲,就是很懇切,嗄,你這個迷路的人啊!自今以後,你可不要再走到此道。   「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誰要是入到這危險道,實在難以出來,連性命都會喪失此道,這就是說,你要是墮到地獄裡,不能以出來,連法身慧命都會犧牲掉。「是迷路人,亦生感重。」這就是我們聽到佛法,也要感念三寶之恩。 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   「臨別之時,知識又言:」這位善知識要離開他的時候,又跟他說,再囑付他:「若見」到「親知」,就是你知道的親人,「及諸路人」,或者不知不親,平常的人。「若男若女」,或者遇見男人,或者遇見女人,都要勸他,告訴他:「言於此路,多諸惡毒,喪失性命」,不可以進去這條路,要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不要自己去找死!這就是告訴我們,也去弘法,也去利生。   前面是說了一大段的譬喻,現在再說法。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天人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天人中,令受妙樂。」地藏菩薩具足大慈大悲,要救拔這些罪苦眾生,本來是希望他生到天人道,令他受到天人道的妙樂。   「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這些罪苦的眾生,聽了地藏菩薩的教化,也知道地獄裡業道的痛苦,由於得到解脫,解脫了業道苦,就是解脫地獄苦。「永不再歷」,也知道發願,永遠再不經歷惡道。   下面再合到前面那個譬喻。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如前面所講那個迷路的人,誤入了那條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遇見善知識引導,接他出來。「永不復入」,那個迷路的人,知道那條路危險,發願永不再入那條險道。 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   「逢見他人,復勸莫入」,他自己還能以勸化他人,這也可以弘法利生。「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自然而然的,他自己知道那條危險道,碰到地藏菩薩把他度出來,他怎麼肯再入那條危險道呢!所以他自己不入危險道,同時還可以弘法利生,勸別人不要入危險道。就同於我們現在在講堂裡,我們四眾弟子也都可以講經說法,勸大家不要造惡業,不要墮到地獄裡,意思一樣。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注意這八個字,他自己知道那條道路危險,聽了善知識的開示,也會勸別人不要再走危險路。但是他自己本人再履踐那條危險路,他照樣迷,照樣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不覺,完全忘記了,以前曾經所落的危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落了危險道,受了苦毒,或者傷身失命,通通忘記了。   要注意「若再履踐,猶尚迷誤」,這八個字,前邊他自己覺悟了,還會勸別人,叫別人也覺悟。但是他遇不得這個境界,遇到這個境界他就迷。他會講經說法,會勸人啊!他自己怎麼迷呢?功夫沒有用到家,這叫「說時似悟,對境還迷」,講經說法的時候,好像是開悟了。說時,講經說法的時間。似悟,是相似的似,相似開了悟,但是他對不得那個境界,就是對不得那個事實。對到那個境界,還是照樣迷,為什麼呢?功夫沒有用到那個地方,這就在十信位的菩薩,都是初發心菩薩,最初發心是第一初信位,乃至於你八信、九信、十信位沒有圓滿,都有這個危險。   我年輕的時候,在中國大陸上吃鴉片煙的人很多,吃鴉片害人,花了錢不說,這個人不能做事。他煙癮發起來,就得倒到眠床上去吃鴉片煙,吃到天黑了,明天早起,他起不來。到了半上午起來了,要發煙癮,還得吃鴉片煙,花的錢不說,這個人成了廢人。   有一個人我親眼看見的,真正是覺悟了,他說:「鴉片煙害人,非戒煙不可。」自己把鴉片煙戒掉了,他很有學問,作戒煙歌,作得很好,雅俗共賞。文雅的人,說他作得好;世俗的人,也說他作得好,他說:吃了鴉片煙,怎麼不好,怎麼不好;戒了鴉片煙,怎麼好,怎麼好!作得太好了。但是不久之後,他又抽鴉片煙,就是這個道理。他把鴉片煙斷了,不要再遇到鴉片煙,永遠不會再迷。可是他遇見鴉片煙,好了,把以前吃鴉片煙的禍害忘記了,不吃還著急呢!一吃,舊煙癮上了,他作戒煙歌勸人,那是另外一回事,今天還是要吃鴉片煙。我們凡夫就拿這事做一個例證,聽善知識講佛法,你徹底相信,還學了兩句,勸別人也戒除惡法,等到遇見惡的境界就迷了,這叫「說時似悟,對境還迷」。在座我們講堂的四眾弟子,大家拿它警策自己。「如墮惡趣」,那個迷路的人,又落到險道裡來,等於那個墮惡趣的眾生。   再看著經文,前面說了一段譬喻,再說一段法。 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道「中」了。可是「旋又再入」,他出來了,好好修行得解脫嘛!剛剛出來,他又再入到地獄裡。   「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假若結的惡業,結得太重了,入到無間地獄裡、阿鼻地獄裡,千佛出世,不通懺悔,那就永遠得不到解脫之時了。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這個時候閻羅天子請問法,他的懷疑解釋開了。接著惡毒鬼王出來請法,這些鬼王到了天宮裡,看到無量的諸佛,無量的大菩薩,巍巍赫赫,本來不敢請法。閻羅天子是地獄裡的一個首領,他大著膽子出來請問,而且佛特別慈悲,告之:恣汝所問,吾為汝說。所以這些鬼王也大著膽子出來請問了。   「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我等鬼王,是鬼王的一眾,其數無量,叫無量數。在這南閻浮提,有的是好的鬼王,利益人;有的是惡的鬼王,損害人,各各不同。   「然是業報」,這是我們的業報,因為我們的業報,叫我們轉到鬼王當中。「使我眷屬」,就是小鬼王以及小鬼。「遊行世界」,遊行在這個世界。「多惡少善」,多做惡事,少做善事。 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   「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我們這些大鬼王,經過人家的家庭,或者到了城邑,是城巿裡面。聚落,是鄉村之間。或者到了一個「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我們看見,或者男人,或者女人修一毛一髮,一點點善事,是什麼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供佛供菩薩,懸掛一個旛,懸掛一個寶蓋。「少香少華」,或者是燒一枝香,獻一朵花。「供養佛像及菩薩像」,來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或者念佛的經,在這個地方就是或者念地藏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燒香供養尊經,或者念一句經,念一個偈,就是四句經。 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我等鬼王敬禮是人」,我等這些大鬼王,對於做少少善事的人,都非常的恭敬,非常的禮拜。「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我們怎樣禮敬這個人呢?禮敬得像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那樣的恭敬。   我等鬼王禮敬這個人,並且還「敕諸小鬼」,敕,是敕命,就是敕命他們的眷屬,叫這些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這些小鬼各有大的力量,還有當地的土地神。「便令衛護」,通通要保衛護持這個善人。   「不令惡事橫事」,叫這些大力小鬼,以及土地神,都要保護這個人,保護他的家庭,什麼惡事、橫事,橫事就是不如意的災禍,不思義的災禍。「惡病橫病」,最惡的病,忽然間得了要死的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乃至於不如意的事,都叫它不接近這個人房舍等處,又何況入到這個人的門戶呢!這就是鬼王述說,他們這些鬼王都發願要擁護在社會中修善的人。   這個文外之意,也就是文內含意,你只要恭敬供養三寶,供養佛,是佛寶。菩薩,是僧寶。尊經,是法寶。這些鬼王、小鬼、土地神,通通要保護你。你不要拜鬼,不要拜神,這個意思在這裡含著。 佛讚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佛讚鬼王:善哉!善哉!」佛就讚歎鬼王,說:你太好了!你太好了!「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你們這些鬼王以及閻羅大王,能以擁護善男子善女人,我也會令大梵天的天王,以及帝釋天的帝釋天王,都保護你們。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叫主命鬼王,也出來「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也是我造的業緣,轉了個主命鬼王,專主管這閻浮提的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這閻浮提之人,他生的時候,歸我管;他死的時候,也歸我管。   「在我本願,甚欲利益。」我的本願,我很想利益南閻浮提的人。「自是眾生,不會我意」,但是眾生不能領會我的心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以致生時不得安,死時也不得安。 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   「何以故?」為什麼生時死時,俱不得安呢?「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不論你是小男孩、小女孩,但作佛門的善事,增益舍宅的福報。   「自令土地無量歡喜」,管地方的當地土地鬼神,使他們生無量的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土地神他要擁護你這個生產的母親,以及新生兒,得大安樂。「利益眷屬」,不但母子得安樂,全家跟眷屬都得利益。   底下就告誡這些生產的家庭了。 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小孩子已經生下了,你切不可以殺害眾生的生命,取鮮味來供給產母,像是殺老母雞,殺鴨子,因為牠能以補養,這是大錯特錯!   「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家裡剛生了個小孩子,要慶祝,把自己的家親眷屬、親戚朋友,通通找來,飲酒、吃肉、唱歌,還要演奏音樂等等,這樣一弄,能令子母都不得安樂。 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集聚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母親要生小孩子的時候,要流很多的血水,這些惡鬼,還有精靈鬼怪之類,要食腥氣的血。   「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護子母」,是我主命鬼王早令舍宅土地靈祇,靈祇,屬於家宅的神,土地神。「荷護子母」,荷,是負責任;護,是保護。要負責任保護小孩子,保護產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   「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你看小孩子生得很平安,這是土地神保護你,你應該設福,答謝他們才對。「翻為殺害,集聚眷屬」,你不知道,反而殺害眾生,集會一些眷屬,唱歌吃肉等等。「以是之故,犯殃自受」,你自己造些惡業,造些惡殃,自己受罪嘛!「子母俱損」,所以小孩子跟產母,通通受了損害。   前面講的是生的時候,這再說死的時候。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這一個南閻浮提的人,他要死了,不問他是善人惡人,我總是希望命終的人,不要落到惡道裡去。「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何況他本來自己修的善根,更增加我的願力。   「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死了命終以後,很危險的時候,你本來是個善人,命終了,有百千個惡道鬼神,變作你的父親母親,以及家親眷屬來接引你,把你引到惡道裡。本來這是個善人,還被惡鬼惡神等等,把你引導到惡道裡去。「何況本造惡者」,何況你本來是個做惡的人,那更要墮惡道啊!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辯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辯善惡」,這就是中陰身的境界,糊裡糊塗的。「乃至眼耳,更無見聞」,眼睛看不見,耳朵也聽不見。   「是諸眷屬」,這個時候,陽世間的眷屬,「當須設大供養」,就像前面婆羅門女、光目女,設大供養,供養佛菩薩,或者「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臨命終的那個亡者,他本來要墮惡道的,你給他做了大功德,供養了佛菩薩,念了尊經,乃至於念佛的名號,念菩薩的名號,這個亡者,可以不墮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要害他的那些魔,那些惡鬼、惡神,通通散開。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你給他做了很少的善事,就是念了一個佛的名,念了一個菩薩的名,或大乘經念了一句,叫他聽到。除開應該墮五無間殺害之罪的眾生,給他那個災難,慢慢的消,不能一下子消。「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那些犯小小惡業,應該墮惡趣的人,「尋即解脫」,一下子就可以解脫了。   這是說,我們在陽世的眷屬,應該為臨命終的人,給他念佛,念菩薩的名號,或者念大乘經典。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你大慈悲,「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生時你保護,死時你也保護。「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未來世的男子女人,或者生的時候,或者死的時候,你可是大願不要退,總令他得解脫,永得安樂啊!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說世尊,你不要憂慮。「我畢是形」,盡我鬼王的果報。「念念擁護閻浮眾生」,我是有這個願力,念念之間,都要擁護閻浮眾生,於「生時死時,俱得安樂」。   「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但是,你生的時候,得相信我的話;死的時候,也得相信我的話,照我所說的話去做功德、做善事,一定能得到大利益,得到解脫。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這是個大菩薩,發願作大鬼王的,已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在眾生,生的時候,死的時候,來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是大士,是個大菩薩,發的大慈悲願。「現大鬼身,實非鬼也。」現個大鬼身,實非他的果報是鬼啊! 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   「却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再過一百七十劫之後,這個鬼王要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他的佛號,叫無相如來。他那個時劫,叫安樂劫;他住的世界,叫做淨住世界。「其佛壽命」,他成了佛壽命很長,「不可計劫。」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他的經歷,將來是這個樣子,不可思議啊!「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度很多的眾生。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先把參考資料打開,看「無邊身如來」,先解釋各個佛號的名。今天要講的稱佛名號品,有好多的佛名,先把佛名的翻譯解釋一下,再來講經,免得未來講經時,再對參考資料麻煩。 無邊身如來   如來三身,皆有此義:一、自性清淨,遍一切處,此法身無邊也。二、無數劫來,修習無邊功德,此報身無邊也。三、湛然不動,普應一切眾生,此應身無邊也。   「無邊身如來」,這一個如來,為什麼取這個德號呢?看解釋,「如來三身,皆有此義:」每一尊佛都有三個身:法身、報身、化身,法、報、化三身,都有無邊的義理。   「一、自性清淨,遍一切處,此法身無邊也。」第一、先講法身,法身就是自性清淨身,自性清淨身遍一切處,遍一切處就是無邊之義,所以叫法身無邊。   「二、無數劫來,修習無邊功德,此報身無邊也。」第二、報身佛,他是在無數劫來,修習無邊的功德,功德無邊,所以報身,就叫無邊的報身。   「三、湛然不動,普應一切眾生,此應身無邊也。」應身,也叫化身,合起來叫應化身。湛然不動,就指著法身,譬如天上那一個月亮,那一個月亮並沒有動。但是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給你映現一個月的影子,所謂千江水千江月,法身湛然不動,能以普應一切眾生,眾生無邊,應化身也無邊,這是應身無邊的意思。 寶性如來   徹證自性,自利利他,故稱寶性。   再解釋「寶性如來」,這個如來,怎麼取這個德號呢?「徹證自性,自利利他,故稱寶性。」性,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本體,徹底證得了。徹底證得了自性本體,他就成了佛了。成了佛就是得了寶,怎麼得了寶呢?可以自利,可以利他。所以自性,稱為寶性,寶性如來。 波頭摩勝如來   華言紅蓮花,四蓮以紅蓮為勝,故稱波頭摩勝。   再解釋「波頭摩勝如來」,華言叫做紅蓮花,「四蓮以紅蓮為勝,故稱波頭摩勝。」就是紅蓮花,是最勝的蓮花,所以叫波頭摩勝如來。 師子吼如來   如來說法,魔王外道,悉皆驚怖,故稱師子吼。   再解釋「師子吼如來」,「如來說法,魔王外道,悉皆驚怖,故稱師子吼。」獅子吼,就是獅子叫,獅子一吼,百獸震驚。如來說法,魔王外道,悉皆驚怖,所以等於獅子吼。 拘留孫佛   華言所應斷已斷,謂所應斷之煩惱,俱已斷盡也。   再解釋拘留孫佛,「華言所應斷已斷,謂所應斷之煩惱,俱已斷盡也。」拘留孫,翻到中國話,叫做所應斷已斷。所應斷什麼呢?所應斷是煩惱,把所應斷的煩惱,通通給斷盡了,叫已斷。所應斷已斷,稱為拘留孫佛。 毘婆尸佛   華言勝觀,謂修習最勝觀想,得成佛道也。   再解釋「毗婆尸佛」,「華言勝觀,謂修習最勝觀想,得成佛道也。」就像我們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修的觀想。那個成佛的觀想,是最勝的觀想,叫做毗婆尸佛。 寶勝如來   真如妙性,乃寶中之最勝者也。   再解釋「寶勝如來」,「真如妙性,乃寶中之最勝者也。」世間以七寶為勝,你的真如妙性,超過世間的七寶,所以稱為寶勝如來。 寶相如來   證得諸法實相,故稱寶相。又得見如來相好者,皆獲大利,故稱寶相。   再解釋「寶相如來」,「證得諸法實相,故稱寶相。又得見如來相好者,皆獲大利,故稱寶相。」寶相,不是一切相,就是無相的實相,叫諸法的真實之相。你證得了諸法實相,這才是真正的寶相。又一種解釋,如來的相好,就是寶相。凡能以見到如來的相好者,都能獲得大利益,所以如來的相,叫寶相。 袈裟幢如來   袈裟,乃福田衣。幢者,高勝之義。如來,乃眾生之高勝福田,故稱袈裟幢。   再解釋「袈裟幢如來」,「袈裟,乃福田衣。幢者,高勝之義。如來,乃眾生之高勝福田,故稱袈裟幢。」福田,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都叫福田僧。跟聲聞、緣覺比較起來,他們也叫福田僧,那凡夫僧比不過聲聞、緣覺,聲聞、緣覺,是聖人僧。聖人僧,有小乘聖人,有大乘聖人,小乘聖人僧比不過菩薩僧。菩薩是大乘聖人,但菩薩有上,佛無上,所以最高最勝的福田是佛,這叫袈裟幢如來。 大通山王如來   大通者,無法不通,最妙最高,猶如須彌山王也。   再解釋「大通山王如來」,「大通者,無法不通」,稱為大通。「最妙最高,猶如須彌山王也。」梵語須彌山,中國話叫做妙高山。無法不通,所以最妙最高。成了佛了,最妙最高,就是大通山王如來。 淨月佛等   清淨之德,如月光皎潔,故稱淨月佛。超九界以獨尊,猶如眾山之王,故稱山王佛。如來之智,勝過三乘,故稱智勝佛。無著之名,故曰淨名。王者自在之義,因無著故,方得自在,故稱淨名王佛。一切智慧,悉皆成就,故稱智成就佛。無上者,如來尊極,無有再上者,故稱無上佛。法音應機,各得其解,故稱妙聲佛。功德圓滿,猶如十五之月,故稱滿月佛。面容圓滿,猶如圓月,故稱月面佛。   再解釋「淨月佛等」,等,等於很多的佛名。「清淨之德,如月光皎潔,故稱淨月佛。」地藏經講到這裡,不是一尊佛、一尊佛地說,是很多位佛一起說。我們解釋,也各自一段解釋,怎麼樣叫做淨月佛呢?佛有清淨之德,像月光那樣皎潔,就是很光明、很清淨的意思,所以稱為淨月佛。   「超九界以獨尊,有如眾山之王,故稱山王佛。」   「如來之智,勝過三乘,故稱智勝佛。」智慧超勝,怎麼超勝呢?如來的智慧,超勝過三乘聖人,所以叫做智勝佛。   「無著之名,故曰淨名。王者自在之義,因無著故,方得自在,故稱淨名王佛。」這一尊佛,叫做淨名王佛,佛不貪名,但是佛有大名聲,他的大名聲,是清淨的名聲。因為佛不貪名,他不執著名,所以他的名才叫淨名。因為淨名,他才能得到自在,王者,就是自在之義,所以這尊佛的德號,叫做淨名王佛。   「一切智慧,悉皆成就,故稱智成就佛。」菩薩成就的智慧,還不能說完全成就了。成到佛了,才一切智慧,悉皆成就,所以叫做智成就佛。   「無上者,如來尊極,無有再上者,故稱無上佛。」如來的地位,最尊最高,尊貴到了最極、最高的所在了。沒有哪一個菩薩,還能超過佛,所以叫做無上佛。   「法音應機,各得其解,故稱妙聲佛。」如來說法的聲音,怎麼叫做妙呢?眾生聽到了,各得其解,故應一切眾生機。你是個大乘的根機,聽見佛的音聲,是說的大乘法;你是個小乘的根機,聽見佛說的法音,是小乘法,各應其機,各得其解,所以叫做妙聲佛。   「功德圓滿,猶如十五之月,故稱滿月佛。」這是講的農曆、陰曆,陰曆十五的月亮最圓滿了,這尊佛為什麼稱為滿月佛呢?因為佛修之一切功德,悉皆修圓滿,等於十五的月亮,所以叫做滿月佛。   「面容圓滿,猶如圓月,故稱月面佛。」這尊佛的面容,是圓滿的,也像陰曆十五的月亮,所以叫做月面佛。   這是講月面佛,我在北平的時候,看見一尊佛像,那一尊佛像是最合規定,人家就跟我講這個道理,我也得了一點造佛像常識,今天講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第一、佛的面孔,不是像我們人的面孔,是平平的,扁扁的。佛的面孔要圓,就是我們說粗氣一點,像腫起來,連頭帶面孔是圓的,才叫做圓滿的佛的像貌。   我們現在造佛像的匠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他造佛像,都跟人的面孔差不多,都是平扁平扁。佛是圓滿的面容,是佛的像無一處不圓滿,何況面容呢!因為造像的人都是依著人的像,中國人造的佛像,像個中國人;泰國人造的佛像,像個泰國人。這就是造像人,本人是個凡夫,他看見的都是人的像。佛的像怎麼樣?他不知道。所以造像的面容,都是平扁平扁的,這個不合法,一定面容要圓才合法。   這是第一、佛的面要圓,表情更難造出來,要慈悲、要威嚴,怎麼表法呢?你乍看這尊佛的面容,非常的清秀,像一個美女,這就是表示慈悲。但是你再一看像獅子,這就是表示他的威嚴。我在北平就看見一尊佛像,人家給我介紹,講給我聽,實在有道理,一看那個像很清秀,像一個美女一樣,像我們造的觀音菩薩的像,但是愈看愈美,愈看愈像隻獅子。   現在把各個佛的名義,解釋清爽了,再看第九品,稱佛名號品第九。   講正宗分,一共分四科,前面講了三科。講到第三科,有三品經文,都是說明度脫的緣,我們南閻浮提的眾生,歡喜做惡,歡喜造惡業,造了惡業怎麼度脫他呢?說度脫的緣,你就是要造地藏菩薩像,造了地藏菩薩像,就要瞻禮地藏菩薩像,供養地藏菩薩像,種種的供養。再來稱地藏菩薩的名號,念地藏經,你有什麼罪業,都給你消掉,就是個度脫的助緣,這都是釋迦世尊告訴我們的。   但是地藏菩薩講的,你供養一切佛的像,供養一切菩薩的像,都可以消除罪業;你念一切佛的名號,念一切菩薩的名號,都能以消除罪業;念一切佛的經,都可以消除罪業,這是地藏菩薩講給我們聽的。   那麼講到第四科,明成佛之因。那個度脫之緣,就是度脫你惡道的罪業,不會墮落惡道。不會墮落惡道了,要修行成佛,怎麼成法?有兩品經文,第九品稱佛名號,第十品叫我們布施。你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布施,決定成佛,這就是成佛之因。   稱佛名號,怎麼樣能成佛呢?詳細解釋,道理太多太廣,最簡單明了的解釋,你記到,念佛,就成佛,怎麼能以解釋清爽呢?反過來解,念眾生,就成眾生,這麼一句反過來解釋,你就相信,念佛,就是成佛;念眾生,你就成眾生。我們怎麼成了眾生?天天念眾生,我們就成了眾生嘛!要是還不大清爽呢?我們是在人說人,你念好人,就成個好人;你念壞人,就成個壞人,決定不會錯誤,這更能以增加你理解。   再解釋清爽一點,你念好人,就成了好人,在我們中國的古時候,叫做希聖希賢。希,就是希望,希望一個世間的聖人,希望聖人,你決定當個聖人。再說粗氣一點呢?你天天念流氓,結果你自己變成個流氓,這個道理最好瞭解。   按佛說的法相上講,就是我們眾生的心裡,一心具足十個法界,四聖六凡。六凡法界:三善道、三惡道。你念到善法上,決定轉生三善道,念的有上中下三品,分三個善道。你念的惡法,轉成三惡道,惡法也分上中下三品,所以流轉生三惡道。你要是念苦、空、無常、無我,決定轉生到二乘人。你要是念真如實相,念六度萬行,決定成佛。沒有成佛以前,決定當菩薩。   這個地方就說,一心具足十個法界,四聖六凡。六道的凡夫,再加上三乘的聖人,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合起來這九個法界,還是叫做眾生。唯有佛,他叫究竟眾生。現在叫我們稱佛名號,就是念佛。念佛,我們這個心,是一法界顯,九法界隱。這一個心,具足十法界。你念頭,看你念到哪一個法界?譬如你念的上品十惡,念十惡法,念得很厲害,上品的十惡,地獄界現前,你決定墮地獄。你心裡邊,盡念的上品十惡,其他九法界都隱沒了。這一個心,具足十個法界,九法界不現前,就地獄法界現前。   現在我們念最高的佛法界,一法界顯,九法界隱。我們心念之中,念念都是佛,九法界都隱沒不現。你這個心完全變成佛的心,你不成佛,到哪裡去?   再看著經文,「稱佛名號品第九」,十三品講了八品,今當講第九品,講成佛之正因。  乙四、明成佛因 稱佛名號品第九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稱佛名號,這些佛的名號,都是地藏菩薩給我們說出來的。「世尊!」稱呼一聲。「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不說現在的眾生,單指著未來,就是告訴我們,演說利益未來眾生的事情。「於生死中得大利益」,什麼利益呢?在生死道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你說是為什麼?是叫佛聽你說嗎?是地藏菩薩向佛陀詳細說明,並且請佛印證的。   這一句話你記著,現在的外道毀謗我們出家人,毀謗佛弟子念經。耶穌教,無論天主教、基督教;還有吃鴨蛋的一貫道,他們說我們佛弟子念經不通,說我們這些出家弟子念經,要在佛的面前念,是佛不懂得經,念給佛聽的,說我們出家弟子念給佛聽,叫佛好得了利益,這都是外道的解釋。   我們是在佛面前念,是尊重佛,尊重法,表示恭敬、尊重的意思。我們有佛殿,有佛像,不在佛像面前念,在哪裡念呢?同時,我們尊重佛,在佛像面前念經,求佛給我們印證,恐怕我們念得不對,求佛加被,令我們這些凡夫弟子不要念錯了,都是尊重佛,請佛印證的,不是念給佛聽的。   外道毀謗的沒有理由,但是我們要和他辯,你拿什麼道理辯呢?你拿地藏經文叫他看,你說地藏菩薩要說念佛法門了,「唯願世尊,聽我說之」,那是佛不懂,地藏菩薩講給佛聽嗎?你問他:叫他怎麼解釋?地藏菩薩說,是求佛給他印證的,再看著經文: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你現今想興起慈悲來,要「救拔一切罪苦」的「六道眾生」,「演」揚這「不思議」的「事」情。「今正是時,唯當速說」,你趕快說,這正是個說的時候。為什麼說應當趕快說,正是個說的時候呢?   「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因為釋迦佛從忉利天下來,說涅槃經,就涅槃了。所以我馬上就要涅槃了,使你早日完成度眾生的大願,我可以給你證明,你滿了願,我也不要再憂慮現在未來這一切眾生了。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歎,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阿僧祇叫做無央數,過去無量的無央數劫。「有」一個「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這些佛名,剛才都講過了,佛的三身都無邊,注意,法身無邊,報身無邊,應身無邊,這是無邊的深義。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你要聽到無邊身如來名字。「暫生恭敬」,暫時生一個恭敬心。「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四十劫的生死重罪,一下子超過去,還是暫時的恭敬。又「何況」你「塑畫形像,供養讚歎」呢!你要把無邊身如來的形像給塑起來,或者畫起來,你去供養讚歎,「其人獲福」就「無量無邊」了。 又於過去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又於過去恆河沙劫」,有恆河沙數那麼多長遠的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這個時間更短,一彈指頃,一剎那之際,你發心歸依寶性如來。「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無上道,就是佛道,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就是最勝的紅蓮花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就是你剛聽到,打你耳朵經歷一下。「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在欲界裡,一共有六層天,來來往往有一千次。「何況志心稱念!」不是叫你打耳朵裡,經歷一下,得這個利益。你要是志心稱念,得的利益,不是更無量無邊嗎? 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那你就種了成佛的大善根,將來你都能以遇到無量諸佛給你摩頂。授記,授成佛之記,就像釋迦如來,遇見然燈佛給他授成佛之記那樣。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拘留孫,就是所應斷已斷,所應斷的煩惱都斷盡了,成了佛,這就是拘留孫佛。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你能以聞到拘留孫佛的名字,志心瞻禮拘留孫佛,或者讚歎拘留孫佛。你在這賢劫千佛會中都為大梵王,大梵王幹什麼呢?大梵王是每一個佛出世,他來請法的。因為人間的眾生不認識佛,也不曉得請法的規矩,都是大梵王替眾生來請法,結果得授上記,上記就是成佛之記。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毗婆尸」,翻到中國話叫做勝觀,修最勝的觀想成佛的,就是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你要是能以聞到毗婆尸佛的名字,常在人天,受勝妙樂。 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你要能以聞到寶勝如來的名號,永遠不會墮落三惡道,還常生在天上享天福,受天上的勝妙之樂。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   阿羅漢果,是聲聞乘最高的果位,第四果叫做無生果。這些佛名,就是各度一種機。有的眾生,你要歡喜生天,你就念寶勝如來,常常生天上,享天福。你要是歡喜得阿羅漢,你念寶相如來,決定能以證得阿羅漢果。 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比前面超四十劫,更超得多了,袈裟幢如來的功德更勝。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無法不通,稱為大通。是眾山之王,稱為山王,最妙最高的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本來應該一尊佛一尊尊說的,因為眾生的根性,恐怕說得太多不耐煩。所以在文法上變動一下,下邊是總說一切佛名。 又於過去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   「又於過去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總說這麼幾句,還是簡單的總說。底下再接,「有如是等不可說佛」,那要說,太多太多,說不完。   下邊再說念佛的利益,也是總說的。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所以前面說,念佛可以生天生人,都是方便說法。若天上的眾生,人間的眾生,還是要念佛的。「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念的佛愈多,功德愈多嘛!「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生的時候得大利益,死的時候得大利益。「終不墮惡道」,決定不會墮落三惡道。   前面是講到我們活在世上的人自己念,下邊說,這個人他活著的時候,沒有念佛。可是他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要是他的眷屬,得替他念。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   「若有臨命終人」,這個人臨到命終,快要別世的時候。「家中」的「眷屬,乃至一人」,家庭的眷屬很多,只要有一個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為這個病人念一個佛的名字,大聲念,對他的耳根念。   「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臨命終的這個人,除去了造的最重的五無間的罪,其「餘」的「業報等,悉得消滅」,馬上消滅了。那麼五無間罪怎麼辦呢? 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   慢慢的,這五無間罪,也會消滅。 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地藏菩薩的意思,還是叫我們自己念,不要等著你死了,家庭眷屬替你念,那個是靠不住的事情,還是自己念,才能以靠得住。現在就獲福無量,就滅無量罪。   這是勸我們自己念佛,不要等到臨命終的時候,眷屬替你念。要是這一個人臨命終,我們遇到了,要跟他結緣。拿我個人的經驗,這一個人快要死了,我們遇上了跟他結緣,就在他耳朵旁邊高聲給他念一部地藏經。還有我自己發明了一個辦法,念到這稱佛名號品,每一尊佛,給他念十聲。比方念到寶勝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念十聲;再念到寶相如來,南無寶相如來……,要高聲念,念十聲。這個樣子念一部地藏經,而把稱佛名號品這些佛名,每一尊佛念十聲,給他聽,決定令他可以不墮惡道,可以轉生人天。   這裡還有個疑問,我們都是念阿彌陀佛的,地藏菩薩為什麼沒有叫我們念阿彌陀佛呢?這個道理要解釋。   這是各度一般機,念阿彌陀佛,由釋迦牟尼佛說的有三部經,阿彌陀經、十六觀經、無量壽經,那是釋迦牟尼佛已經叫我們念了,所以地藏菩薩不必再叫我們念阿彌陀佛。有些人他不念阿彌陀佛,所以地藏菩薩度不念阿彌陀佛的眾生,告訴他這些佛名的功德無量,叫他發心念。   是不是地藏經上,不叫我們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前面經文第四品,叫我們生到無憂國土,無憂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還有生到無量壽佛的國土,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   這個各度一般機,就是這一個眾生他不念阿彌陀佛,不願意生西方極樂世界。地藏菩薩不能捨棄他,他不念佛,要墮落三惡道,所以叫他念這些佛名。眾生的根機不一樣,我親實遇到過,我到香港遇見一位大德,我們不說這位大德的名。這位大德他不要念阿彌陀佛生西方。他說:他念幾尊佛的名號,每一尊佛都有什麼功德,這是我親實遇見有一位大德跟我講的。這就是眾生的根機不一,不是我們念阿彌陀佛,大家都得念。有的他就不要念阿彌陀佛,不要念,念其他佛也好!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前面說,念佛,是成佛之因。因中,還有一個緣,就是要布施功德。你行布施,就能成佛,要校量校量布施的功德,是這一品經文。六度萬行,萬行合起來有六度,為什麼不叫修六度,只叫修布施呢?布施就包括六度,再看參考資料的解釋。 布施能攝六度   彌勒般若偈云:檀義攝於六,資生無畏法,此中一二三,名為修行住。   「布施能攝六度」,攝,是含攝,這一個布施度,能含攝六度法門。「彌勒般若偈云」,彌勒菩薩解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叫我們怎麼修行呢?就是行布施。彌勒菩薩就解釋,為什麼不行六度,金剛經上是叫行布施呢?因為布施攝六度,彌勒菩薩就作一個偈頌:「檀義攝於六,資生無畏法,此中一二三,名為修行住。」表列於後,畫個表解釋這個偈頌。        資生施(財施)   布施度                  持戒度 檀那(布施) 無畏施                  忍辱度  六度                  精進度        法施        禪定度                  般若度   看著表,檀那,就是偈頌上的檀。梵語檀那,翻到中國話就是布施。檀那,就是布施度,有三種布施:叫做資生施、無畏施、法施,就是偈頌上第二句,「資生無畏法」。資生施,就是財施,因為財物可以資養生命,叫做資生施,平常叫做財布施。資生施、無畏施、法布施,這是解釋第二句。   第三句「此中一二三」,就是三種布施,攝六度,一攝一、二攝二、三攝三。   一攝一,第一個、資生施,就是財布施。財布施這是第一個,就攝第一度,攝布施度。財布施,就叫布施度。   二攝二,第二個無畏施,攝二個度,攝持戒度、忍辱度。持戒、忍辱,都攝到無畏施裡邊。   三攝三,第三個就是法布施。法布施攝三個度:精進度、禪定度、般若度。般若翻成智慧,智慧度。   由一個布施度,開成三個布施,三個布施攝六度,合起來就是六度法門。所以說一個布施度,實際就是修的六度。六度開開,就是萬種行門,還是修的六度萬行。   偈頌上第四句「名為修行住」,就是這一個布施度,開三種布施,三種布施含攝六度法門,這就叫做修行安住之法。   前面講釋迦如來放光,放六度的光明,我就說,我們不會修行,你要記著這個綱要,愈聽大乘經,愈聽得多,愈找不到綱要,說來說去,就是這個六度法門。還有一個人沒有聽得清爽,再問我:那修行的綱要,是怎麼樣的綱要?修行的綱要,就這六度法門。這六種度,你要是記不清爽,你行一個度,行布施度。所以金剛經上,叫我們行布施度;地藏經上,也叫我們行布施度。布施度怎麼行呢?   第一、行財布施,我有多少錢財,隨力隨分,隨你心力,隨你財分。我心裡發多大的布施心,我就布施多少,這是隨心力。隨你的財分呢?我發心發得很大,我沒有那麼多的錢財啊!你有多少,布施多少,但是不可以不布施,隨力隨分,要行財布施。   第二、無畏布施,這個地方講持戒、忍辱。這就是說,看見眾生遭災遭難,還是隨力隨分,救眾生的災難。像那觀音菩薩救苦救難一樣,不能不去救,這叫做無畏布施。   第三、法布施,講經說法,你懂得多少,講多少。我一再勸諸位,你要去講經說法,其他的經不會講,地藏經好講。你學講地藏經,地藏經不一定從頭到尾啊!你講裡邊一句,一個偈,都可以,那就叫做法布施,這個就是修行的綱要。   我拿自己的經驗,要行財布施,出家的法師,也有福報的大法師,那錢財用不完、用不了!人家前生行布施行得多,今生今世就是福報大。道源前生前世沒有多行布施,今生今世沒有福報,常常沒有錢。我們學會了佛法,我得起觀照,我這個法師怎麼沒有錢呢?前生前世沒有布施。那麼今生今世,第一個,我不要捨福,不要捨福就是要惜福。第二個,我還要勉力去布施。   我在北平的時候,有三個寺院辦佛學院,我都擔任著有課。今天在這個佛學院上課,明天到那個佛學院上課,人家為了接送我這個法師,都自備了人力車。當時寺院裡,最大的力量,就是自備一部人力車。那時候還沒有三輪車,就是人拉的車。汽車,各寺院裡備不起,好像還不敢開這個例子,沒有說哪個寺院裡有部小轎車的。那時有一部自備的人力車,這就很不錯了。於是我一個窮法師,有三部自備的人力車。   有一個佛學院,為請我當法師,新買了一部人力車,很漂亮!來請我去上課。我一坐上,忽然間起了個歡喜心,想不到我道源還有這個福氣。當時一個大法師,或者大和尚,有一部自備的人力車,就不錯了。我道源一個窮法師,有三部自備人力車,忽然間發了這麼個歡喜心。   這個歡喜心一起還好,這是打了個妄想,「不怕妄念起,就怕覺照遲啊!」這個覺照要是遲慢,要捨福啊!馬上起一個覺照:「耶!道源你大錯特錯,你本來是沒有福報的一個窮法師,人家為接你講經說法,去上佛學院的課,才給你自備人力車,這是你的福報嗎?你這大錯了!」自己呵斥了自己,愈呵斥自己心裡愈慚愧,怎麼樣呢?我把三個院的人力車都辭退,不坐。不坐怎麼辦呢?坐電車。北平有電車,電車有不到佛學院的,不到的,我跑路,跑一段。   人家佛學院寺院的大和尚都莫名奇妙!「你來上課,我們給你備車,你為什麼不坐呢?」我說:「我自己怕捨福,你們寺院裡常住太浪費,我一個星期來上兩天課,不必有包車,我自己坐得感覺不好。」人家不肯:「你來是法師,怎麼叫你坐電車呢?你要是怕我們常住花錢,這樣你自己叫車好了,叫街上的人力車,你來一次,叫一次,車錢應該付,這不是你捨福!」於是他們就把兩天的車錢送給我。   可是我慚愧心發起來了,怎麼樣呢?第一、我不要捨福,第二、我要行布施。人家送人力車的錢,我不接受不可,接受了怎麼樣呢?還是坐電車,我把人力車的錢換成一毛錢、一毛錢,那個時候還值錢,一毛一毛的。北平討飯的人很多,每一個電車站,都是成群成群討飯的。我把人力車的錢省下來坐電車,把省的錢換成一毛一毛的。我有一個辦法,他們一看見我出家人來,就向我要錢。我說:「你要錢可以,排班、排班,站好,一個人給一毛,可是要念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我行布施的一個方法,我有錢,就行布施。   這不是賣我自己的修行,賣我自己的功德,是告訴你們個方法,沒有錢一樣行布施。你沒有力量,也可以行無畏布施,救苦救難。你沒有多大的佛法學問,也可以弘法,都是隨力隨分,三種布施都可以做。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昨天講地藏經講到第十品,是校量布施功德緣品,我就提出來這一個意義,就是想著成佛要修行,需要修行六度。要想著修行,修大乘法門要修六種,為什麼單叫修布施度呢?昨天就提出來這個問題,來解答這個問題。就是布施度,可以開三種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再開開,就是六度。六度含攝到三施,三施合起來就是一個布施度。跟金剛經上的道理一樣,金剛經上叫我們修行,也是叫你行布施。行布施,因為布施度,含攝的有六度,昨天已經講過。   今天再講校量布施,布施就布施,為什麼還要校量它的功德呢?講到這個理。   再看下面參考資料的文。 校量布施   一、約福田校量。二、約施心校量。約福田,則施與凡夫,不如施與聖人,此四十二章經之意也。約施心,則施與諸佛,不如施與貧賤之人,此地藏經之意也。   如舍利弗,以一缽飯上佛,佛即迴施狗。佛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言:「佛施狗得福多!」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以心為田主,田為外事,故良田雖得福多,而不如心。有如是差別,故須校量也。   「一、約福田校量。二、約施心校量。」這有兩種校量的道理,約福田,福田是約對面受布施的人說的。「則施與凡夫,不如施與聖人,此四十二章經之意也。」我們今年春,講過四十二章經,諸位都聽過了,四十二章經說的福田,施與惡人,不如施與善人;施與善人,不如施與一個五戒人,乃至於一層一層比較,那就是在福田上校量。這個地方是總說,你施與凡夫,不如施與聖人,因為聖人的福田,比凡夫來得大,你得福得的多,這是四十二章經上的意義。   要是約心,就是約布施的心。「則施與諸佛,不如施與貧賤之人,此地藏經之意也。」現在就要講到這個道理,約你的布施的心,你施與諸佛,不如施與貧賤的人得的福多,為什麼呢?施與諸佛那個心容易發,施與貧賤的人那個心不容易發。不容易發的心,你居然發起了,這個心力量很大,得福更多,地藏經上就講這個道理。   「如舍利弗,以一缽飯上佛,佛即迴施狗。」這是其他的經上,寫的一段公案。舍利弗是佛的大弟子,到吃飯的時候,以一缽飯上佛,就是上供於佛。旁邊有一隻沒有吃飯的餓狗,看見捧飯來了,牠就在旁邊等著要想吃,佛就拿這飯,回過頭來給狗吃了。   「佛問舍利弗:」佛就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你拿飯布施給我,我拿飯布施給狗,我們兩個人誰得福多呢?舍利弗當下就悟到這個道理。「舍利弗言: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說:佛施給狗,得福比我得福多。這什麼道理呢?因為舍利弗供佛飯,這個心很容易發,第一、是師長啊!弟子供師長飯,這是應該的。第二、他是一個佛啊!供佛這個心,很容易發。要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佛,旁邊一隻餓狗,拿飯布施給狗,這個心很不容易發,發起來這個心,就得福多,所以舍利弗知道這個道理了。   施與狗的心,怎麼樣難發?我們現講這個文,在座的聽經聽慣了,這個道理很容易瞭解,但是事實不現前。事實現前,你這個心還是難發的,怎麼樣難發呢?譬如我是你的師父,你買了一個好的點心,拿來供養我道源師父,你把點心拿給我,旁邊有一隻狗,我沒有吃,就給了狗,你心裡歡喜不歡喜?你心裡不高興:「耶!我好發心給師父買點心,師父怎麼給狗呢?」就怪師父不對。怪師父不對,不好發師父的脾氣,回過來恨狗,踢牠一腳,誰叫你在這裡!是不是這個樣子?那個心很難得發起來啊!   再看著文,「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知道最大的福報,是從心裡生出來的,不是由外邊那個田。因為田是外邊的境界,不是由外邊田境生出來,為什麼呢?「以心為田主,田為外事」,因為心是田的主人翁,田是心外的一個事相。「故良田雖得福多,而不如心。」良田,好的田啊!供養凡夫,不如供養聖人,聖人是個良田,得的福固然多,然而不如心的力量大。「有如是差別,故須校量也。」為什麼要校量?就是有如是等等的差別才校量。   再看著經文:「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全部地藏經分十三品,上面講了九品,今當講第十品,要校量布施的功德緣,為什麼要校量?有種種的功德差別不同,需要校量。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這個時候地藏菩薩,就從他的本位站起來,還要尊重佛,所以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就是右膝著地,一個膝蓋跪下來,合起掌來說:「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業道眾生,前面講業道二個字,差不多都指著地獄說的。這個地方不指著地獄,因為墮到地獄裡的人,不能布施。尤其不指著三惡道,三惡道的眾生,也不能布施。這個業道,六道中叫業道,這就指著人天道,人天道行布施,要來校量功德,有輕有重。   「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這是說布施的物品是一樣的,受布施的人也是一樣的,結果得的福報不一樣,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還有百生、千生,享不完的福報。「是事云何?」這是什麼道理呢?「惟願世尊,為我說之。」所以請您跟我多說一說,我好明白明白。   這個地方有一點疑問: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願度眾生,他是志願不成佛。他度的眾生,成佛的已經有無量數,這點道理地藏菩薩還不知道嗎?   第一種解釋,他真不知道,怎麼樣真不知道呢?因為他沒有成佛,還有一分生相無明在。我們講大乘起信論,你們聽過了,無明分四個位,分四個相:生、住、異、滅。到等覺位的菩薩,沒有成佛,還有一點點無明,就是生相無明沒斷,生相無明斷了,他就成佛了。既然有無明在,就有不知道的地方,這是真不知道才來問的。   第二種解釋,地藏菩薩不是不知道,是明知故問,為什麼要明知故問呢?為令我們眾生聽見佛說,好增加信仰心。因為前面第九品,稱佛名號品,不需要佛說,地藏菩薩對著佛說,請佛印證不錯,就可以了。因為眾生對於念佛,不會生疑惑,要生疑惑,他就根本是不信仰佛法的人。信仰佛法的人對於稱念佛名,得大功德,不會懷疑,所以地藏菩薩自己說,請佛證明就好了。   第十品校量布施,尤其是做國王、大臣的,要布施給貧窮下賤的人,這個功德,超過供養百恆河沙數佛的功德,地藏菩薩要是親口說出來,未來世的眾生,就像我們這些眾生還是懷疑!非得請佛親口宣說,因為佛說的決定沒有錯誤,我們只好接受,只好相信。佛說的還有錯嗎?要是有錯,你不要信佛。佛的話你不相信,相信誰呢?所以非得請佛說,才能以堅固我們這些眾生的信心,不是地藏菩薩不知道,他是明知故問。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吾今於,於字作「在」字講。我現今在忉利天宮,在一切眾會之中,說閻浮提眾生布施校量的功德輕重,你應該諦聽!諦聽!我就跟你說。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我對於這個事實在懷疑,惟願世尊說,我願意聽,我好樂聽,我希望聽。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   下面佛就跟他講,跟他說了。「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就是我們南洲。「有諸國王」,就是南瞻部洲的國王很多!假若有這麼一個國王。「宰輔大臣」,假若有這麼一個宰輔大臣。或者是「大長者、大剎利」,國王、宰輔大臣,都屬於剎利族。除了國王、宰輔大臣以外,剎利的種族很多,所以總說大剎利。「大婆羅門」,這在印度是最高的種族。 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瘂,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   前面說,能布施的人,是高高在上的人,國王、大臣、大長者,乃至於大剎利、大婆羅門。受布施的人,在人間是最下等的人。「最下貧窮」,第一、貧窮,最下的,那就是極其貧窮,連衣食住都不足,穿衣服,沒有衣服穿;吃飯,吃不飽。   下邊講六根不全,「癃殘」,前面講過,癃,就是胸部鼓起來,或者脊背上鼓起來。殘,少一隻手,少一隻腳。「瘖瘂」,就是啞巴,說不出話來。「聾」,耳朵聽不見。「癡」,白癡的人,什麼都不瞭解。「無目」,看不見,是瞎子。   「如是種種不完具者」,總而言之,不是眼睛瞎,就是耳朵聾,或者四肢不全,這是種種不完具。 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   「是大國王等」,等是除了國王,也包括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上等社會的人。「欲布施時」,要想布施時,欲,是你想到要行布施。「若能具大慈悲」,假若這個大國王等,你要行布施,能以具足大慈悲心,憐憫最下貧窮,種種不完具這些人。「下心含笑」,下心,就是對著不高不大的心說,那個貢高我慢的心不起,起一個下心。下心,就是虛下之心,很謙虛、很卑下的心,自己完全沒有想到,我是個高高在上的人。含笑,心虛下,不虛下不知道要面容含笑,這就表示虛下之心。「親手遍布施」,自己親手拿布施的東西,給貧窮下賤,種種不完具的人。   「或使人施,軟言慰喻」,國王、大臣,公事在身,閒暇的工夫很少。要想布施,不是不肯自己親手布施,而是時間抽不出來,只好使人,派一個人去布施。派一個人布施一定要做得好,你要「軟言慰喻」,軟言,就是柔軟之言,就是所謂愛語,令人家聽見生喜歡的言語。慰喻,要安慰貧窮的人,安慰這些種種不完具的人。「你替我去行布施,一定要軟言慰喻,切不可以瞧不起那些貧窮下賤,種種不完具的人。」要交代好手底下的人,叫他去軟言慰喻。   我們聽到哪裡,學到哪裡,這是叫我們學的。我們假若是個富貴人要去行布施,自己抽不出工夫來,要派人去行布施。比方在台灣,叫冬令救濟,到了冬天冷的時候,要救濟貧窮人。貧窮人無衣無食,或者是捨棉衣,或者是捨米,你能親手遍布施,這是最好。你不能親手遍布施,你要是派人給放賑、去行施,你一定要教他軟言慰喻,切不可看不起受布施的人。   在中國史實上,有一個公案故事,叫做不受嗟來之食,我寧可餓死,不受嗟來之食,這就是有一個有錢的大富長者要捨飯,煮出來飯,令貧窮人來吃。這個大富長者,他不能親手遍布施,叫手下的人去施飯,就是沒有看過地藏經,不曉得叫他軟言慰喻,沒有交代好。手底下的人,跟大富長者不一樣,越是手底下的人,他越瞧不起貧窮人。   捨飯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存的飯還有,這個時候又來一個討飯的。手底下的人怎麼樣呢?他看見這個人來得晚了,就呵斥他:「你來領飯不早來,捨飯時間都過去了,你這個時候才來。」那個人一聽見來晚了沒有飯,就回頭走了。不是沒有飯,飯還有,是他手底下的人,呵斥人呵斥慣了。他看見那個人回頭走了,就叫他:「來,給你拿去!」這叫做嗟來,嗟,就是呵斥他的口氣,不客氣的:「來,給你拿去!」那個人心裡想:「喔!還有飯,你這個樣子狐假虎威我不要,寧可餓死,不食嗟來之食。」   這與大富長者發心捨飯的願心完全相反,大富長者要捨飯,是跟貧窮人結緣的,沒有結上緣,結了怨了。那個人寧餓死,不吃你的,這不是結了大冤仇嗎?應該怎麼樣呢?應該把底下的人教化好,什麼時候你都不能對討飯的人,說不好聽的話。你看見人來得晚了,應當軟言:「你來得很好,很有緣,還有存的飯,來來,趕快來!」你看那個人多麼歡喜,這叫軟言慰喻。   再看著經文:「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所以地藏菩薩要請佛說,就是這個功德太大。你大國王等,能以具大慈悲,下心含笑,布施貧窮下賤,及諸根不完備之人,所得到的功德,等於布施一百個恆河沙數目諸佛的功德,你看功德有多大?所以由地藏菩薩說,恐怕人家要懷疑,一定要佛親口說。 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何以故?」為什麼國王等能得這麼多的福呢?「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因為他能以發這個難發的心,第一、他是高高在上的國王、大臣,他對於最下最極貧窮、下賤的人,種種不完具的人,他能發大慈心,這個心最難發起來。你要叫他供養佛,這個心很能發。要供養這些貧窮下賤,種種不完具的人,而且發大慈悲心,還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這個極難。最難發的心,他居然發起來,所以他才得這個果報。   那麼得到什麼果報呢?底下說出來,「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生生世世,都不會受貧窮之苦;生生世世,都享大富之報,七寶具足,用不完、用不了。   我們佛經上,是講救度眾生,我們不談政治,社會怎麼大亂?國家怎麼大亂?世界怎麼大亂?都是貧窮人多。邪知邪見的惡人,他想作亂,就煽動這些貧窮的人。我們要是依著佛經,依著地藏經,把供養貧窮的人,擺在供佛前面,你就知道這個重要性。因為諸佛不需要等著你供養,你供養佛,你培福;你不供養佛,佛也沒有痛苦。最需要被布施者,就是貧窮下賤,及種種不完具的人。   你再看八大人覺經:「貧窮多怨,橫結惡緣。」貧窮的人,他的怨恨心多得很,他因為貧窮多怨,跟你橫結惡怨,橫,就是不講道理,跟你結個怨。   所以我們佛弟子要懂得這道理,你去救貧窮人,把這個心擺到供佛前面,第一、先布施貧窮下賤的人,社會太平,國家太平,世界太平。我們不談政治,就說這一點道理,給大家瞭解。底下再講到供佛的功德。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至字,是超略之詞,就是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乃至於大婆羅門等。「過佛塔寺」,遇到要修造佛塔,修造佛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或者修造佛的形像,乃至修造菩薩、聲聞,辟支佛的形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躬,是躬親,自己親身來辦理這個事,來供養、來布施。   「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前面布施窮人,等於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就是得無量的功德。這個功德也很大,這是有天福的,你三劫為帝釋身,就是忉利天的天主,受的勝妙樂。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你要會布施,還得會迴向。注意「迴向法界」這四個字,下邊一連貫,盡說迴向法界。前邊我講「業力甚大」那邊有講過,地藏經有兩個經眼,等於人有兩個眼睛。前面講「業力甚大」,那是一個經眼,叫你學地藏經,你要注意業力,業力大得不可思議,「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那是在事相上發明業力。「迴向法界」,是另一個經眼。迴向法界,就是迴向法性,法性就是理體,要迴向真理,不著相。前面業力是事相,這是理性,合起來就是理事無礙,理事圓融。所以地藏經,不是淺的經,能迴向法界,就是最深的一個義理。   再看參考資料,講「三種迴向」。 三種迴向   迴者轉也,向者趣也。迴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趣向三處,故名迴向。三處者:一、菩提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而趣向於佛果菩提,所謂迴因向果也。二、眾生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而施於一切眾生,所謂迴自向他也。三、實際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趣求真如實際,所謂迴事向理也。迴向法界者,即迴向真如理性也。   迴向,一切佛經上說的三種迴向。「迴者轉也,向者趣也。迴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趣向三處,故名迴向。」我自己修的功德,我把它迴轉過來,趣向於三處。   「三處者:」是哪三處呢?   「一、菩提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而趣向於佛果菩提,所謂迴因向果也。」三種迴向,第一種叫迴因向果的迴向,叫做菩提心迴向。我自己所修的功德,一定要迴向到佛果菩提,為什麼呢?你不迴向,落於人天,所以我不求人天福報,也不求二乘小果,我所修的功德,都迴向到佛果菩提,這叫迴因,所修的功德,向於果,向於佛果,所以叫菩提迴向。   「二、眾生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而施於一切眾生,所謂迴自向他也。」眾生迴向,也叫迴自向他。他,就是為一切眾生。我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求我自己的福報,把我的功德,布施給一切眾生,這叫迴自向他。   「三、實際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趣求真如實際,所謂迴事向理也。」第三種迴向,叫做實際迴向。際字怎麼講呢?際,就是一個地方,什麼地方呢?真實之地。真實之地就是理地,叫做實際理地,是理的一個地,真理的一個地方。那麼把自己功德迴向過來,都趣求真如實際,真如實際,就是真如之理。所謂迴事向理,你所修功德,屬於事相,你不著事相,迴到真如實際的理體上。   現在地藏經,叫我們「迴向法界者,即迴向真如理性也。」法界這個名詞,在佛經上有三種解釋:   一種,界,就是界限,一個界、二個界。所以我們一心,具足十法界,那就是界限。   二種,界,是因。法界,就是諸法之因。   三種,界,是性。法界,就是法性,這個做法性解。   「迴向法界者」,迴向一切諸法的本性,一切諸法的本性,就是真如理體。   怎麼樣迴向真如法界呢?再告訴你,叫做「無著行施」,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行施,那個住,就是執著,不執著而去行布施。   下面請看參考資料: 無著行施   內不著能施之我,外不著受施之人,中不著所施之物。所謂三輪體空,即是迴事向理也。   我們行布施不要著相。著相,有沒有功德呢?有,都落於人天福報。我現在要求佛果菩提,要求真如實際,決不能著相,要三輪體空。怎麼樣三輪體空呢?「內不著能施之我」,不要執著我是個能布施的人。「外不著受施之人」,那個是什麼人,受了我的布施,我不執著。管他什麼人,應該布施,我就布施。「中不著所施之物」,中間不執著我布施什麼財物,這叫三輪體空,這就是迴事向理,這就叫做迴向法界。   為什麼要內不著能施之我呢?你要是執著我是個能布施的人,你這個布施是個妙法,統攝六度,是成佛的最大功夫,能度脫你的煩惱,度脫你的生死,它是六度法門啊!這一個布施度,含攝六度!你一執著有個我,是個能布施的人,不但度不了煩惱,增加我慢的煩惱。因為別個人都不如我,你看都學佛的,什麼人都不肯布施,只有我能布施。就打這裡,就增加了我慢。慢,貪瞋癡慢疑,是根本煩惱之一,所以把最妙的佛法,變成有為法,不能去煩惱,增加煩惱,所以一定不可以執著有個我。   為什麼不著受施之人呢?你一著受施之人,你起了分別心,不能平等布施,這個人跟我親、跟我有緣,我就布施他。這個人跟我無親,還跟我有冤仇,我絕對不布施他,這就怨親不能平等。要平等布施才是妙法,你分親分遠,還是凡夫的知見,不能以行平等的布施,得不了平等功德,而且還起一些分別煩惱。   怎樣怨親不平等,起了分別的煩惱呢?你分別這個人跟我親、跟我有緣,我要布施給他。那這個人跟你親上加親,這就增加了恩愛。在社會上講,恩愛是好事;在佛法上講,恩愛是生死煩惱。跟我有冤仇的,我不布施他,那個人不要恨你嗎?冤上結冤,所以你怨親不平等,不能以增加平等的功德,反而跟眾生結些恩愛的煩惱,結些冤仇的煩惱。   為什麼不著中間所施之物呢?你一著所施之物,第一、所愛之物,你不肯布施。第二、多餘的財物,你不肯布施。你要布施,是可愛的東西,不肯捨,你著了物的相。前面婆羅門女怎麼樣布施呢?捨所愛之物;光目女怎麼樣布施呢?捨所愛之物,她不著物的相,要捨就捨。你一著了財物之相,是你所愛的東西,不肯捨。第二個,多餘的東西,也不肯捨。要打打算盤,唉呀!少一點,譬如:我們應該布施一千塊錢,你著了錢財的相,著了財物的相,怎麼辦?布施五百吧!這就多的不肯布施,所以不能著中間所施之物,這叫三輪體空。三輪體空,就迴事向理,迴向法性,也就是迴向法界。   再看著經文:「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我不著布施之相,迴向到法性理體上。「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還是那麼多的布施,這一迴向,福報大了,本來應該三劫為帝釋身,這一下子變成十劫當大梵天王。這個經文還略說,下面經文有,結果能以成佛,為什麼呢?你迴向到法界,迴向到法性上。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   還是供佛、供法,前面是新造的塔寺,新造的佛像,新造的菩薩像。這是遇見舊的破壞了,先佛的塔廟破壞了,或者經,或者像,破壞了。「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若能發心修補嚴飾,你發個心,塔廟破壞,我來修理;經典破壞,我來修理;佛像、菩薩像破壞了,我來修理,修補嚴飾,把它莊嚴好。 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   我們佛門裡常常說:結緣、結緣,典故就出在這裡。不是我自己的力量辦不到,而是要跟大家結緣,他是個國王,哪裡沒有錢來修補廟?修個破廟,修個佛像,裝裝金,他做不到嗎?他發大心,要引著大家普做功德。所以你自己營辦好,能以勸他人更好。乃至勸百千人等,通通拿來布施,大家結法緣,結佛緣更好。那是個國王,能得多少福報呢? 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   「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你是個首領,可以轉生轉輪聖王。「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佛經上小國王,不是講太子,就是國王,他是比著轉輪聖王,叫小國王。就是每一國、每一國的國王,叫小國王。   我們講到哪裡,學到哪裡,我們自己有財力要裝一尊佛像,譬如說,現在裝這一尊佛像,台幣要八萬塊錢,我有這個力量。但是你要宣告給大家聽,哪一個寺院裡,需要造一尊佛像,價錢已經估好了,要八萬塊錢新台幣。你們大家發心,多的出多,少的出少,隨你們出,剩下來的我包,要這樣做。本來你八萬塊錢拿得出來,要引大家都來做造佛像的功德,這樣學就對了。 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就是前文講的迴向法界之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剛才講了,一迴向法界,把帝釋天的果報,變成大梵天的果報,不是光那個果報,結果都能以成佛。「以此果報無量無邊」,因為究竟能成佛,那果報還能算出數目來嗎?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除了前邊最下貧窮,諸根不完具的苦人,還有苦的人,就是老人、病人,還有要生產的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老人、病人,需要醫藥;生產婦女,需要布施飲食、臥具等。我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令這些老人、病人,以及生產婦女,都得到安樂。 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如是福利最不思議」,多大的福報呢?「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淨居天,就是第四禪天上邊,三果聖人住的地方,叫做淨居天。「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把淨居天中的福報享完了,二百劫中常為欲界六欲天的天主。結果呢,「畢竟成佛」。在沒有成佛以前,「永不墮惡道」。   「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百千生,不但自己不會墮惡道,在人天道中,連苦的聲音都不聽到,這是個最大的福氣。像我們現在,雖然轉了個人,生在亂世裡,一天到晚聽見,盡是些苦聲音。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釋梵轉輪之報!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因為你一迴向法界,就迴到真如理體上,決定成佛。「何況釋梵轉輪之報!」何況你得到帝釋天的報,大梵天的報,轉輪王的報,那更不算什麼!   「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怎麼樣學呢?迴向法界,我們懂得,學著。所做的功德,就要迴向法界,所以這是個經眼,要記著。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前邊經文,是對著上等社會的人講的,所謂國王、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叫他們發心,對於貧窮下賤的人布施,再對於寺廟的經像來供養,再對於老病之人,以及生產的婦女,要供給他醫藥等等,這樣得的福報很多。還勸他們要迴向法界,迴向法界現在福報增加,將來一定成佛,前邊都是對上等社會的人的說法。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這是對於普通的信徒說的。「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你們在佛法中種少少的善根,少到多麼少呢?「毛髮沙塵等許」,一毛、一髮、一沙、一塵。等許,就是那麼多,像毛髮沙塵那麼多。「所受福利,不可為喻。」你布施得很少,得的福報很大,說比喻,說比方,都比不出來。為什麼呢?因為你是在佛法中種的善根,你種的善根雖然少,將來都要成佛啊!   這一段經文,是疊前起後的意思。疊,是重疊。經文,前邊一再的說,不是這個地方才開始說。只要你在佛法中種善事,一毛、一髮、一沙、一塵,前邊說了好幾段(分身集會品第二、利益存亡品第七)。這個地方是把它重疊起來說,為什麼要重疊起來說呢?因為前邊是對國王、大臣、大剎利、大婆羅門說法,恐怕普通的人民聽到:「唉呀!我們發不起菩提心來,要是說救度貧窮的這些人,只有國王、大臣才可以;要是說建築一座寺廟,或者修理一座寺廟,也是國王、大臣才可以。」這樣普通的人民,這個心發不起來了。不曉得前邊一再的講,一毛、一髮、一沙、一塵,只要是做了善事,都能以得大福利,把那個聽了,不要忘記了,所以重疊一下。   這是疊前,重疊前文的意思。還起後,下邊不是跟國王大臣說法了,就是跟普通的善男子善女人說法,都做什麼樣佛法的善根呢?下邊就開始跟普通的善男子善女人說了,這一段是總標的意思,把它總統標舉起來。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這是對著普通的善男子善女人說法。「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跟前邊國王一樣的做,一樣得無量福。前邊不過是對著國王、大臣勸導,這是對著普通的善男子善女人勸導。你遇到佛的形像,或者遇見菩薩的形像,或者遇見辟支佛的形像,辟支佛就是緣覺。或者遇見轉輪王形像,我們普通都是供的羅漢像,這個轉輪王像,就是護法神像。我們天帝的像都不供,為什麼供轉輪王像?轉輪王是個護法的相,就像我們現在大寺院裡,有伽藍護法那個像。   「布施供養,得無量福」,要是沒有佛像、菩薩像,你發心造佛像、造菩薩像,都布施供養。有的你遇到人家把佛像菩薩像造好,你來供養,通通得到無量的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得無量福,得什麼樣的無量福呢?常常在人天道中,受殊勝微妙的快樂。   這還是跟前邊一樣,要勸導你迴向法界。「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迴向法界,就是迴向法性,你布施供養這些佛菩薩像,都是屬於事相的供養,把它迴向到理性上,不著相,迴事向理,這叫迴向法界。你這個福報也就譬喻不來了,為什麼呢?無論多少,畢竟成佛。   記著迴向法界,是地藏經的一個經眼,第十品校量布施功德緣品,每一段都有一個勸導。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這裡再說一段,勸導未來世的善男子善女人,正是勸我們,尤其是像我們現在講堂的人。你「遇」見「大乘經典」了,現在講地藏經,就是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你聽到一部地藏經,那功德很大;聽四句,就是一個偈頌,也好;聽一句,也好。可是這裡邊有個條件,你要「發殷重心」,殷,是殷勤;重,是鄭重。反過來說,你切不可以發個輕忽的心,朋友說:「志蓮精舍那裡正在講經,你去聽聽吧!」聽聽!這個心不殷重,坐這一邊聽,一邊打妄想,忽然間想起來什麼呢?想起來電視有個好節目:「唉呀!今天你叫我來聽經,可真是打我閒岔!電視正是這個時間有好節目,今天沒接上。」你想想,你還能得到功德嗎?你是身體在那聽經,你的心呢?已經跑到你家裡電視台了。所以反過來,怎麼樣能得到功德呢?怎麼樣能得到無量福呢?完全在心裡,要發殷重心,殷勤鄭重之心。   「讚歎恭敬」,要讚歎大乘經,要恭敬大乘經,你怎麼會讚歎恭敬呢?你發了個殷重心,你聽懂這個道理。你要不發殷重心呢?法師講得辛辛苦苦,你沒有聽到心裡,盡在你耳朵邊上,呼嚨、呼嚨,呼嚨過去了,你沒有聽明白那個道理,怎麼樣能得法喜呢?就好像吃東西,要吃出滋味來,你才讚歎:「唉!這個菜做得好,這個菜做得真好!」你沒有吃出菜的滋味,怎麼能讚歎這個菜做得好呢?聽經亦復如是,你發的殷重心聽,忽然間心裡頭:「唉呀!這個道理太好了!」這就發了個歡喜心,這叫法喜,在佛法上得到一種歡喜。你自然就要讚歎,由讚歎你就引生你的恭敬心:「唉呀!佛法真是了不得,過去少聽,今天一聽,才明白這個道理了!」你自然起個恭敬心。由讚歎恭敬,你才肯布施供養;你不讚歎、不恭敬,就不肯布施供養了。所以由讚歎恭敬心發起來,才能引發你的布施心,引發你的供養心。   「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你聽了大乘經一個偈頌、一句,就能得最大的果報。前邊講過,這個地方又說,或者你生天,或者轉人,能以受勝妙樂。受多少的勝妙樂呢?無量無邊,常在人天受勝妙樂。   「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你把所得最大的果報,就是享福的果報,都把它迴向到法性上。迴向法界,那你福報更大,這個福報能以成佛喔!所以其福不可為喻。   為何我們聽了一句大乘經,聽了一個偈的大乘經,就能得這個大福報呢?因為迴向法界,這是迴向的力量啦!前面不迴向,得的果報,那也是無量無邊的福報。大乘經的道理,是遍法界的;我們自己的心,也是遍法界的。你要發個輕忽心來聽,妄想紛飛,你得福報就算有,很少!很少!你發一個殷重心,把妄想心,用殷重心給它降伏下去,妄想心雖然沒有斷,就這一個殷重心起來,跟遍法界的真心相應,也跟大乘遍法界的道理相應了。所以大乘之理無量無邊,真心無量無邊,這一念的心,與無量無邊的那個理相應,所以你得的福報無量無邊。   大乘經上的道理,它功德遍法界;你要是世間的書,念得多,它功德不遍法界,因為它講不到遍法界那個地方去。我們讀書,由小學讀到大學十六年,再讀碩士班三年,再讀博士班多加了三年,你讀了二十二年,沒有遍法界的功德,為什麼?你讀那二十二年的書,都是世間的道理,根本講不到遍法界三個字上。那麼你再進一步,讀佛教的經典,讀小乘經,那是偏空的道理,也不會講到遍法界,偏到空那一邊了。這個大乘經典,你讀一個偈頌,讀了四句,那是成佛的種子;你讀得少,讀了一句,一句是個成佛的種子。這就等於這個東西雖然少,可是摩尼寶珠。世間上那個銅啊,那個鐵啊,擔一大擔,不值錢。你得了一顆摩尼寶珠,那是無價之寶,說不來多少價錢,這個價錢自然無量無邊,你看它少,只有一顆珠子,可是個摩尼寶珠,叫如意珠,那是價錢無量無邊。大乘經上,一偈一句,都是個成佛的種子,等於摩尼寶珠一樣。   這是講,聞到大乘經典一偈一句,就能以獲大果報,無量無邊。這個聞,不是光聞,還發了個殷重心,還得讚歎大乘經,恭敬大乘經,布施大乘經,供養大乘經,所以你得無量無邊的福報,決定是可以得到,絲毫不要疑惑。   為什麼要這樣講呢?因為經上說,這個福報得的太多了,無量無邊,你反而起個輕忽心,那就是佛菩薩那樣讚歎,聽一個偈子,一句經,就能得到無量無邊的果報,愈讚歎功德愈大,你愈起輕忽心。不曉得這個地方叫你起殷重心,所以佛說的話,你一定要相信;地藏菩薩說的話,你要相信,才能以得到無量無邊的大福報。   這還是單在得到無量無邊的福報上講,你迴向了法界,其福不可為喻,決定成佛。迴向法界,就是三種迴向的迴事向理啊!你能迴事向理,一定能以迴向菩提,一定能以迴向眾生。因為你聽的大乘經,不是聽的小乘經,小乘經自己了生死,他不度眾生。大乘經,是叫你要度眾生,你既然能以發心迴向法界,一定會迴向眾生。大乘經,要為度眾生才成佛,你一定會迴向菩提,所以你福報大、功德大。怎麼樣呢?等到你成佛的時候,你想想:「你打哪一天成起的?」就打今天,聽這一句大乘經,發了一個殷重心,迴向了法界,就打這一天成起。所以這一句大乘經,就是一個成佛的種子。再看著經文: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   前邊勸國王、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這個經文一樣的,這是勸我們普通的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當成佛,佛為能種善根,國王大臣能以做,我們也能以做,佛法大家是平等的。前面勸國王大臣,因為他們難得發心,所以先勸他們。你看我們是普通的佛教信徒,還倒容易發心。在佛經上講,富貴修道難,大富大貴的人,修道反而難,所以把他們擺在前面勸他們。並不是說,他們怎麼樣了不得,佛法平等,單把國王大臣擺在前面,不是這個意思。因為他們難得發心,所以先勸他們,文意通通一樣。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假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的塔,遇到佛的寺,遇到大乘經典。新者,就布施供養,要是人家要造新的塔,新的寺,或者印新的經,必須做功德,那我們就布施。等到造成功了,我們就得供養,就得瞻禮,一瞻一禮,瞻仰禮拜。讚歎,我們讚歎佛的功德,讚歎法的功德。「恭敬合掌」,恭敬,是心裡邊恭敬。合掌,表示恭敬心,因為心無形無相,合起掌來表示恭敬。這是遇到新的,就布施供養。   「若遇故者」,要是遇見故的。故的,就是這個寺廟舊了,佛像也舊了,經典也舊了,但是還沒有毀壞,這是舊的。「或毀壞者」,或者已經毀壞了,這個塔壞了,寺院的房子也壞了,佛像也壞了,經典也壞了。毀壞,那麼你就「修補營理,或獨發心」,你要是自己有力量,你一個人修補營理;你要是沒有力量,去勸人。「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前邊講的國王大臣那一段講過,你自己有力量,最好還是要勸大家隨喜功德,引著大家種福。 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如是等輩」,這個如是等輩是跟著,或勸多人一起講的,就是隨喜功德那些人,被勸的那些人,他得多少福報呢?「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諸小國王,前邊講過,就是世界上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國王。   「檀越之人常為輪王」,檀越這個名詞,注意看到,檀,就是檀那,就是布施。越,是中國話,這個名詞就等於禪定那個名詞,禪是梵語,定是中國話,這叫華梵並舉,合起來一個名詞。越字怎麼講呢?超越貧窮,超越生死,越是超過去的意思。檀那,就是布施。你布施,第一、先超越貧窮,第二、能成佛,所以超越生死。這個地方檀越指誰呢?指為首領的那個人。平常我們中國也翻譯成施主,你行布施的這個人,叫做施主。為首領的這個施主,他得的福報,常為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就是統領四大部洲的轉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他怎麼稱為聖王呢?他以十善法,教化諸小國王,轉輪聖王在人間就算為聖人。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這一段文,把前面那個善男子善女人所做的善法,把它總結起來。記著,前面疊前起後那個文中,「於佛法中,種少善根。」這個地方還是要「於佛法中所種善根」,種的什麼善根呢?「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或者布施,或者供養,或者修補塔寺,或者裝理經典。   這前面一段一段都說過了,最少的善根,「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每一段都有一個迴向法界。地藏經上的經文很淺顯,往往很要緊的句子把它忽略,要種善根不怕少,一毛、一塵、一沙、一渧,這個經文前面說了好幾段。在這個地方,前面總標,這個地方總結,就說了兩段。可是要最注意的是「於佛法中所種善根」,不是你到外道廟裡去種善根,我們住在台北,你跑到仙公廟裡去做功德,跑到什麼天公廟,跑到什麼宮、什麼宮等,本省人拜的公太多,通通得不到好處。地藏經前邊有講,你不可以祭拜鬼神,不可以祭拜魑魅魍魎,這是經典上最要緊的意思,要把它記清爽,你種善根,要在佛法中種,你跑到外道那邊種,將來不是要變外道嗎?所以那大錯特錯!   剛才說,在家人不要到處拜,地藏經,大都勸導在家人。勸導出家人,不是沒有,前面經文有「四眾」二個字,就包括勸導出家人。 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   「如但迴向自家眷屬」,前面是叫你迴向法界,你不會迴向,你要迴向你自己的眷屬,你要去修理佛塔、佛寺,去造佛像,印大乘經典,有舊的佛像去裝金,舊的經典把它修理,這個功德不迴向法界,迴向哪裡呢?迴向你家庭裡的眷屬。或者迴向你的父母,或者迴向你的兒女,「或自身利益」,或者迴向你自己。   「如是之果」,你在佛法中種的善根,也沒有迴向法界,這個福報還是很大,怎麼樣大呢?比著迴向法界的人,那是差得多了。「即三生受樂」,就是在人間一來生、再來生、三生受樂,受多大樂呢?也有限度,因為你沒有迴向法界!   「捨一得萬報」,看你布施多少錢財,你要是布施一塊錢,你來生來世,一定能夠享受一萬塊錢的福報,如此類推,叫捨一得萬報。   那麼做的布施很少,一毛、一塵、一沙、一渧,迴向法界,這個福報就變成無量無邊。說一個譬喻,你就瞭解,因為你迴向了法界,就迴向到法性,法性無量無邊,你福報也變得無量無邊。譬喻,怎麼樣譬喻呢?譬喻你只有一滴水,你把這一滴水潑到大海裡,你這一滴水變成廣大甚深,無量無邊的福。為什麼呢?你這一滴水與大海的水相合了。一相合起來,大海廣大,你這一滴水也廣大;大海甚深,你這一滴水也甚深,變成廣大甚深的海水,所以變成無量無邊。再看著經文: 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布施功德的因緣,事相是這個樣子,為什麼布施的財物一樣多,得福為什麼不同?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享不完的福,就是前邊講的這些道理,發心不同,迴向也不同。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請把參考資料打開,看「地藏經十三品分為三大科」畫的表那一段。地藏經十三品,分為三大科,第一大科,就是忉利天宮神通,叫第一品,也就是序分。正宗分,分四科:第一科、明能化主,就是第二品。第二科、明所化機,就是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第三科,明度脫緣,就是第六品、第七品、第八品。第四科,明成佛之因,就是第九品、第十品。   現在把正宗分的四科講完了,也就是三大科,講了二大科。現在講第三大科,叫流通分。   流通分下面再分二科:第一、別流通,第二、總流通。別流通,就是下面分有三品經文:地神護法第十一品,見聞利益第十二品,囑累人天第十三品。   總流通,就是第十三品最末兩行經文,從「爾時十方一切諸來……」打那個地方起,叫總流通,講到那兒,我會告訴你,再看著經文: 甲三、流通分 乙一、別流通 乙二、總流通  乙一、別流通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前面講了十品,今當講第十一品,地神出來護法。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生。   「爾時堅牢地神」,地神,大地之神,依他堅實牢固,依他這個德取的德號。堅,是很結實的意思,堅實;牢,是很牢固的意思,這是堅牢之義。   「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生。」因為這些大菩薩要度眾生,都離不開大地,所以堅牢地神看的大菩薩太多了。我從往昔以來,哪一個大菩薩,我都來瞻視,都來頂禮。瞻視頂禮這無量的菩薩摩訶薩,通通是最大不可思議的神通,最大不可思議的智慧,都是在廣度一切眾生。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   無量無數的大菩薩,都是不可思議,了不得啦!可是要是跟地藏菩薩比較起來,「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他發的宏誓大願最深最重,超過一切大菩薩。   「世尊!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這是堅牢地神親眼看見,正應和著前邊如來讚歎品第六:「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那一句。因為地藏菩薩無量劫來,在這度眾生,都在地上度的,所以堅牢地神看見,也讚歎地藏菩薩,於南閻浮提眾生有很大的因緣。 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   我見過大菩薩無量數,舉出來幾位最大的最有名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通通是示現變化百千萬的身形,度六道的眾生。「其願尚有畢竟」,可是那幾位大菩薩自己還是有成佛的一天。 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恆河沙。   這地藏菩薩超過前面那幾位大菩薩,他在這個地方教化六道眾生,所發的弘誓大願,經過的劫數,像那千百億的恆河沙那麼多。   這一段經文,就是地神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是同著世尊說,也就是告訴我們未來世的眾生。下邊希望我們未來的眾生,跟地藏菩薩要多結緣,能以得到利益。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歎。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龕字音念刊,龕是個什麼呢?大房子裡邊有一個供佛菩薩的小房子,這就叫做佛龕,又叫做龕,記著這個字。說是未來世的眾生,或現在的眾生,於你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潔的地方,第一、要清潔,第二、要在南方,為什麼要在南方呢?南方表示光明,因為地藏菩薩常教化幽冥世界的眾生,也就是地獄的眾生,地獄是黑暗的,就是鐵圍山,其山黑邃,無日月光。可是南方有光明的意思,所以在南方清潔之地。   我們要是個寺院,當然清潔啦!要是個在家居士,你要供佛菩薩像,最好要供在清潔的地方,不要供到自己睡覺的房間裡,睡覺的房間不清淨。另外做一個佛龕子,最好單有一間房子作佛堂,佛堂裡再做個菩薩龕,尤其與便所要遠離,不然還是不清淨,要恭敬。做龕子的材料,土也好,石也好,竹也好,木也好,就是要清淨。   把龕子做好了以後呢?「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你把地藏菩薩龕做好了,要造一尊地藏菩薩像,銅塑的也好,彩畫的也好,金銀銅鐵鑄的也好。總而言之,你造一尊地藏菩薩像。把像造好了以後,「燒香供養,瞻禮讚歎」,這樣就來燒香,就來供養,就來瞻禮,就來讚歎。 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現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   「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你這個地方供個地藏菩薩,你是個居士的家庭,你家庭就得十種利益。   「何等為十?」是哪十種利益呢?下面分別說明:   「一者、土地豐壤」,假若你是個種田的人,你田地裡邊,就非常的豐壤,就是你種的田,所收的糧特別多。   「二者、家宅永安」,你家宅裡非常平安。   「三者、先亡生天」,你的父親、母親要是別世了,叫先亡。先亡藉著你這個功德,託你的福,都超出到天上去。   「四者、現存益壽」,現存,現在的人。現在的人,都增加壽命。   「五者、所求遂意」,我們人八種苦裡面,有個求不得苦。你要是家庭裡面能供個地藏菩薩,而且虔誠的供養。所求都能如你的意,那個求不得苦,就給消滅了。   「六者、無水火災」,水火之災,防不勝防,這是所謂的天災。突然間發了大水,人力沒有辦法抵抗;忽然間發了大火,人力也是沒有辦法抵抗。你家裡供的有地藏菩薩,不會遭水災、火災。   「七者、虛耗辟除」,虛耗,是一個虛耗鬼。這個虛耗鬼跑到你家裡,你是發不了財,你進多少錢,都不夠用。怎麼樣呢?這個用錢的地方,不可思議的用錢,用得太多。按你的日常生活,你的收入是用不完的,忽然間出了個特別的事,你花錢就多了,欠了一屁股債。剛剛債才還清,又出個特別的事,又要花一大筆錢。那就是你家庭裡有個虛耗鬼,你供了地藏菩薩,這個鬼他不敢來了,虛耗辟除。   「八者、杜絕惡夢」,作惡夢的時候,令人睡眠不安,那是有惡神惡鬼來打擾你。你供了地藏菩薩,那些惡神惡鬼都不敢來了,你自己不會作惡夢。   「九者、出入神護」,你不要拜神,只拜地藏菩薩,自然有護法神保護你,出入得神護。   前邊九種,都是世間的利益;最後一種,是出世間的利益。   「十者、多遇聖因」,你能以多遇到善知識,多遇到講經的因緣,多遇到修行的因緣,多遇到聖因。有聖因,才能得到聖果,聖果指著佛。 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若能於所住處方面,作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   「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若能於所住處方面」,在你所住的家庭,南方清潔之處,「作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就是前邊十種的利益。 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   「復白佛言:」再跟世尊說,「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前邊是已經有地藏菩薩像了,再說有此地藏經典。「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前面說了供養菩薩,再說有此地藏經典,沒有說轉讀經典。這是地神菩薩再說一個慎重,你再轉讀地藏經,功德很大。   「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護衛是人」,前邊「九者、出入神護」是善神,這是地神來護你的法,日夜保護你。   「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比如我們求消災,你念地藏經,供養地藏菩薩像,一切災難消。因為地神護你的法,水災、火災、盜賊,大的橫事,小的橫事,橫事就是不可思議的災禍。「一切惡事悉皆消滅。」消滅得一點點都沒有威力。 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   你神力很大,其他的神趕不上你。 何以故?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   「何以故?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你是閻浮提土地,管大地的神。「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地上生產的一切東西,都是由地神來護持,才能生長。乃至於稻米寶貝等等,都是地神護持之力才有的。 又當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於常分地神。   你現在又再稱揚讚歎地藏菩薩的利益之事,你的功德太大了,你的神通太大了,百千倍超過了平常的地神。 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   「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假若未來世,要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地藏菩薩像,轉讀了地藏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前邊所講的,或者你修塔、造寺,種種的那些事相,你有力做什麼,就去修。「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你都以地神大力來擁護他。 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何況令受!   一切災害,都要叫它消滅,不如意的事,也叫他不遇到。是不如意事都不遇到,都能以不聞於耳,又何況他親身領受這個災難呢!不會。 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是人。   這話一方面是安慰地神,不能叫你一個人辛苦啊!護持這個人的天人多得很。一方面是叫我們聽,不是光地神獨護持這個人。「亦有釋梵眷屬」,釋,是帝釋天;梵,是大梵天。帝釋天的眷屬,大梵天的眷屬。「諸天眷屬」,都是擁護這個人。 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怎麼能得這麼多的聖賢天人來擁護呢?「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這個人瞻禮地藏菩薩形像,轉讀地藏經,他要依著地藏經上的修行用功,畢竟要出離苦海,要了生脫死,一定證得涅槃之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這一個人就是將來要成佛的人,所以這一切護法善神,一切諸天,都要來擁護他。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全部經十三品,已經講了十一品,今當講第十二品,見聞利益品,凡是見到地藏菩薩的像,聞到地藏菩薩的名字,能得大利益,所以叫見聞利益品。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地藏經,釋迦世尊放了三次光,這是第三次。前邊放了兩次,第一次,是含笑放光。含笑放光就是表示:他已經找到繼承人,心裡很歡喜,替我們眾生歡喜。第二次放光,是舉身放光,是全身放光,就是已經把救度眾生的責任,付囑給地藏菩薩;全身的責任,都交給了地藏菩薩,這是前面放了兩次光。   第三次放光,是從頂門上放光。頂門,就是頭頂,釋迦佛的頭頂,是肉髻頂相。釋迦佛有三十二種大人相,肉髻頂相是第一種。你看佛像,頭頂上有一個紅紅的,圓圓的,像個寶珠樣,那就是個肉髻頂相。   佛的肉髻頂相,也叫做無見頂相,我們有人看見佛的相在哪裡呢?佛在世的時候,看見佛的肉髻頂,是看見個邊邊,正頂上看不見。有的弟子證了阿羅漢果,他會騰空飛起來看釋迦如來的頭頂,也看不見。你飛得高,釋迦如來的頭,愈漲得高,永遠看不見。   從頂門上放光,也就是從無見頂相上放光,這就是表示地藏經的法門,一種單在頂門上講,表示最高最上。要在無見頂上講,那是最高無上。表示地藏經上的法門最高最上,而且還是最高無上。   釋迦佛說了四十九年法,只有地藏經法門最高嗎?不是這樣講,開經的時候,跟大家講過,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在末法時代,只有地藏法門應機,應機就是妙法,就是最高最上的法,就是最高無上的法。   在末法時代,離開了地藏菩薩,簡直沒有法得救。為什麼呢?末法時代的眾生,業障深重,善根淺薄,想開悟,都開不了,還講證果呢!你不能開悟,不能證果,連個人天的福報都修不來,舉止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只有靠地藏菩薩才能以得救。所以釋迦佛表示,地藏經在未來世,尤其在末法時代,是最高最上的妙法,最高無上的妙法,一定要起殷重之心,要歸依地藏菩薩。   那麼從頂門上放的什麼光呢?放的毫相光。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之中,還有一個白毫相,在二眉中間。現在造佛像,二眉中間不是鑲一個白珠子,那就表示白毫相。釋迦佛在這二眉中間,長了一個白毫,這個白毫不放光的時候,是右旋起來,轉、轉、轉,轉得像一顆寶珠一樣。放光的時候,就把它伸開,像顆琉璃珠,有八個稜,白毫放光,那是單講二眉中間那個白毫。現在放的這個光,就等於兩眉中間白毫相那個樣子,就是一道一道的光線,毫相光。但是你記到,毫相光,不是兩眉中間那個白毫放光,是從頭頂上放光,放出來毫相光多得很,「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這是總說,下邊再別說。 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   「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放這個毫相光,是白顏色的,白毫相光。為什麼得有個大的樣子呢?佛放光,都是表法的。佛說的法,都是三乘法門,上邊白毫相光,就是表示二乘的法門。再加一個大,大白毫相光,這是大乘法門。這兩句合起來,就是三乘法。因為二乘法,合起來就是個小乘,大白毫相,是個大乘,下面都這樣講。   「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瑞,就是吉祥的意思,這個毫相光,有緣的看見,就會消災免難,最吉祥。「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像玉石一樣。「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放紫顏色的。「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毫相是青色。「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就是碧玉色。「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紅色。「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就是綠色。「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就是黃金色。   「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慶雲,就是五色雲,天上起一塊雲彩,共有五種顏色,叫慶雲。「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現出來一種輪相,這個輪相,有一千條輻。比方現在我們看見腳踏車,看得清爽,腳踏車輪子,一條一條的鐵條,那叫輻。佛的腳下邊,有千輻的輪,就像一千條輻,叫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由七寶所成就的一個輪,輪相。「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像太陽。「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像月亮。「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毫光之中現出宮殿來。「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像海起種種的雲彩那樣。 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這裡把它總結起來,「出微妙音」,在光中出音聲,前邊放光已講過了,先放光,光中再出音聲。「告諸大眾」,放光幹什麼呢?叫有緣的人看啊!看了再聽,聽那光明中會出音聲。前天我就講到了,在我們現在光中出音聲,就等於電視台的廣播,播出來電視。你從家裡的電視機上,看到放光,也聽到音聲。我就說,我們現在弘法利生,也可以放光出音聲,學佛這個樣子。但是電視的節目價錢很貴,買不起。可是退一步講,那個報紙,你去登報,也等於放光出音聲。報紙,每一家的大報,都印有好幾十萬份,甚至於寄到外國去,等於放光遍照各世界。他看見報紙,就等於報紙上會光中出音聲,所以利用報紙宣傳佛法,也等於放光出微妙音一樣。   這就是放毫相光,也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這就是佛告訴這些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我釋迦世尊今天在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稱揚讚歎地藏菩薩什麼事呢?   「於人天中利益等事」,這前邊經上都說過了,再告訴大家聽。「不思議事」,還是些不思議的事,這不是我們凡夫的心思,可以想得到的事;也不是我們凡夫的口才,可以議論到的事,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的事。   「超聖因事」,你看了地藏經,給你講因果報應,說成佛就成佛,它是頓超法門。超聖因,聖,就是極果的聖人,就是佛。因,就是那些菩薩位,一超直入,馬上就成佛,所以是超聖因的事。   「證十地事」,證十地的事,你要是漸次講,超聖因,是頓超的法門。證十地,是漸次的法門,跟著上邊超聖因那個頓超法門,叫你一超直入,就證到十地,也可以講。   「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前面也講過,參考資料也講過,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的覺位,佛的菩提果。我們要是學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就有這個功德,能令你畢竟不退無上正等正覺。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憐愍罪苦眾生,於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觀世音菩薩出來請法,解釋觀世音的德號,看參考資料。 觀世音   觀者,察尋也。世音者,世間眾生受苦時,持念觀音聖號之音聲也。觀音菩薩,聞得此音,即時尋聲救苦,使令解脫,故名觀世音也。   這個菩薩怎麼取這個德號,叫觀世音呢?「觀者,察尋也。」觀,就是觀察尋求。「世音者,世間眾生受苦時,持念觀音聖號之音聲也。」記著,不是眾生受苦的音聲,眾生受苦的時候,念觀音菩薩聖號。「觀音菩薩,聞得此音」,觀音菩薩,聞到受苦眾生念觀音菩薩聖號的音聲,「即時尋聲救苦」,觀音菩薩當時尋察你的聲音,就來救你的苦難。「使令解脫,故名觀世音也。」你一念觀音菩薩聖號,就能以得到解脫,所以觀音菩薩德號,叫觀世音。   有的人多疑,他說: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看見眾生受苦受難,就應該來救,一定要念他觀音菩薩的聖號才來救你,不念就不來救你,那怎麼能叫大慈大悲呢?   你講這個道理是很高,但是你不明白觀音菩薩的發心,是普度一切眾生。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薩,都是普度一切眾生,為什麼普度不了呢?沒有感應道交的道理,你就責備菩薩。   我還拿電視台、電視機當譬喻,電視台廣播出來,是平等平等,普遍普遍,它沒有叫你哪時候看,哪時候不看。但是平等之中,有個差別,就是誰有電視機,誰能以看見。你不能怪電視台偏心,你家裡有沒有電視機,這是一個條件。你有電視機,還得有開關開一下,你連開關都沒有開,還是不現相。你不能怪電視台放不出來,是你的開關沒有開。你一開,好了,聽見說話了,我們感應菩薩,就像這樣。菩薩他的說話,是平等平等,普遍普遍,但是你得動個菩薩念頭:「我要求菩薩救苦救難!」就等於電視機的開關一開,的確有感應。   再看經文,「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一位大菩薩,「名觀世音」,就是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從他本座站起來。「胡跪」,右膝著地。「合」起「掌」來,「白佛言:世尊!」稱一聲釋迦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先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地藏菩薩具足大慈大悲。「憐愍罪苦眾生」,地藏菩薩大慈大悲以誰為對象?就是憐愍這些罪苦的眾生。「於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千萬億世界,都有地藏菩薩的分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地藏菩薩所有救度眾生的功德,以及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的威神之力,我聽到的太多了。我聽誰說?都是聽諸佛說的。 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讚歎地藏菩薩云: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   觀音菩薩是個大菩薩,釋迦世尊說法,他能以聽到。「與十方無量諸佛」說法,他都能以聽到,說的都是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叫做「異口同音」,諸佛無量,他的口叫異口。讚歎地藏菩薩的音聲是一樣的,跟我們現在釋迦佛是一樣的。   這是說十方,再加上三世無量諸佛,「讚歎地藏菩薩云:」這樣說:「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十方諸佛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也讚歎不了啊!三世諸佛讚歎不了,過去諸佛讚歎,現在諸佛讚歎,未來諸佛讚歎,「猶不能盡」,可見地藏菩薩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向者,就是剛才。又承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希望世尊你趕快說吧!說好了利益一切眾生,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能以瞻禮讚歎,獲福無量。   這世尊放光,普告大眾,就要讚歎,何必再要觀音菩薩請法呢?這就是來輔助弘法的。釋迦如來在那兒提倡,觀音菩薩出來附和,由觀音菩薩再說出來,他親耳所聞,堅定十方諸佛都在異口同音讚歎地藏菩薩。不是說給佛聽的,是說給我們未來世的眾生聽的,叫我們對於地藏菩薩一定要堅定信心,要增強信心。對於地藏菩薩不思議的功德,要徹底相信,才能以得到地藏菩薩的加被,這是一唱一和,目的是利益眾生。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前邊第十一品讚歎地藏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現在讚歎觀世音菩薩,又有這麼一句,這是世尊當時讚歎。前邊講到讚歎地藏菩薩,跟我們有大因緣,就講過。釋迦如來說的話,一點沒有錯誤,地藏菩薩確實跟我們有大因緣,現在又讚歎觀音菩薩與我們有大因緣,按事實證明確實與我們有大因緣。   不要說其他佛經上說的其他菩薩,我們記不清爽。就拿地藏經上說這些菩薩,心裡也是記不清爽。可是地藏菩薩這個名號,記得很清爽,這就證明跟地藏菩薩有大因緣。觀音菩薩也是的,一提起觀音菩薩大家都很熟,就是證明跟我們有大因緣。   怎麼樣有大因緣呢?跟地藏菩薩有大因緣,是因為累劫以來墮大地獄,都是地藏菩薩把我們救出來的,跟地藏菩薩結緣結得多了,所以這個名字很熟。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我們眾生多災多難,都是常蒙觀音菩薩來救護,所以觀音菩薩跟我們很熟悉,那是無量劫來就跟我們結的緣。   還有一個佛,與我們有大因緣,就是阿彌陀佛。就拿地藏經上稱佛名號品,跟我們介紹那麼多佛的名號,不太熟。但是阿彌陀佛都很熟,熟得不可思議,連釋迦牟尼佛的名字都超過。我們是佛弟子,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沒有釋迦牟尼佛講,我們怎麼會知道阿彌陀佛呢?但是念阿彌陀佛很順口,很熟悉這個名字。釋迦牟尼佛念起來不順口,這就證明阿彌陀佛與我們有大因緣,怎麼與我們有大因緣呢?多生多劫都念他的名號,念習慣了。   我們講到這裡,就應當生慚愧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不退轉,為什麼到現在還在流轉生死呢?因為多生多劫念阿彌陀佛,都沒有念到一心,沒有得到不亂,念是念了,結果沒有生到西方。應當生慚愧心,今生今世要念阿彌陀佛,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再講到地藏菩薩跟我們有因緣,觀音菩薩跟我們有因緣,我們常常墮地獄,地藏菩薩一次一次的救度我們,不能再墮地獄了!出世為人多災多難,常常蒙觀音菩薩拯救我們。我們不要再當凡夫,再多災多難,這要生慚愧心,今生今世一定要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證了無生法忍乘願再來,也不會墮地獄,也不會受苦受難。   現在不是講阿彌陀經,是講地藏經。再看著經文,這是釋迦如來讚歎觀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這就是包括三界以內,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一切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汝,就指著觀音菩薩,聞你觀音菩薩的名字,見你觀音菩薩的形像。「戀慕汝者」,發心戀慕觀音菩薩。「讚歎汝者」,讚歎觀音菩薩。「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這些眾生,在觀音菩薩面前,都種了成佛的善根。無上道,就是菩提道。絕對得到不退轉,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你在觀音菩薩面前種了善根,將來一定不退轉於無上道。那麼現在決定不會墮落三惡道,常在人天道中具受妙樂。在這具受妙樂,並不是貪圖五欲之樂,而且受的微妙之樂,就是佛法之樂。在這裡修的因,將來就要證果,因果將熟的時候,一定遇見佛,給你授成佛之記,這都是觀音菩薩度脫的。讚歎這些功德,讚歎觀音菩薩,是叫我們聽的。這就是除了地藏菩薩,給我們找了一個大救星,就是觀音菩薩,跟地藏菩薩一樣的功德,為我們找到一個依靠的大菩薩,叫我們聽的。 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及天龍八部,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   你現今具大慈大悲,憐愍這些六道的眾生,以及天龍八部等,聽我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的事情。 汝當諦聽!吾今說之。   前邊讚歎,這邊教誡,你請我說法,你還是要諦聽啊! 觀世音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觀世音菩薩說:我很願意聽,很好樂聽,那麼請佛說吧! 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佛告觀世音菩薩」,這是告訴當機者觀音菩薩,這一個時候由他當機,其實是告訴我們聽的。「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記著天人,是專指天上的人,不指著人間的人。「受天福盡」,他把天福享盡了,「有五衰相現」,再看參考資料,怎麼叫做五衰相現? 五衰相現   諸天福盡,命將終時,有二種五衰相現:一、小,二、大。小五衰者:一、身出惡聲。二、身光微昧。三、浴水著身。四、著境不捨。五、身虛眼瞬。大五衰者:一、衣服染穢。二、華冠光萎。三、兩腋流汗。四、體生臭氣。五、不樂本座。小五衰相現,若不歸依求救,大五衰相現,必從天死退下矣!   講一講天上的人有「五衰相現,諸天福盡,命將終時,有二種五衰相現,一、小,二、大。」天上的眾生,他把天福享盡了,有五衰相現,有二種五衰,一種小五衰,二種大五衰。   「小五衰者:一、身出惡聲」,天上的人,身體上沒有惡聲音。這個時候衰相現前,身出惡聲,身體上出什麼惡聲呢?比如像我們人,沒有天上的福報大,身上常常出惡聲。譬如打嗝,這是惡聲;咳嗽,這是惡聲。誰願意打嗝、咳嗽出惡聲?人生了病,他要這樣。還有腹鳴,肚子裡腸子會叫,咕嚕咕嚕聲,這都是惡聲。再者,放屁,這也是惡聲,這是人的果報,免不了。天上的人沒有這些惡聲,這個時候有了,衰相現前了,天人的身體上,也出惡的聲音。   「二、身光微昧」,天上的人,他本身都有光明,他的果報嘛!這個時候光明不亮了,就像那電燈,電力不足了。   「三、浴水著身」,天上有浴池,天人要洗澡,先跳到水裡洗,洗了上來不要擦,水不著身。這個時候五衰相了,也得用手巾,也得用布擦,他水著了身了。   「四、著境不捨」,天上的五欲之樂,享不完,享不了,在平常的時候,他不執著境界,因為天上的樂境太多了。現在不行,見了個什麼境界,貪著得厲害,捨不了。   「五、身虛眼瞬」,瞬,就是眼珠動。天人的眼睛是不動的,這個時候身體開始虛弱,眼珠子也會動了。   再講大五衰:   「一、衣服染穢」,天衣本來不要洗的,從來沒有骯髒過。現在變得像我們人間的果報了,人間穿衣服非洗不行,染污了嘛!現在天上的人,大五衰相現前,他的衣服也會骯髒。   「二、華冠光萎」,天人頭上戴帽子,有許多花的莊嚴,華冠上面都帶著光明,現在光明都萎敗了。   「三、兩腋流汗」,兩個膀臂下邊,叫兩腋。天人從來不流汗,這時候也流汗。   「四、體生臭氣」,跟人間人的身體一樣,人的身體都有臭氣,天上的人身體沒有臭氣,這個時候也生臭氣。   「五、不樂本座」,天人不要睡覺,他去享受五欲之樂,要休息,有一個天人的寶座,他把寶座一坐就休息了。現在不得自在,坐不安,不好樂坐他本來的寶座。   「小五衰相現,若不歸依求救,大五衰相現,必從天死退下矣!」小五衰相現了,要趕快歸依,趕快求救,天福增加起來。你要是不知道歸依,不知道求救,天福盡了,從天上死了,一定要跌落下來。   再看「五辛」名相,還沒有講到,免得翻來翻去的: 五辛   一、大蒜。二、茖葱(韮菜)。三、慈葱(大葱)。四、蘭葱,(薤菜、小蒜)。五、興渠(阿魏)。此五種辛菜,熟食發婬,生啖增恚。   第一、大蒜。第二、茖葱,就是韮菜。第三、慈葱,就是大葱。第四、蘭葱,就叫做薤菜,薤念謝。拔出來那個根像小蒜頭,它開的花像蘭花,叫做蘭葱,就是薤菜。葱、韮、薤、蒜,薤菜是小蒜。第五、興渠,就是阿魏,這個東西印度有,在中國沒有,可是中國漢藥店有賣,平常不大吃。我們五辛,只吃葱、韮、薤、蒜這四種,要戒。   為什麼五辛不要吃呢?「此五種辛菜,熟食發婬,生啖增恚。」吃了增加煩惱的。什麼煩惱?婬欲煩惱,瞋恚煩惱。你把它煮熟了,增加婬欲心。生著吃,增加瞋恚心,歡喜發脾氣,人暴躁得很。所以五辛菜,不要吃。   參考資料講完了,你歡喜留著作參考,可以帶回去,明天拿著經本,不要再拿參考資料來了。   再看經文:「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盡」,天上的人,把天福享盡了。「有五衰相現」,就指著大五衰。「或有墮於惡道之者」,大五衰相現,從天上墮落下來,直接墮到三惡道裡去。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這是指著六欲天的天男天女。「當現相時」,現相,就是現小五衰。大五衰相現沒救了,小五衰相現的時候,「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見聞都得利益嘛!「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你只要歸依地藏菩薩,一瞻一禮的功德,稱地藏菩薩名,只要一稱,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永遠再不會墮落三惡道。 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又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那你所得的功德福利,就無量無邊了。這是對著觀音菩薩講,而且在忉利天宮裡講,專對天上的眾生說法的。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講到第十二品,觀世音菩薩出來請問,請佛說一說地藏菩薩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之事,昨天講了一段,是利益天上的眾生,你雖然生了天,天福是有限度的,等你把天福享盡的時候,還是免不了輪迴之苦。所以五衰相現,有小五衰、大五衰。小五衰相現的時候,你歸依地藏菩薩,供養地藏菩薩,你不但不會墮落到三惡道,而且在天上增加天福。昨天講到這一段,就是利益天上的人的功德。   現在就講利益六道的眾生,六道的眾生包括了天道,昨天已經講過了,下邊就講利益五道的眾生,實際還是指著人道來說。就是你要是墮落到三惡道,再挽救很難了,所以雖然說是「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實指著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六道眾生」,六道,不指著一道,經文雖然指著六道,實實在在,還是指著我們娑婆世界南瞻部洲人道說的。   地藏經,多說事相,少談理論,也就是告訴我們救度眾生的一種方法。這一個人快到臨命終了,你說你有個什麼辦法?有佛法。我們學會了地藏經,沒有那麼多玄奧之理好講,因為這一個人臨命終時,還講什麼玄奧之理?你先救度他,不叫他墮三惡道。你怎麼樣救度他呢?你給他念一聲地藏菩薩的名號,叫他聽到。   再看著經文:「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就這個道理,不可思議的感應。 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   你能以給這臨命終的人,念一聲地藏菩薩聖號,叫他經歷耳根,他就不會墮落三惡道。又何況或者父母在,父母替他做功德;或者你的平輩眷屬,下一代的眷屬。眷屬,包括兄弟、姐妹、兒女等。「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將這個命終之人,所有的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像前面說的婆羅門女、光目女一樣,塑地藏菩薩的像,畫地藏菩薩的像。 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最好是他還沒有臨命終,叫將要臨命終的人聽見,前面講過了,高聲唱言:我某某人,為你設齋,把你自己的舍宅寶貝等等,為你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   「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這個人得了業報的病,要死不死,要活不活,你把他可愛的東西,給布施掉了。「承斯功德」,承這個功德,「尋即除愈」,當下就痊愈。「壽命增益」,本來該死的不死了,生命增長起來,就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感應。   前邊說,那個人應該受重病,你給他做了布施的功德,造了地藏菩薩像,他業障病就會好了。業障病,是個什麼病呢?就是你造了惡業,應該受長遠的病苦,醫藥無效。就現在說吧!你請中醫,吃中藥不見效;你請西醫,吃西藥也不見效,要死也死不了,這就是叫做業障病,只有拿佛法來挽救。佛教裡邊,釋迦牟尼佛是個大慈悲的人,他不廢世間的醫藥,這個道理你要懂,不然,不相信的人,以為完全講迷信,有了病不去請醫生吃藥,盡在那兒念經,造地藏菩薩像。那不相信的人,要毀謗你。   前邊講供養的時候,參考資料上有四事供養,叫做利益供養,就是你要供養出家人,有這四樣事要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釋迦牟尼佛給出家人定的戒規,你要出家,什麼東西都得捨掉,你的莊嚴舍宅、什麼寶貝、可愛的東西,通通捨了,要捨掉才出家嘛!出家,什麼都捨。但是有四樣東西需要用的:   第一、飲食:不吃飲食不能活,不能活怎麼修行呢?出了家餓死,怎麼修呢?所以第一、要飲食。   第二、衣服:夏天裡不穿衣服,赤身露體,也不成佛弟子。冬天裡,不穿衣服要凍死,凍出病來,凍死了,怎麼行?   第三、臥具:出了家,還是個凡夫,晚上睡覺需要臥具,就是用的眠床、棉被。   第四、醫藥:出了家,還是個凡夫,要害病的。害了病要請醫生、吃藥,需要醫藥。   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叫做四種資生器具,資養生命的四事是少不了的。出了家還是需要吃藥,何況你是在家弟子呢!有了病去請醫生、吃藥,要把它記得清爽。   這個地方講什麼呢?是醫藥無效的重病,中醫請了,西醫也請了,沒效,那麼怎麼辦呢?這就叫做業障病,這個時候要求菩薩。這個地方就指著求地藏菩薩,要把佛法經上講的道理弄清爽。   還有在我們本省害了病,到廟裡面求藥籤,抽了一個籤,看看是第幾籤,就在藥籤簿上查藥方,把藥方抄下來拿藥來吃。還有一種,我們本省的習慣,害了病怎麼樣呢?到廟裡去求點香灰。燒香,拜了以後,拿一張紙,把那香灰弄一點。這個不是佛教的規矩,你要記到。抽藥籤,在我們本省都是神仙的,都是這個公、那個公。佛祖廟裡有藥籤的,可能是外道傳過來,不能說絕對沒有,那很少,因為佛經上絕沒有叫你抽藥籤的。吃香灰,哪一部經叫你吃香灰?這就是抽藥籤,是念外道經的;吃香灰,是念老太婆經的。有毀謗我們佛教的,你們要跟他辯明,你說:「我聽經,聽了很多,我們佛經上沒有講,叫我們要抽藥籤,也沒有叫我們吃香灰的。」   在我們佛經上,藥師經,念藥師真言,可以治病。治病的藥師經,藥師真言,也是叫你念藥師咒。你要是請醫生,把藥拿來,你把藥師咒念七遍,或念二十一遍,加持藥品,把它吃下去,增加藥品的藥效。這就是說,醫生開的藥,是治普通的病;要是有業障病,它只治病,不能治業,所以必須要佛法,念藥師咒,念佛菩薩的名號,念真言咒加持藥品,可以的。   你要是相信觀音菩薩,念大悲咒,你把藥拿來,或者念三遍大悲咒,或念七遍大悲咒,或者念到二十一遍大悲咒,加持加持,再吃下去,都是醫藥。   再者,就是倒一杯開水,你念藥師真言,念它二十一遍,再把開水喝下去。或者你相信大悲咒,把大悲咒念七遍,加持大悲水把它喝下去,這個只有利益,沒有害處。   因為你要是抽籤,藥籤簿上,那是現成的藥方,怎麼樣跟你的病相應、相合呢?吃了有害,尤其是香灰,吃下去會中毒的。大家都要記到,你們在座聽法的不會抽藥籤,也不會吃香灰,人家要毀謗我們佛教,你就跟他辯,我們佛教沒有抽藥籤,沒有吃香灰的。再看著經文: 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皆悉消滅。   「是人若是業報命盡」,前邊說是重病,醫藥無效,造了地藏菩薩像會好,還會延長壽命。這是說這個人他的業報命盡,他的壽命盡了,命終了以後,「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合是應該,應該墮到惡道裡受苦。這個罪業二字本來是一個名詞,這個地方把它分開講,罪障,就是造了重罪;業障,就是造了輕罪,一個重,一個輕,把它分開。無論他造重的惡業,叫做罪障;造輕的惡業,叫做業障,都應該墮到惡趣受苦。   「承斯功德」,承他陽世眷屬捨了他可愛之物,造地藏菩薩像的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悉皆消滅。」無論是重的罪障,輕的業障,通通消滅。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已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復次觀世音菩薩」,這再說一段,「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姐妹」,要是出了這樣的事情,你有什麼辦法呢?這都是人力不能挽救的事,什麼事呢?這一個男子女人,他在小孩子的時候,乳哺時,就是吃奶的時候,三歲以下。或者是到了三歲,到了五歲、十歲以下,這個小孩子的記憶力,還很淡薄。可是這個十歲以下的小孩子,父親死了,或者母親死了,亡失了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姐妹。   「是人年既長大」,長字念掌,長大。這個人年紀長大了,或者是個男孩子,或者是個女人,現在長大,或者長了個大男人,或者長了個大女人了。「思憶父母及諸眷屬」,看見人家有爸爸、媽媽,我怎麼沒有呢?人家有兄弟姐妹,我怎麼沒有呢?那麼問起來,你當小孩子的時候,父母親都死了。你有哥哥,還有姐姐,或者是還有弟弟、妹妹,你當小孩子時,他們都死了。可是這個時候想念了,憶,就是思憶、想念。「不知落在何趣?」趣者,道也。我死去的父母,家庭眷屬,不知道落在哪一道?「生何世界?」或者生在別個世界?「生何天中?」或者有福報,不知生在哪一天呢?這個人力沒有辦法解決,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個辦法。 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   「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你造地藏菩薩像,聞名,就是持名,這個記到,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一定要念地藏菩薩的名號。「一瞻一禮」,瞻仰禮拜。「一日至七日」,這就是告訴我們打一個地藏七,從一日到七日,念地藏菩薩的名號。就是你最初,想念你的父母,想見你的父母,不知父母生在哪一道?或者你造地藏菩薩像,聞名,就是持名,還去禮拜。   「莫退初心」,就是你最初發心,要知道亡失父母眷屬生在哪一道?這個心不要退。「聞名見形」,聞到地藏菩薩的名,見到地藏菩薩形像,「瞻禮供養。」就瞻禮,就供養。 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按:「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十六字,各藏經本並無此文字,因長老講述經本有此段文字,特予標註。)   「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你自己眷屬,或者亡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等,因為他造的惡業,本來應該墮落惡趣。「計當劫數」,應當受一個大劫、五個大劫的苦。「承斯男女兄弟姐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男女兄弟姐妹,就是對著死亡的兄弟姐妹說的。你做了功德,造了地藏菩薩像,瞻禮地藏菩薩像,供養地藏菩薩的像,當時亡失的父母眷屬就得解脫。本來要在地獄裡受一個大劫的苦,一下子出來,生到人天道中,受勝妙樂,就像前邊婆羅門女、光目女的母親那樣。   「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過去的亡失的父母眷屬,不見得都是造惡業,墮了惡趣。他本人有福力,已經生在人天道了,享受勝妙樂。你做這個功德,並沒有白費,沒有冤枉,增加他的善力,叫做受勝妙樂。這在佛法,只有利益,沒有害處,他墮了惡趣,能生到人天,增加他人天的福報。「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聖因,前邊已經講過了,甚至承著你做的功德,眷屬很快就成佛,享受無量的法樂。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前邊是叫你打一個地藏七,這再加個功夫,叫你打三個地藏七。三七日中一心,注意這個一心,也就是前邊叫做莫退初心,那個最初發心都是虔誠的,念一念,懈怠放逸,就沒有感應了。一定不要退了初心,要一心,一心就是最極虔誠之心,沒有二念之心,瞻禮地藏菩薩的形像,一瞻一禮。「念其名字滿於萬遍」,念地藏菩薩的名字,滿於萬遍。   滿於萬遍,前面沒有說明,是一天念萬遍?是七天念萬遍?這個地方是三七日,滿於萬遍。那麼我們可以給它加個註解,是每一天念一萬聲地藏菩薩。因為你一心打七,打三個七,才念一萬聲。這三個七,一定超過一個七才行啊!決定不是三七日念一萬遍,也不是七天念一萬遍,就是每一天念一萬遍。   由一心禮拜的功德,一心持名的功德,你得了大感應。「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你不是想知道你的父母生在哪裡嗎?你在佛堂裡,正在那兒拜菩薩,正在念那菩薩名號。忽然間看見地藏菩薩像,現的無邊身。前邊講過,一個佛,有三個身,都有無邊的意思。這個地方就講很高很大的身,你佛堂的房子沒有多高,這個時候境界變了,你看見地藏菩薩的身相,很高很大,來跟你講話,不但現形來給你看,還開示你的父母眷屬生在哪個地方。 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   你思念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想跟他見見面,也可以滿你的願。忽然間在夢中夢見了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就領著你,到你父母受生之處,跟你亡失的父母見見面,跟你亡失的眷屬見見面。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前邊一個七,叫做加行,加功進行。這個是長行,每天只念一千聲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可是要長遠念,念多麼長遠呢?念一千日。按現在說,就是念三年,一年三百六十天,三年不是一千零八十天嗎?這是我發的願,我要念三年地藏菩薩聖號,每天念一千聲,要是念一千日,就是一百萬聲。合起來你自己去算帳,一天念一千,念一千日,就念一百萬聲。   現在我們生到這個時代,叫做工業社會,大家都在忙。一天念一千聲地藏菩薩,可以招呼這個時間,這就是你們諸位發心了,或者早起念五百聲,晚上念五百聲,當作早晚功課,一定做得到,不過要誠心。   「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有當地的土地神,你的家宅神祠等等,都變成你的護法神,終身保護你。   「現世衣食豐溢」,你穿衣服吃飯,日常生活不要煩惱,決定叫你穿不完,吃不了。「無諸疾苦」,還身體健康,是一個大福報,決定叫你不害病。「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不思議的災禍,叫橫事;想不到的災禍,叫橫事,不會入到你的大門,怎麼能波及你的身上呢?   「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前面是叫你得平安,生活富裕,身體健康,不會遭到什麼災難,這是世間的利益。結果還是希望你能以了生死,要成佛道,所以畢竟能以得到地藏菩薩給你摩頂授成佛之記。   前邊講過,地藏經你要記清爽,不許拜神拜鬼,你只要拜地藏王菩薩,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這裡說,你要是發心,一天念一千聲,你得到利益,衣食怎麼富裕,身體怎麼健康呢?那個虛耗鬼,他不敢在你家。疾病鬼,也不敢在你家裡。惡鬼都走了,善神來保護你。善神,不是你拜善神來,是你念地藏王菩薩,拜地藏王菩薩,自然那些護法善神來擁護你,這一點一定要記到。   我們不是求平安、求健康,以這個為究竟目的。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不然怎麼能受成佛之記呢?衣服豐溢,無諸疾苦,這是世間法的利益。出世間法的利益,還要成佛,你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怎麼能成佛呢?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當下就要發菩提心,當下就要行菩薩道,結果你才能受成佛之記。   當下就發心,當下就要行菩薩道,前面講過,你不能等待啊!無常大鬼,不期而至,你想:「那我晚幾年再說。」晚幾年,你曉得你活幾天?這個不知道嘛!無常大鬼沒有跟你定契約,生命在呼吸之間,這一口氣出去,回不來就完了,你怎麼能等待呢?當下就得發心,當下就行。或者你再想到:「唉呀!我行菩薩道,我沒有力量啊!」講了多少次,說了多少譬喻、比方,你都聽到,你都記到。行布施,包括六度,那就是行菩薩道。你行財布施,前天拿我自己作例證,每一個窮人,給他一毛錢,這就是行財布施,隨力隨分。救災救難,你能救多少,儘管去救,不能看著災難不救!說法,行法布施,你知道多少說多少,能講一部地藏經更好。不能講,講一段、講一句都好。說了再說,你要記到,你要發心,當下就得做。佛法,不是盡說不做,什麼時候能受成佛之記?   再看著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   佛教裡面,一共講五乘法門,第一、菩薩乘,第二、緣覺乘,第三、聲聞乘,這三乘法門,都是出世間法。不能超出世間,再跟你說天乘,生天;再跟你說人乘,轉人。合起來,釋迦牟尼佛說的法,一共五乘法門,這個地方先說三乘。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到這裡止,都是菩薩乘,大乘菩薩乘。菩薩乘就是下救眾生,上求佛道。你發了廣大慈悲,要救度一切眾生。欲修無上菩提,就是佛的菩提。下救眾生,上求佛道,這就是菩薩乘。   「欲出離三界者」,這一句就包括二乘,包括聲聞乘、緣覺乘。他不發心度眾生,要了生死出三界。可是眾生根機不一樣啊!你不發大乘心,你發個了生死的心也好啊! 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是諸人等」,包括三乘的人。「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你要是見到地藏王菩薩的形像,聞到地藏菩薩的名,要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你是發了菩薩心的,你這個大願速成,永無障礙;你要是發了生死的心,要急著出三界的,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這就是說,你要是發心行菩薩道,有障礙,一定要有地藏菩薩加被你,才能遠離障礙,所願速成。你要發心了生死的時候,也有障礙,也要地藏菩薩加被你,才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   到這裡為止,這就是人乘、天乘。現在,求現在平安;未來,求轉一個富貴的人,求生天享天福,這就是屬於人乘、天乘。   人乘、天乘怎麼用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呢?因為眾生的心願不一,眾生以差別為性,各人所求的不一樣,所以有這麼多差別。 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那你求什麼願,就滿什麼願,雖然各各所求不同,發的願不同,但是皆能滿願,悉皆成就。 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這是發了大乘心,要想成佛,要想度眾生:「地藏菩薩,你是具大慈悲,你要常常的擁護我,滿我這個願。」你睡夢之中,就夢見菩薩給你摩頂授成佛之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這也是個發大乘菩薩心的人,對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之心。「發不思議心」,不思議心,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欲讀欲誦」,對於大乘經典珍重,想著讀大乘經典,誦大乘經典,要弘法利生,對本叫做讀,背本叫做誦。   「縱遇明師教視令熟」,也遇到明師,也教誡開示他,令他很熟悉,可是,「旋得旋忘」,當時聽明白了,一轉眼就忘了。「動經年月,不能讀誦」,經過一個月也讀不熟,誦就是背熟!經過一年,也背不熟,究竟不能以背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因為你前世造有惡業,沒有消除,所以你大乘經沒有讀誦性,讀也讀不會,背也背不熟。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   「具以本心」,就是我要弘法利生,本心,就是你的本願。「恭敬陳白」,陳白,就是說明,陳,也就是白,都是說明的意思,跟地藏菩薩講清爽。 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迴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   「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這個玩具,記著,不是小孩的玩具,是珍玩之具,就是珍寶之類。「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供一杯淨水,供到地藏王菩薩像前,經過一日一夜。「然後合掌請服」,把這一杯淨水,請服用,飲下去。「迴首向南」,因為地藏菩薩都在南方,在光明之處,迴過頭來向著南方。「臨入口時,至心鄭重。」喝這水的時候,飲到喉口,要發鄭重心,不要輕忽。 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婬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服水既畢」,你把一杯水喝下去了,還要持戒。「慎五辛酒肉,邪婬妄語,及諸殺害」,五辛,昨天講過,就是葱、韮、薤、蒜、阿魏,五種辛菜不要吃。還有不要喝酒,不要吃肉,不要邪婬、妄語,及殺害。殺、盜、婬、妄,都不要做。「一七日或三七日」,看你的宿業障,是輕是重?要是輕的,七天就有感應;要是業障重的,三七日決定有感應。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你作夢,夢見地藏菩薩拿了甘露水,打頭頂給你灌下去。「其人夢覺,即獲聰明」,等你夢醒了,就能得到聰明利根。「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什麼經典,只要打你耳根一經過,永遠記得。「更不妄失一句一偈」,這一下子變成個聰明智慧的人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前邊一段一段的說,說到你要是發了大乘心,想著弘法利生,但是你沒有讀誦性,怎麼學大乘經典也學不會,那是什麼因緣呢?因為你前生前世造的有惡業,那個惡業給你障礙著。你一定要求地藏王菩薩加被你,怎樣的加被呢?你每天要上供養,香華、衣服、飲食、玩具等等的供養。還要安一杯淨水,供到地藏菩薩面前,每一天這樣供著。還要怎樣呢?還要吃素,還要持戒,連小的五辛,都不能吃。酒肉不能吃,邪婬、妄語、殺害,都得戒止。如是要經過三個星期,才有感應。   經過一七日,或者三七日,為什麼呢?這就是各人造的業不一樣,前生前世造的業,有輕有重。假若你造的惡業輕,一個七日就有感應。假若你造的惡業重,三個七,也一定有感應。   得個什麼感應呢?你在睡夢之中,就夢見地藏王菩薩,給你拿甘露水灌頂。給你一灌頂,你一覺醒過來,作了地藏菩薩給你灌頂的夢,你開了大智慧,也就是過去的惡業通通消除了。你再去看經,一歷耳根,永遠不會忘記,不要說今生不會忘記,多生都不會忘記。   昨天講的這一段,為什麼再跟諸位溫習一下呢?這就屬於懺悔的法門,你不懂懺悔法門,發了菩提心,要弘法利生,結果大乘經典念不熟,你怪佛菩薩不給你加被:「你看,什麼人能以發菩提心?我發了菩提心。什麼人肯發心弘法利生?我發心弘法利生。為什麼三寶不加被我?尤其是地藏王菩薩,你為什麼不加被我?」你會怪佛、怪菩薩,這樣一怪,我們更是罪上加罪。你不曉得,這是自己前生前世的惡業給你障礙,不是佛菩薩不加被你。   那麼三寶、地藏王菩薩怎麼樣加被我們呢?告訴你一個懺悔法,你前生前世造的惡業,今生今世就好好求懺悔。你要是不懺悔,雖然你發菩提心,要想行菩薩道,結果它給你障礙著。前邊經文上講業力不可思議,你不要忘記了!業力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你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這是聖道,那個業力之大,它能把聖道給你障礙了。   這是我們講地藏經,依著地藏菩薩加被之力來求懺悔。我們大家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的,跟這個法門無二無別。你每天都得求懺悔,你不求懺悔,就那一句阿彌陀佛,你都念不熟。這個地方不是說念大乘經典念不熟嗎?那一句阿彌陀佛,你就念不熟,因為業障深重啊!   一句阿彌陀佛念不熟,我記得很熟嘛!你記得很熟,你沒有當功夫用,阿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念到一心不亂。」念到一心不亂生西方,決定可以成佛。你求此一心不亂看看!你不要說一天一心不亂,七天一心不亂,你拿念佛珠試試看,這一串念佛珠,只有一百零八聲,你看看,你念這一百零八聲阿彌陀佛的聖號,你打多少妄想?你怎麼會念得熟呢?   這是附帶著講,念佛也要求懺悔。現在我們是講地藏經,依著地藏菩薩求懺悔。不求懺悔,你發了菩提心,想弘法利生,結果不能滿願。   不要說你弘法利生,不能滿願,弘法利生是講經,講經不能滿願;你聽一部經,也不能滿你的願,這個業障就這麼厲害。你不發心聽經則已,一說聽地藏經,「唉呀!我早就想聽地藏經,這太好的因緣了,我一定要把它聽個圓滿。」你發了大心,結果也沒聽圓滿,怎麼樣呢?等你要聽的時候,聽著聽著,害病了,這叫病魔。早不害病,晚也不害病,等你發心聽地藏經的時候,它叫你害病,病得你不能來了,你怎麼來聽?再者,沒有害病,不是這個事,就是那個事,還非辦不行,這叫事物魔。由此類推,不是打這個岔,就是打那個岔,結果叫你沒有聽到。那是什麼毛病呢?沒有多大的毛病,前生前世造的惡業,障礙到了,你自己求懺悔就好了。   這是溫習昨天講的道理,要注意求懺悔啊!現在講今天的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單指著我們人說。「衣食不足」,衣服不夠穿,飯不夠吃。「求者乖願」,乖,是乖違。所求的都不能滿你的願,跟你的願相違背。「或多病疾」,你常常不是害這個病,就是害那個病,多疾病。「或多凶衰」,凶,是凶惡;衰,是衰敗。平常講,倒楣的事情太多。「家宅不安」,家裡邊,不是出這個不好的事情,就是出那個不好的事情。「眷屬分散」,眷屬不能團聚在一起。   「或諸橫事,多來忤身」,橫事,是不可思議的災禍,想不到的這些災、這些禍,這叫做橫事。忤身,忤,就是忤逆,碰到你身上。不順的災禍,多來觸惱你的身體。「睡夢之間,多有驚怖。」睡覺不得休息,叫你作惡夢,作些恐怖的夢,驚得嚇醒了,出一身大汗,這樣夜裡都不能睡好,白天一定做事沒有精神。 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   「如是人等」,這就是平常說,老是苦惱害病這個人。「聞地藏名,見地藏形」,或者聞名,或者見相。「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我前天講,聞名,一定要持名,要念名號,就是對著這地方來,聞名當然有功德,你聞了名就念,念一萬聲地藏菩薩名號。「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那些種種不如意事,慢慢都消滅了;消滅了不如意事,就得了安樂。   我們現在的佛弟子,發菩提心的人少,求了生死的人少,都是求平安。求平安你不要去拜什麼神?拜什麼鬼?你就求地藏王菩薩,念地藏王菩薩名號,決定求消災,就消災;求安樂,就安樂。   前面是,種種不如意的事都消滅了,這裡單提出來兩種,一種,「衣食豐溢」,就是白天的生活,衣、食、住、行不足,怎麼樣生活下去?這個衣食,不但足,而且豐溢。你穿衣服穿不了,吃飯吃不了。二種,「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睡夢,是夜晚的生活,人的果報,不睡覺要生病,睡覺睡得安,明天精神好。惡夢不再做,睡夢中,悉皆安樂,這就是白天生活平安,夜晚生活也平安。   有些佛弟子,看了大乘的經典,尤其空宗的經典,比方看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或是看了心經,一空一切空,認為講這些囉嗦事幹什麼!我們要求了生死,求成佛道,了生死,還不著了生死的相;成佛,還不著成佛的相!什麼衣食豐溢,睡眠安樂,講這些不是太沒有出息了嗎?   不錯,你說的話很高,而且與般若經的道理也不相反。你這樣說,是你的慈悲心不具足,為什麼呢?這是人間的苦,眾生要墮地獄裡,你得先把他超出地獄裡,他在地獄裡一日一夜,萬死萬生,你叫他怎麼樣空?他空不來嘛!你得先把他的苦給拔掉,然後才能與樂。這是講人間的苦,他白天沒有飯吃,冬天冷得沒有衣服穿,一天到晚害病,家裡盡些倒霉的事。你叫他通身變空,他能像你這麼高,那些事就好解決了。普通的人怎麼辦呢?你得先拔他的苦,然後才能與他的樂,你說得太高沒有用嘛!再看著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   「復次觀世音菩薩!」再說一段,「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治生,是治理生活的事情。一個凡夫,他不能不生活,生活就得去辦理生活的事情。「或因公私」,或者是為公家的事,或者是為私人的事。「或因生死」,或者家裡面要生小孩子,或者家裡頭有人死去,這不是為了生死,是為了生小孩子,是為死了人。「或因急事」,有其他要辦的事,急不待緩。   那麼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要出門,「入山林中」,要經過山林之內。「過渡河海」,或者需要過河,需要渡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或者前面有一片大水要過去,或者要經過危險的道路。你出門要辦的事,不辦不行,但是道路上很危險,那怎麼辦呢? 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於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你先念地藏王菩薩名萬遍。我前邊講,都是講念地藏菩薩名號,念萬遍,所以一日至七日,念滿萬遍,我說應該是一天念滿萬遍,就跟著這個地方的意思講。這個人要是有急事要出門,他能打一個地藏七嗎?決定不是七天,僅是這一天,或者是半天,把這一萬聲地藏菩薩名號念完再出門。那麼所經過的,或者大水,或者山林,或者危險道路,土地鬼神要衛護你,「行住坐臥,永保安樂。」   「乃至逢於虎狼獅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你在路上,碰見老虎,碰見狼,碰見獅子。一切毒害,那些惡獸、惡蟲,都不能侵害你。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講到這一段,這就是佛把以上所講的文總結起來,佛告訴觀世音菩薩說: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經講到這裡,這位菩薩與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大因緣,這是第四次說有大因緣。   第一次,是在如來讚歎品,讚歎地藏菩薩與我們南閻浮提眾生有大因緣。這個地方又跟觀音菩薩說,地藏菩薩於南閻浮提有大因緣,這是前後呼應,前面說了,恐怕我們不記得,這個地方再說,就是給我們找這一個救護主,決定是靠得住的。你死心塌地的生信仰心,他是跟我們有大因緣的一個菩薩,這就是佛的大慈大悲。   第二次,是地神護法品,地神說的,地藏菩薩與我們有大因緣。地神說那一句大因緣,是幫助釋迦如來弘法的,叫我們要相信。地神常常看見,地藏菩薩跟我們結緣。   第三次,就是十二品開頭,讚歎觀音菩薩與我們有大因緣,這是個陪襯的說法,輔助的說法,觀世音菩薩跟我們有大因緣,觀音菩薩當然救我們的苦難;地藏菩薩也跟我們有大因緣,也同樣救我們的苦難。   所以中間那兩次,是陪襯讚歎地藏王菩薩,叫我們要徹底相信地藏王菩薩。   「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我前面一段一段的說,是略說,簡略的說。要是廣說,「百千劫中,說不能盡。」 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是故觀世音」,以是之故,觀世音菩薩!「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把這個結詞,結到叫觀世音菩薩也要負責任,以他的不可思議神通之力,來流布地藏經,令娑婆世界的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吾觀地藏威神力,恆河沙劫說難盡, 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偈,也叫頌,也叫偈頌。像我們中國作的詩有一定的字,比方有五個字一句,有七個字一句。這個地方是七個字一句,為什麼要這偈頌呢?偈頌分兩種:一、孤起頌,二、重頌。   孤起頌,就是前邊沒有長行文。孤起,就是單令起來的偈頌。像法句經沒有長行文,全是偈頌,那就是孤起頌。地藏經上這個地方的偈頌,叫做重頌,前面的長行文說完,用偈文的文體,再說一遍。   為什麼說了長行文再說偈頌呢?易於受持。長行文不容易記到心裡,偈頌很容易記到心裡,把偈頌念熟了,永遠不會忘記,很簡單明瞭,比長行文容易受持,其他還有好多道理,就這一點最重要。   「吾觀地藏威神力,恆河沙劫說難盡」,吾,是世尊自稱。我觀察地藏菩薩的威德神通之力,恆河沙數的大劫,要說也說不完,說難盡。   「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這是見聞利益品,你見了地藏菩薩的形像,聞到地藏菩薩的名字,一瞻一禮,一念間起個恭敬心,就能以利益人天,有無量的功德之事。   這一個偈頌是總標,下面是別說,都利益人天什麼事呢? 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 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   「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在人間的男人女人,或者是龍眾,或者是鬼神之眾,他的果報盡了,應當墮到惡道,那麼怎麼辦呢?這就告訴你一個辦法,「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你以至誠心來歸依地藏大士,大士,指著地藏菩薩。壽命轉增,你的壽命應該盡了,不會盡,增加了壽命,這就是消災延壽的延壽。除罪障,這就是消災,延壽消災。 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 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 或塑或畫大士身,悲戀瞻禮不暫捨, 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薩當現無邊體, 示其眷屬所生界,縱墮惡趣尋出離, 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聖記。   「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前面說三歲、五歲、十歲以下,你的父母,恩愛的眷屬別逝了,未知他們的魂神落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人家有兄弟姐妹,我怎麼沒有呢?生長,長大了就不知道了。你想見你別逝的父母、兄弟姐妹呢!   「或塑或畫大士身」,你造個地藏菩薩像,塑也好,畫也好。「悲戀瞻禮不暫捨」,這就是要發至誠懇切心,悲淒戀慕,一瞻一禮,不暫捨。「三七日中念其名」,還要打地藏七,念地藏菩薩的名號。   「菩薩當現無邊體」,地藏菩薩應該給你示現一個無邊身體,就是高大之身。「示其眷屬所生界」,告訴你,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生到哪一界?「縱墮惡趣尋出離」,假若你往生的父母眷屬,墮到惡道裡了,當時就能出來。   「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聖記」,假若你就照這樣的功夫用下去,最初的懇切心不退,一定要受成佛之記。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 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 一切諸願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   「欲修無上菩提者」,這是發大菩提心的,想著修無上菩提之道,這是大乘菩薩,發的大乘菩薩心。「乃至出離三界苦」,要想了生死、出三界,這是發的二乘心。   「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二乘人發心出離三界,這是附帶著說,這個第三句,就接到第一句,你既然發了大悲心,要想行菩薩道,你先瞻禮大士像。因為地藏菩薩,就是個老前輩的大菩薩,你應該跟他親近。   「一切諸願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你求無上菩提,就能以證得無上菩提;你要想著出離三界,就能出離三界。那個業障能障得住嗎?障不住,永遠也障不住。   今天就講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待來日,站起來迴向。 *    *    *    *    * 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是願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 斯人有業障惑故,於大乘經不能記。   「有人發心念經典」,有這麼個人,發了大菩提心,想弘法利生,要念大乘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他念經不求自利,要想度群迷,就是度一切迷惑的眾生,叫他超登涅槃彼岸。「雖立是願不思議」,他立這個大願,是不可思議的大願,你看佛弟子,有誰發願:「我要求大乘經典,弘法利生呢!」這個人是不可思議了。然而呢?「旋讀旋忘多廢失」,一邊讀,一邊忘記,永遠讀不熟,這是什麼道理呢?   「斯人有業障惑故,於大乘經不能記」,他前生前世造的有惡業,惡業生了障礙,生了迷惑。把他迷惑了,大乘經不能記,怎樣都念不熟,那麼怎麼辦呢? 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 以淨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你去供養地藏菩薩,香供養、花供養、衣服供養、飲食供養。諸玩具,就是珍玩之具,最珍貴的東西,叫做玩具。   再來呢?「以淨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安一杯淨水,供到地藏大士面前,一日一夜,把它飲下去。你喝水的時候,還要發殷重心,把水飲下去。 發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婬及妄語, 三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發殷重心慎五辛」,還要持戒,慎五辛:蔥、韮、薤、蒜、阿魏,你要謹慎,不要吃。「酒肉邪婬及妄語」,不要喝酒,不要吃肉,不要犯邪婬,不要犯妄語。   「三七日內勿殺害」,你打三個地藏七,還不要犯殺的戒。「至心思念大士名」,你嘴裡念地藏菩薩名號,還要至心的念。 即於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根耳, 應是經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   「即於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根耳」,你在夢中,見了地藏菩薩,給你現了無邊身,醒過來變成一個利根人的耳朵。怎麼樣呢?在夢中,地藏菩薩給你灌頂水,給你開了智慧。   「應是經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你再去念經,不會忘記,不但你今生不會忘記,來生也不會忘記,千萬生中,都不會忘記。   「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因為地藏菩薩的威德神通之力不可思議。斯人,就是你這個人,所以才能令你獲得不可思議的智慧。 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屬離, 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   「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屬離」,貧窮,就是衣食不足。再加上多疾病,貧病交加。家宅凶衰,眷屬離散。   「睡夢之中悉不安」,都是惡夢。「求者乖違無稱遂」,你所求的,都不能滿願,不能隨你的心。怎麼辦呢? 至心瞻禮地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 至於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   「至心瞻禮地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你發個至誠懇切心,發個立志發願的心,來瞻仰地藏菩薩像,一切惡事通通消滅了。   「至於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夜裡作夢,再不作恐怖的惡夢,很安樂。衣食豐饒,以前是衣食不足,現在豐饒,饒,就是多;豐,也是多。衣食都穿不完,吃不完。神鬼護,惡神惡鬼都退走了,善神善鬼來保護你。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 惡神惡鬼并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   「欲入山林及渡海」,再說一段,你要是有急事要出門,想走山裡面,走大樹林,或者有事想要過河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這個路上,有惡禽、惡獸、惡人。「惡神惡鬼并惡風」,還有些惡神、惡鬼、遇見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這個路上太危險了。 但當瞻禮及供養,地藏菩薩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應是諸惡皆消滅。   「但當瞻禮及供養,地藏菩薩大士像」,你沒有出門之前,先瞻禮地藏菩薩,供養地藏大士之像,還要念地藏菩薩的名號,念它一萬遍,在長行上有說。   「如是山林大海中,應是諸惡皆消滅」,本來是很危險的道路,都變成太平的道路。 觀音至心聽吾說,地藏無盡不思議, 百千萬劫說不周,廣宣大士如是力。   「觀音至心聽吾說,地藏無盡不思議」,世尊再叫一聲觀音菩薩:你要以至誠懇切的心聽我說,觀音菩薩還會不至心聽嗎?這是叫我們這些未來世的眾生,遇到地藏經,恐怕不至心聽,是故說地藏菩薩無量的不思議的事情。   「百千萬劫說不周」,說不周,就是說不盡、說不完全。「廣宣大士如是力」,要想著廣宣大士如是不可思議的威德神通之力,百千萬劫也說不周,只能簡單的說。廣宣二個字,還是跟著上邊「百千萬劫說不周」那一句而來的,不能廣說,廣說說不完。 地藏名字人若聞,乃至見像瞻禮者, 香華衣服飲食奉,供養百千受妙樂, 若能以此迴法界,畢竟成佛超生死。   「地藏名字人若聞,乃至見像瞻禮者」,這是總勸我們,地藏菩薩的名字,你這個人要是聽到了。乃至你見了地藏菩薩的像,你瞻禮。上面就是聞名與持名,見像要瞻禮,再供養。   「香華衣服飲食奉,供養百千受妙樂」,用香、用花、用衣服、用飲食等來供養,結果你自己能得到百千勝妙樂。   前面講的業力不可思議,你造了惡業,得惡的果報。你供養了地藏菩薩,這是個善業,而且是不可思議的善業。惡業的業力不可思議,能障聖道;善業的業力也不可思議,能令你成佛。「若能以此迴法界」,叫你迴法界,迴向法性,就是你所做的善事,不要著相,回事向理,「畢竟成佛超生死」,那你一定要成佛。   地藏經,多重事相,而重理性的,就是迴向法界這一句,前面我一再提醒諸位要注意,這個地方還是結到迴法界。不迴法界,不能成佛嘛!迴是迴向,要迴向法性,決定能成佛超生死。 是故觀音汝當知,普告恆沙諸國土。   觀音菩薩你有大神通力啊!你應當普告恆河數一切世界,都叫他們知道地藏菩薩的功德。   地藏經,多講因果報應,多講事相,少談理性,談理性只有迴向法界這一句。這就是說,這是個有門的經典,尤其是屬於密宗的經典。密宗的經典是借事顯理,所有的事相,都要迴向法界,就把法性給你顯出來了。   我們都歡喜念金剛經,歡喜研究金剛經,金剛經第一個,就是不要著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乃至於無佛相、無法相,一空一切空。那麼地藏經,一有一切有,怎麼樣融會貫通呢?   你懂得迴向法界,一下子就貫通到金剛經了。金剛經上講了半天,通通是講的法性空,法性無形無相,你怎麼好著相!所以你迴向到法界,就迴向到金剛經真空上去了。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囑,是付囑;累,是勞累,累字念類。囑,付囑,我們普通話就是交代,師父交代弟子怎麼辦,這是交代的意思。累,是勞累,就是你不怕累啊!就是你盡可以受點勞累。囑累人天,這個文簡略了,不是囑累人天,是囑累地藏王菩薩,叫他普利人天,加上普利二個字,這個文意顯明了。囑累地藏菩薩,叫他普利人天,這一品,第十三品。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讚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世尊是金色身體,手臂也是金色,舉起手臂來。又摩,又字,就是跟著前面分身集會品來的。前面摩過一次地藏菩薩的頂,這是再摩。「而作是言:」這樣講、這樣說。   「地藏!地藏!」連叫他兩聲地藏,為什麼呢?表示釋迦世尊心裡很歡喜的意思。就是我要涅槃了,我找著一個繼承人,這個人有大本事,堪能勝任,釋迦世尊心裡非常歡喜,所以連叫他的名字兩聲,表示歡喜的意思,叫地藏!地藏!   下面就讚歎了,「汝之神力不可思議」,你的神通之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你的大慈大悲也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也「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也「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讚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不要說我今天讚歎你,讚歎不了你那些不可思議的事。就是十方諸佛通通來讚歎,讚歎千萬劫,也讚歎不了你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所以說粗淺點,你真是個大悲大本事的大菩薩! 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地藏!地藏!」又連叫兩聲地藏,這跟前邊連叫兩聲地藏正相反。前面連叫二聲地藏,是讚歎他不可思議的功德,心裡非常的歡喜,付託有人,堪能勝任了。這個地方,想起來要把未來的眾生交給他,未來眾生剛強成性,難調難伏,所以連叫兩聲地藏,這是表示非常悲切,非常憂慮的意思。   地藏!地藏啊!你要知道,「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前面分身集會品已經咐囑過你了,所以我再咐囑你一次,這是表示殷重啊!在三界以內火宅中者,三界無安寧,猶如火宅,眾生不知道。看法華經的火宅品,這個大房子失了火,一個火宅,小孩子在裡面玩耍呢!爸爸看見房子失火,叫小孩子出來,他不出來,玩得挺有勁。所以佛要憂慮啊!菩薩,你要救他,我現在把火宅中這些眾生,都付託給你了。   「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地藏你要負責喔!不要叫這些眾生墮到惡道裡一日一夜,為什麼?一日一夜,就萬死萬生啊!那個受苦得很。「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又何況更落到五無間地獄以及阿鼻地獄呢!前面都講過了,五無間地獄中間,還有一個最苦的阿鼻地獄。墮到那個阿鼻地獄裡,「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   「地藏!」再叫一聲地藏,更加悲切!「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啊!釋迦牟尼佛悲切什麼?因為什麼?因為我們南洲的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多習惡業。「縱發善心,須臾即退」,他有時候也發善心,縱令他發了一個善心,須臾,很短的時間,就退掉。「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他要是遇著惡緣,愈來愈惡。「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因為南閻浮提的眾生,志性無定之故,我才分百千萬億的身形來教化他們,隨著他們的根性而得度脫。 地藏!吾今慇懃以天人眾,付囑於汝,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   「地藏!吾今慇懃以天人眾,付囑於汝」,一付囑,再付囑,三付囑,表示釋迦世尊對於我們很慇懃,慇懃就是懇切。「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假若到了未來世的時候,有天眾、人眾,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地藏經,這樣的經文好多段,這再總結,要在佛法中種善根,不怕種得少,「一毛一塵,一沙一渧。」都是種了善根。「汝之道力擁護是人」,你地藏啊!以你的神通道力,擁護這個人,叫他「漸修無上,勿令退失。」他做了一點點善根,這就不容易,要加被他,要擁護他,叫他漸漸、慢慢的,修無上的佛道,不要叫他退失了初心。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這個人已經墮地獄,已經走到地獄門口,忽然間善根發現,念了一句佛,念了一句菩薩,或者念了一句一偈大乘經典,你地藏菩薩,就要對這個善根發現的眾生,以你神通之力,方便救拔。   「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你把地獄給它打碎,把這一個善根發現的眾生,送到天上去,享受勝妙樂。   這一段經文,是極力說明釋迦世尊的慈悲,這個人墮到地獄門口,只要善根發現,一定要把他救到天上去。我們可不可以存個討便宜的心:「喔!我看見地藏經,說到這一段,那不要緊了,我可有保障了,我到地獄門口,只要念一句佛,念一句菩薩,念一句經,地藏菩薩就能以顯神通,把地獄打碎,把我救到天上。」你要是存這個心,就大錯特錯!   為什麼大錯特錯呢?到那個時候,你想不起來念佛、念菩薩。拿現在,你要是害了病,你試驗試驗看,害了輕病還能以念。病害得重了,念都念不起來,念經也念不來。平常大家都念得很熟,怎麼念不下去?念不下去,病苦啊!墮地獄裡的那個苦,跟害病的苦,那不可同日而語啊!你怎麼會想起來念佛、念菩薩、念大乘經呢?所以你切不可以討這個便宜。   前面還講過,你這個人造了惡業,墮地獄。你的家親眷屬,給你做功德,一下子就把你超度出來。但是經文上又講,你不如聞健自修,分分己獲。你等著死了以後,家親眷屬給你做功德,給你念經超度你,那是靠不住的。不曉得你的眷屬,給你念經?不念經?給你供菩薩?不供?所以現在你的身體健康,還沒有害病,還沒有死,還沒有到了地獄門口。你先修行,要念佛現在念,要念菩薩現在念,要念經現在就念。你不要等到到地獄門口再念,到那個時候,想不起來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慇懃付囑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這還是個重頌,把前邊付囑的文,用偈頌再說一下。可是重頌,很關係重要,這就是個傳法的偈頌。你看禪宗的祖師,一代祖師、一代祖師傳法,都要有個傳法的偈頌。這就是釋迦如來傳法給地藏菩薩的偈頌。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言:」當時地藏菩薩跪下來合著掌就說:「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世尊!你不要憂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記著,都是在佛法中做善事,種善根,有一念的恭敬心。「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我就不捨棄這個眾生,百千種的方便,要度脫這個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度脫他三惡道的災難,我還叫他了生脫死,叫他速得解脫。   「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他能以一念恭敬,我就不捨棄這個眾生,何況這個眾生聞到地藏經的善事,他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這個人對於無上佛道一定不退轉,就是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將來一定要受成佛之記。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於如來讚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唯願世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等,略而說之。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白佛言:世尊!」這是最後一位菩薩出來請法,這位菩薩的名字很重要,叫做虛空藏。就是地藏經全部是講因的,有因有果,叫你迴向法界,迴向到理性。這個地方虛空藏菩薩,就表示真空的理性,所以由虛空藏菩薩來請問。   「世尊!我自至忉利,聞於如來讚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我自從到了忉利天宮,聽你如來讚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未來世中,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眾龍眾,聞到地藏經,及聞到地藏菩薩的名字,或是受持地藏菩薩的名號,或者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或者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呢?一共得多少種福利呢?   「唯願世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等,略而說之。」這就是虛空藏不是不知道,他是替眾生請法,唯願世尊,你簡略的為未來現在這一切眾生,說一說。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菩薩形像,及聞此經」,聞到地藏經。「乃至讀誦」,讀誦此經。乃至於「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就是供養瞻禮地藏菩薩形像。「得二十八種利益」,記著,二十八種利益,都是前面經上說過的,這個地方釋迦世尊把它總結起來,再勸我們。   「一者、天龍護念」,天眾、龍眾,都護念。「二者、善果日增」,正相反的,你那個惡業,是念念增長,這個是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聖上,就是指著佛。聚集一切成佛的因。「四者、菩提不退」,你對於無上菩提,不會退轉。這四種,都是出世間的福利。   「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永遠不會害病。「七者、離水火災」,不會遭水火災難。「八者、無盜賊厄」,不會遭盜賊災厄。「九者、人見欽敬」,是人看見你,都要欽佩、尊敬你。「十者、神鬼助持」,護法的善神善鬼,要幫助你。「十一者、女轉男身」,這個前面經文已說過,你要是討厭女人身,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你要是不討厭女人身,你可以轉為王臣之女。「十三者、端正相好」,相貌非常端正。「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天福享盡,下到人間,還可以當帝王之身。「十六者、宿智命通」,帶來的宿命通,前生前世的事,都知道。「十七者、有求皆從」,是求不得苦,給你去掉,所求都滿願。「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不可思議的災禍,都消滅了。「二十者、業道永除」,這個業道,完全指著地獄道,你再不會墮地獄。「二十一者、去處盡通」,入山林渡海,無論走到哪裡,沒有不通的。「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不作惡夢。「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你所有過去的父母兄弟姐妹,都離開三惡道之苦,生人天道中。「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你要是轉生受世,帶著福報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一切佛菩薩,都讚歎你。「二十六者、聰明利根」,把愚癡煩惱給斷掉。「二十七者、饒慈愍心」,饒,是多,你多慈愍之心。饒慈愍心,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二十八者、畢竟成佛」,決定能以成佛。這兩種,是出世間的善因善果。 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消滅,三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   「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前邊二十八種,專指著人道的眾生說。這再說天道的,龍道的,或者鬼神道的。「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他要聞到地藏菩薩的名號,瞻禮地藏菩薩的形像,或聞地藏菩薩本願等事修行,讚歎瞻禮,能得七種利益。   「一者、速超聖地」,天龍鬼神,他們利根,一超直入,能以超到聖地,就是菩薩地、佛地。「二者、惡業消除」,天龍鬼神有他的惡業,惡業都消除了。「三者、諸佛護臨」,一切諸佛都要保護他們。「四者、菩提不退」,他所發的菩提心,修的菩提道,不退轉。「五者、增長本力」,增長他自己本來的願力。「六者、宿命皆通」,他們的宿命通,無有不通的。「七者、畢竟成佛」,他是究竟要成佛。   講到這裡,就是別流通講完了,下面講總流通。  乙二、總流通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是時忉利天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瓔,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諸來,就是諸方來者。「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還有「天龍八部」等等。「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大家跟著讚歎:唉呀!實在是未曾聽過。   「是時忉利天」,忉利天天主就是阿彌陀經上的釋提桓因,他是個大施主。現在講經,在他那天宮裡講,他就先出來獻供養。   「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瓔」,雨,是由天宮落下來,無量的香、無量的花、無量的天衣、無量的瓔珞。「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供養完了。   「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   地藏經講圓滿,經本跟大家結緣,你們需要的,就帶回去。 地藏菩薩本願經參考資料 道源長老 編輯 地藏經之重要性   地藏菩薩有專經三種:一曰:地藏十輪經,二曰:地藏占察經,三曰:地藏本願經,現在所講的即是本願經。然而因為經中文句易解,義理顯明,竟致引起一般人之輕視,實為不當!故在未講之前,略言本經之重要性,藉以助發聽眾之信心,俾得本經之真實利益焉! 一、猶如金冊顧命   經云:「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這一段經文,真是非常重要!如世間國王,為國家之事,或冊封太子,以預國事。或顧命元老,以攝朝政。世尊為度生大事,豈無冊封顧命之舉乎?若無此遺囑,則世尊涅槃之後,彌勒未來之前,一切眾生將無依止矣!而一般外道,竟有「釋迦退位,彌勒掌教」之妄言,皆因未見地藏經之過也。是地藏經者,實乃佛教之金冊顧命也,其重要可知矣! 二、現正應合時機   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地藏經之應合時機,觀明蓮池大師,為比丘性安撰地藏本願經跋,可以知之。文云:地藏經譯於唐實叉難陀。而時本譯人為法燈、法炬,不著時代,不載里族,於藏無所考。雖小異大同,理固無傷。而覈實傳信,必應有據。乃比丘性安者,承先志刻唐譯易之。或謂是經,諄諄乎眾生因果、地獄名相,無復玄論,不足新世耳目,惡用是訂正為?   噫!布帛菽粟,平時不如明珠,凶年則為至寶。救末法之凶年,是經豈可少耶?若夫「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探玄之士,試終身味之。地藏經多說因果報應,實為現時應機之妙法。有志救世救人者,豈可忽諸? 三、屬於密宗要典   地藏經屬於密部,顯宗多以理顯事,密宗多以事顯理。地藏經之少談玄理者,以屬於密宗故。即在經中所指示之事相上,無不顯發妙理也。 四、是乃佛門孝經   地藏經科注之著者靈椉大師,其緣起文曰:「地藏本願經者,乃我佛所說之孝經也。原其說者,弭不知恩分之深謗,隆諭親於道之大本也。是以我佛,將熄應火,升忉利天,為母談經,令見道跡。正以示出世之大孝,其在我釋氏歟!   然必乘時放光,集分身地藏於天宮者,舉行孝之樣子也。以大士因地,為婆羅門女,為光目女,皆因救母,始發僧那。與我佛之心,同聲合響,故說此地藏本願之經也。」是地藏經者實佛門之孝經也,其重要可知矣! 五、諸祖皆共崇信   歷代祖師,崇信地藏者,頗不乏人,明蕅益大師曰:「智旭深憾夙生惡習,少年力詆三寶,造無間罪!賴善根未殞,得聞本願尊經,知出世大孝,乃轉邪見而生正信。」民國弘一大師曰:「自惟剃染以來,至心歸依地藏菩薩,十又五載。受恩最深,久欲輯錄教迹,流傳於世,讚揚聖德,而報深恩,今其時矣!」蕅益、弘一皆一代之祖師,其崇信地藏經,不遺餘力,我輩後學,知所取法矣! 四大名山   一、浙江省普陀山:乃觀音菩薩之道場。   二、安徽省九華山,乃地藏菩薩之道場。   三、山西省五台山,乃文殊菩薩之道場。   四、四川省峨嵋山,乃普賢菩薩之道場。 金喬覺來華成道起塔之時   永徽四年來華——唐高宗   開元十六年成道——唐玄宗   至德二年起塔——唐肅宗 地藏   地藏十輪經曰: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此乃從喻立名。   又地,即世間之大地,有二義:   一、住持義:普能住持一切眾生故。菩薩亦如是,普能救度一切眾生故。   二、生長義:生長一切藥穀莖果,供養一切眾生之生命故。菩薩亦如是,能說一切妙法,長養一切眾生之慧命故。   藏,即世間之寶藏,亦有二義:   一、含覆義:能含藏蓋覆諸珍寶故。菩薩亦如是,廣集一切功德故。   二、出用義:如需救濟貧苦,成就事業,乃當出用故。菩薩亦如是,能布施一切法財,令諸眾生離苦得樂故。   以上乃就喻解。若約法釋,地,即是心地。藏,即是如來藏。此菩薩徹證本心地具有之如來藏性,故名地藏。 菩薩   梵語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上求覺道,下化有情之大乘佛子也。 本願   願者志求滿足也。本有二義:   一、本來之願:此菩薩從初發心,即發是願,故名本願。   二、根本之願:為令眾生了生死,成佛道,乃根本之大願也。   又者:以願引行,以行填願。願為行之本,故名本願。 經   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名契經。 于闐   華言地乳 沙門   華言勤息,乃出家人之通稱也。 實叉難陀   華言學喜,修三無漏學,而得法喜也。 忉利天   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以此一天,共有三十三天王也。 神通   神者神妙不測,通者通達無礙,乃智慧之妙用也。神通有六種,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身如意通。五、宿命通。六、漏盡通。今指世尊含笑放光也。 六種成就   一、信成就。二、聞成就。三、時成就。四、主成就。五、處成就。六、眾成就。六種因緣具足,方能成就講經道場。 地藏經十三品分為三大科 一、序分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1.明能化主       分身集會品第二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2.明所化機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地獄名號品第五 二、正宗分             如來讚歎品第六       3.明度脫緣       利益存亡品第七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稱佛名號品第九       4.明成佛因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1.別流通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三、流通分             矚累人天品第十三       2.總流通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 佛母   摩耶夫人,生佛七日,即別世而上升忉利天。 釋迦牟尼   釋迦,姓也。華言能仁,謂能慈悲利生也。牟尼,名也。華言寂默,謂智慧離相也。悲智雙運之嘉號也。 五濁惡世   一、劫濁:劫者時間也,約四濁立名。   二、見濁:五利使為體。五利使者: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三、煩惱濁:五鈍使為體。五鈍使者:貪、瞋、癡、慢、疑。   四、眾生濁:合見濁、煩惱濁,而得之果報。   五、命濁:壽不滿百,多災多難。 知苦樂法   一、人生八苦: 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愛別離苦。6.怨憎會苦。7.求不得苦。8.五陰熾盛苦。   二、六道輪迴苦:   天道、人道、阿修羅道︵華言非天︶,此乃三善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此乃三惡道。死此生彼,如井輪之迴轉,無有止息。   三、二種生死苦: 1.三界之內,分段生死苦。2.三界之外,變易生死苦。   四、二種究竟大樂: 1.菩提覺法樂。2.涅槃寂靜樂。 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佛與佛,無有彼此身相迭相見。 六度   一、檀那|布施 二、尸羅|持戒 三、羼提|忍辱   四、毗離耶|精進 五、禪那|靜慮 六、般若|智慧 四無量心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捨 三界二十八天   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 文殊師利   華言妙德,亦譯妙吉祥。 劫波   華言長時。 無礙智   智有二種相:一、無著。二、無礙。見眾生界自性清淨,名為無著,是如理智相。能通達無量無邊界故,名為無礙,是如量智相。 天龍八部   一、天。二、龍。三、夜叉(飛行鬼)。四、乾闥婆︵香陰,帝釋的音樂神︶。五、阿修羅︵非天,有天之福,無天之德︶。六、迦樓羅︵金翅鳥︶。七、緊那羅︵疑神,帝釋的歌神︶。八、摩睺羅伽︵大腹行,蟒神︶。 聲聞、辟支佛   小乘有二種聖人:一、聲聞,聞四諦之聲得道者。二、辟支佛,華言緣覺,聞十二因緣得道者。 長者十德   一、姓貴。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禮備。九、上歎。十、下歸。 師子奮迅   此借喻佛德也。獅子能伏百獸,佛亦如是,能伏九十六種外道。奮是振動身毛,脫去塵土。迅是前進後退,非常快速。佛亦如是,能奮除一切微細煩惱,出定入定,非常迅速,故名師子奮迅。 具足萬行   具足萬種行門功德也。 婆羅門   印度人分四種姓:一、婆羅門︵淨行︶,二、剎帝利︵貴族︶三、吠舍︵商人︶,四、首陀羅︵農奴︶。四種中以婆羅門為最尊貴。 八正道   一、正見︵見苦集滅道四諦之理而明之也︶   二、正思維︵正意業︶   三、正語︵正口業︶   四、正業︵正身業︶   五、正命︵順於正法而活命︶   六、正精進︵勤修涅槃之道︶   七、正念︵憶念正道而無邪念︶   八、正定︵以真智入於無漏清淨之禪定也︶   此八法盡離邪非,故謂之正。能到涅槃,故謂之道。此中正見之一,是八正道之主體。蓋見地不正,餘七皆邪也。   蕅益大師曰:︵見梵室偶談︶「只貴子見地,不貴子行履。謂有見地,必有行履。有行履,未必有見地也。」 十供養   香、花、燈、塗︵塗香,洗身用︶、果、茶、食、寶、珠、衣。 閻浮提   閻浮提,華言勝金,南洲之名也。 中有身   人死之後,未轉生之前,在此中間,有一身體,故名中有身,亦名中陰身。其身形如五、六歲小兒,七日一死,死而復生。極長壽命四十九日,必隨業轉生他趣矣! 由旬   驛站之名,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 三種供養   一、利益供養:即四事供養。四事者: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也。   二、敬心供養:用香華等,表示恭敬之心也。   三、修行供養:如說修行,即為供養也。 永不退轉   永不退轉,當已證入大乘菩薩十住位。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言無上正等正覺,佛之覺智也。超諸凡夫之不覺,及外道之邪覺,故曰正覺。超諸二乘之偏覺,故曰正等正覺。超諸菩薩有上之覺,故曰無上正等正覺。 三苦   大智度論云:眾生有三苦:   一、身苦:老、病、死。   二、心苦:貪、瞋、癡。   三、後苦:獄、鬼、畜。 涕淚哀戀   此有四義:一、悲六道眾生造業不改。二、悲眾生剛強難化。三、悲如來慧日將沈。四、悲天宮付囑事大。 業   業有二義:一者動也,二者因也。動即是造作,造作善惡諸業也。樂果苦果,由善業惡業而招來,故業即是苦因。業有三種:身、口、意是也。而發動身、口,原由於意,故三業以意業為主。   再細究之,其能推動意業者,實由於思。思為心所法之一,以造作為性者也。故真實修行者,於開口動身之先,必先觀察其意,更必審慎其思!思惡,則三途;思善,則人天;思無常苦空,則聲聞緣覺;思六度實相,則菩薩如來。正本清源,其道在此矣! 緣   緣有二義:一者攀緣,由心識對向境界而起之作用也。二者助緣,由境界而引起心識之變化者也。境界雖能轉心,而要以心為主。若能對於順逆之境,不起攀緣之心,則境界自無助緣之力用矣! 摩耶夫人   淨飯國王之夫人,釋迦如來之母親也。梵語摩訶摩耶,華言大幻。此有二義:一者夫人相好勝妙,國人皆讚言,為天人幻生,故名大幻。二者夫人早證如幻之智,能為佛母,故名大幻也。 常住、伽藍   皆寺院之通稱,寺院為三寶常住之地,故曰常住。梵語僧伽藍摩,華言眾園,眾僧所住之庭園也。 四種沙門   梵語沙門,華語勤息,乃出家人之通稱。謂能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也。準瑜伽論,有四種沙門:   一、勝道沙門:即佛、菩薩、聲聞、緣覺,證勝道者。   二、說道沙門:演說正法者。   三、活道沙門:修諸善品,清淨生活者。   四、污道沙門:謂諸邪行者。經言:「偽作沙門,心非沙門。」者。偽者詭詐也。外現修行之狀,內藏瑕穢之情,即污道沙門也。   佛言:「持戒最為樂,身不受諸惱。睡眠得安穩,寤則心歡喜!」若破戒誑人,則人天路絕,地獄門開矣!可不慎諸! 五無間地獄   一、時分無間,二、身形無間,三、苦器無間,四、果報無間,五、生命無間。 摩耶夫人愁憂   愁眾生之剛強難化,憂眾生之受苦無窮也。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以眾生之苦難,引為己責者,皆菩薩發心也。 三障   障正道,害善心者有三,故名三障。   一、煩惱障:貪、瞋、癡等煩惱也。   二、業障:五逆十惡之業也。   三、報障:地獄、餓鬼、畜生之苦報也。 八難   此八處見佛聞法皆有障難也,又名八無暇,謂修學佛道無閒暇也。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北拘盧洲。五、長壽天。六、盲聾瘖啞。七、世智辯聰。八、佛前佛後。 如來憂念   佛言: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命難獲,明人難遭,直言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如來難值。今幸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言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世行福德人,從明入明,尋如來跡,累行不止,會於道場。無毀其根,亡失前功。一失道意,動有劫數,故如來憂之念之耳。 諦聽善思   大智度論云:「專視聽法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以諦聽善思,能成就聞思修三加行慧也。 世尊十號   一、如來:乘如實道來成正覺也。   二、應供:應受人天供養也。   三、正徧知:正徧知一切法也。   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三明之行具足也。   五、善逝:亦譯好去,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入涅槃也。   六、世間解:知世間眾生界,一切煩惱及清淨也。   七、無上士:眾生中,佛為無上也。   八、調御丈夫:佛某時以柔軟語,某時以苦切語,調御眾生,使入善道也。   九、天人師:佛為人天之導師也。   十、佛:華言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   十一、世尊:具上十號之德,為世出世之所尊重也。 出家四料簡   一、身心具出家:發菩提心,持具足戒者。   二、身出心不出:身雖出家,而無道心者。   三、心出身不出:現居士身,持出家戒者。   四、身心具不出:身居俗家,而又無出家之心願者。 三種出家   一、出世俗家。   二、出三界家。   三、出二死之家。 十善   一、身:不殺、不盜、不邪婬。   二、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三、意:不貪、不瞋、不癡。   合起來就叫十善業。 有佛出世   因果經云:「菩薩功行滿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補處,生兜率天,期運將至,當下作佛,即觀五事:一、觀生,熟與未熟?二、觀時至與未至?三、觀何國處中?四、觀何族貴盛?五、觀過去因緣,誰為父母?觀己下生。」即人間有佛出世矣! 羅漢   有三義:一、殺賊。二、應供。三、無生。 福度眾生   比丘,乃眾生之福田,若能供養比丘,即能生褔。羅漢,乃聲聞之最高果位,若能以一飯供養之,即獲福無量。故乃以比丘身,乞食人間,俾眾生種福也。 造像功德   優填王問佛言:「若佛滅後,其有眾生,作佛形像,當得何福?」佛告王曰:「若當有人,作佛形像,功德無量,不可稱計,世世所生,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受福快樂。乃至作大梵王,端正無比,後皆得生無量壽佛國。作大菩薩,最尊第一,當得成佛,入泥洹道。」 四種夢   一、四大不和夢:或夢山崩,或夢自身飛空,或夢虎狼及劫賊追逐。此因四大不調,心神散逸。   二、先見夢:隨晝間所見而夢。   三、天人夢:若人修善,則天人為感現善夢,以使增長善根。惡人作惡,則天人為現惡夢,使怖惡生善。   四、想夢:常思想者,多現夢中。想善事,則現善夢;想惡事,則現惡夢。 四方天王   居於欲界第一層天,護持三寶,保衛國土,最有力者也。東方持國天王,護持國土故。南方增長天王,增長善根故。西方廣目天王,常以天眼觀察善惡故。北方多聞天王,多聞佛法故。 畋獵殺生之報   經言:「昔有富長者,生惟一子,娶方七日,為妻採花,墮樹而死!」長者問故,佛言:「昔有一兒,挾弓射雀,傍有三人助喜。此兒乃前世射雀之人。今父母與妻,昔之助喜三人也。」 普賢菩薩   行彌法界曰普,位鄰極聖曰賢。主一切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與文殊之智德、慧德、證德相對。即理智一雙、定慧一雙、行證一雙也。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方,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方,此理智相即、定慧相如、行證相應者,即毗盧遮那法身佛也。華嚴經之所明,歸於此一佛二菩薩之法門,故稱為華嚴三聖。今地藏經地獄名號品,由最高之普賢菩薩為當機者,蓋欲令眾生,勿以地獄名號之粗淺而忽略之也。 業力   業有善業、惡業。力者,力用也。善業,有生樂果之力用;惡業,有生苦果之力用。佛言:「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又言:「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古德言:「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果報成熟之時間有三   一、現生報。二、來生報。三、後生報。現見善人行善而受苦,惡人作惡而受樂者,皆果報未熟耳。 地獄苦器   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者,蓋以剛強之性,造熾然之罪所感得,非天與人授也。 惡者謗善   佛言:「清濁異流,明愚異趣,忠佞相讎,邪常嫉正。故著欲之人,不好我無欲之行。於是惡類,遂生嫉心。」所以嫉之者:惡人,恐以彼善,形我之惡也。惡神,恐其出界,失我之眷屬也。惡鬼,恐其齋戒,失我之血肉也。懷私雖異,為惡是同。曾子曰:「人之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人之不好善,禍雖未至,福其遠矣!」何不努力修善,而甘為惡人、惡神、惡鬼哉! 賢劫千佛   過去莊嚴劫千佛,現在賢劫千佛,未來星宿劫千佛。今我本師釋迦佛,乃賢劫第四佛也。 譏毀大乘之報   堅意菩薩言:「誹謗大乘法,決定墮惡道。焚燒甚苦痛,業道罪信爾。若從地獄出,復受餘惡報。諸根常缺陋,永不聞法音。設使得聞者,復生於謗法。以謗法因緣,還墮於地獄。」噫!從冥入冥,隨苦至苦,可不誡歟! 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夫眾生者四大毒器,有穢斯充。六賊狂主,是境皆著,無復逆流之期。唯有循環之勢,淪滯生死,封執有為。諸佛為其斂眉,菩薩於茲涕泣,良堪浩嘆! 習惡眾生   惡習,指種子;習惡,指現行。由有惡習種子,故使習惡現行,是以從纖毫而至無量也。 勿拜鬼神   迦葉尊者言:自念祠祀來,已歷八十年。奉風火水神,日月諸山川。夙夜不懈廢,心中無他念。至竟無所獲,值佛乃安寧。 無邊身如來   如來三身,皆有此義:一、自性清淨,遍一切處,此法身無邊也。二、無數劫來,修習無邊功德,此報身無邊也。三、湛然不動,普應一切眾生,此應身無邊也。 寶性如來   徹證自性,自利利他,故稱寶性。 波頭摩勝如來   華言紅蓮花,四蓮以紅蓮為勝,故稱波頭摩勝。 師子吼如來   如來說法,魔王外道,悉皆驚怖,故稱獅子吼。 拘留孫佛   華言所應斷已斷,謂所應斷之煩惱,俱已斷盡也。 毘婆尸佛   華言勝觀,謂修習最勝觀想,得成佛道也。 寶勝如來   真如妙性,乃寶中之最勝者也。 寶相如來   證得諸法實相,故稱寶相。又得見如來相好者,皆獲大利,故稱寶相。 袈裟幢如來   袈裟,乃福田衣。幢者,高勝之義。如來,乃眾生之高勝福田,故稱袈裟幢。 大通山王如來   大通者,無法不通,最妙最高,猶如須彌山王也。 淨月佛等   清淨之德,如月光皎潔,故稱淨月佛。超九界以獨尊,猶如眾山之王,故稱山王佛。如來之智,勝過三乘,故稱智勝佛。無著之名,故曰淨名。王者自在之義,因無著故,方得自在,故稱淨名王佛。一切智慧,悉皆成就,故稱智成就佛。無上者,如來尊極,無有再上者,故稱無上佛。法音應機,各得其解,故稱妙聲佛。功德圓滿,猶如十五之月,故稱滿月佛。面容圓滿,猶如圓月,故稱月面佛。 布施能攝六度   彌勒般若偈云:檀義攝於六,資生無畏法,此中一二三,名為修行住。        資生施(財施)   布施度                  持戒度 檀那(布施) 無畏施                  忍辱度  六度                  精進度        法施        禪定度                  般若度 校量布施   一、約福田校量。二、約施心校量。約福田,則施與凡夫,不如施與聖人,此四十二章經之意也。約施心,則施與諸佛,不如施與貧賤之人,此地藏經之意也。   如舍利弗,以一缽飯上佛,佛即迴施狗。佛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言:「佛施狗得福多!」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以心為田主,田為外事,故良田雖得福多,而不如心。有如是差別,故須校量也。 三種迴向   迴者轉也,向者趣也。迴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趣向三處,故名迴向。三處者:一、菩提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而趣向於佛果菩提,所謂迴因向果也。二、眾生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而施於一切眾生,所謂迴自向他也。三、實際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趣求真如實際,所謂迴事向理也。迴向法界者,即迴向真如理性也。 無著行施   內不著能施之我,外不著受施之人,中不著所施之物。所謂三輪體空,即是迴事向理也。 觀世音   觀者,察尋也。世音者,世間眾生受苦時,持念觀音聖號之音聲也。觀音菩薩,聞得此音,即時尋聲救苦,使令解脫,故名觀世音也。 五衰相現   諸天福盡,命將終時,有二種五衰相現:一、小,二、大。小五衰者:一、身出惡聲。二、身光微昧。三、浴水著身。四、著境不捨。五、身虛眼瞬。大五衰者:一、衣服染穢。二、華冠光萎。三、兩腋流汗。四、體生臭氣。五、不樂本座。小五衰相現,若不歸依求救,大五衰相現,必從天死退下矣! 五辛   一、大蒜。二、茖葱(韮菜)。三、慈葱(大葱)。四、蘭葱,(薤菜、小蒜)。五、興渠(阿魏)。此五種辛菜,熟食發婬,生啖增恚。 地藏菩薩本願經(日本京都大學藏本)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氣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所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說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天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何處?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却返,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此日罪人,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化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踊躍,瞻仰如來,目不暫捨。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化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源,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爾時諸世界化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侵損常住,點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婬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地藏白言:聖母!其大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各別。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墻高一千里,悉是鐵為。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墻之上,東西而走。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又諸罪人,備受眾苦。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復有鐵鷹啗罪人目,復有鐵蛇繳罪人首。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洋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何等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斫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飢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閻浮提眾生業感品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隣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隣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之屬,所食魚,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當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却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恒河沙。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恒河沙願,廣度眾生。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多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鬪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瘂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鬪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地獄名號品第五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願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仁者!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無日月光。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復有地獄,名曰火箭。復有地獄,名曰夾山。復有地獄,名曰通槍。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復有地獄,名曰鐵床。復有地獄,名曰鐵牛。復有地獄,名曰鐵衣。復有地獄,名曰千刃。復有地獄,名曰鐵驢。復有地獄,名曰洋銅。復有地獄,名曰抱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復有地獄,名曰剉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腳。復有地獄,名曰啗眼。復有地獄,名曰鐵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復有地獄,名曰鐵銖。復有地獄,名曰多瞋。地藏言:仁者!鐵圍之內,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 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地獄、火象地獄、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地獄、火床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鋸牙地獄、剝皮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倒刺地獄、火屋地獄、鐵屋地獄、火狼地獄,如是等地獄。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各不同。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岐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願仁者,暫聽是言。普賢答言:吾已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後世末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 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或有地獄,一向寒冰。或有地獄,無限糞尿。或有地獄,純飛。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胸背。或有地獄,但燒手足。或有地獄,盤繳鐵蛇。或有地獄,驅逐鐵狗。或有地獄,盡駕鐵騾。 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如來讚歎品第六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若有女人,猒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復次普廣!若有女人,猒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醜陋女人,如不猒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獲福如是。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復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遊險道,或多魘寐,共鬼神遊。日月歲深,轉復尪瘵,眠中叫苦,一向不樂者。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捨壽,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捨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燈,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盡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于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歎,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開讀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婬、妄語,百千罪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云何流布?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利益存亡品第七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足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河,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幡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粮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隣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噉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住。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迴視地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出拔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識,提携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于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知識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欲生天人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生,知有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勑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佛讚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集聚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鬼王白佛: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却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佛壽命,不可計劫。地藏菩薩,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稱佛名號品第九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歎,其人獲福無量無邊。又於過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毘婆尸。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又於過去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較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地藏白佛: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瘂,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耳不聞苦聲。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釋梵轉輪之報! 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樂,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生。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 世尊!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恒河沙。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歎。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現存壽益。五者,求者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若能於所住處方面,作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 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 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何以故?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又當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於常分地神。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何況令受!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是人。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憐愍罪苦眾生,於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我已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讚歎地藏菩薩云: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悉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及天龍八部,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汝當諦聽!吾今說之。觀世音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壽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終之時,或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皆悉消滅。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已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力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眠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示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迴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婬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睡夢中,悉皆安樂。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於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吾觀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說難盡, 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 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 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 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 或塑或畫大士身,悲戀瞻禮不暫捨, 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薩當現無邊體, 示其眷屬所生界,縱墮惡趣尋出離, 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聖記。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 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 一切諸願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 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是願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 斯人有業障惑故,於大乘經不能記。 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 以淨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發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婬及妄語, 三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於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根耳, 應是經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 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屬離, 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 至心瞻禮地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 至於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 惡神惡鬼并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 但當瞻禮及供養,地藏菩薩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應是諸惡皆消滅。 觀音至心聽吾說,地藏無盡不思議, 百千萬劫說不周,廣宣大士如是力。 地藏名字人若聞,乃至見像瞻禮者, 香華衣服飲食奉,供養百千受妙樂。 若能以此迴法界,畢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觀音汝當知,普告恒沙諸國土。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讚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地藏!吾今慇懃以天人眾,付囑於汝。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慇懃付囑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於如來讚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唯願世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等,略而說之。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消滅。三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是時忉利天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瓔,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 編輯說明 施旺坤   民國一○五年由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道源長老講述之地藏經講記,係末學參考基隆海會寺能仁佛學院學生共集之筆記編輯而成,茲因於民國一○八年取得新莊佛學圖書館提供,長老民國六十四年講於志蓮精舍之地藏經錄音檔,如獲至寶,由於錄音內容與初版講記出入不少,乃發心依據錄音重新整理,此為本講記修訂版之緣起。   據長老說明:為利於講述及聽眾閱讀之便,當時係採用字體較大之經本,與正確經文有所不同,請參考地藏經科注予以校正。末學整理時,發現講述之經文,與大藏經、地藏經科注,及坊間流通之地藏經文差異甚大,為了校對經文,末學生起探究之心,前後蒐集地藏經版本,近從國內可以找到的大正藏、乾隆藏、嘉興藏、漢文大藏經(CBETA)等藏經經文,及國家圖書館典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東方書庫藏的磧砂藏本,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地藏經等。遠從大陸出版的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中華大藏經,及從網路上發現日本京都大學東方數位圖書館收藏之地藏經版本。另善本書部分,包括金陵刻經處、上海佛學書局、弘化社出版之各種地藏經本,不下數十種,古人言:上窮碧落下黃泉,略可體會。   上列日本京都大學收藏之版本,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收藏之葛斯德東方書庫藏的磧砂藏經本,幾乎相同,且與永樂南藏相近,值得參考,但其中不少文字破損模糊,且與國內目前流通本差異頗大,僅附上整理經文,供日後有心研究地藏經版本者參酌。   鑑於所集各種版本經文,互有不同,且地藏經科注古字及異體字甚多,欲完全採用某一種版本,確有困難,經一再比較各種版本,最後講記所用經文以永樂北藏為主,並與地藏經科注參照校對而成。   本講記修訂版,係根據錄音逐字逐句整理出來,由於年代久遠,錄音效果,昔今不能相比,但能聆聽長老法音,彌足珍貴,願與同好分享這份法喜,並請指教!   此次修訂,首先特別感謝新莊佛學圖書館張善言居士提供錄音檔,沒有他的護法,不可能有此修訂版。再者,蒙修德居士全力協助排版兼校對,出力最多,藉表謝忱!又本講記能夠順利再版,要感謝佛陀教育基金會朱執行長益村的大力支持,以及初版時之編輯,承江師兄凰正協洽許居士月霞協助排版,高居士士雅幫助繕打文檔,功德無量,又同修張素貞協助校稿,不辭勞苦,藉此一併致謝!   講錄篇幅不少,雖經一再校對,錯謬在所難免,敬請十方大德不吝賜教。 中華民國一一二年秋敬識於芝山草堂 ?? ?? ?? ?? 目次 三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四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上冊) 八二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八三 地藏菩薩本願經參考資料 八五五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下冊) 九二四 地藏菩薩本願經(日本京都大學藏本) 九二一 編輯說明 九二五